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西游记-戏曲角色自走木偶文具组」是将传统的木制玩具「自走木偶」结合桌上文具,以戏曲西游记中的角色形象而去设计的,让桌上文具不再只是工具,而是一场桌上展演的文化飨宴,并且将木偶放在任何斜坡上,就能透过木偶的重心转移来使其移动,达成自走的乐趣,以文化的熏陶,乐趣的享受舒缓每个工作烦闷的时刻。
作品简介:这是一套根据京剧《贵妃醉酒》经典曲目为灵感设计的创意酒瓶塞。将杨贵妃醉酒的身姿和意境加以畅想,把京剧的文化符号与酒联系起来,醉中见美,充满了美的线条和韵律的酒塞在阻止酒味挥发的同时,增加了酒瓶的艺术感,更加适合家居的陈列摆放,增加了生活乐趣又弘扬中国戏曲文化!
作品简介:【一盆·一景·一戏剧】多肉盆景灯景别取自于越剧《红楼梦》中黛玉葬花、京剧《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这三部戏曲中的片段,采用线描的手法描绘出一幕幕经典戏曲片段。用盆景灯的形式营造出舞台的效果,让戏曲走进生活。整个盆景材质使用的是杉木,轻便可以拆卸,300度碳化工艺,防毒耐腐蚀;上面的灯带自带蓄电功能,使用太阳能充电,既美观又环保;戏曲画面采用金属镂空为主,上面添加抗氧化的氧化层,防褪色的作用,镶嵌在杉木边中间。
作品简介:这是一组提取京剧中髯口、水袖的造型特点,设计而成的趣味便签纸。我们用长长的便签纸来替代京剧角色的水袖(长袖)和髯口(胡须),揭开一张一张便签纸,就像大家在跟京剧角色来一场调皮的互动,形象生动有趣,给现代快节奏办公的环境,带去一些轻松诙谐!
作品简介:在中国,筷子有着成双成对的寓意,以牡丹亭绝美爱情故事为灵感,设成的筷子套装。牡丹亭描写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绝美的爱情故事。而筷子在中国有着成双成对的寓意,将杜丽娘与柳梦梅初识的羞涩和相守的依偎设计成两双筷子,愿有情人终成眷属,相爱人永远在一“筷”儿~
作品简介:设计釆用了昆曲牡丹亭里面的生和旦的形象和元素而设计的一组昆韵茶具。以沿袭和发场昆曲文化的时尚为宗旨。茶具有茶壶,茶杯,茶盖,主要以陶瓷为主,当它们叠在一起就能组长形象生和旦。用纯粹的艺术线条和形态来设计,自然的融入,使用时极具有韵味,让我们在品茶中细细回忆昆曲的优雅。同时我们还可以延伸净,未,丑,武生等不同的形象。
作品简介:川剧变脸广为大家熟知,此次设计将变脸与挂钩结合,用户将物体挂在钩子上后,钩子会向下拉长,带动内部半球结构旋转,完成变脸。此设计旨在为用户提供生活中的小惊喜。整体为木质,局部红球采用毛线
作品简介:《布正经青年》根据传统布袋戏形态和特点设计新型布袋戏戏偶,设计原则是删繁就简,用全布料的材质代替传统的木质偶头和布腿,便于携带和操作,回归布袋戏本真,一人分饰两角,自导自演,可创造一种新型的娱乐方式,有利于传统的布袋戏的传播。
作品简介:设计思想:将国潮京剧中武旦的形象与家中萌宠相结合,根据宠物外出和玩耍设计了一系列的背包,让宠物可以轻松外出和娱乐。作品主题:宠物外出+逗趣系列背包设计作品特点:v让萌宠在外出时可以扮演京剧角色,也可以和其一同逗趣娱乐作品结构:太空背包+皮具扣件主要加工方式:采用了吹塑成型、粘胶工艺、基础缝制使用材质:塑料+金属+皮革主要配色:中国红、天空蓝、佛手黄、竹桃粉
作品简介:这款美妆刷,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将戏曲元素与生活结合,与年轻人的喜好融合,打破常规,大胆的将戏曲中的男性角色移植到女性为主要使用群体的美妆刷之上,寓意使用者在用的过程中产生一种自信,自己就是角儿!充满自信的打扮自己。造型元素特点提取自传统戏曲中的角色髯口,移植到现代女生喜爱的化妆工具上,以三个代表角色的髯口进行创新,每支化妆刷都根据角色的历史,性格进行文化符号提取,赋予其现代语义。包公--天生文曲,光泽耀人;关公--关公涂粉,均匀持久;张飞--豪气益德,无屑可击。迎合新时代,从而在日常中传播戏曲文化。
