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宠物行为训练师,但要训的是人

现代的狗狗行为“训练”,早已不是传统的让狗服从的“训犬”。随着宠物对人的重要性越来越高,人们开始反思“宠物喜欢被训练吗”“我们以为的对宠物好,是不是和父母一厢情愿的‘都是为你好’一样”“究竟该如何尊重动物的权利”“如何不用当忍人,又能不伤害小动物”……

这也是本文作者的疑问。从养狗,到学习犬行为与训练课,到成为犬行为科普作者和训练师,一路摸索,在学习如何更好地和宠物相处的过程里,她逐渐更了解狗,也更了解自己。本文是她的讲述。

从没想过养狗会改变我的职业轨迹。

芝麻小时候流浪到车店门口有好几天,有人路过,就跟着人走。店里人说,马上疫情管控,小狗就要饿肚子了。我朋友就把芝麻捡回了家。那一年,社会事件轰炸的情绪黑洞里,我从手机视频里看到扭着屁股的芝麻,就破了再也不养狗的戒。

听说芝麻不爱出门我就狂喜,因为我也不爱出门。那时我也分不清“社会化”和“社交”的区别,当然不会意识到,错过社会化的芝麻,会是教科书般的问题儿童狗。

养芝麻的第一年,看到她等车害怕到发抖,我只觉得忍一忍就过去吧。我把她的“焦虑到气喘”理解成在笑;觉得她想逃跑的一些场合,也许多去几次就习惯了。不少人跟我说,“我的小狗以前也这样,长大就会好的。”

小狗真的喜欢训练吗?

学了基础理论之后,我对训练还是有质疑:小狗真的喜欢训练吗?

当时我带的学生狗,走到户外就想回教室。我觉得是天气热,狗不想下楼玩,老师认为是我没有掌握训练师的基本功,不懂得快速吸引陌生狗的兴趣,狗嫌我无聊不想搭理。

至今在德牧等犬种的“训犬”文化里,还要求狗随行要站在人的左边贴着膝盖走,就是因为最初军人右手拿枪,左侧才有空位,且没有余力用手牵绳子引导狗。

现代动物行为训练(即正向训练)的革新也并非人类关心动物福祉。而是二战之后经济复苏人类想看海洋动物表演。20世纪50年代,美国海洋哺乳动物训练师凯伦·普莱尔(KarenPryor)发现无情的铁掌不够长伸不进海里,海豚可没办法挨揍就管用。于是她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了用响片工具标记目标行为的操作方法。1984年,凯伦出版了书籍《别毙了那只狗》将不打不骂的“正向训练”从动物园动物训练推广到了狗狗训练。

和奖罚并用的训练方法不同的是,现代动物行为训练不仅不打不骂,也不会使用物理的或是心理上的厌恶刺激教小动物。

事实上,所有物种的方法都是共通的,动物园的训练理念也有了同样的变革。教动物的理论原理和教小孩的心理学原理也一样。毕竟人的行为主义理论研究,正是从研究动物行为发展而来的。

“对人而言是训练,对狗而言是游戏”,老师讲的这句话经常在我脑内重播。

正向训练的本质是跨物种沟通

我学的训练师课不会教某个具体问题怎么解决,只教学理和基本操作规范。

我独立教的第一个进阶内容,是我家狗早上听到门外人声而吠叫。没人投诉但影响我的睡眠。芝麻吠叫的高频时段是上午有人送快递导致的。由于我起床困难,就直接在床头放了响片和零食。

那几天随着狗吠叫的第一声,我就立刻摸着响片,开始捕捉芝麻吠叫间隙中“不叫”的时刻,用响片标记然后奖励。我也会教芝麻,听到门外的声音,就回到她有安全感的区域从而促进她放松。这些做法的价值不只是在当下不吠叫,而是让狗儿不再继续认为,门外人的离开是她吠叫的功劳。因为我和芝麻都有基础,所以3天就改变显著。她一度调整到,听到门外的声音只是看一下,我去拿外卖或是快递,她也能平静。

然而由于我实在做不到每天早起,没有保持,于是吠叫还没有练习到“永久改变大脑认知”的程度,就又死灰复燃,只能重新教。掌握了方法也就不贪图“快”,毕竟任何关系都有磨合的过程。

狗不是靠复杂的逻辑和是非观念来学习的,只是靠趋利避害的本性学习。如果行为发生的结果是狗喜欢的,就会提高该行为发生的概率,比如:不吠叫会有食物奖励,不吠叫情绪也会更放松,同时狗期望的结果“路人的离开”也会天然实现,所以狗儿日渐学会了不吠叫。

