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回到慕课讲堂心理学概论。今天我们谈情绪与情感。
什么是情绪,什么是情感,这是一个困惑了人类好几千年的问题。苏东坡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何以为情,情是什么,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由此可见,这是一个大家关心的问题,这也是我们研究的问题。
虽然我们有很多关于情绪的认识,关于情绪的分析,关于情绪的描述,但是从科学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我们到底有哪些情绪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涉及的问题。
首先我们讲一讲什么是情绪。心理学家认为情绪是我们对内外在刺激的一种主观的反应。
但是情绪与情感还是有一些区别的,情绪和情感都是与人的特定的主观愿望相联系的一种整体的反应,所以我们有时把它叫做感情,情绪主要指感情的过程,及个体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人的脑的神经生理机制反应的过程,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机动性和暂时性,情绪代表了感情的种系发展的、原始的、直观的、生理的方面。情感相对而言是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情绪的主要的作用,其实是因为它具有深层进化的价值,它也能够让我们和人联系在一起。情绪的功能,大概可以分成以下几种:首先情绪可以激发我们心里的能量。有了情绪,我们就能够记东西记得更快,我们就会行动得更加有意义。所以,情绪是激发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一种很强烈的动机因素。情绪也是我们组织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的组织者。因为有了特定的情绪,我们就把有关的很多的心理活动组织在一起。情绪也是人际交流的工具和手段。人在开心的时候,一定是喜笑颜开,能够鼓励大家的接近和接触,人在悲伤的时候,我们用感情来增加我们之间的关心爱护和支持。情绪也是连接人心的纽带,我们的同仇敌忾,我们的万众一心,我们的共赴艰难,其实就是一种连接人心的纽带,这种纽带是与我们共同的情绪体验来实现的。
二,情绪的心理学研究
那么心理学家对情绪有哪些研究发现,有哪些有趣的情绪理论呢?最早对情绪进行心理学研究的心理学家是詹姆斯,美国心理学的奠基人,他和兰格提出来了著名的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人类的情绪其实是对我们自己的外周的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一种反应,换句话说,很多人往往以为因为有了一种情绪,我们就会有一些生理的反应,他们俩认为,我们是因为有了生理的反应,然后才有对这种生理反应的一种知觉,这种知觉就是情绪。因为我们逃跑,所以我们意识到这种逃跑才变得害怕,因为我们身心激动,所以我们才觉得我们爱上了一个人,这就是詹姆斯-兰格的核心理论。
坎农-巴德理论纠正了詹姆斯-兰格理论的不足,但是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理论也不是完整的理论,现代心理学已经发现,人类的丘脑确实对我们的情绪活动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我们的下丘脑有快乐中枢,有痛苦中枢,说明丘脑确实在情绪的活动中间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人类的大脑皮质,可能是我们情绪活动的最重要的指令中枢。
到七十年代,心理学家发现情绪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的认知判断,外在的刺激引发我们的生理反应,但是需要我们的认知评估,才能够产生相对应的情绪的活动,著名的沙赫特-辛格理论就是讲人类的情绪,一定要有评价的成分在里头。同样的生理反应,属于我们的评价不一样的话,我们的情绪体验是完全不同的。
对情绪的认知理论,做出突出贡献的另外一位心理学家,就是我伯克利大学的同事著名心理学家理查.拉扎勒斯(RichardLazarus),拉扎勒斯认为所有的情绪活动,其实首先是由评估所引起的,认知评估是情绪活动中间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也是决定我们情绪体验最重要的一种因素。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情绪理论,这就是由达尔文提出来的进化理论,他认为人类所有的情绪活动,其实都是六千万年进化的产物,人类的各种情绪都是我们选择出来利用我们生存适应的有效的工具。达尔文甚至认为人和动物都有很多相对应的情绪的体验。
有什么样的心理学研究能够证明达尔文的适应理论、进化理论是真实的理论呢,这方面做出最突出贡献的,就是著名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PaulEkman)教授。艾克曼的基本情绪理论认为,人类的情绪都是通过面部表情表达出来的,它可以由同样的心理的因素所激发,它在中央和自主神经系统中,都有独特的生理信号。这种基本的情绪,可以发现于我们的生存有特别大的意义和价值,有哪些表情是进化选择出来的基本的情绪表情呢,艾克曼在全世界做了很多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发现对愤怒、厌恶、恐惧、快乐、悲伤、惊讶的表现和认识、辨别都是基本上一致的。