作品简介中国戏曲种类非常多元其中京剧的剧目取材多样包含历史演义、传说故事与当代的时事草船借箭就是京剧中著名的剧目之一运用原色皮革结合色铅笔的包装与笔座呈现剧中特色鲜明的形象
作品简介:此产品为儿童玩具为主题,以昆曲头饰为原型设计而成的昆曲手摇铃,结构外观呆萌可爱材质均为PP无毒材质,加工方式为塑性加工,制模速度快,型腔或型面不需要再加工,型面形状复杂且精确,适用于塑性好的模坯材料。
作品简介:作品是一个脸谱形象人形茶包,起初灵感来自以及快要失传的皮影戏,将皮影戏角色概念注入茶包,每一个茶包是一个鲜活的京剧角色。对于戏曲中不同人物性格与角色特点对应六种不同品类的茶叶,分两个系列系列1故事意向霸王别姬项羽乌江自刎为红颜凄美而浪漫对应玫瑰花茶蟠桃宴孙悟空对应相应的果茶蜜桃乌龙铁面无私包青天生普洱茶味涩微苦是正直的男人之茶正对包青天系列2人物性格脸谱颜色红脸的关公关羽对应大红袍绿脸的程咬金对应都均毛尖黑脸的张飞对应安化黑茶作品上方的两根小棒有榫卯结构两根小棒叠加放置时可以争取放入包装中冲泡时两根小棒分开,将茶包放入杯中,两跟小棒上下提拉,好比上演一场皮影戏。茶叶充分浸泡后,将两根小棒缺口合拢,自然放置,下方无线连接处自然撑起,放置小棒掉入杯中
作品简介:食成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环,品味食物与餐具之间也展现文化的意涵,将崑曲脸谱融入意大利面厨具,不锈钢的材质提升典雅的质感,利用“净”角的髯口特色,将意大利面巧妙的与净角融合,增添玩食的乐趣。
作品简介:中国文房四宝的笔墨纸砚中「砚」设计,把牡丹亭的杜丽娘、柳梦生活灵活现的趣味体现在磨墨之使用情境中。
主题:趣味书挡理念:此作品的初衷是希望能将属于古老的传统昆剧元素,融合时下年轻人流行话题元素(例如:壁咚),创造出新旧融合的冲突与趣味感。材料:采用陶瓷与铁件
变脸是一款旅行转接头。各国插座规格不同,因此旅行时需用到转接头来转换插座的孔洞。不同的插座孔洞就像丰富的表情,将其与昆曲中的妆容脸谱搭配,各国的插座就戴上了不同的昆曲脸谱。"变脸"转接头会被各国的游客在不同的国家使用,将昆曲文化传播出去。
末角多以官大人和先生为主,形象老派庄重也会有些固执,我以此设计,作为茶罐,刚好对应了茶这种越年久越有价值的属性。造型多以简洁的线条和大块面为主以彰大气,颜色尊崇了末角黑白红的经典搭配,加以渐变等流行元素,使其看起来不会老气单一。
日常作为普通书签插在书里面使用,在灯光不充足的环境里可以当灯来用,两个人物头像结合在一起中间的拱形周围就会发光照亮,用导电墨水设计的电路把他们两端链接在一起,当夜晚他们脸部亲在一起,拱形门他们初遇的地方就会发、光。材料:涤纶树脂塑料+导电墨水+LED灯片+导电胶
牡丹杯的产品故事来自于汤显祖的”牡丹亭”。以人物角色微型化置于杯顶方式呈现作品。藉由色彩转换呼应牡丹亭剧中的虚实情境,以及表达戏中的戏曲张力。当茶水加入茶杯中时,温度升至为四十度,盖子的感温硅胶材质由原色转为白色。使用者在倒茶时可以意会到茶温改变,是为设计上的小巧思。也让使用者更聚焦在产品身上,进而加深对昆曲的认识。
这是一款根据昆曲的生、旦、净、末、丑角色设计的实木拼图。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个角色所呈现的视听效果就像木块一样需要反复斟酌才能呈现出完美的效果。我们将4x4x4cm的立方体作为拼图模块,共有25块,可以拼出6种不同的角色图案,在拼图过程中不仅能体验拼图的乐趣也能让我们了解昆曲角色所带来的魅力。材质:实木木块尺寸:4x4x4cm包装盒:天地盖配件:角色介绍折页X1
这是一组根据昆剧武生形象设计的香薰摆件。武生手持长枪,英伟不凡,演绎盖世英雄。我们将线香借代为长枪,与黑色的武生构成飒爽的英姿。缕缕香烟,舒缓身心,自在干“昆“!
