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星韵学校

语用学,研究在不同语境中话语意义的恰当地表达和准确地理解,寻找并确立使话语意义得以恰当地表达和准确地理解的基本原则和准则。(见教材14页)

语用学,研究话语在使用中的语境意义,或话语在特定语境条件下的交际意义,特别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准确地理解语言和恰当地运用语言。

1)今天是星期天。

句子的字面意义:

一个判断,说话人说话的当天是一个星期七天中的第一天。

话语的语境意义:

①妻子对伏案工作的丈夫说此语,意思是建议他好好休息。

②妻子对答应星期天帮她作家务活的丈夫说此语,意思是提醒丈夫快去作家务。

③想去春游的儿子对让他在家复习的妈妈说此语,意思是请求或建议他妈妈带她去玩或者同意他去玩。

这是外星人。

一个判断,说话人说近处的某人是来自地球之外的。

3)妈妈,那是什么?

说话人对妈妈的一个询问,询问妈妈附近或者远处的某事物是什么东西。

①儿子用手指着面包店卖的面包,明知那是面包,却故意询问,此时她表达的意思是“妈妈,我想吃面包”或者“妈妈,我饿了”。

②儿子在动物园里用手指着从未见过的长颈鹿说此语,就仅是一种询问,不可能是要表达“我想买长颈鹿”或“我想吃长颈鹿”。

4)你能载我去机场吗?

说话人对对方的一种询问,询问对方是否具有用车送自己去机场的能力。

①说话人对邻居或亲友说此语,意思是向对方发出请求,请求对方用车送自己去机场。

②说话人对出租车司机说此语,就仅是一种询问,询问对方是否具有用车送自己去机场的能力。

语用学就是研究话语在使用中的语境意义,或话语在特定语境条件下的交际意义,包括意义的产生与理解,也包括交际中语言形式或策略的恰当选择与使用。

话语在使用中的语境意义,或话语在特定语境条件下的交际意义,是说话人的言外之意,因此,语用学可以说是研究言外之意的学科。

在对语用现象进行专题讨论之前,我们需要区分几个基本概念:

1)句子与话语

句子:是一个句法学、语义学的概念,是脱离语境条件的抽象的单位,多用于指抽象的语法结构或脱离语境条件的结构组合,也就是说,它是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的、具有意义的语言单位,其意义就是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组合,在任何条件下它的意义都是恒定的。

例如(1)我明天有考试。

话语:是一个语用学概念,话语就是特定语境条件中所使用的句子、词或词语,体现的是特定的语境意义。

当例(1)“我明天有考试”出现在不同语境条件下时便称为“话语”。说话人借助它传递的信息很可能是“超句子”的,也即说话人通过它传递的交际信息往往不是其字面上的句子意义。

例如:

(2)甲:晚上看电影去吗?

乙:我明天有考试。

在例(2)中“我明天有考试”的交际意义或说话人通过它希望传递的递的信息就不仅是它的字面意义,说话人(乙)希望表达的是一种隐含信息,即委婉地拒绝对方的邀请——我晚上不去看电影,因为明天有考试。

3)张强:这么晚还没回宿舍去呀?

李娜:我明天有考试。

在例(3)中,说话人(李娜)通过告诉对方明天有考试这—信息,解说了这么晚还没回宿舍去的原因。

可见,例(2)和(3)中的“我明天有考试”就是句子(1)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此时它应称为“话语”。

语境就是人们运用自然语言进行言语交际的言语环境。(见教材22页)

语境的构成:

A、

文化语境:指说话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

文化背景。

情境语境:指言语行为发生时的具体情

境。

这是由波兰籍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于1923年提出来的(见教材18页)。

语境:

上下文语境:口语的前言后语+书面语的上下文

民族文化传统语境:历史文化背景社会规范和习俗价值观

民族文化传统语境例

在华德国留学生汉斯脚痒,到药店去买药。售货员问汉斯买什么药。汉斯脚又痒起来,一着急就说:“脚痒!脚痒!”售货员听成了“久仰!久仰!”就很客气地说:“哪里!哪里!”汉斯以为售货员问他什么地方痒,指着脚说:“这里!这里!”

3)抽象意义与语境意义

抽象意义:它是在脱离语境条件下孤立的字面意义,指一个词或词语、一个语言结构或句子所具有的非语境意义。比如,词典对某个词或词语所给定的意义,它是脱离语境条件的抽象意义。

是一个词,意思是“利用电流使两地的人互相交流的装置”。

②这是一头牛。

是一个判断句,说眼前的或刚才提到的某人或某物是一头牛。具有真假值之分

语境意义:它是在特定语境条件下说话人希望传递的交际信息,也即某一话语在特定条件中的语境信息。它与语境密切联系,是一种语用意义。

②谈论一个人的身体、性格、品质、为人、行事时,说“这是一头牛。”,意思是说:

A、这个人很强壮。

B、这个人很倔强。

C、这个人很勤劳、朴实。

D、这个人很老实、憨厚。

E、这个人很鲁莽

4)自然意义与非自然意义

自然意义:表示某一话语的自然所指或对某事的自然显示。例如:

①打雷意味着要下雨了。

②进入深秋,枫叶就红了。

③他咳嗽发烧说明他得了感冒。

类似话语与自然现象有关,它们所表达的信息就是一种自然意义,涉及自然迹象。

非自然意义:是在一定语境条件下的说话人意义、也就是语境意义。具有随着语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特征,是与交际主体、交际目的等特定语境因素密切联系的。例如:

①他的脸红了。

②三声铃响了。

类似话语并非等于自然现象,或是自然现象的直接反映。它们的出现因语境条件的变化而说话人意义不同,或在特定语境条件下意味着不同的语境信息。只要特定的语境条件发生变化,它们所表示的语境意义就会发生变化

