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宠物行为训练师,但要训的是人

现代的狗狗行为“训练”,早已不是传统的让狗服从的“训犬”。随着宠物对人的重要性越来越高,人们开始反思“宠物喜欢被训练吗”“我们以为的对宠物好,是不是和父母一厢情愿的‘都是为你好’一样”“究竟该如何尊重动物的权利”“如何不用当忍人,又能不伤害小动物”……

这也是本文作者的疑问。从养狗,到学习犬行为与训练课,到成为犬行为科普作者和训练师,一路摸索,在学习如何更好地和宠物相处的过程里,她逐渐更了解狗,也更了解自己。本文是她的讲述。

从没想过养狗会改变我的职业轨迹。

芝麻小时候流浪到车店门口有好几天,有人路过,就跟着人走。店里人说,马上疫情管控,小狗就要饿肚子了。我朋友就把芝麻捡回了家。那一年,社会事件轰炸的情绪黑洞里,我从手机视频里看到扭着屁股的芝麻,就破了再也不养狗的戒。

听说芝麻不爱出门我就狂喜,因为我也不爱出门。那时我也分不清“社会化”和“社交”的区别,当然不会意识到,错过社会化的芝麻,会是教科书般的问题儿童狗。

养芝麻的第一年,看到她等车害怕到发抖,我只觉得忍一忍就过去吧。我把她的“焦虑到气喘”理解成在笑;觉得她想逃跑的一些场合,也许多去几次就习惯了。不少人跟我说,“我的小狗以前也这样,长大就会好的。”

小狗真的喜欢训练吗?

学了基础理论之后,我对训练还是有质疑:小狗真的喜欢训练吗?

当时我带的学生狗,走到户外就想回教室。我觉得是天气热,狗不想下楼玩,老师认为是我没有掌握训练师的基本功,不懂得快速吸引陌生狗的兴趣,狗嫌我无聊不想搭理。

至今在德牧等犬种的“训犬”文化里,还要求狗随行要站在人的左边贴着膝盖走,就是因为最初军人右手拿枪,左侧才有空位,且没有余力用手牵绳子引导狗。

现代动物行为训练(即正向训练)的革新也并非人类关心动物福祉。而是二战之后经济复苏人类想看海洋动物表演。20世纪50年代,美国海洋哺乳动物训练师凯伦·普莱尔(KarenPryor)发现无情的铁掌不够长伸不进海里,海豚可没办法挨揍就管用。于是她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了用响片工具标记目标行为的操作方法。1984年,凯伦出版了书籍《别毙了那只狗》将不打不骂的“正向训练”从动物园动物训练推广到了狗狗训练。

和奖罚并用的训练方法不同的是,现代动物行为训练不仅不打不骂,也不会使用物理的或是心理上的厌恶刺激教小动物。

事实上,所有物种的方法都是共通的,动物园的训练理念也有了同样的变革。教动物的理论原理和教小孩的心理学原理也一样。毕竟人的行为主义理论研究,正是从研究动物行为发展而来的。

“对人而言是训练,对狗而言是游戏”,老师讲的这句话经常在我脑内重播。

正向训练的本质是跨物种沟通

我学的训练师课不会教某个具体问题怎么解决,只教学理和基本操作规范。

我独立教的第一个进阶内容,是我家狗早上听到门外人声而吠叫。没人投诉但影响我的睡眠。芝麻吠叫的高频时段是上午有人送快递导致的。由于我起床困难,就直接在床头放了响片和零食。

那几天随着狗吠叫的第一声,我就立刻摸着响片,开始捕捉芝麻吠叫间隙中“不叫”的时刻,用响片标记然后奖励。我也会教芝麻,听到门外的声音,就回到她有安全感的区域从而促进她放松。这些做法的价值不只是在当下不吠叫,而是让狗儿不再继续认为,门外人的离开是她吠叫的功劳。因为我和芝麻都有基础,所以3天就改变显著。她一度调整到,听到门外的声音只是看一下,我去拿外卖或是快递,她也能平静。

