在文件系统中,图片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存在,它异于各种格式的文档,同时又几乎自成体系。换句话说,图片管理,本质上依附于文件系统,又可以一定程度上脱离文件系统,形成专门的管理风格。
在开始整理之前,首先要分清素材、图片和照片的区别。
如上,可以得出照片的几点特征:
那么素材和图片,就是区别于以上的资料图片。它可以是你工作要用的图片、学习要用的图片、思维导图导出的图片等等,甚至很多在浏览网页或者微博的时候,随手保存的觉得好看的图片。对于工作图片,还有很多矢量图、图标、PSD文件等等。
如上,可以得出素材和图片的几点特征:
其次,要分清自己是哪类人群。不同人群,面对的图片性质、图片规模不同,整理方法也不尽相同。
需要面对图片和照片的人,通常是以下几类:
普通群众,面对的则是以上的综合体。照片有自己拍的、也有拍自己的;图片有工作学习需要的、也有漂亮小姐姐的。照片和图片规模都较小,但相对杂乱。
专业摄影师的照片规模,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为了照片的素质,他们通常选用更高阶的摄影器材,片幅和像素都是极高的。同时,为了照片的后期空间,他们生产的照片通常都是RAW格式的。
通常2400万像素的全画幅相机,输出的RAW文件,在30至60M之间。而许多商业摄影,基于巨幅输出的需要,往往需要用到更大的画幅、更多的像素,加上堆栈等等摄影技法和后期技法,一张成品照片几十上百G十分常见。而人像摄影、生态摄影,为了捕捉模特和动物的完美瞬间,有时高速连拍是必须的技法,一天拍摄行程走完,往往有成百上千张照片需要整理。
美术设计师的图片规模,估计也是我等常人难以想象的。
而对于专业摄影师,通常都有一套自己的独特并且成熟的管理方法。据我在圈子里的了解,一多半摄影师采用的是「裸式管理」,亦即不借助管理工具,直接用一套文件管理体系来进行照片的管理。他们这么做的理由通常是因为照片规模实在太过于庞大了。
不过,不论是摄影师还是设计师,本质上都是普通人。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引入他们在专业领域的照片和图片管理方法,来指导我们更好地管理照片。1
不论是何种事物的管理,都离不开分类。照片也不例外。
根据我们上文对照片特征的分析。对于普通人的生活照片,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三类照片,则是随手拍下的,对自己有特殊意义的照片。这些照片,通常记录着拍摄时自己的心情,删除是不会删除的,分类是不晓得怎么分类的。这种通常没有比较好的归类方法。既然是某时某刻的记录,那么就直接以年度为文件夹,统统放在里面,时不时地翻到,也能像随意翻过去的日记一样,回忆起那时的心情。
对照片进行分类并且归档入相应的文件夹后,照片管理实际并没有结束。还需要对生活照片进行命名。
比如,今年7月,我带父母去香港一日游。那么回来之后,所有的照片归入「20190701张三和爸妈香港一日游」文件夹。此时,照片命名是按照相机的命名规则命名的,比如常见的「DSC+编号」。
这时,对照片进行初步的整理和命名。比如天星码头乘轮船看维港的这批照片就命名为「20190701张三和爸妈香港一日游天星码头维港」,在金紫荆广场的合影就命名为「20190701张三和爸妈香港一日游金紫荆广场合影」,同理其他景点或事件同样处理。这里可以使用资源管理器的批量重命名功能。当然,如果你使用TotalCommander,它的批量重命名支持更多自定义功能。
以上,是专业摄影师「裸式管理」的简化版。对于普通人来说,完全可以借助照片管理工具,帮助自己更好地管理照片。许多摄影爱好者,其实就是这么做的。
在照片管理方面,Adobe作为站在图片处理峰顶的巨人,自然少不了她的身影。她旗下有Bridge和Lightroom两大图片管理神器。实际上,在图片管理逻辑上,它们十分相似,都是一种能和操作系统文件管理系统保持一致的图片管理工具。2
当然,相对于Lightroom更加专注于图片管理和后期处理本身,Bridge更多的是担任连通Adobe旗下各个应用的责任,这也是它名称的由来,所有的Adobe旗下应用生产的文件,都可以用Bridge浏览。不过,这不影响它成为一款优秀的图片和照片管理应用。
Bridge作为图片管理工具,浏览功能是少不了的。
按空格键可以直接进入全屏浏览,按顺序浏览照片。在这个浏览模式下,左右键100%放大,鼠标滚轮按比例放大。
在审阅模式下,可以按左右方向键快速浏览不同图片,按方向下键可以将照片剔除。非常不满意的照片可以按下Delete键「拒绝」。拒绝的意思就是这照片太烂啦,但删除它不是现在的要务,先标记一下,整理完再来回看是否有疏漏再统一批量删除。最后选中的照片打上星标,这组照片就筛选好了。
标记也是Bridge和Lightroom这种图片管理工具十分重要的功能。
星标等级按照个人习惯和喜好,可以分成不满意、较满意、满意、非常满意等等几个等级。个人的意见是,对于一般人,用二级星标分别代表满意和非常满意就足够选片使用了。因为不满意的照片可以直接标记为拒绝或者不标记。比如下图,可以看到我用3星标记了满意,用5星标记了非常满意,不满意的通通拒绝了。
标记功能,是图片管理工具中十分重要的手段。善用标记,能够极大提高图片筛选效率。
当然,Bridge不仅仅能够管理图片,也能够对图片进行简单的处理。比如它自带的AdobeCameraRaw(下文简称ACR)。这对于带着相机拍摄了RAW格式照片的用家来说,可以直接在Bridge中打开浏览并且进行初步后期。比如预设了相机和镜头参数可以批量同步所有照片的镜头畸变校正。
不论是RAW还是JPG图片,都一样可以在ACR中进行曝光、白平衡、对比、饱和、色温、色调等等一系列参数的调整。
比如上图,通过简单的后期调整,死白的天空也有纹理了,国产Y-20看起来变得威猛了一些。
当然,在Bridge里,直接回车或者双击图片,就可以直接调用「宇宙最牛化妆品」——Photoshop对图片进行精修了。
最后,标签功能不得不提。和印象笔记的标签功能一样,一张图片可以对应多个关键字标签。比如设置了爸爸、妈妈、自己、地点、事件等关键字标签后,通过关键字就能够快速筛选照片。
更为强大的是,标签是直接写入图片内部的,亦即一旦添加了标签,该标签即跟随图片。即使通过云同步、拷贝等等方式转移到其他系统中,只要打开Bridge就能读取图片关键字标签。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发现,拍摄照片,仅仅只是开始而已。问问摄影师,最头疼的是什么?答案一定是拍摄后的照片整理和筛选。不负责任地断言,选片是所有摄影师最不愿意面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