例①出现在如下的语境中:见到女生,“他的脸红了”是说他害羞;面对别人的追查,“他的脸红了”是说“他心里有鬼”;走进赛场,“他的脸红了”是说“他感到紧张”。

例②出现在如下的语境中:校园中,“三声铃响”可表示“上课了”、“下课了”;车站中“开车了”;拳击赛场,“拳击比赛结束了”。

二、语用学的由来和发展

语用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其得名于美国逻辑学家莫里斯1937年自造的英语“pragmatics”(汉译“语用学”)

莫里斯研究符号理论,提出符号学(Semeotics)包括三个部分:符号关系学(即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他把语用学定义为研究“符号与符号解释者的关系”;语义学研究“符号与符号所指对象的关系”;符号关系学研究“符号之间的形式关系”。

语用学如果从美国逻辑学家莫里斯1937年自造英语“pragmatics”(汉译“语用学”)算起,也只有70年的历史。

从牛津哲学家奥斯汀1955年正式提出第一个语用学理论(言语行为理论)算起,就只有52年的历史。

到了20世纪80年代,语用学已被很多人看作语言学的一个基本分支,近年来,语用学领域又涌现出了更新的理论——关联理论、新格赖斯原则等。

语用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问。

说它古老,是因为它所涉及的内容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就引起学者们的注意,在那时的学术著作中,语用学的有关课题曾在雄辩术的名义下得到论述。

说它年轻,是因为它只是在1977年在荷兰正式出版发行了《语用学杂志》以后,才作为语言学的一门新兴的独立立学科而得到确认,成为语言学的前沿领域。

在语用学领域,就像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国人曾经涉猎并领先。

证据之一,就是我们有专门术语“意会”、“言外之意”。

语用学研究的现象可以称为“意会大于言传”,汉语的“意会”专指不能用语言表达的意义。

语用学可以说是研究言外之意的学科。“言外之意”是汉语独有的专门术语。

证据之二是中国古代的修辞研究很发达。

修辞学与语用学相通,主要还是因为两者都涉及合适或得体问题。修辞者,修饰词语也。把话说得好听一点,让人容易接受,这是修辞的作用;也是为什么言外之意这么普遍的原因。

三、语用学和语言学的其他分支学科的关系

1、六种有代表性的看法(略,见教材8-10页。)

对于语用学和语言学的其他分支学科的关系,学者有明显不同的看法。

我们赞同D种看法:语言学是由语言系统研究(音系学、词法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言使用研究(语用学)两个子系统构成的,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语言的使用。

2、语义学与语用学的关系

A、现代语义学的特点:

从以词为中心的语义研究(词义学)扩展到句子意义的研究和话语意义、语篇意义的研究。(见教材第6页)

B、语义学与语用学的联系和区别:

二者都是对意义的研究,但它们是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对意义进行的研究:语义学是对抽象语言能力的研究,语用学是对言语行为(即通过言语实施的行为,是说话人跟听话人对抽象的语言能力的运用)的研究。二者之间的差别大体上就是意义和用法之间的差别。然而不应该忘记言语行为是语言能力的具体体现。

因此我们赞成利奇采用的观点:“语义学和语用学是互不相同但又互相补充的研究领域。”(见教材第7页)

四、语用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语用学的研究方法:

A、纯语用学:研究语用学的形式和范畴。

B、描写语用学:对一种语言与情景结合而出现的种种用法加以描写,即描写人们来自经验的有关自然语言的应用原则,分析自然语言如何同语境相联系。

C、应用语用学:与应用语言学诸方面结合的研究,特别是外语教学、人-机对话和人工智能,以及不同语言之间的语用对比研究。

2、语用学的研究内容

A、语境

B、指示词语

C、会话含义

D、预设

E、言语行为

F、关联理论

J、会话结构

五、语用学基本理论、原则简介

1、言语行为理论

是英国约翰·兰素·奥斯汀1955年提出的。他认为:为了传递信息,人们需要使用话语,但话语并非都是为了传递字面意义或表达话语本身的语义信息,在很多时候说话人都是在“通过言辞行事”(doingthingswithwords)。比如,实施许诺、发出警告或威胁、表示请求、表达命令、进行批评等。

在一定的语境条件下通过话语实施的行为,被称为“言语行为”(speechacts),是说话人跟听话人对抽象的语言能力的运用。

①我保证下周把论文初稿写出来。

学生在指导教师面前说此语,是在实施保证。

②外边儿有警察。

对入室偷盗的人说此语,是在向对方发出警告或威胁。

夜晚出门的人对亲友说此语,是请对方放心。

③红灯。

对开车人或欲横穿马路者说此语,是提醒对方注意。

④老师早!/老师好!

早上,你在校园内遇到论文导师说此语,你执行了一个“问候”或者“打招呼”的行为。

⑤祝贺你!/恭喜你!/太好了!

你的朋友英语考过了六级,你对他说此语,你执行了一个“恭喜”或者“祝贺”的行为。

⑥对不起!/不好意思!

在公交车上踩到别人的脚,你对对方说此语,你执行了一个“道歉”的行为。

2、会话含义理论

是美国哲学家格赖斯1967年在哈佛大学的威廉·詹姆斯讲座上提出来的。

格赖斯在讲座中区分了话语的自然意义和非自然意义。自然意义指话语本身表达的客观事实,而非自然意义指说话人要表达的意图,即主观的非实际的信息。指出说话人在说一句话的同时还流露出的别的隐含意思。也就是说在言语交流中说出X,命题意义为P,然而却隐含Q。

会话含义,就是话语在会话中产生的隐含意义。

会话含义理论,是力图解释人们如何获得言外之意,也就是如何收获一句话的隐含意义的一种理论。

丈夫的言外之意,可能是我饿了,或者是提醒妻子应该去做饭;妻子的言外之意可能是出门到外面去吃,或者是饭得由你来做。

格赖斯的合作原则是会话含义理论的基础。

“合作原则”的内容是:说人们在会话过程中头脑里会尽量保持某些标准,从而在遵循这些标准的基础上使交流顺利进行。

“合作”的概念是:会话参与者尽管是分别提供自己的话语,但总是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其中的某一些目的,至少是一个互相都能接受的话语发展方向;这一些目的或方向的达成可以说是在会话过程中共同维护和坚持当前的目的和方向形成的默契,也可以说是是会话参与者在交流过程中共同合作努力地结果。

格赖斯把合作原则具体分析成数量、质量、关系、方式四条准则:

数量准则,指的是信息量要恰如其分,不多不少。

质量准则,指的是说话要真实,要有根据。

关系准则,指的是话语之间要有关联。

方式准则,指的是说话要清楚,有条理,不要有歧义,不要罗嗦。

前三条都是关于内容的,最后一条则是关于形式的。这些原则、准则是一种不成文法。人们只是潜意识地感到应该这么做。

例①男:请问小姐芳名?