改变狗狗行为,考验的是策略能力和创造力,而不是选一个做法套公式般使用。每一个狗狗有自己的成长背景,有犬种特性,有性格特点,还有人狗关系的情况。现代的动物行为训练,不关心如何告诉狗什么是错误的,而是引导狗狗主动做出人类想要的行为,并用狗喜欢的事情作为奖励,让狗下次更愿意做出“正确的”行为。

很多人似乎觉得,训练就是让狗学会某种技能,却没有意识到训练可以解决很细微的难题。比如:小狗不爱喝水让人担心健康,比起在正餐里加很多水“骗着喝”,完全可以用训练来教会小狗主动喝水。这样的好处是小狗不会被迫喝到肚子撑而难受。方法也只是天然捕捉小狗喝水的瞬间,一顿猛夸,喝完之后再奉上其他奖励。而这个过程就已经完成了一次训练。

人有的情绪疾病小狗也都有

学习犬行为学为我解开了芝麻的谜团。她不是旁人看起来的“只是胆小”,而是兽医行为学定义的害怕行为。

小狗的害怕行为和分离焦虑症、雷声恐惧症一样是一种情绪疾病,并不能通过训练改善的。就像人如果焦虑发作,不能要求她克服内心的惊恐去学习去工作。训练一个表面上的行为能让狗看起来“变乖”,但她内心仍带着恐惧或是焦虑,这样并没有真正改善小狗的心理处境,且只会发展出更多问题。

疫情管控期间错过社会化是芝麻害怕行为很重要的诱因。“狗儿错过了幼犬社会化的时期(8~16周龄)就永远不能发挥天性里的潜力,是不可修复的。”芝麻让我切身感受到教科书里这句话的杀伤力。在教芝麻学习刷牙时我想让她学侧躺,也就是传统的装死技能。我带的情绪健康的胆小狗,第二次教就学到能听提示词做出来,芝麻教了快1个月才可以。

芝麻的害怕行为也很可能是流浪狗妈妈怀孕时经受压力、小时候的流浪经历,以及解封那天突然被带出门来我家刺激过大等基因和后天的综合因素促成的。

健康狗可以直接训练,情绪问题的狗需要先做行为矫正学习情绪放松,比如:教小狗学习深呼吸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在动物福利发达的国家,改变动物的行为有更细致的分工。

训练师(Trainer)负责教基础的行为或技能;行为咨询师(BehaviorConsultant)需要能够解释行为的原因并改善情绪问题;(应用)动物行为学家(AppliedAnimalBehaivorist)负责不使用药物改善行为问题;前三者处理不好的难题,则可以向动物界的精神科医生——兽医行为学家(VeterinaryBehaviorist)求助。国际上的动物行为协会不仅有猫狗行为咨询师,还有马、鹦鹉等更多物种的行为咨询师。

狗的问题都是人狗问题

我选择训练师课也有想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决心。上课前我就打算要写科普,后来就在小红书做了“芝麻是一場修行”科普账号,但我不想发训练教程。我觉得要改变人们打狗的做法,本质上要改变的是文化观念。

只有认识到动物行为和训练是一门基于实证研究的科学,只有把动物作为生命去尊重,才有可能进一步让大家理解现代的“训练”早已不是传统的让狗服从的“训犬”。狗狗的行为问题,都是人狗问题。当宠物训练师,看起来是训练狗,实际上更多教的是家长。

教家长让我近距离地感受到了人类的矛盾感。

人们都很爱听狗狗有多么无条件爱人的故事,但遇到问题又会想搜教程训练一下,甚至期待用惩罚让狗变乖。人类似乎忽视了一个中间地带——感受小狗的感受,理解小狗问题行为背后未被满足的需求。最典型的就是拆家问题。小狗拆家时的内心痛苦,并不比收拾残局时的主人轻松。如果不是身体疾病,那就大概率是日常的运动量、心智的刺激、陪伴不充足等原因。

一开始我经常因为人类对训练的误解感到暴躁,幸好刚开始我教的都是朋友们的狗比较容易直接沟通。有一类误区就很典型:潜台词里透露出对正向训练的好感,却只想要让训练师帮他改造狗,不影响人的生活,自己根本不想付出行动。方法再多,家长不愿意改变,最终基本等于无效。因为真正和小狗朝夕相处的,不是训练师而是家长本人。这也是为什么狗儿在训练学校通关各种技能,回家还是会打回原形的原因。

我还不止一次在社交媒体看到有网友说:讨厌自己的狗。人类从满心欢喜养狗走到了讨厌自己的狗的地步,本质上是一段关系的失败。这就像任何一段分手、离婚、友尽的关系一样,没有很健康的沟通。人狗关系不畅的家长,很多时候选择躺平当个忍人,觉得痛苦陷入拉扯的才会考虑学习训练,最差情况则是走向换主人甚至弃养。