他做了四个经典的跨文化研究,首先是请美国阿根廷巴西智利和日本的被试,对各种各样的表情进行识别和判断,他发现这些不同文化的人,虽然来自世界的各个地方,对基本情绪的辨别有非常高的相同性和一致性,但是这些国家都是工业化的现代化国家。
所以他的第二个研究就是研究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人,他们没有受到人类现代化的影响和工业化的冲击,请他们去识别各种各样的面部表情的照片,发现这些人其实也能够辨别人类的各种各样的情绪,他们之间的一致性和认同感是非常高的。
他的第三个研究就是请美国人去判断巴布亚新几内亚人的各种各样的面部表情,意外地发现美国人虽然和巴布亚新几内亚人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文化理念都不一样,但是他们对巴布亚新几内亚人的面部表情,也有非常高的判断准确率。
这就使得艾克曼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概念,叫做面部表情反馈假设。
因为他认为我们的面部表情,其实和我们的自主神经和中央神经的固定的生理反应是相对应的。当我们出现这样的表情的时候,其实我们可以引发自己的自主神经和中央神经系统的同样的生理反应。一个人如果能够控制自己面部表情面部肌肉的活动,我们一定能够引发出对应的身心反应和情绪体验。这就是为什么演员能够控制自己的面部肌肉和躯体的动作,来引发出相对应的身心反应,演员的流泪不一定非得通过辣椒水来刺激,演员的流泪可以通过他对自己面部肌肉和躯体的控制来实现,这就是著名的戏剧学大师康斯坦丁.尼斯拉夫斯基表演学基础的原理,所谓的表演学其实就是心理学,也就是我们艾克曼教授提出来的面部肌肉反馈理论。
虽然情绪有跨文化的一致性和相同性,心理学家还是发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情绪的认识、对情绪的使用、对情绪的判断、对情绪的体验还是有很大的差异的。第一个差异就是不同文化的人对情绪的价值和意义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Tsai就提出情绪价值理论,她认为在西方文化下情绪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领导人必须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如果不喜形于色的领导,在西方社会认为是没有领导魅力的人,在我们东方社会,不喜形于色是做领导的一种很高的要求,所以东方社会对情绪带有排斥、压制、瞧不起的作用,这就是情绪价值理论对东西文化的情绪意义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人类学家语言学家心理学家还发现,不同的文化可能有一些文化独特的情绪体验。在马来文化中,有一种情绪体验叫做amok,指的是一种杀人狂般的狂喜,然而这种情绪就很难让我们中国人理解,那么在其他文化里头,还有一些特殊的情绪,比如说还有一种在日本文化中常见的情绪叫Amae,指的是我们对亲人之间的感情的一种滥用,而这种情绪我们中国人也很难理解。
我有时也在想,我们中国文化有没有一些比较难以翻译成其他语言的一种情绪体验,我想了很久,我觉得我们中国人的怨可能是一个复杂的情绪,很难用其他的语言表达出来,怨是什么,怨有什么作用,怨是什么意义,怨是爱还是恨,可能是一个特别带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情绪体验。
情绪活动的另外一种差异就是我们的情绪发生在某一种文化环境下的频率。羞耻文化,那么是我们东方文化的一个特点,所以我们中国人经常有害羞的时候,害羞这样的情绪体验,根据很多学者的分析和判断,就不是一种在美国文化下经常出现的情绪。我们中国社会其实也有很大的变化,很多年之前,我们中国的人很少谈爱,我们谈的是喜欢,我们是用自己的行动表示自己的爱意,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男女谈恋爱,通常是交换衣物、洗衣服拖地,这样的爱情的行动来表示自己的爱意。现在的年轻人到处说爱,天天谈爱,所以这种爱的情绪频率其实出现的越来越多,这都是社会文化对某种情绪出现的频率的一种影响和制约作用。
情绪的文化差异还表现在一个特别重要的潜规则之上,这就是我们的情绪表现规则。在什么条件下,我们该表达什么样的情绪到什么样的地步,这样的表现规则,对于我们的人类的情绪体验有非常大的影响作用。
艾克曼教授比较了日本人和美国人在一个人观看电影和与试验者一起观看电影时候的情绪表现的差异,他发现当日本的被试和美国的被试都是单独看电影的时候,他们的面部表情基本上是同步的,但是如果美国被试和试验者一起看电影特别是看一些令人紧张的令人难受的电影的时候,日本被试和美国被试都会出现出同样的负面的情绪反应。但是他意外地发现,当美国被试和试验者一起看电影的时候,他会出现同样的负面情绪,而日本被试在和试验者一起看电影的时候,他会表现出微笑的表情,也就是说他要掩饰自己的负面的情绪的体验,这就是日本文化强烈的负面情绪压抑的表现规则影响到日本被试的行为表现。
我的导师理查尔·尼斯本比较了一下美国北方的白人和南方的白人对愤怒情绪所引发的愤怒行为的控制和表现规则的差异。他发现美国南方的白人在受到侮辱和挑衅的时候,一定会表现出非常强烈的身心反应用以来捍卫自己的尊严和荣誉,相对而言,美国北方的白人在情绪的表现方面就相对弱一些。
五,情绪智力