女:王虹。你呢?

男:张大卫,未婚,朋友们都叫我大卫。我在一家跨国公司做部门经理,下个月要去纽约出差。

王虹只问了对方的姓名,但是张大卫不惜长篇大论地回答,不仅告诉王虹自已的姓名,还告诉王虹自己的婚姻状况、朋友对自己的昵称,以及自己何处高就、下个月的动向等。很明显,张大卫的回答至少违背了数量准则、关系准则准则(婚姻、职业、下个月的动向与对方的问话不相干)和方式准则(没有做到力求简短)。王虹能推导出张大卫急于传递的言外之意:小姐,你很迷人,我很想认识你,跟你交往。

②我每个月在公司可拿八九千块钱。

③这菜做得不错!

④有空到我家坐坐。

⑤妈妈,打针一点也不疼。

上述信息如都不真实,违背质量准则,一个小伙子向初次见面的姑娘说①,传达的信息是我的经济收入不错;指着味道很一般的菜对女主人说②,是出于礼貌;告别时说③,是出于礼貌、维护人际关系,并非真正邀请对方;五岁小孩对妈妈说④,是说我很勇敢。

六、思考与分析

1、什么是语用学?它探索的主要现象有哪些?主要有哪些理论?

2、字面意义和语境意义有何区别?请举例说明?

3、什么是语境?包括哪些重要因素?

4、语用学和语言学的其他分支学科是什么关系?

5、语用学有哪三类研究方法?

6、语用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7、请说一说以下话语出现的语境条件。

(1)上海再好我也去不了。

(2)哪里!哪里!

8、请设想不同的语境条件,以便下列话语产生不同的语境意义。

(1)都十二点了。

(2)今天有个朋友要来。

(3)你好大方!

第二章语境

一、国外语言学界语境研究概况

二、语境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三、研究语境的理论意义和实用意义

四、思考与分析

1、“语境”(Context)术语的提出

这个术语是由波兰籍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于1923年提出来的。他把语境分为两类: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其语境图示如下:

文化语境:指说话人生活于其中的社

会文化背景。

情境语境:指言语行为发生时的具体

情境。

2“伦敦学派”的创始人弗思提出的比较完整的语境理论

除了语言本身的上下文以及在语言出现的环境中人们所从事的活动之外,整个社会环境、文化、信仰、参与者的身份、经历,参与者之间的关系等,都构成语境的一部分。

弗思的语境图示如下:

语境:一、上下文(由语言因素构成)

二、情景上下文(由非语言因素构成)A.参与者的有关特征:人物、个性

(1)参与者的言语行为

(2)参与者的非言语行为

B.有关事物

C.言语行为的效果

3、韩礼德提出的“语域”理论

他从弗思的“情景语境”得到启示,于1964年提出“语域”(registers)这个术语,实际上就是“语境”。把“语域”分为三个方面:

话语的范围:即言语活动涉及的范围,如政治、

文艺、科技、日常生活等。

话语的方式:即言语活动的媒介,如口头方式,

书面方式。

话语的风格:指交际者的地位、身份、关系等。

4、海姆斯的语境理论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于1968年把语境归纳为八个部分:“话语的形式和内容、背景、参与者、目的、音调、媒介、风格和相互作用的规范”。(CohesioninEnglish,1976:22)

5、英国语言学家莱昂斯的语境理论

于1977年在论述话语的合适性时指出每个参与者必须知道构成语境的六个方面的知识:

①自已在整个语言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

③能明辩语言活动情景的正式程度。

④对特定情景来说,什么是合适的交际媒介。

⑤怎样使自己的话语适合语言活动的话题,以及话题对选定方言或选定语言(在双语或多语社会中)的重要性。

⑥怎样使自己的话语适合情景所归属的语域。

1、语境的定义

2、语境的研究内容

A、何兆熊主张(见《新编语用学概论》第21页):

对所使用的语言的掌握

言内语境对语言交际上文的了解

背景知识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常识)

语境背景特定文化的会话规则

交际的主题

言外语境情景知识交际的正式程度

交际参与者的相互关系

相互知识(参与者的相互了解)

B、索振羽的主张(见教材23页)

上下文语境例

(1)妈妈:谁动了桌子上的蛋糕?玲玲:弟弟刚才在桌子旁边站着。

玲玲答非所问,言外之意是:可能是弟弟动了桌子上的蛋糕。

(2)陈:你们学院那个小李老师好像是个不错的小伙子,他还没结婚吧?

杨:嗯,他——他老家在四川农村,他是老大,下面还有几个弟弟妹妹。

小李是个单身汉,有份不错的工作,收入也很高。陈女士想介绍小李和朋友的女儿相识,她向小李的同事杨女士探消息。杨女士答非所问,转而提供了关于小李的家庭背景的情况。言外之意:小李未婚而家庭负担重,他不太可能成为一个都市女孩儿心目中理想丈夫的候选人。

情境语境例

(1)声音不正常,你能把它打开看看吗?