然而由于我实在做不到每天早起,没有保持,于是吠叫还没有练习到“永久改变大脑认知”的程度,就又死灰复燃,只能重新教。掌握了方法也就不贪图“快”,毕竟任何关系都有磨合的过程。

狗不是靠复杂的逻辑和是非观念来学习的,只是靠趋利避害的本性学习。如果行为发生的结果是狗喜欢的,就会提高该行为发生的概率,比如:不吠叫会有食物奖励,不吠叫情绪也会更放松,同时狗期望的结果“路人的离开”也会天然实现,所以狗儿日渐学会了不吠叫。

改变狗狗行为,考验的是策略能力和创造力,而不是选一个做法套公式般使用。每一个狗狗有自己的成长背景,有犬种特性,有性格特点,还有人狗关系的情况。现代的动物行为训练,不关心如何告诉狗什么是错误的,而是引导狗狗主动做出人类想要的行为,并用狗喜欢的事情作为奖励,让狗下次更愿意做出“正确的”行为。

很多人似乎觉得,训练就是让狗学会某种技能,却没有意识到训练可以解决很细微的难题。比如:小狗不爱喝水让人担心健康,比起在正餐里加很多水“骗着喝”,完全可以用训练来教会小狗主动喝水。这样的好处是小狗不会被迫喝到肚子撑而难受。方法也只是天然捕捉小狗喝水的瞬间,一顿猛夸,喝完之后再奉上其他奖励。而这个过程就已经完成了一次训练。

人有的情绪疾病小狗也都有

学习犬行为学为我解开了芝麻的谜团。她不是旁人看起来的“只是胆小”,而是兽医行为学定义的害怕行为。

小狗的害怕行为和分离焦虑症、雷声恐惧症一样是一种情绪疾病,并不能通过训练改善的。就像人如果焦虑发作,不能要求她克服内心的惊恐去学习去工作。训练一个表面上的行为能让狗看起来“变乖”,但她内心仍带着恐惧或是焦虑,这样并没有真正改善小狗的心理处境,且只会发展出更多问题。

疫情管控期间错过社会化是芝麻害怕行为很重要的诱因。“狗儿错过了幼犬社会化的时期(8~16周龄)就永远不能发挥天性里的潜力,是不可修复的。”芝麻让我切身感受到教科书里这句话的杀伤力。在教芝麻学习刷牙时我想让她学侧躺,也就是传统的装死技能。我带的情绪健康的胆小狗,第二次教就学到能听提示词做出来,芝麻教了快1个月才可以。

芝麻的害怕行为也很可能是流浪狗妈妈怀孕时经受压力、小时候的流浪经历,以及解封那天突然被带出门来我家刺激过大等基因和后天的综合因素促成的。

健康狗可以直接训练,情绪问题的狗需要先做行为矫正学习情绪放松,比如:教小狗学习深呼吸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在动物福利发达的国家,改变动物的行为有更细致的分工。

训练师(Trainer)负责教基础的行为或技能;行为咨询师(BehaviorConsultant)需要能够解释行为的原因并改善情绪问题;(应用)动物行为学家(AppliedAnimalBehaivorist)负责不使用药物改善行为问题;前三者处理不好的难题,则可以向动物界的精神科医生——兽医行为学家(VeterinaryBehaviorist)求助。国际上的动物行为协会不仅有猫狗行为咨询师,还有马、鹦鹉等更多物种的行为咨询师。

狗的问题都是人狗问题

我选择训练师课也有想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决心。上课前我就打算要写科普,后来就在小红书做了“芝麻是一場修行”科普账号,但我不想发训练教程。我觉得要改变人们打狗的做法,本质上要改变的是文化观念。

只有认识到动物行为和训练是一门基于实证研究的科学,只有把动物作为生命去尊重,才有可能进一步让大家理解现代的“训练”早已不是传统的让狗服从的“训犬”。狗狗的行为问题,都是人狗问题。当宠物训练师,看起来是训练狗,实际上更多教的是家长。

