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在阐明有效论证的前提与结论的关系,提供评估演绎论证的方法。为此,历史上出现了两种杰出的理论,第一种是古典逻辑或亚里士多德逻辑,由亚里士多德开创,是两千多年来理性分析的基础;第二种是现代逻辑或现代符号逻辑,主要形成于20世纪。亚里士多德去世后,其关于推理的论述被收集成册,称为《工具论》,该文本最早地确定了逻辑学的主题。
类是共有某种特定属性的对象的汇集(见第三章)。古典逻辑处理的主要是关于不同对象的类之间的关系的论证。两个类可以三种方式相互关联:①第一个类包含于(whollyincluded)或包括在(whollycontained)第二个类;②第一个类部分地包含于(partiallyincluded)第二个类;③两个类互斥(exclude)。陈述类之间关系的命题称为直言命题,它们肯定或否定了某个类S全部或部分地包含于另外一个类P之中。在古典逻辑中,它是演绎逻辑的基本要素和论证的组成部分。
2.全称否定命题(E命题)断言S的类与P的类互斥,可写为形式:没有S是P。图示如下(阴影表示该部分不存在元素):
3.特称肯定命题(I命题)断言至少有一个S的类的元素也是P的类的元素,可写为形式:有S是P。图示如下(x表示至少有一个元素):
4.特称否定命题(O命题)断言至少有一个S的类的元素被排除在P的类之外,可写为形式:有S不是P。图示如下(x表示至少有一个元素):
尽管看似简单,这些命题的基础性作用以及命题间关系的澄清是逻辑学系统发展史的一大步,也是亚里士多德对人类知识的巨大贡献之一。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