至今,全球暖化气候万千,江苏省的天气也因此而不得安宁,夏天高温至40度,冬天时却冷的下冰雪下冰雹…。为此将昆曲中的花旦以及武旦,两角色为构想,因应昆山市当地夏热冬寒的气候发想出了凉感蛋以及暖暖蛋。「姊姊,咱一片闲情爱煞你哩!」是因为你是我如花似玉的配偶!在《牡丹亭》中柳梦梅与杜丽娘轻柔却真挚的热恋,将此情与丽娘羞怯的样子结合于凉感蛋,在炙夏中,它可藉由内在的材质,有如花旦般轻柔细抚你闷热的肌肤。而在寒冷的冬日里,手持着暖暖蛋,如同武旦对主人的忠心守护,于腊月送暖。两者一寒一暖,化为护身符,为你生活中多了个雪中送炭。
在昆剧里,演员的肢体动作是昆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透过这些动作能够更优美的表达角色的情绪与张力,角色移动时以圆弧的轨道行进着,双手顺着方向向后延伸,让衣袖翩翩起舞,让整个画面更显优美动人。为了将那种衣袖翩翩起舞的感觉展现出来,我设计了一个磁浮人物陀螺,透过与磁浮陀螺做结合,以简单又具挑战的物理原理,让使用者在玩乐中获得成就感,而且在每次的旋转中,角色的衣袖会随着旋转方向不断地摆动着,因此能够永远将这优美又疗育的动作收藏其中。
设计灵感来自昆曲《单刀会》中关羽的形象,大花面下部的髯口被巧妙的设计成了U盘盖子,盖子与U盘主体通过金属环连接,便于收纳不易遗失,同时金属环也形似髯口的挂钩,整个设计抽象、概括、趣味、巧妙。另外此U盘也设计了翻盖式的方案,翻开盖子露出U盘界面,盖回盖子即回复完整的形态。工艺介绍:外壳注塑,图案丝印
牡丹亭及西厢记皆为昆曲中的经典,剧中的剧情和场景常常使人在观看过后仍念念不忘,甚至会萌生出想把剧情带在身边的想法。藉此想到将书签结合纸雕,一张张书签皆是故事中的元件,每当收回盒子时就像将故事缩小再现一般,此外在收纳盒背后也加上了LED灯,也能当作夜灯使用,让人看到它就能回想起昆曲的美好。
整体是围绕着昆曲中常见的三种乐器——“琵琶”“提琴”“三弦”的外观造型进行设计的一组创意文具。在设计的运用上,将乐器本身造型抽象提取,适当取舍原有造型的细节,最后将整个造型主题确定。造型以线型为主要元素,视觉上带来轻巧便捷的感受。配色上借鉴了昆曲人物妆容、服饰,大胆使用鲜亮明快的配色,使产品更加吸引目光。
本产品材质采用925银,做成的小型泡茶器,加工方式采用3D打印后用失蜡浇铸的当时,银链子使用市场现有配置,可批量生产,包装采用胡桃木核,价格合适,用cnc加工方式亦可批量生产,虽然材质用了银,但是壁厚很薄,成本不高,木盒上采用烫金的形式,凸现品质。成品质量可期。
将中国传统戏曲--昆曲中,老生的人物形象卡通化。胡子为玩偶的主要组成部分,既充当胡须,又充当身体。用皮草做胡子,提升玩偶的质感。帽子根据老生头冠进行创作,简化头冠外形,找其特点。五官将其卡通画,但保留戏曲人物五官特色。这样既保留了昆曲老生人物的特色,又融入了卡通元素,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的结合。
这款黄铜书签根据昆曲的人物形象生旦净丑四个角色进行萌版创新设计,设计出符合当下市场的产品。通过腐蚀,雕刻,电镀等工艺制作而成,同时加上不同色系的包装,包装为纸质镂空,简洁且具有趣味性,在使用的同时传承昆曲文化,领略到大美昆曲的魅力。
