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第16课猫同步练试题
基础知识过关
1.下列语句中有错别字的是(A)
A.后来这只猫不知怎的忽然削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
B.三妹便怂恿着她去要一只来。
C.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
D.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
【答案】A
【解析】削瘦→消瘦
2.请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三妹便怂恿着她去拿一只来。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2)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畏罪潜逃:害怕承担罪责而偷偷逃跑
(3)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
妄下断语:胡乱说出断定的话。
3.默读课文,根据提示填写下列表格。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隔壁要来的
舅舅家抱来的
张婶捡来的
外形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浑身黄色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瘦,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
性情
很活泼
较第一只更活泼,会捉鼠。
天生忧郁,不活泼,懒惰
地位
宠物
若有若无,不大喜欢
结局
死亡
丢失
能力迁移提升
1.选出下面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C)
A.污涩(sè)红绫(líng)怂恿(sǒngyǒng)怅然(chàng)
B.蜷伏(quán)惩戒(chéng)诅咒(zǔ)婢女(bì)
C.相称(chēn)郁(yù)闷一缕(lǔ)娱(yú)乐
D.妄下断语(wàng)逞能(chěng)恍惚(huǎnghū)眼花缭乱(liáo)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A.蜷伏辩护酸辛提心掉胆
B.叮嘱暴怒乞丐若有若无
C.咕噜安祥凝望畏罪潜逃
D.惩戒悲楚衔着忘下断语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B)
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跆拳道,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B.站在罗布泊的边缘,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C.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D.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们师生相处融洽,相敬如宾,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
4.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D)
A.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又默默地写了一本大约16万字左右的书。
B.第27届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注重培养青少年科学探究和创新实践。
C.贝克汉姆在巴黎胜日耳曼队夺冠后宣布即将退役,停止20年的辉煌职业生涯。
D.如今,年轻人喜欢上网购物,一些老年人也加入到“淘宝一族”的行列。
5.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D)
A.“非也非也。”李叔同淡淡一笑,“咸,有咸的滋味;淡,有淡的妙处。在我看来,好坏都是福”。
B.人,稍不留意就会被绳子束缚住。那么,在俗世里,绳子指的是什么?金钱,权力,欲望?是,都是。
C.信赖感靠什么建立?我觉得这里面一定有非常复杂的成分吧:比如诚实、信仰、善良、默契、温情……等。
D.雅安地震中李永刚的事迹告诉我们:当你抱着侥幸等待,你很可能受到命运的虐待;当你抱着危机谋划,机遇就不会从你身边走远。
在线精读演练
1.课内精读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着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跳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1)“我”一家人对是谁咬死了鸟的意见如何?他们根据什么来判定的?
【答案】“我”一口咬定是猫干的,妻子也认定是猫,张婶也默默无言,不能否认。她们根据平时猫常常爬上桌凝望着鸟笼,被赶走还会再跳上去。从而来判定猫咬死了鸟。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细读选段可知,作者,妻子和张婶都认为是那只猫吃了鸟,“加上它常对着鸟笼凝望,发现时嘴里好像还吃着什么”可知他们有这种认识的原因。
(2)花白猫在晒太阳时,不幸遭到了“我”的恶棒相加,发挥你的想象,如果你是那只猫,在挨打后,它会想些什么?
【答案】(示例)我究竟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人们如此待我?我为什么会受到如此“待遇”?为什么?你们人类是怎么了?为什么像恶魔?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注意以花白猫的身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出遭到了“我”的恶棒相加后的想法。
(3)如果让你来处理“猫吃鸟”事件,你会怎么办?