教家长让我近距离地感受到了人类的矛盾感。

人们都很爱听狗狗有多么无条件爱人的故事,但遇到问题又会想搜教程训练一下,甚至期待用惩罚让狗变乖。人类似乎忽视了一个中间地带——感受小狗的感受,理解小狗问题行为背后未被满足的需求。最典型的就是拆家问题。小狗拆家时的内心痛苦,并不比收拾残局时的主人轻松。如果不是身体疾病,那就大概率是日常的运动量、心智的刺激、陪伴不充足等原因。

一开始我经常因为人类对训练的误解感到暴躁,幸好刚开始我教的都是朋友们的狗比较容易直接沟通。有一类误区就很典型:潜台词里透露出对正向训练的好感,却只想要让训练师帮他改造狗,不影响人的生活,自己根本不想付出行动。方法再多,家长不愿意改变,最终基本等于无效。因为真正和小狗朝夕相处的,不是训练师而是家长本人。这也是为什么狗儿在训练学校通关各种技能,回家还是会打回原形的原因。

我还不止一次在社交媒体看到有网友说:讨厌自己的狗。人类从满心欢喜养狗走到了讨厌自己的狗的地步,本质上是一段关系的失败。这就像任何一段分手、离婚、友尽的关系一样,没有很健康的沟通。人狗关系不畅的家长,很多时候选择躺平当个忍人,觉得痛苦陷入拉扯的才会考虑学习训练,最差情况则是走向换主人甚至弃养。

可是,小狗从来不会想分手。

比起训练更缺的是跨物种的尊重

我第一次读到“人狗关系”是在《别跟狗争老大》这本书。作者派翠西亚·麦克康诺(PatriciaB.McConnell)擅长将灵长类动物与犬的天性做对比,讲解小狗的生理特性和思维方式。很多人直觉性地在意如何让狗狗“听懂”,甚至研究教狗狗按按钮“说话”,却忽略了一个科学事实——狗狗的“行为”就是他们最直观的语言。和小动物相处恰恰可以选择少说话,去观察行为的涵义,从而理解和回应他们的真实感受。

如果一个人本身对自我有更多探索,自然也会懂得如何去探索和爱惜另一个生命另一个物种。

“宠物”是现代社会才出现的概念。13.5万年以前就存在家犬,狗子从捡垃圾到帮游牧民族打猎分获猎物,甚至晚上帮人取暖,是跨物种承担很多实际功能的伙伴。到了现代,狗子才承担起情感抚慰的工作,并且只能跟人生活在城市的一隅,不再每天畅游在大自然。某些时候也因此才有了让人困扰需要改变的行为。

狗作为被驯化的物种,本来就受制于人类生活的条条框框。比起听人的,向来更缺的是跨物种的共情和尊重。我始终觉得“人体谅狗”的表述,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傲慢。明明现状是人对狗的身心健康太无知,还索取太多。

强调尊重恰恰是提醒人类谦卑一点。

*文中配图为作者摄。

最后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人宠关系,以狗为例,我整理了一些常见的养狗误区List:

1.奖励就是多给吃的?

奖励不等于食物,很多时候我们会用玩具、游戏、出门遛狗作为奖励。即使是同一个玩具,小狗心中想玩的玩法不同,奖励的有效程度也会不同。使用食物甚至会有弊端,有些小动物会因为爱吃的天性,失去理智吞下了压力,而不是根据自己内心的需求选择不做出行为。

如果动物不愿意做出行为,我们需要停止训练,并且反思人的方法和操作问题,而不是转而使用厌恶刺激(比如打骂)让动物不得不做出行为。

2.不用训,只要吃喝躺平的狗会更快乐?

3.狗发飙,是想要与人争夺头狼地位?

4.没有什么狗是不能训练的?

