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宠物狗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乐趣,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精神陪伴的作用。但由于部分犬只饲养人的不文明、不规范行为,给他人造成了很多困扰。
近日,记者在市区走访发现,遛狗不牵绳、犬只随地大小便、犬吠扰民等不文明现象比较普遍,由此引发的卫生、安全问题让一些市民颇有怨言。
让我们来看记者的采访
镜头一:犬绳大多成“摆设”
7月24日晚上8点,记者来到鹰潭市民广场。这里场地开阔,是夏天散步乘凉的好地方。
在广场的一处台阶上,一群人坐在一起聊天,人群附近有五六只小型宠物狗,但没有一只是牵着绳子的。旁边的草坪成了狗狗的“自由天堂”,狗狗在草坪上乱跑乱窜。记者采访时,就看见小狗突然朝着经过的老人、小孩吠叫。
一位正在散步的市民表示,每个人对待宠物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喜欢的很喜欢,但不能保证所有人都喜欢。所以,牵绳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危险,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一些误解和麻烦。
镜头二:公园绿地上狗便未清理
在信江国家湿地公园的一处绿地上,记者目击了一个由多人组成的“遛狗队”。记者注意到,绿地上的犬只中有大型犬也有小型犬,多数牵了绳子,但都未佩戴嘴套。怕狗的市民不敢靠近,散步时特意绕开这一区域。
绿地上还有不少未清理狗便,隐约还散发着异味。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部分养狗人遛狗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让宠物狗出来大小便,但只有少数市民会收拾狗便。
镜头三:不文明养犬投诉多、隐患大
7月29日晚,记者在月湖区凯翔新天地商圈,看见几位养犬人士带着狗狗逛街、散步,他们中有人手持牵引绳,让狗狗紧跟在自己身旁,也有人比较随意,让狗狗自由奔跑。
采访时,记者刚好碰到几位夜骑爱好者,他们告诉记者,因为经常在市区、郊区骑行,有时会碰到未牵绳狗狗,容易发生意外情况。前不久的一次骑行中,就有队员因躲避宠物摔倒,造成手臂骨折。
不文明养犬给群众带来的困扰由来已久。记者梳理“问政鹰潭”平台发现,今年以来,就接到不文明养犬的投诉十多起,多数点击阅读量超过1000人次,其中“遛狗不牵绳”是市民反映的重点。
声音:养犬需自觉共创好环境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支队信江新区大队二中队中队长汪思录告诉记者,他们在工作中主要以“苦口婆心”的劝导为主,有些犬只主人“听劝”,但不少人对自家宠物犬很“自信”,“我家狗狗不咬人”成了回应“遛狗不牵绳”的惯用说辞。
对此,不少市民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狗毕竟是动物,还是有潜在的危险,不能图方便,给他人带来安全风险。有些养狗的市民也坦言,自己虽然喜欢养狗,但是对别人的狗也不是那么“放心”,所以遛狗牵绳很有必要。
需要明确的是,宠物狗的主人负有对危险源的监管义务。2021年5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三十条规定,携带犬只出户的,应当按照规定佩戴犬牌并采取系犬绳等措施,防止犬只伤人、疫病传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五条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
诚然,养犬属于个人选择,但只要宠物狗走出家门,进入公共区域,养犬人就必须承担起相应的义务。管好自家犬只,不给他人带来不便,这是最起码的文明素养。如何减少“无防护遛狗”扰民惊民,让文明养犬落到实处,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加强公共场所日常管理,更重要的是,需要养狗市民不断增强文明意识、守法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