【答案】我会仔细调查,认真分析,决不武断的下结论。
【解析】本题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2.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李汉荣
①初夏的一个上午,我去河边散步,看见河湾的岸边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神情紧张专注,好像在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我轻轻走近他们,才看见他们正在营救一只在水面上盘旋挣扎着的花蝴蝶。那蝴蝶也许翅膀受伤了,跌入水中又使翅膀过于沉重而无法飞行。小男孩将一枝柳条伸向水面,但柳条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条,解下自己的红头绳将两根柳条接起来,终于够着那只蝴蝶了,然而它仍然不配合,不知道赶快爬上这小小“生命线”。小女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卡,系在柳条的一端,让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蝴蝶附近,示意它:这是你的同伴来搭救你了,你不认识我们,你总该认识你的同伴吧。果然,那弱小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缓缓地挨近这一只“蝴蝶”,缓缓地爬上这只“蝴蝶”结实的翅膀,小男孩慢慢地将柳条移向岸边,蝴蝶终于上岸了,两个孩子快乐得又说又笑起来。
②我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然而,两个孩子又商量起了这只蝴蝶今后的生活。他们小心地把蝴蝶放在阳光下的草地上正开放着的一丛野蔷薇花上,让它一边晒太阳,一边汲取花蜜。但是,他们仍觉得这种安排不到家,他们担心贪嘴的鸟啄食了这需要安静疗养的可怜蝴蝶,就采了几片树叶搭起一个简易的绿色“避难所”,将蝴蝶护在里面。他们相信,待它安静休息一些时候,伤口愈合,体力恢复,它就能重新飞舞在春天的原野上。
③今天上午我本来是不准备出门的,想待在家里读书或写作。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还是出门了。多亏我走出了门,在书本之外,我读到了春天最纯洁、最生动的情节。在我小小的文字之外、在生硬的键盘之外,两个孩子和那只蝴蝶、那片水湾,组合成真正满含温情和诗意的意象。在我的思路之外,孩子们的思路才真正通向春天深处,通向万物深处,通向心灵深处。
④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了许多。首先我觉得我的善心比孩子们淡漠得多也少得多,或许我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生存、利益、脸面、尊严,而对其他生命和生灵的生存处境及他(它)们所受到的伤害,并不是太关心,即使关心,也不是感同身受和倾力相助,即使关心了,也并非完全不求回报。总之,我觉得,仅就善良、纯洁这些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而言,我们不是与日俱增,而是与日俱减。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人性中的“水土流失”也会逐渐加剧,而流失的,恰恰是善良、纯洁这些人性的好水土,内心的河流渐渐变得混浊,泥沙俱下。细想来,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人性的好水土流失了,纯真情怀少了,实用理性多了,率真少了,算计多了,在这一多一少的增减过程里,人们的情感和心灵,就渐渐出现轻度或重度的“荒漠化”了。由这样荒漠化的人组成的人群和社会,岂不是沙尘暴?那时不时呼啸着扑面而来、飞沙走石、遮天蔽日的,莫不是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
⑤那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是这个早晨的天使。他们对一只蝴蝶的同情、对事物的爱,是真正出自善良的天性和纯洁的内心。除了爱,他们没有别的动机,爱在爱中满足了。不求回报的爱,才是大爱、真爱。不求回报的爱,也许才会获得事物本身乃至整个大自然更丰厚的回报。
【答案】用柳条营救花蝴蝶→帮助蝴蝶晒太阳、汲取花蜜→搭建“避难所”保护蝴蝶
【答案】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作用:表现了小男孩和小女孩的机智、善良、纯真。
【点评】考查描写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首先要了解描写人物有哪些方法,再根据描写的文字点明所使用的描写方法,最后从表达人物的形象特点(性格、思想、精神)来评价。
【答案】“大沙漠”指的是丧失美好人性,自私、冷漠的人群和社会;“沙尘暴”指的是人们丧失美好人性,自私、冷漠的行为。事例:如,公交车上没有人给老人、孕妇让座;老人摔倒在地无人搀扶……
【答案】示例:关爱弱小的生命,爱护生存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多一点关爱,少一点淡漠,多一点善良,少一点算计。
核心素养培优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目前,我国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非常严峻:生活在青海可可西里高原的藏羚羊10年前还有几十万只,现在已不足7万只,并且每年还要被猎杀两万只;生活在长江里的白鳍豚20年前还有400头,现在已不足20头;野外生存的东北虎长白山还不足8只……1.读完上述文字,你得出的结论是(12字以内)
【答案】保护野生动物刻不容缓。
【答案】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安全!关爱野生动物,保护美好家园!
【解析】本题要求拟写宣传标语,应该注意宣传标语要简短,还要有警示作用。如:关爱野生动物,就是关爱我们自己;保护野生动物,让我们从身边点滴做起;野生动物,属于大自然,让他们回归吧;让野生动物远离我们的餐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