可是,小狗从来不会想分手。

比起训练更缺的是跨物种的尊重

我第一次读到“人狗关系”是在《别跟狗争老大》这本书。作者派翠西亚·麦克康诺(PatriciaB.McConnell)擅长将灵长类动物与犬的天性做对比,讲解小狗的生理特性和思维方式。很多人直觉性地在意如何让狗狗“听懂”,甚至研究教狗狗按按钮“说话”,却忽略了一个科学事实——狗狗的“行为”就是他们最直观的语言。和小动物相处恰恰可以选择少说话,去观察行为的涵义,从而理解和回应他们的真实感受。

如果一个人本身对自我有更多探索,自然也会懂得如何去探索和爱惜另一个生命另一个物种。

“宠物”是现代社会才出现的概念。13.5万年以前就存在家犬,狗子从捡垃圾到帮游牧民族打猎分获猎物,甚至晚上帮人取暖,是跨物种承担很多实际功能的伙伴。到了现代,狗子才承担起情感抚慰的工作,并且只能跟人生活在城市的一隅,不再每天畅游在大自然。某些时候也因此才有了让人困扰需要改变的行为。

狗作为被驯化的物种,本来就受制于人类生活的条条框框。比起听人的,向来更缺的是跨物种的共情和尊重。我始终觉得“人体谅狗”的表述,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傲慢。明明现状是人对狗的身心健康太无知,还索取太多。

强调尊重恰恰是提醒人类谦卑一点。

*文中配图为作者摄。

最后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人宠关系,以狗为例,我整理了一些常见的养狗误区List:

1.奖励就是多给吃的?

奖励不等于食物,很多时候我们会用玩具、游戏、出门遛狗作为奖励。即使是同一个玩具,小狗心中想玩的玩法不同,奖励的有效程度也会不同。使用食物甚至会有弊端,有些小动物会因为爱吃的天性,失去理智吞下了压力,而不是根据自己内心的需求选择不做出行为。

如果动物不愿意做出行为,我们需要停止训练,并且反思人的方法和操作问题,而不是转而使用厌恶刺激(比如打骂)让动物不得不做出行为。

2.不用训,只要吃喝躺平的狗会更快乐?

3.狗发飙,是想要与人争夺头狼地位?

4.没有什么狗是不能训练的?

对行为学家而言确实可以说“没有什么狗是完全不能教的”。就算是情绪问题很严重的狗,一样可以选择行为医学治疗,最后才是训练。只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和意愿,用更人道的方法来处理。就算在英、美、澳这样动物福利和产业发达的国家,人类因为狗的行为问题而弃养的比率也一直不低。

不过训练确实不是万能的,学行为的训练师也不会一上来就直接“训练”。很多时候,训练师在做的是引导人们不要用自身复杂的观念去阐释动物行为的动机。于是最先和最终在做的是改善人狗关系。