某星期天在家里妻子递给丈夫一把螺丝刀并指着洗衣机的后盖对他说此语,此时“打开”的意思就不会是“开启洗衣机开关’,而应该是“打开机器的的后盖察看一下其内部情况”的意思。

(2)宁克为叶桑拉开门,又伸手挡在车门顶上,唯恐叶桑碰了头。叶桑的心态倏然间改变。她从容地靠在软软的车座里,雍容华贵地望着车窗外一掠而过的都市景致。宁克从另一边上的车。他坐下片刻后便轻轻地把自己的手放在叶桑的手背上。叶桑没有动。只心说故事开始?一会儿,宁克便又用自己的手将叶桑的手握住。叶桑感到她的手心出汗了。心里生出些渴望,同时也生出些拒绝。叶桑说:“你一定听说过‘得寸进尺”这个词吧”宁克没作声,只是把手拿开了。叶桑说∶“这就对了。”

事前宁克与叶桑的妹妹谈过恋爱,所以在他对叶桑有过分行为时,叶桑所说的“得寸进尺”这个词,表面上指的是从“摸手”到“握手”的演变,及对异性在身体触摸上的“演进”,有“性骚扰”的味道,实际上在说“你找了我妹妹又来找我太黑心”。

(1)她的男朋友是个不三不四的人,快去劝劝她,还是早点分手的好。

在数字上面,中美的文化差异在感悟上可能就会体现出较大的差异。人们常用“不三不四”来表示某人不务正业、品行有问题或不正派,但是如果用洋泾浜英语来直译(不三不四——nothreenofour),老外肯定会一头雾水,从而闹笑话。

(2)他俩把生米煮成了熟饭,使她父母再也不好反对他俩的婚姻了。

“生米煮成了熟饭”,是俗语,指事情(多为不理想的)已经发展到难以改变的地步,或既成事实,难以改变,在此语句中指两人已经发生了两性关系。对她父母再也不好反对,中国人很容易理解,欧美人则很难理解。

3)女儿:爸爸你的菜烧的真好吃。

父亲:哪里哪里,差远了。

B:别开玩笑了,好什么呀?我都不好意思拿出来。

A:Youhavewrittenagoodarticle.

B:Thanks.

4)初,赵高为郎中令,所杀及报私怨众多,恐大臣入朝奏事毁恶之,乃说二世曰:“天子所以贵者,但以闻声,群臣莫得见其面,故号曰朕。且陛下富于春秋,未必尽通诸事,今坐朝廷,谴举有不当者,则见短于大臣,非所以示神明于天下也。且陛下深拱禁中,与臣及侍中习法者待事,事来有以揆之。如此则大臣不敢奏疑事,天下称圣主矣。”二世用其计,乃不坐朝廷见大臣,居禁中。赵高常待中用事,事皆决于赵高。(史记·李斯列传)

中国人的旧传统,忌讳说人年轻,因为年轻往往意味着不懂事、阅历浅。故李斯不说“皇帝年轻”,而说“陛下富于春秋”。

5)我是财务省的官僚。

官僚:官员,官吏。在长期的自民党统治下,日本形成了政治官僚与行业的三角关系,由代表行业的国会议员主导的趋势政治横行,另一方面政策从制定到调整全部由官僚决定被认为理所当然。

一位日本官僚在对美国人自我介绍时说此语,意思是自己是个精英。然而官僚在英语中是个贬义词,在美国一般认为官僚是形式主义与权威主义的代名词,故听者会忍不住发笑。

6)甲:不自由毋宁死!

乙:愚蠢!留得青山在,不怕有柴烧。

一法国留学生的婚姻受到他中国女友父母的反对时,他和女友的对话。反映出不同的价值观。

(1)修辞学中,语境起着重要作用。

(2)语义学、语篇学、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语言学的学科,都重视研究语境。

(3)(在言语交际中,语境对话语意义的恰当地表达和准确地理解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语境对语用学的建立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4)研究语境对语言教学,如教学法(功能教学法、功能一意会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有重要作用。

1、什么是语境?

2、波兰籍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把语境分为哪两类?

3、“伦敦学派”的创始人弗思提出了什么语境理论?

4、索振羽主张语境要研究哪些内容?

5、研究语境有何理论意义和实用意义?

6、请说一说以下话语出现的语境条件:

(1)打折降价都是骗人的。

(2)我昨天不是通知过你吗?

(3)我的手机没电了,急死人啦!

(4)每人只能买两张,不好意思。

第三章指示词语及其功能

一、什么叫指示词语

1、英语“deixis“的汉译

英语“deixis”一词来自希腊语,原意为“指点(pointing)”或“标示(indicating)”。

作为语用学术语,其汉译,语用学者有人译作“指示词语”,有人译作“指别”。我们认为应译为“指示词语及其功能”才比较确切。

2、指示词语的定义

指示词语,也称指示语,就是表示指示信息的词语。即巴尔-希勒尔所谓的“在不知其使用语境时就无法确定其所指语义的指示词或指示句。”(见教材第39页)

3、指示系统的组织方式

在面对面的言语交际中,指示系统一般是以自我(说话人)为中心组织起来的。

指示词语用例:

(1)我一个小时后回来。

可见当指示信息不明或者完全缺失时,我们对话语的理解会遇到困难,甚至完全无法进行,所以指示词语对于语言交流至关重要,指示词语的研究是语用学的重要内容。

二、指示词语的指示用法

菲尔默(Fillmore,1971)将指示词语的指示用法分为体势用法和象征用法两类。(参看教材第41页)

1、体势用法:指在使用指示词语时必须配合一定的手势、眼神或者点头等副语言特征才能够理解的一类用法。例如:

(1)ThisQne,please.

(2)这好吃,这不好,这也不好吃。

(3)这是安娜,这是阮和平,这是皮亚明。

(4)这是我大哥,这是我二哥,那是我姐姐。

(5)那是你们班的教室,那是我们班的教室。

(6)Heismybrotnerandheismyfather.