对行为学家而言确实可以说“没有什么狗是完全不能教的”。就算是情绪问题很严重的狗,一样可以选择行为医学治疗,最后才是训练。只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和意愿,用更人道的方法来处理。就算在英、美、澳这样动物福利和产业发达的国家,人类因为狗的行为问题而弃养的比率也一直不低。

不过训练确实不是万能的,学行为的训练师也不会一上来就直接“训练”。很多时候,训练师在做的是引导人们不要用自身复杂的观念去阐释动物行为的动机。于是最先和最终在做的是改善人狗关系。

THE END
1.犬人工授精技术作为江西省警犬良种保纯与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的警犬繁育方向学科带头人,先后主持了省部级及以上课题4项,获公安部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参与编写著作6部。主持的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犬人工授精技术研究与产品研发”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包括犬人工授精的关键技术,以首要完成人获批“犬便携式宫腔内输精装置...https://www.scnjw.com/.content/myarticle/myarticle/cc5868a2-9fce-11ef-bb94-04d9f5394155/
2.正版书籍犬行为营养与降选择性育种训练方法常见行为问题的...当当博闻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正版书籍 犬行为营养与健康 选择性育种 训练方法 常见行为问题的解决方法 饮食和营养参考指南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博闻推荐任选》。最新《正版书籍 犬行为营养与健康 选择性育种 训练方法 常见行为问题的解决方法 饮食和营养参考指南 中http://product.dangdang.com/11841483413.html
3....正面管教儿童行为心理学+性格+沟通+情绪+社交心理学教育书籍...《儿童行为心理学》前言 爱孩子,就要读懂孩子的心灵世界 Part1 啼哭——宝宝向父母表达意愿的特殊“语言”哭声抑扬顿挫——宝宝在做运动读懂宝宝需求性啼哭,回应才更有针对性仔细分辨宝宝病理性啼哭很重要傍晚大哭伴随惊声尖叫——新生儿肠绞痛白天能安静入睡,入夜https://shopee.sg/product/116848728/2713976671
4.金陵科技学院星级文明宿舍评定细则(试行)(四)行为文明:宿舍学生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讲文明、讲礼 貌,诚实守信,遵守安全纪律和行为规范。 (五)宿舍高雅:宿舍内务规范,布置美观大方,格调健康高 雅。 二、星级文明宿舍评比时间 每学年度第一学期:11 月中下旬。 每学年度第二学期:4 月中下旬。 https://dxxy.jit.edu.cn/info/1039/1370.htm
5.广西“90后”宠物行为训练师:助人狗“对话”育良宠图为崔静宜介绍家中有关宠物行为的书籍。 俞靖 摄 中新网南宁3月18日电(俞靖) 狗狗出现咬人的行为,你为什么还要养它?你会考虑把狗送人吗?……3月18日,广西南宁一宠物友好咖啡厅内,宠物行为训练师崔静宜正为一只比熊犬进行行为评估,帮助养宠人矫正宠物不良行为。 https://m.jnnews.tv/guanzhu/p/2023-03/19/961794.html
6.《全图解猫咪行为学》单熙汝——原来关于猫的行为研究这么详细...作者单熙汝本来是做动物保健食品产业的,后来参加了动物行为的训练师的培训,开始了动物行为训练师的生涯。经常到客户家里对宠物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培训,解决宠物在行为上出现的“问题”。 整本书用了很多的漫画帮助讲解。内容从5个章节进行讲解,第一章是猫的天性方面;第二章是从如何和猫建立合适的相识和互动;第三...https://www.jianshu.com/p/656b451c1d8b
7.在一个秘密角落,26岁小伙记录赚取千万的过程。可学习。吸引力法则...2.阅读2小时心理学书籍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10000小时定律,是剑桥大学的一篇关于研究成功定律的论文 里提到的。 我当时坚信这个定律,他们研究发现,你要成为专家需要积累8000小时,成为世界级大师需要 10000小时,不论各行各业都逃脱不了这个定律。所以我决定用15年的时间去成为世界级,心理学大师,这是我人生的终极...https://www.360doc.cn/article/17285885_1107612660.html
8.消费者行为学:洞察中国消费者(第4版)卢泰宏文档介绍:该【消费者行为学:洞察中国消费者(第4版)卢泰宏-第4章 消费者信息行为理论 】是由【书籍1243595614】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消费者行为学:洞察中国消费者(第4版)卢泰宏-第4章 消费者信息行为理论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https://m.taodocs.com/p-905267922.html
