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考作文题:万能金句不管用了
今年全国高考作文可谓题材丰富、形式多样,既贴近生活也充满了新意,但也有一些人“吐槽”部分题目“看不懂”“没话说”。
各地作文题“N宗最”
7日中午,部分高考作文题一经公布,即被考场外的“考生”冠上了各种“最”的称号。
【最难懂】全国卷Ⅰ的“教育和分数”漫画作文。该题中漫画分两格,上图左边小孩A手举得分100分的试卷,脸上有个吻印,右边小孩B手举55分的试卷,脸上有个巴掌印;下图左边小孩A得了98分,脸上有巴掌印,右边小孩B得了61分,脸上有吻印。
题目一出,解读纷呈:有人说,这是A被表扬后成绩下降、B被打了后成绩上升的意思,讲的是教育方式问题;有人说,是家长对高分考生要求过于苛刻、对低分考生过于放纵,反映的是家长对分数的态度。广东省高考语文评卷组副组长李金涛表示,漫画可以有多个视角,竖着看,横着看,甚至斜着看,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不同的内容和寓意。
【最具科技感】浙江卷的“虚拟与现实”。题目材料中提到,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安徽省合肥市的高考学生家长刘斌说:个人觉得浙江的题目出得很好,有时代特色,“好超前”。但也有人提出,对部分考生不公平,“山里孩子该咋写?”
【最思辨】江苏卷的“话长话短”。题干中称,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虽然有网友认为这一题目很接地气,但也有不少网友表示,感觉材料与题目前后逻辑联系不强,彰显个性和提倡创新之间的关系既不是对立也不是包含或递进,“题目好难做”。“反正对于这个题目,我无话可说。”山东济南一位高二学生说。
【最接地气】上海卷的“评价他人的生活”。题中说,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
对于这个题目,很多网友表示,每个考生都有题目所需的素材,还能在作文中体现出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挺好。
多元开放思辨成趋势
专家认为,2016年高考作文题材丰富,并敢于创新突破,凸显了生活化、思辨性、时代性、发散性等特点,也体现了更加多元化、更具开放性的考核要求。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对于全国卷Ⅰ关于“教育和分数”的漫画材料,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考题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经历,有话可说”。世界读书日、全民阅读等话题对学生而言也不陌生,今年高考作文中这类题材继续受重视,如全国卷Ⅱ的“语文素养提升大家谈”,天津卷的“我的青春与阅读”等。
考察学生想象力,万能模块不再“万能”。专家认为,今年北京卷考题“神奇的书签”、山东卷的“备好的行囊”,都在引导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力。北京八中一名高二学生说,这种题目让之前大行其道的万能金句和故事不好使了。
未来更注重综合能力
传统文化将更受重视。专家认为,今年的“老腔”,以及近几年的“老规矩”“忧与爱”等题材,其实都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比重在高考作文中的不断提升。“高考命题的一个新课题是要让当代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以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表示。
综合能力趋向更为明显。赵举宝等业内人士认为,未来高考作文话题将更具发散性,强化联想和想象,从而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他看来,未来的学生应从“一心只读圣贤书”转变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只有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想象力、思辨能力,才能在各种话题中游刃有余。
此外,“全国一张卷”正成为改革大趋势。2014年全国有16省市实行分省命题,而今年全国有26省份使用统一命题试卷。储朝晖认为,随着命题适用范围加大,在兼顾普适性的同时,需要结合高校人才选拔的新要求,加大试题创新,让作文同题适用于最广泛学生,同时又具有区分度,作出科学有效评价。据新华社“新华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