(7)他不是中国人,他是。她是韩国人。

(1)这所学校的环境真美。

只要知道这句话是在育才学院说的,不论说话的具体地点在何处,“这所学校”只得都是育才学院。

(2)如果有兴趣,你们都可以和我一起来玩儿。

(3)Thereyouare.(你在这里。)

只要知道说这两句话的具体地点和当时环境下说话的对象可能有哪些人,这两句话就可以理解了。

(4)这是我在街上买的。

只要知道说这句话的当时靠近说话人或在说话人手中的的东西,这句话就可以理解了。

三、指示语的分类

1、人称指示语(persondeixis)

指谈话双方用话语传递信息时的相互称呼或对间接参与者的称呼。传统语法所指的人称代词系统是语用学上典型的人称指示语。可分为三类:

a、第一人称指示语,主要指说话人,可以单指,也可以复指。比如:英语的l,me,mine,my,we,us,our,ours;汉语的我,我的,咱,人家,我们,咱们。

b、第二人称指示语,主要指听话人,可以单指,也可以复指。比如:英语的you,your,yours;汉语中的你,您,你们,您们。

c、第三人称指示语,主要指说话人和对话人以外的第三者或其他人,可以单指,也可以复指。比如:英语的he,him,she,her,it,his,they,them,their;汉语中的他,她,它,某件事情,那个人,有人,人家,他们,她们,它们,其他人,那些人,有些人,有些东西。

在言语活动中第三人称指示语所指一般不是谈话的直接参与者,但在特定的语境中也可以用来借指说话人或听话人。例如:

心中无冷病的人他不怕你。

作了亏心事的人他别得意,我不会饶恕他的!

2、地点指示语(placedeixis)

也称空间指示语(spacedeixis)。指人们通过话语传递信息或实施言语行为的地点或空间位置。包括表示近指和远指的指示代词、地点指示结构(介宾短语、定中短语等),以及地点副词。

比如,英语中的here,there,nearby,inthisPlace,inthatPlace,inthosesituations等”以及汉语中的“这里/这儿,那里/那儿,这个地方/那个地方,附近、周围,远处,在那遥远的地方,老地方等。

比如英语中的now,tomorrow,nextyear,intheeveningthattime,thosedays等;以及汉语中的此时,明天,未来,将来,从前,在那时,下周星期天,明年这个时候,有时等。

4、话语指示语(discoursedeixis)

或译“语篇指示语”,指话语中或行文过程中的某一指示信息,或表示前述话语中的某一指示信息。

比如“Iamhungry—thatiswhatsaid.”“伊拉克和伊朗之间曾经爆发过两伊战争,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其中“that”指示“1amhungry”的信息,“这”指示.”“伊拉克和伊朗之间曾经爆发过两伊战争“因此“that”和”这“就是两个话语指示语。

汉语中的“如上所述’,“诸如此类”,“上文”、“我要讲的内容如下”、“这”、“那”等都是话语指示语。

5、社交指示语(socialdeixls)

表示说话人和听话人等交际者之间的社交关系或社交特征的词语或结构。

比如英语中,在姓氏前加上Mr,Mrs或Miss以表示对听话人的尊敬或礼貌;汉语中表示尊称的“您”、“您们”等指示语,以及“小张”、“老王”、“李小姐”、“刘师傅”、“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等称呼语,都具有表现或调节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社交关系的功能,因而属于社交指示语。

四、指示语的功能

指示语的功能,可分为指别功能和照应功能两种。

1、什么叫指别

指别,是人称代词、指示代词、指示副词等指示语的一种特殊的指称功能——依赖语境的指称,或称“相对指称”。

2、各类指示词语的指别功能例说

A、人称指示语例如:

①Ladiesandgentlemen,wegothim.(女士们、先生们:我们抓住他了。)

我们无法在语境不清的情况下理解其中的“we”和“him”的所指或者隐含的指示信息。

PaulBremer开门见山就使用带有人称指示语的话语,依赖的就是人们所具有的有关伊拉克战争的背景信息,即非语言情境知识。

如果听话人身在伊拉克或者关心伊拉克战事,那么,“we”和“him”的所指信息可能会变得清晰起来。

②我们进去瞧一瞧。

我们明天去九寨沟。

在语境不清的情况下无法理解其中的第一人称“我们”属于“包括听话人在内”还是属于“不包括听话人在内”的用法。

加上上下文语境:

走,我们进去瞧一瞧。

我们明天去九寨沟,你去不去?

可知前者属于“包括听话人在内”的用法,可以用“咱们”替换;后者属于“不包括听话人在内”的用法,不能用“咱们”替换。

③我们是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在语境不清的情况下其中的第一人称“我们”会被理解为“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在内”的用法。

如果是是一位教师在批评或劝诫学生时使用此话语,则此时老师是采用了移情的策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你(们)”说成“我们”,从而提高了该话语的可接受性与劝说力,它所取得的语用效果肯定会好于“你(你们)是学生,你(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④我们认为,语用学与社会语言学之间存在很多交叉现象。

在语境不清的情况下其中的第一人称“我们”会被理解为复指。

出现在学术论文或著作中,“我们”其实仅指作者本人,并不包括读者在内的其他人,但“我们”的出现可使其内容或观点带有与读者商榷的语气,表明作者的谦虚,从而有助于提高其所指内容的可接受性、认同性。

②今天她们球踢得最好。

今天我们有四节课。

今天我们生活得很幸福。

今天我们在一起留学,明天将回到各自的国家。

③第一个暑假,他没去旅游。

④我在对古代汉语与日语语音进行比较研究。

地点指示语例子:①这里已经下雪了。

“这里”可指向说话人或读者所在的的地方,也可以不指向。比如从一个朋友来信中读到此语,此时“这里”就不是指我们(读者)所在的地方,而指写信人所在的那里。

②大家到老地方集合上车。

“老地方”的地点所指,是言外语境中说话人和听话人都具有的背景知识,否则其指示信息就难确定。

③把这本书拿到那里去,把那本书拿到这里来。

“这里”、“那里”的地点所指,没有语境是不明确的。如果说话人在说此话语时以其所处的位置为基准,借助于手势向听话人指点方位或位置,那么听话人就能准确判定它们的地点所指。

④我刚从那边回来。

“那里”,在的地点所指,表示说话时刻远离说话人所处的物体方位或空间位置,没有语境是较笼统而不明确的。如果它是听话人熟悉或可以想象出来的地点时,其地点所指就是明确无误的了。如:抗战时来自解放区的地下工作者对敌占区的联络员说此语。

⑤进来吧!

