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动物行为学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
中图分类号Q-49文献标识码E
1求偶行为的形式
动物求偶行为是十分复杂的行为系统,包含着丰富、复杂的生物学信息。大多数是雄性主动向雌性求偶,少数相反,如瓣蹼鹬科、三趾鹑科、彩鹬科等。还有雄雌同样参与求偶,如海鸟,一般外貌鲜明的一方先主动,如果色彩相当则求偶主动性相当。动物没有“语言”,但求偶形式多样,千奇百怪,有靠发出复杂的声音的声音通讯,有靠展示奇特的动作、炫耀的色彩、建造或装饰巢穴等的光学通讯,有传递信息素的化学求偶,还有特殊的喂食求偶等多种形式,所以研究观察求偶现象并非易事。下面从四个方面对动物求偶形式进行说明。
1.1声音通讯求偶
这种形式常见于存在空间距离使视线受阻的鸟类和视觉欠缺的昆虫类。鸟类的鸣叫是种群内个体相互沟通的“语言”,具有明显的节律性变化,期的雄性动物发出自己特有的声音吸引异性,如杜鹃晨夜鸣叫、猫头鹰悲鸣、蝉的夏季高歌、蟋蟀彻夜鸣曲等。还有动物借助于外物而发声求偶,如雄啄木鸟用喙敲击树干吸引异性、毛翅目昆虫打鼓求鸣;北美草原的艾草榛鸡在嗉囊中吸入4kg左右空气,再通过“砰”的放气声响招引雌性。这些动物通过声音特有的强度、频率吸引本种异性,并向异性传达自己的位置、自身的身体质量等情况。
1.2光学通讯求偶
这种求偶方式多见于外表华丽、身体灵活的鸟类,或者体型较小但会筑巢穴的无脊椎动物或鸟类中,可分为以下几种。
1.2.1炫耀求偶
1.2.2行为动作求偶
雌雄一方(通常为雄性)舞蹈、戏飞、婚飞或双方身体接触、击喙、亲吻、头颈交缠、身体相依、竞技等行为完成,常见于昆虫、猛禽、水鸟等多种生物。如蝶类戏飞;非洲鸵鸟半蹲半坐并不断摇晃身体,并把翼、尾羽轮番展示给雌鸟;雄杜父鱼等在洞口,咬住经过的雌鱼头部看是否挣扎,不挣扎者则可以;海豹、驼鹿双雄决斗;雌雄蟾蜍聚集到池塘、湖泊进行配对和产卵;具有血缘关系集体性求偶;雄性火鸡结伴求偶却只有其中一只;还有热带大陆的雄性侏儒鸟、欧亚矶鹞在充当求偶助手时,却最终夺取了领地,自己参与;还有天鹅、鸭子头颈交缠、身体相依等。这些行为在雌性周围进行并刺激雌性对自己的选择,但这种求偶方式高耗能、体重减轻,生命受到威胁,获胜者才能完成。
1.2.3建巢穴求偶
一些雄性动物通过建坚固且华丽巢穴吸引异性、完成。如雄性园丁鸟用细枝编织巨大鸟巢,再用鲜花、各种物件装饰求偶场;雌织布鸟通过观察雄织布鸟所建鸟巢的坚固程度选择雄性;沙蟹掘穴,堆成金字塔形显示自己的位置等。雌性通过巢穴选择雄性可以给产卵、孵化选择安全的环境,提高后代成活率。
另外有些雄性动物通过反射紫外线吸引异性,而雌性利用眼底的紫外线敏感细胞做出反应,如热带丛林中的安乐蜥、一些蝴蝶等。
1.2.4化学求偶
一些动物可以向周边散发一些化学物质,如信息素。性信息素是生物的某一方通过特殊的分泌器官分泌于体外并扩散到周围环境的微量化学物质,经空气或其他媒介传递到同种异性的感受器,最终引起种群内雌雄相遇并,多见于昆虫中。已发现有250余种昆虫可释放性信息素,大多为雌性释放,如雌松叶蜂放入笼中置于田间,可招引11000只雄性松叶蜂。再比如靠气味吸引异性的雄果蝇;雌萤通过闪光吸引雄萤等。昆虫能进行信息求偶是因为昆虫具有发达的嗅觉,对气味等很敏感。