9.《组织行为学精要》组织中的个体AcFun弹幕视频网正如第1章中所谈到的,本书特别关注去寻找和分析那些影响着员工生产率、缺勤率、离职率、工作异常行为、组织公民行为以及满意度等概念的变量。很多组织行为学中的概念——如激励、权力与政治、组织文化等,是很难衡量的。那么,我们一开始可以研究那些容易下定义和容易判定的变量——这些数据大多可以从人力资源部门对员工...https://www.acfun.cn/a/ac33503995
1.爱犬长寿秘诀!中文版来啦!终于等到《永远的爱犬》的中文版啦!这...所以,我一直都在寻找如何让它更健康、更长寿的方法。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的需求,里面有很多实用的建议和技巧。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爱狗,不妨看看这本书。它不仅能让你学到很多养狗的知识,还能让你的狗狗更健康、更快乐。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我们的爱犬陪伴我们更久吧!...https://www.yoojia.com/article/4292459130281447336.html
2.ChatGPT使用总结:150个ChatGPT提示词模板(完整版) 充当宠物行为主义者 I want you to act as a pet behaviorist. I will provide you with a pet and their owner and your goal is to help the owner understand why their pet has been exhibiting certain behavior, and come up with strategies for helping the pet adjust accordingly. You should...https://blog.51cto.com/u_15730109/6722629
3.宠物驯养技术(全国农业高职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epubpdf...《全国农业高职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宠物驯养技术》主要适于畜牧兽医类宠物专业师生使用,同时也可供宠物管理和宠物行为研究人员及广大宠物爱好者参考。 内容简介 《全国农业高职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宠物驯养技术》以训练情境为主线,通过九个情境逐一展现。情境一主要讲授宠物训练的基础理论,如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基本...https://book.tinynews.org/books/11783460
4.京东《2024银发族消费报告》:银发族和年轻人在更...精神世界日趋重合:一方面,在今年的网络热词关注度中,显眼包、city不city、边界感、上岸、躺平、内卷、摆烂、PUA、Citywalk成为横扫银发族、年轻人的九大热词;另一方面,从阅读喜好来看,银发族、年轻人的书籍偏好TOP6中有四类重合,分别为旅游类书籍、热门小说、心理学书籍、文学著作。 https://www.cet.com.cn/wzsy/kjzx/10115958.shtml
5.降素养学习测评题库E常给宠物犬洗澡 行为题 判断题 21. 对性知识发生兴趣,您是否会查阅相关书籍?A A是 B否 行为题 判断题 22. 您每天都吃早餐吗?A A是 B否 行为题 判断题 23. 您是否经常洗澡(夏天每天洗澡、冬天每周洗澡)?A A是 B否 行为题 判断题 24. 您是否会用水平颤动法刷牙?A ...https://www.unjs.com/zuixinxiaoxi/ziliao/20170725000008_1404782.html
6.“彩虹伞·安全小卫士”自护知识竞赛预赛题目及答案D、从内容科学的书籍上获取生理、心理知识。 4、下列坐公交车的行为,正确的是:( ) A、将头伸出窗外看风景可以看得更清楚。 B、不要把空罐头扔出窗外,这样虽然不会污染环境,但是有可能打到行人或其他车辆,发生危险。 C、在车上可以到处逛逛,认识更多的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https://www.dzwww.com/2013/aqxws/xgxw/201308/t20130830_8827710.htm
7.心理知识7、抑郁症自我治疗方法之七阅读书籍: 开卷有益,多阅读一些心理学、哲学、包括道家、佛学方面的书籍,可以提高我们的智慧,让我们对自身对生命有更深刻的认识,超越过去的思想局限。 改变想法,改善心情——六个步骤 理论上,人的「感受」很大程度受「想法」影响。如你长期心情恶劣,问题很可能来自你的想法。因此,将想法...https://jxjyxy.zj-art.com/wdx/a/20171022/2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