我们以后再到海南岛去。

咱们过去吧!

我们过来吧!

趋向动词“来”和“去”的地点指示都是移动行为的目的地,但具有不同的方位指示。如果不知道说话人所在地,就不知道发出这类动作的人是说话人、听话人,还是第三者;不了解目的地与地点指示的关系,即目的地是说话人所在地、听话人所在地,还是第三者所在地。

话语指示语例如

①这就是格林斯潘的观点。

没有上下文,“这”的话语所指就不明确。

美国攻打伊拉克的战争是为了石油,这就是格林斯潘的观点。

在上下文语境中的“这”,就是一个表示前指信息关系的话语指示语,所指为“美国攻打伊拉克的战争是为了石油”。

这就是格林斯潘的观点:美国攻打伊拉克的战争是为了石油。

在上下文语境中的“这”,就是一个表示后指信息关系的话语指示语,所指也是“美国攻打伊拉克的战争是为了石油”。

②那些意见很好,我愿意采纳。

在没有上下文的情况下,交际双方以外的人是无法得知“那些意见”所指代的特定信息的。

③雁冰兄:

示悉。写了一句话,作为题词,未知可用否?封面宜由兄写,或请沫若兄写,不宜要我写。

毛泽东

九月二十三日

以上是毛泽东1949年9月23日给沈雁冰(茅盾)的一封回信。信中的“一句话”是一个话语指示语,指代某个特定信息,信中上下文并未直接重复其指示信息,一般读者难以知道或根据书信推断。但交际双方却是清楚的共知的。

1949年《人民文学》创刊,矛盾担任主编,写信给毛泽东,请他题词和题写刊名。毛泽东写了一句题词“希望有更多好作品出世”,同时附上了以上的回信。由此可见,信中的“一句话”指示““希望有更多好作品出世”的信息。

可见表示话语或语篇指示信息的不仅限于代词或代词性结构,名词或名词性结构也可以表示某一指示信息。

社交指示语例如

①你(们)坐!喝茶!

您(们)坐!请喝茶!

在无语境时,“你(们)”和“您(们)”的人称所指不清。

有了特定语境则指听话人。敬称“您(们)”具有社交指示语的功能,使用它,要比使用“你(们)”更显说话人的礼貌,更利于建立或维护人际社交关系。

②我们问一下她,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在无语境时,”我们“的人称所指不明。

老师:谢小凤同学今天做了一件好事,我们问一下她,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有了特定语境则指说话人。“我们”具有社交指示语的功能,使用它,实指老师本人,等于“我”,而非表复指,但“我们”具有语用移情的社交指示功能,可以缩短说话人(教师)与听话人(学生们)之间在现时语境中的社交距离,或改善社交关系等,进而有助于顺利推进言语交际。因此“我们”这一人称指示语也具有社交指示语的双重交际功能。

③我认为外国学者的学说,也跟一般引进的东西一样,须得放在各种检查仪之下检查一番。

我对自己的译文常感到不如意,明眼的读者还会发现我自己未曾察觉的错误、毛病。

在无语境时,“我”的人称所指不明。

在报告和学术专著中,第一人称代词借指说话人,是具有明显的社交指示功能的。复数可以表现出报告人或作者的谦虚态度,而单数又可以表现出报告人或作者要对自己阐述的观点负责。

前语中的“我”改用“我们”,成了作者的谦词,无伤大雅。后语中的“我”改用“我们”,原来明白表示个人承担责任的恳挚之词会因而变成了暧昧的谦词,其社会效果很不一样。

③同志,留学生楼怎么走?

小姐,那件毛衣多少钱?

在无语境时,称呼语“同志”、“小姐”的人称所指不清。

有了具体语境,在西南大学内一留学生说“同志,留学生楼怎么走?”,则“同志”指被问路者;在百货大楼,一顾客说“小姐,那件毛衣多少钱?”,则“小姐”指卖毛衣的女售货员。

称呼语也是一种指示词语,呼语的作用在于表示说话人向听话人表明,对方已经被选为交际的对象。它们的使用,具有建立改善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人际关系的作用,即具有人际社交关系的指示功能。

3、指示语的指示转移

偏离指示词语基本用法的指示词语往往都有特殊目的,它们产生特殊会话隐含义。它们常常伴随着“如果”、“假设”、“要(是)”“只有”这些语篇指示词语,所指对象或者转为说话人,或者暗指听话人。例如:

①我问你,如果有两个人(=我们)相爱了,可是女孩的父母(=你父母)反对自己的女儿和那个男孩子(=我)结婚,因为那个男孩子很穷,而女孩子家很有钱。你说,在这个时候,他(=我)该怎么办?

在男子对女友讲此话语时,其中的指示词语不少偏离了指示词语的基本用法。

②你要想学好外语,就应该多听说读写。

“你”没有具体的所指,没有直接指向听话人或者本文的读者,就可能包含了说话人和听话人。

有一部分指示词语可以是“非指称性”的。比如,当“你”,属于指示用法的时候,它的所指通常非常清楚,即听话人。然而,在其他情况下,诸如“你要想学好外语,就应该多听说读写。”“你要想变革梨子,就得亲口尝一尝。”“勤劳你才能致富。”这三个话语之中,“你”没有具体的所指,没有直接指向听话人或者本文的读者,就可能包含了说话人和听话人

指示词语的相对指称性,决定了指称词语中只有一部分能起指别的作用,主要是人称代词、指示代词、指示副词等。

专有名词、有定名词短语等的指称对象一般不会随语境而变,所以它们不起指别的作用。例如:“毛泽东”、“重庆市”、“徐志奇老师的母亲”。

(二)照应

1、什么是照应?