1.3特殊的方式――喂食求偶
一些动物为了能有机会与另一方进行,雄性往往携带食物给雌性,利诱雌性,减少雌性逃跑或攻击反应的可能性。有直接献上食物的,如雄猴献上野果给雌猴,雄燕鸥叼着鲜鱼给雌燕鸥;还有的是避免求偶时被异性吃掉的危险,如雌蜘蛛个大视力差,当雄蜘蛛接近时会被当成食物吃掉,所以雄蜘蛛在求偶时会用丝缠住昆虫给雌蜘蛛,堵住雌蜘蛛嘴,趁机完成;还有的是雌性吃掉求偶的雄性,如雌螳螂用大鳄咬掉正在的雄螳螂头部。喂食求偶能增加求偶的成功率,求偶的同时也增加雌性个体的营养和产卵量,但对雄性也有着挑战性,必须能捕获到求偶的食物或做好牺牲的准备。
2求偶的生物学意义
2.1吸引并选择异性
2.2激发异性性活动
动物的性成熟在同种雌雄中并不是同时完成,往往雄性先表现出性兴奋,雄性在期向同种雌性进行的求偶行为,使雌性神经系统和内分泌腺处于积极状态,使两性器官发育和性行为发展处于同步,对体外受精的两栖类、鱼类等尤为重要。
2.3种间特异性
求偶行为发生在同种异性个体之间,雄性能向同种雌性发出特有的信号,同种雌性只识别这种信号并作出反应。如刺蜥属的雄蜥是靠有节奏的摆头来吸引异性的,但不同种的雄刺蜥摆头的速率不同,同种的雌刺蜥能选择出正确的雄刺蜥。因此,可根据这种特有的信号区分物种。
2.4推动物种进化
雌性对本种雄性的主动选择,雄性优胜劣汰,产生的后代生存力更强,如雌性对雄行求偶鸣曲的主动选择,导致雄性长翅型和短翅型的分化。在杂交带中杂交个体时优先选择杂交个体的求偶鸣曲,异域种群在中优先选择同种求偶。但当求偶行为的变化、发生地理隔离时加速生殖隔离,加快亚种分化,最终形成新物种。
另外,求偶行为长期进化中还出现求偶行骗和性逆转现象。求偶行骗是动物由于食物不易得但要完成所出现的一种高级求偶现象,多见于喂食求偶的动物中。如雄性的蝎蛉模拟雌蝎接近其他准备求偶而且已经捕获到食物的雄蝎,骗取食物再向雌性求偶,有的雄蝎甚至把没有装食物的“空篮”送到雌蝎面前趁机完成;萤火虫除对本种雄萤发出的闪光信号作出反应外,还会对其他的雄萤作出应答,待来到身边将其捕获、吃掉。性逆转是那些弱者为避免求偶竞争在受某些条件影响下采取性别转换,改变自己的不利处境,获得生殖上的较大成功。如双翅目摇蚊科某些昆虫受雨虫寄生后,却能从雄虫变为雌虫。
动物求偶形式多样化,对生殖生存有着重要的意义,可用于解决动物生殖中的一些问题。比如可以模拟动物特有的求偶形式刺激那些濒临灭绝、对人类有益的生物多产卵,培育出更多适应生存的个体。也可以利用求偶过程,对那些害虫改变求偶形式,使其不能正常,减少后代的出现,从而减少农药的利用。总之,动物求偶机制、运用还有很多地方需要研究,今后这将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参考文献:
[1]尚玉昌.动物的求偶行为[J].生物学通报,1990(7):6-7.
[2]邵明勤,阿布力米提阿布都卡迪尔,高行宜,等.鸟类行为研究[J].干旱区研究,2002,19(2):75-79.
[3]长有德,康乐.昆虫求偶鸣曲的行为特征与功能及其生态学意义[J].动物学研究,2002,23(5):419-425.
[4]韩宗先.鸟类的求偶行为及其生物学意义[J].四川动物,2001(3):167.
[5]刘若楠,颜忠诚.昆虫求偶行为方式及生物学意义[J].生物学通报,2008,43(9):6-8.