在情绪活动、情绪理解、情绪体验方面,有没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有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在情绪的管理、情绪的感受、情绪的利用和情绪的理解方面,有非常大的个体差异,他们提出情绪智力这一个有趣的概念,情绪智力可以来自于个人的气质的差异,有些人天生比较能够容易理解他人和自己的情绪体验,有些人相对而言,对情绪的体验情绪的理解就比较笨拙。
情绪智力这个概念是由著名记者丹尼尔.高曼(DanielGoleman)提出来的,其实这个概念的首先提出,还是他们的老师PeterSalovey和Mayer在耶鲁大学的研究所提出,这两位学者提出来人类的情绪智力,主要在四个方面表现出个体的差异,一是我们感受情绪的能力的差异,我们不妨看下面这几张面部表情,看看你是不是能够猜对它的情绪是什么。
情绪智力的差异还表现在如何监控管理我们的情绪,当一定的情绪体验出现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办法去控制它,去改善它,去替代它。情绪智力的差异还表现在我们会不会利用我们的情绪来帮助我们思维生活和工作,情绪它对我们的生活不是完全的破坏作用,其实往往也有很多帮助的作用。在学习的时候我们一定可以利用情绪来帮助我们记忆,无动于衷、无动于情的学习,其实不一定能够让我们记得更加深刻,不一定能够让我们学习得更加有效。情绪智力的高低还表现在对情绪意义的理解方面,当你的朋友在流泪的时候,你如何去应对,你是直接的鼓励他,不要流泪,还是陪他一起流泪,还是拥抱安抚你的朋友,这就是我们对情绪的意义的理解其实是有很大的个体差异。
在我们的生活中间,我们自认为最熟悉的面部表情,也是具有最高的跨文化认同的,就是我们的微笑。但是微笑有真笑也有假笑。法国医生提香(Duchenne)认为,人类的真实的微笑其实是有一些可以看得出来的明显的特点,它一定是笑容饱满牙齿露出来,面颊提高,眼周还要出现皱纹。很多时候,我们表现出的是一种职业式的微笑和假笑,比如说这位姑娘,她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假笑,你们看一看她的微笑和提香式微笑有什么差异。
著名心理学家艾克曼,曾经给我们摆出两幅微笑的表情,大家猜一猜下面这两幅表情,哪一个是真实的微笑,哪一个是假模假样的笑。
真实的微笑有什么意义和作用,心理学家凯特尔我的伯克利的同事,就对我们伯克利加州大学附近的一所女子学校米勒学校(MillsCollege)1960年毕业生他们毕业典礼上的照片进行了扫描,区分出提香式微笑的照片和假模假笑的照片,或者是没有微笑的照片。30年之后再去回访这些女同学,意外地发现,那些习惯于以真心提香式微笑上镜头的女生,生活要幸福一些,结婚的概率要高,离婚的概率要低。所以微笑特别是提香式的真心微笑给我们的幸福有积极的意义。
微笑也让我们变得更加善良。假设一个钱包丢在街上,它有多大的可能性回还过来,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个钱包丢在街上,大概有52%的可能性回到失主的手中,但是钱包里头装有名片的话,这个回还的可能性提高8%,装有一对老夫妇照片回还的可能提高11%,装了一只宠物狗的照片,照片的回还率提高19%,如果是一个快乐的全家福照片,大家都在微笑,这个钱包的回还的可能性会提高21%,也就是说有将近73%的可能性这个钱包会回来,而最有效的就是一个微笑婴儿的照片,可以让一个钱包的回还率提高35%。微笑使人善良,微笑使人道德。
既然情绪的识别,与我们的情商有这么大的关系,那么我们能不能培养自己识别情绪的能力,心理学家艾克曼认为,我们可以训练自己识别情绪的能力,这就是通过观察人类面部肌肉的表情,判断这种情绪表现出什么样的心理的活动。下面请大家看一看,情绪到底如何应该进行识别。
情商的能力还表现在我们能不能利用情绪来建立有效的社会关系,来帮助我们思考和决策。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坐过过山车,看过恐惧的电影,走过漂浮悬放的悬浮桥,都会让人产生生理的反应,很多时候人不知道这些生理的反应其实是一种自然的反应,但是他会错误的理解这些反应表现出其他的情绪活动,如果是跟一位女朋友一起去坐过山车,一起去看恐怖电影,一起去走悬浮桥,我们就会错误的认为,这样的情绪活动是我们爱情的表现,利用这样的生理反应,利用人们的不同的评价,也许我们能够创造出有意义的美好的积极的生活。
情商又有什么办法可以得到提高,首先学习心理学,了解情绪的意义价值,它的生理的规律,它的心理的规律,对我们情商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会控制我们自己情绪的方法,也会提高我们的情商,培养自己观察他人、理解他人、了解他人的习惯,会让我们能够从别人的角度去想问题、去思考问题、去看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让我们形成同理心同情心,这对我们的情商也有很大的帮助。
培养积极活动的习惯,体育锻炼听音乐,和朋友在一起,做社会的公益,都会对我们的情商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培养我们正确的分析问题解释问题,判断问题的策略,可以帮助我们的情商得到很大的提高。一件负面的事情,如果我们能够从环境、外在去找一些可以解决的策略和答案,就会让我们能够有正面的态度、正面的心情应对社会生活中间复杂的焦虑的,甚至有些时候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商是可以提升的,需要我们自己的修心修炼和修行。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世上的万事万物无所谓对错,关键在于我们喜欢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