传统的说法是,代词指称其先行词,即代词重提其先行词。

另一种说法是,代词跟其先行词一样,指称的也是语言外的事物,代词跟其先行词同指。(参看教材第42页)

由于除了代词以外还有许多其他词语具有照应功能,所以我们认为:

照应指的是指示词语重提先行词、与先行词同指,以指称语言外的事物。

①最近小王常咳嗽,可能她生病了。

②时近深秋,我去西山公园,只见那儿红叶满山。

③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事要一件一件地作,这谁不知道。

④艾嘉勋打出的球碰伤了胖男子的眼睛,该男子气冲冲的走过来理论。

2、前指现象

前指就是两个或多个语言结构之间的信息指代关系,其中一个结构(即前指词或前指结构)的理解依赖于另一个结构(即先行词)。简而言之,前指词或前指结构往往指向上文中已出现过的语言成分,即先行词(antecedent)。前指词语与先行词之间的联系称为前指关系。

从“照应”和“前指”的定义可知,语用学要研究的“照应”就是“前指”,要研究的照应现象就是前指现象。

如同指示语或指示结构一样,前指也是一种需要依赖语境条件才能确定的语言现象。例如:

①下午张明说上图书馆借书两点就走了,快到六点才回来。他一脸不高兴,不知谁得罪了他。

根据前后话语之间的语言语境关系,可以确定例①中“他”是一个前指词,回指前面已出现的“张明”这个先行词。

②她从窗口泼出的脏水淋在过路的一对恋人头上,受害者立即找上门来讨还公道。

根据前后话语之间的语言语境关系,可以确定例②中“受害者”也是一个前指词,回指前面已出现的“过路的一对恋人”。

从形式上讲,有如下几种常见的前指现象:

A,代词或反身代词

①他在女朋友生日送去一束红玫瑰,这让她高兴极了。

②薇娜看见同学在宿舍里做饭菜吃,自己也这样。

根据前后话语之间的语言语境关系,可以确定例①中“这”前指“他在女朋友生日送去一束红玫瑰”,“她”前指“女朋友”;例②中“自己”前指“薇娜”,“这样”回指“在宿舍里做饭菜吃”。

B、名词或名词结构

①我认识他女儿的对象,小伙子是个保险公司的部门经理。

②他们这次去意大利旅游,先对该国的旅游景点和风俗习惯作了研究。

根据前后话语之间的语言语境关系,可以确定例①中“小伙子”回指前面的“他女儿的对象”;,例②中“该国”回指前面的“意大利”。

C、零指代/指代空缺

①他昨天把毕业论文初稿交来,我今天就看O了。

②他喜欢旅游,我也喜欢O。

根据前后话语之间的语言语境关系,可以确定例①中所空缺的就是“毕业论文初稿”;例②中所空缺的就是“旅游”。

3、指别与照应的异同

相同点

都是指示词语的指称作用。

姜望琪:“可以把照应和指别统一为代词的指称作用。”《当代语用学》第21页)

不同点

指别是指示语依赖各种语境的指称,而照应因在语言语境中已预设了指称对象,所以是不再需要依赖上下文以外的语境的指称(有人称为“非指别的指称”)

理由:

照应(指示词语重提先行词、与先行词同指)前指以及前指关系的确定所依赖的主要是语言语境,即话语的前后句法—语义关系。照应功能预设指称对象已经在上下文语境中占有一席之地。

指别(人称代词、指示代词、指示副词等指示语的一种特殊的指称——依赖语境的指称功能)是比照应更基本的功能,指示语及其所指信息的确定,并非一定要在上下文语境中预设指称对象,在很多条件下所依赖的是非语言语境信息。实际上,指别是首次提及个体的最主要的一种手段。

由于照应和指称一样都是指示词语需要依赖语境条件才能确定的指称功能,所以指示语起照应作用,也是起指别作用。但是指示语起指别作用,就不一定起照应作用了,还必须看是否有预设指称对象的上下文语境。例如:

①他去了新疆,那边有很多少数民族,我交了不少少数民族朋友。

②那边有很多少数民族,我交了不少少数民族朋友。

例①中的“那边”既起指别作用,又起照应作用。例②中的“那边”只起指别作用,不起照应作用。

4、话语指示语的指别与照应

运用指示词语来指称话语中的某些部分在语用学上叫话语指别。

指示词语用作话语指别,表示前述话语中的某一指示信息时是照应,指称话语中或行文过程中的某一指示信息是指别。

大部分话语指别可看作照应。

①飞沙象山一样压下来,那在大戈壁里是不希罕的。

②老徐,那两种看法都有缺陷,我不赞同。

5、第三人称只有照应功能吗?

有人以为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只有指别功能,没有照应功能;第三人称代词则只有照应功能,没有指别功能。这种说法失之偏颇。例如:

①我和杨老师是好朋友,我们志趣相投。

②你和汤姆是同屋,你们应该互相帮助。

③她乖得很,是我们么儿。

例①中的第一人称代词“我们”和例②中的第二人称代词“你们”都有照应功能。例③是一个给她邻居介绍自己的宠物狗的年轻女人说的话语,这里的“她”起的是纯粹的指别功能。

五、思考与分析

1、英语“deixis“有哪些汉译?应该翻译成什么比较确切?

2、什么是指示语和指示信息?

3、指示语包括哪些主要类别?各类指示语在话语中传达什么样的指示信息?