设计说明:《牡丹亭》是昆曲中的经典曲目之一,以柳梦梅和杜丽娘为设计元素,对其卡通化处理,设计成耳机。耳机的角色面部均以纺织物为包裹材料,展现纺织物的肌理。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耳机的抗摔性,还能保证手感的舒适性。
将昆曲脸谱进行抽象化处理,以卡通的形式表现出来,给人以亲切。可爱的感觉。尺子采用质地坚硬的黑檀木,上面镶嵌黄铜刻线。在宣传昆曲文化的同时,兼顾产品本身的使用价值。
将昆曲的乐器进行概括凝练,以剪影的形式用玫瑰金丝印于筷子顶部,四款不同造型的筷子架为昆曲经典曲目《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里的代表元素:厢房、柳叶、桃枝、鹊桥。勺子同样为乐器的造型,四款勺子造型与功能各不相同,分别为咖啡勺、汤勺、饭勺、甜品勺,勺身为木质,勺柄为金属
这是一套书籍分为《前世今生》、《粉墨登场》、《绝代风华》三本,外加一本昆曲《思凡》的工尺谱。整套书籍语言活泼,插画生动,设计现代。既有对昆曲历史及珍贵照片的介绍,对昆曲行当、服饰、乐器、妆容、“四功五法”等专业知识的一一讲解,又有对经典名剧的呈现以及目前各大昆剧团的演出剧照。昆曲兴衰的历史里,有曲、谱、词、律的介绍;粉墨登场中,唱念做打、吹拉弹唱样样囊括,都是一张张画出来的手绘;而名剧介绍里,各大剧团、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演绎,可谓姹紫嫣红开遍!值得一提的是,本套书特别介绍了苏州和昆曲的渊源。从昆曲的发源,到昆曲传习所的“传字辈”,而“昆曲在苏州”版块几乎是在苏州寻找昆曲的指南,通过其可以了解苏州各种欣赏昆曲的地方以及他们的特色。大小和装桢非常适宜于时下的携带及“轻阅读”。“苏地有曲,其名为昆”,我们将品牌命名为“有昆”,就是要再一次沿着昆曲兴起的脉络,从昆曲的发源地苏州出发,向北,向南,通过文化与创新的结合,通过市场与商业的结合,作一次针对昆曲文化的,大规模的推动。
近代的崑曲透过”动”这个元素开启了多元的表演形式,提高了美的层次意境,意味着崑曲古往今来由崑腔发展为崑曲的进程,以”动”为设计上的主轴,拂袖的动作可以代表一个开始,透过崑曲代表性的水袖元素,作为商品与崑曲的联结,在拉出胶带台胶带的同时,胶带台转轴连动胶带台内的八音盒,也让人联想到崑曲时代的美好开端。
生旦净末丑是大家最熟知的崑曲行当,然而这些个性鲜明的形象背后,除了身段,脸谱也扮演很重要的角色.脸谱表现最鲜明的莫过于净,俗称大花脸,大部分的净面以黑、红两种颜色占大宗,因此在崑曲中有“七红、八黑、三和尚”之说.崑曲脸谱酱料盘是以最为人所知的"八黑"脸谱为基础,制作一系列的脸谱酱料盘.透过酱料盘的深浅控制酱料的颜色,在倒入酱料的同时就象是为这些经典角色注入灵魂,不只更活灵活现,还多了一份"味道"
此系列音响是以昆曲中经典的三个曲目《桃花扇》《牡丹亭》《西厢记》为设计起点,提取《桃花扇》中的桃花和扇子,《牡丹亭》中的牡丹和亭子,《西厢记》中的古琴和状元帽同时加上飘逸的元素,设计的一系列便携,简约大气的小型音响。此音响可以直接连接手机放歌,较为方便
昆曲彩妆保养组」设计概念来自于昆曲:生、旦、净、丑等四角色,结合角色的个性与妆容,设计出四款彩妆盘及旅行轻便保养组,增添趣味与纪念性。「昆曲脸谱彩妆盘」将昆曲角色与彩妆结合,转化脸谱色彩作为眼影、颊彩、打亮等彩妆用品,使昆曲角色更亲近大众,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旅行轻便保养组」是提供游客临时且旅行用的保养组,将角色特色结合泥状面膜,能针对局部肤况使用。消费者在旅行时可便于携带,也可在景区购买,旅程中也能简单保养
