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代表:中国发型化妆艺术研创中心专家陈派、佛山市美容美发行业工会联会主席刘权、佛山市禅城区酷域理发店美发师陈少飞
Tony老师变身志愿者、最美Tony老师、战疫Tony老师……,近年来,网络流行语“Tony老师”作为美发师的美称被广泛传播。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少人都遇到“头”等大事,为了解决大家理发难的问题,一些Tony老师上门服务,备受赞誉。
劳动者说:
陈派:我希望通过传帮带,培养出更多Tony,比我们更专业、更好的美发师Tony。
刘权:美发师的核心技能是要细心,既要细心和客户沟通,也要细心地打磨出符合消费者身份的整体设计。
陈少飞:美的事物除了来自美发师自身的美感,还在于和客户的积极沟通。
学艺学成能手
“剪发要细心询问客户的喜爱,烫染时要根据每个人发质的特点来搭配药水,上杠、软化、拉直、焗油护理……每一个步骤都有学问。”10月13日,刚给客户做完头发的陈少飞向记者讲述着他的工作日常。
2004年,因家庭贫困,16岁的陈少飞高中肄业。为了学门技术,他从家乡阳江跟随老乡到佛山一家美发连锁店做学徒,开启了美发行业生涯。“那时学费挺贵,要6800元,我只能先交借来的2000元,做学徒的10个月里没有工资,出师后的工资优先扣学费。”凭借自身的勤学能干,陈少飞一步一个脚印,从洗头工变身为拥有干股的店长,“为了提升技艺,我花了不少于10万去各地培训学习,美发行业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单是吹风造型,我就去参加了五期培训。”
有手艺,人就有底气。2011年,陈少飞开始创业,一连开了五家美发店。2019年,他报名参加佛山市第三届美容美发时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美发项目,并斩获第一名。2021年,他参加广东省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与来自全省各地的13名选手共同角逐美发师职工组竞赛,获得第二名,晋升为美发技师并被授予“广东省技术能手”称号。
专业“专”成老师
陈少飞坦言,身边同行低学历现象比较普遍,加上高校并没有美发专业,导致社会对这一行业的认同度较低,技能提升的渠道也比较少。为了配得上“Tony老师”的称号,在提升技能之余,他们也在不断提升学历。目前,陈少飞参加了华南理工大学本科自学考试,陈派正在读中国传媒大学人物形象设计专升本。
“开了十几家店面之后,我就有了一个想法。我想成立一个美容美发协会,规范行业的乱收费、技术不过关等乱象。”2014年,刘权牵头的禅城区美容美发协会正式成立,这也是佛山市首个区级美容美发行业协会。在此基础上,佛山市美容美发行业协会和工联会也应运而生。
刘权一开始就希望将更多的人聚集起来,形成一个大团体、大家庭。“我们走进200个社区吸纳会员,小店主进来,我们会不定期给他们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通过与时俱进的案例供整个行业借鉴提升。”不仅如此,刘权还创办佛山市禅城区权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做好培训的同时,承接各类技能大赛和广东省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等工作,多措并举提升行业美发师的职业技能提升。
在各类实践、培训和竞赛的加持下,美发师的行业竞争力也在不断增强。刘权说:“现在美发师基础剪发都要三五十元起步了,高级技师可以来到200元以上。以前美发师的文化水平不高,现在大家都越来越重视提升自我,不断学习考取各类证书。”
对此,陈派也表示认同,“我认为美发师应该具备综合素质,除了在专业上精进,在文化修养上也要不断学习。”
义剪彰显“最美”
近年来,工作之余,美发师们在积极发挥自己特长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到各类“义剪活动”中。
佛山市美容美发行业工会联会会组建的义剪队每个月都会深入社区、福利院、养老院等地开展爱心义剪活动,刘权也会积极与当地的残联、团委、工会等部门联系,在对方开展活动期间,组织美发师设立摊位,为佛山居民及广大群众提供义剪等公益服务。每年,刘权都会捐2万元,用于义剪队的日常开销。“为了保证服务质量,我们建立了服务监督制度。服务对象享受服务后及时填写志愿服务监督表,对志愿服务现场评分,通过有效的服务反馈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刘权表示。
美名解释
从朴实的“剃头匠”,到专业的“理发师”,再变为体面的“美发师”,在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这一行的称谓也在步步转型升级。而“Tony老师”(亦称Tony)的称谓源于网络,起初带点揶揄的味道,但慢慢地,也变成了一个纯粹的劳动美名。比如在2020年的疫情中,理发成为“头”等难事,一众美发师纷纷发起义剪活动,媒体在报道时,就美称他们为“Tony老师”。
“Tony”一名最早源于于美发界的顶级品牌TONI&GUY和我国的“东田造型”(TonyStudio),这是最早把Tony给写进自己品牌名的著名机构。为了让自己更有时尚气息,许多美发师都会起一个英文名字,其中在英语中有着“时髦、漂亮、豪华”之意的“Tony”便是其中最广为使用的名字,听起来高端上档次,久而久之,“Tony老师”就叫开了。大家也习惯用“Tony老师”来形容那些“集技术和才华于一身”的美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