THE END
1.2024至2030年全球与中国宠物训练和行为产品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中国市场宠物训练和行为产品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预估 36 三、技术创新与发展趋势 36 1.智能宠物训练设备的发展趋势: 36 人工智能在宠物训练中的应用实例 37 远程监控和培训系统的市场接受度 40 未来技术预测(如VR/AR在宠物行为训练中的应用) 42 2.个性化宠物训练产品与服务的兴起: 44 定制化训练计划的发展背景...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905/7014156025006150.shtm
2.会讯2024第五届宠物食品技术创新论坛在上海圆满闭幕!宠物食品中诱食剂具有提高宠物食品适口性、提高宠物采食率等作用。论坛上,冯涛老师从宠物诱食剂的发展和研究现状、宠物诱食剂的生产技术及风味评价方法、宠物诱食剂的未来发展趋势等这三方面分享了宠物食品风味及适口性调控相关内容。 8月19日下午,论坛先在河南工业大学王卫国教授的主持下进行了茶歇前的三场主题报告!http://yanfa.foodmate.net/news/show-1218.html
1.犬类行为学视角下的小狗社交互动机制探究小狗作为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它们在家庭生活、社区活动以及心理健康服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尽管小狗被广泛接受和喜爱,但我们对它们的社交互动机制了解还不够深入。本文将从犬类行为学的角度出发,对小狗进行观察与研究,探讨它们如何通过与人类及其他动物的相互作用来满足其基本需求。 https://www.rdnbq3552.cn/te-zhong-yang-zhi-ji-shu/487788.html
2.教师家庭范文12篇(全文)(1) 本文旨在了解科学教师所布置的家庭作业量、作业类型和布置家庭作业后的行为现状, 并由此探讨如何加强家庭作业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作用。以下调查采用问卷方式, 研究对象为6~10年级科学教师 (特指一线的物理、化学、生物和综合科学学科的教师) , 有效问卷210份 (上海115份、浙江温州23份、宁夏灵武23份、广东深圳...https://www.99xueshu.com/w/ikeywzbcurmv.html
3.AIGC产业应用研究报告,一文读懂AIGC的前世今生目标读者群体:AIGC行业应用企业 商业化对象:AIGC服务商 报告框架: 一、AIGC发展现状 1. AIGC概念界定 与之前的PGC与UGC不同的,AIGC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生成内容的新型生产方式。按照模态区分,AIGC又可分为音频生成、文本生成、图像生成、视频生成及图像、视频、文本间的跨模态生成,细分场景众多,其中跨模态生成...https://www.iyiou.com/analysis/202302171041663
4.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精选12篇)一、基本现状 此次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其调查范围为黎明小学的170多名学生,接受调查人数为118人,其中6岁以下(含6岁)4人,7~10岁52人,11~14岁38人。 其中双亲不在身边的有58人,单亲不在身边的有26人,在余下的儿童中有10人的父母是因金融危机而在家务农。换言之,一般情况下118人中有96人至少有父母中的一个...https://www.jy135.com/diaochabaogao/531924.html
5.幼儿园小班配班老师个人工作计划(通用18篇)其次,努力提高专业课教学水平,力争出成绩,出人才。在国画教学中,加强国画技能技巧的学习、掌握,学期末,力争给每位幼儿装裱一幅作品,让人人都有收获的喜悦;音乐班舞蹈与艺术体操相互渗透,体现音乐班的专业特色。另外,加强幼儿的上课常规管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为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教育打下基础。https://mip.ruiwen.com/gongzuojihua/2478787.html
6.医疗器械市场推广方案通用范文医疗器械推广策划书模板的营销也至关重要,比如医院有哪些国管专家、省管专家或者院士团队等;再次,就诊服务、温馨护理等作为医疗产品的附加值在当前也应该得到重视,在医疗技术、专家团队不相上下的两家医院,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向世界最好的医院学管理》中,梅奥诊所的服务人员为了让患者安心看病,可以照顾患者的小孩或者宠物,这是大多数...https://www.puchedu.cn/ziyuan/19634.html
7.中国宠物用品及服务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锐观网第三节、宠物用品及服务行业发展机遇与威胁分析 第二章、全球宠物用品及服务行业市场分析 第一节、全球宠物用品及服务行业发展现状 一、全球宠物用品及服务行业发展概况 二、全球宠物用品及服务行业市场规模 三、全球宠物用品及服务行业产品结构 四、全球宠物用品及服务行业区域分布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2105727.html
8.上海训狗基地探究现代城市犬类训练与社会互动的现状与挑战上海训狗基地:探究现代城市犬类训练与社会互动的现状与挑战 引言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都市中,犬类作为人类伴侣,逐渐成为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对动物行为学研究的深入,上海作为中国经济中心,其训狗基地不仅展现了当代动物教育理念,也成https://www.43v8om14h.cn/chong-wu-gou/179269.html
9.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范文(通用11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 “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https://www.fwsir.com/Article/html/Article_20200519160156_419299.html
10.程新宇:动物基因编辑的若干伦理问题及其治理例如,国外学术界从农业和环境伦理学视角对动物基因编辑的伦理问题有些研究,我国则鲜见这方面的研究。因此,本文尝试对动物基因编辑引起的伦理问题进行系统的揭示、梳理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伦理原则及治理措施,有助于使我国动物基因编辑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 一、动物基因编辑研究与应用的现状及前景...https://www.hbskw.com/p/62963.html
11.商务礼仪知识(精选15篇)总之,在日本的商务礼仪中,无论是对时间管理的高度重视,还是在语言和行为中所体现出来的严谨与谦虚都是日本商务礼仪重要的体现。 从这一层来看,在今后的日本语言学习过程当中,应该从日本语言中的谦虚,严谨等文化内涵出发来进行商务礼仪的具体学习。 4日本商务礼仪的学习与应用启示 ...https://mip.oh100.com/peixun/shangwuliyi/476567.html
12.专业课教学内容设置(精选十篇)[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专业课教学内容设置 篇4 关键词:自动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模式 0 引言 随着大学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发展, 社会对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发生变化, 从目前社会现状可以看到, 工科类博士生主要是从事基础研究, 硕士生主要是从事应用研究, 而本科生则着重于技术应...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b16f85f.html
13.弓形虫简介弓形虫怎么传染弓形虫怎么治疗→MAIGOO百科基本介绍 价值及其他 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 感染几率 临床表现 诊断方法 预防检测 治疗方案 抗体与宠物 感染病例 寄生虫 详细介绍 PROFILE + 基本介绍 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也叫三尸虫,是细胞内寄生虫。 寄生于细胞内,随血液流动,到达全身各部位,破坏大脑、心脏、眼底,致使人的免疫力下降,患各种疾...https://www.maigoo.com/citiao/235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