造型参考昆曲中所使用的乐器设计制作整套木作餐具,可单买也可成套购买,利用桃花芯木材,通过手工彫刻制作,并且表面上有蜂蜡,可安全使用。结构简单,结合目前人们对手工制品的热爱,放弃大规糢机器生产,使用手工制作,可以让消费者体会到手工制作的温暖。设计作品轻便,材料便宜,售卖价格在50至300之间,满足消费者消费需求,并且易携带
运用昆曲人物元素,融合当下流行插画风格,设计插画人物形象,创作出一系列文创产品
取材自昆山当地与昆曲的的特色,结合地域文化与传统工艺组成新颖时尚的茶叶包装与茶匙花纹,让新的人认识旧的文化并能体会昆山市的温雅民风。茶叶包装盒;昆山的茶文化也是极富盛名的,我希望将昆山的温文尔雅体现出来,因此将此二特色结合,让购买此商品的顾客能陶醉在昆山雄厚的文化底蕴之中。透过昆曲的脸谱意象作为外包装设计,将脸谱抽象化并以简单的线条作为脸谱基础。让人们一看就知道这是中国戏剧的脸谱,带来对于这个产品的亲切感。茶叶;人说崑曲是一种生活方式,茶馆文化也是昆山首屈一指的。所以我选择将泡茶列入商品中。选自中国十大名茶之三,普洱茶、铁观音与碧螺春,让欣赏昆曲之美的同时,有着茶香的缠绕。茶匙;利用但角头上的铜钱发饰与后三件的华丽意象去作桃色、金色、黑色三色的变涂漆艺,与传统工艺结合,华而不失优雅。
崑曲为中国百戏之祖,以其字句儒雅,表演细腻闻名。“指上崑曲”撷取经典崑曲段落,将角色扮相结合折纸呈现。经典场景以插画表现,角色字句对白让孩童能与父母,藉由指上剧场了解昆曲内涵,并加深对人物意象的了解与乐趣。以亲子同乐的方式,发扬昆曲文化,以文创产品扎根儿童教育,进而达到文化传承的意涵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选择昆剧的角色“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作为设计出发点来呈现“大美昆曲”的文化特色。结合现代的表现形式及工艺,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最终以乐高手办的形式呈现。以不同的颜色来区分不同的角色。作为矩形的礼盒,外包装盒以浅蓝绿色为主,上面图形与logo采用烫白形式。整体简洁大方。工艺简单、造价成本低、市场售价不高、方便携带。
将昆曲元素与实用家居用品中的调味收纳进行结合,寻找合适的契合点,设计出具有造型可爱有趣的小型家居调味收纳产品,同时符合现代产品风格及具有趣味化,具有比较大的实用性
以水鄉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核心思想;以“小切口、可持續、市場化”為賽事特質;以“接地氣、有創新、買得起、帶得走”為作品定位,深入挖掘水鄉傳統文化“靈動”之美,展現傳統與現代的多元融合,形成一批以“昆韻水鄉”為題材的特色文創精品成果,用青春力量助推水鄉文化在海峽兩岸傳播、讓水鄉的內涵與魅力促進海峽兩岸青年文化交融和心靈契合(拓展阅读:紀錄片《昆曲六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