THE END
1.犬人工授精技术本书详细介绍了犬人工授精概述,犬的繁殖生理,犬人工授精技术,犬人工授精实验室建设及犬的繁殖障碍等。书中把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课题“犬猫生殖调控技术研究与产品研发”的部分研究成果进行了提炼、总结,介绍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犬人工授精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全书图文并茂,文字简洁、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作用...https://www.scnjw.com/.content/myarticle/myarticle/cc5868a2-9fce-11ef-bb94-04d9f5394155/
2.宠物疾病诊治(第二章)ppt课件经管文库(原现金交...宠物疾病诊治(第二章)ppt课件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2543140-1-1.html
3.《正版书籍宠物学概论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简介当当书海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正版书籍 宠物学概论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最新《正版书籍 宠物学概论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正版书籍 宠物学概论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就上当当书海图书http://product.dangdang.com/11740693108.html
4.宠物营养与饲养学图书产品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宠物营养与饲养学作者: 主编:丁丽敏 定价: 66.00元 ISBN: 978-7-04-060750-5 版面字数: 68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392页 装帧形式: 平装 出版时间: 2023-09-14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农林 二级分类: 畜牧/兽医/蚕学购买: 样书申请图书详情 图书目录 ?本书分为两篇——宠物营养学...http://www.hep.com.cn/book/show/79fc2019-e8fd-453a-9952-e463f15764c3
5.文学概论(高等院校中文专业创新性学习系列教材)/张荣翼图书市场价: ¥ 35.00 价格: ¥ 28.00 满29元免运费且可货到付款 详情 为您节省: ¥ 7.00 (8折) 商品促销和特殊优惠 购买由亚马逊提供的自营中文图书(电子书、第三方卖家图书和Z实惠图书除外)合格购物商品超过1件,同时购买第七天(余华最新长篇小说) [精装] 可享受¥ 5.00 元的优惠 在订单确认页面输入EGAAUA...https://www.amazon.cn/%E5%9B%BE%E4%B9%A6/dp/B00C2JQMMC
6.2022版《宠物品种概论》课程标准(60学时)2022版《宠物品种概论》课程标准(60学时)-王锦锋(江苏农牧).pdf,《宠物品种概论》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 205121020 课程类型 职业技术课 课程属性 理论 +实践 学分 4 学时 60 开课部门 宠物科技学院 适用专业 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五年制) 二、课程定位 本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221/7150020122004065.shtm
7.百看不厌的宠物摄像机视角小猫生来就是要...来自清纯学概论...清纯学概论_ 24-08-7 00:40 发布于 广东 来自 微博视频号 百看不厌的宠物摄像机视角 小猫生来就是要被麻麻吃掉的呀 L-招待咖-的微博视频 小窗口 ?收藏 39 2 ?186 评论 o p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按热度 按时间 正在加载,请稍候... 娱乐博主 超话粉丝...https://weibo.com/7245560290/Or4OJ7CfY
1.宠物行业宠物饲养与医疗服务标准66文库网(66wkw.com)宠物行业宠物饲养与医疗服务标准3.0 0 6库币 2024-11-14 收藏 海报 分享 赏 举报宠物行业宠物饲养与医疗服务标准 第 1 章 宠物行业概述... 4 1.1 宠物行业的发展历程...https://m.66wkw.com/doc/138853.html
2.《宠物学概论》(李术,田培育)摘要书评试读京东JD.COM图书频道为您提供《宠物学概论》在线选购,本书作者:,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买图书,到京东。网购图书,享受最低优惠折扣!https://item.jd.com/10364034.html
3.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6 遗传学 申顺先 第四版 27 园林植物栽培 王国东 第三版 28 园艺概论 梁春莉 第一版 29 园艺苗木生产技术 孟凡丽 第二版 30 园艺设施 陈国元 第一版 31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 侯慧锋 第三版 32 园艺植物病害防治 侯慧锋 第三版 33 园艺植物遗传育种 于立杰 第一版 34 园艺植物种苗工厂化...https://www.lnnzy.ln.cn/tsg/index/index/article/17159.html
4.动物医学概论(张慧菇著书籍)动物医学概论 张慧菇著书籍 《动物医学概论》是2010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慧菇。该书的编写具有系统性、基础性、简明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可供普通高等院校动物医学、动物科学、生物等专业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畜牧兽医工作者、养殖企业和用户使用和参考。[1]反馈...https://baike.sogou.com/baike/fullLemma.jsp?fredirect=1&lid=69550386
5.《儿童文学概论》读书笔记第9天(157—162页)如下图所示:朱自强教授将儿童文学划分为韵语儿童文学、幻想儿童文学、写实儿童文学、纪实儿童文学、科学文艺、动物文学、图画书其中类别。 儿童文学的类别 在这个分类里,共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从内容和形式上对儿童文学进行的大类别的划分;第二层次是在大类别的系统之下,再根据文学体裁来进行归类和划分。 https://www.jianshu.com/p/48a5aecb3ffd
6.动物科学概论:从全球性生物学社会学和工业化的角度(第3版...动物科学概论:从全球性、生物学、社会学和工业化的角度(第3版) [Introduction To Animal Science: Global, Biological, Social, And Ind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动物科学概论:从全球性、生物学、社会学和工业化的角度(第3版) [Introduction To Animal Science: Global, Biological, Social, And ...https://book.qciss.net/books/10482807
7.生物科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精选10篇)生物科学其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了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普通生态学等学科;必修课程则包括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大学数学、大学物理学、生物统计学、发育生物学、生物技术概论、进化生物学等。 从就业方向来看,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到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https://www.yjbys.com/qiuzhizhinan/show-596661.html
8.生物科学类职业规划书范文(通用9篇)生物科学其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了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普通生态学等学科;必修课程则包括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大学数学、大学物理学、生物统计学、发育生物学、生物技术概论、进化生物学等。 从就业方向来看,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到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https://www.ruiwen.com/zhiyeguihua/6600288.html
9.宠物医疗协议书8篇(全文)宠物医疗协议书 第1篇 宠物医疗保险条款(合同中的宠物仅指猫狗) 第一条保险合同的构成本保险合同(以下简称本合同)由保险单及所附保险条款、投保单、与本合同有关的投保文件、合法有效的声明、批注、附贴批单及其他书面协议构成。 第二条投保范围 一、投保人:凡年满18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且对被保险宠物具有...https://www.99xueshu.com/w/filetq2dtsei.html
10.研究生读书书目(通用9篇)1.《民俗学概论》,钟敬文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民间文学概论》,钟敬文主编,2010,高等教育出版社。 3.《人类学概论》或《人类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 4.《世界民俗学》,阿兰·邓迪斯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 5.《美国民俗学》,布鲁范德,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 二、经...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61m4r4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