关键词:物联网;综合项目;教学模式
一、背景
二、存在问题
三、教学模式探索
再以公共安防为例。经过另一组学生的团队调研,该系统需要实现如燃气检测、红外检测、蜂鸣报警和短信报警的基本功能,并提供简单的日志记录服务。需要的硬件环境有:计算机、ARM11开发板、人体红外节点、GPRS节点、可燃气体节点、蜂鸣器节点、协调器节点。软件开发方面同样需要在ARM11开发板上使用Linux2.28+Qt4.7运行库作为网关系统的载体,并使用QtCreater开发及调试网关应用图形界面。传感器节点使用ZStack-CC2530-2.2.0-1.3.0协议栈,IAR作为开发环境。如图3。
可见两组综合实验在软件方面基本一致,而硬件只是在传感器类型上有所不同,因此在开发过程中两个团队会产生共性问题,这时需要指导教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统一讲解。而两个团队项目的不同之处,也会使得团队之间无法过多依赖,注入“水分”。
四、培养阶段性成果
[1]宁焕生.RFID重大工程与国家物联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3]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研究专家组.高等学校物联网工程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关键词】针灸疗法抑郁症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effectofacupunctureonbehaviorchangesintheWistarratsofdepression.Methods40maleWistarratswererandomlypidedinto4groups,namelyacupuncturegroup,druggroup,modelgroupandnormalcontrolgroup.Theratswerestimulated15minutesbyquadratalwaveof220v,0.8mAtomakeWistarratmodelofstudyinghelplessness.TheanimalbehavioralspaciousboxtestingandconditionedavoidancetestingwereperformedwiththemethodofOpen-Field.ResultsThecrossingandrearingscoreofmodelratswereobviouslyimprovedandthetimeofsuccessfulavoidancewasobviouslyenhancedbyacupuncture,aswellasshortenavoidancelatentperiod(P
Keywords: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therapy;Depression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性疾病,表现为一种持久的抑郁状态,以心境低落、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等为主要症状[1]。是危害全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病,其终生患病率为6.1%~9.5%[2]。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精神疾病在人们的疾病负担中将列首位,而抑郁症则占精神科疾病的47%[3]。抑郁症及其治疗引起内外广大学者的广泛重视。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针刺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评定针刺抗抑郁疗效。
1器材
1.1药品多虑平:南京白敬宇制药厂产品,批号:20040912。
1.2动物(200±20)gWistar雄性大鼠,由山东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鲁动质字:20040816。
1.3器材“华佗”牌32号1.0寸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产品;穿梭箱: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室提供,根据文献介绍制备[4],大鼠穿梭箱有两室,每室30cm×30cm×20cm,可人为开闭,箱底为不锈钢栅条,条间距离为1cm,两室栅条可错时通电,一室与刺激器接通时,另一室为安全室;敞箱:根据文献介绍,自行制备[5],标准为40cm×80cm×80cm,周壁、底面为黑色,底面以白线划分为面积相等的25块。
2方法
2.3针刺取穴及操作方法针刺组根据《实验针灸学》[6]大鼠穴位定位方法,选择百会、内关、神庭、三阴交穴,并参照人和动物的穴位解剖结构特点,在动物针灸穴位图谱的基础上,于大鼠前正中线上,额顶骨缝交界线前方处定位神庭穴。其他穴位仿人取穴。针刺方法:穴位常规消毒,百会穴向前斜刺,神庭穴向上斜刺,进针深度约为0.2cm。内关直刺0.3cm,三阴交直刺0.2cm。每穴行均匀捻转刺激30s,留针10min,每日治疗1次,连续14d。最后一次治疗后24h,采用Open-Field法进行动物行为学敞箱实验及条件回避实验,记录并统计实验数据。
2.6统计学处理所有实验数据用±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q检验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四格表的确切概率法检验。
3结果
3.1针刺对学习无助模型大鼠敞箱实验的影响
3.1.1水平运动针刺组、多虑平组、空白组均优于模型组。结果见表1。
表1对大鼠水平运动的影响(略)
为避免统计学上第2类错误,出现假阳性结果,本组数据采用q检验。结果见表2。
表2q检验结果(略)
由此可见,空白组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此造模方法成功;针刺组及多虑平组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前两组与空白组的差异及前两组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针刺与多虑平均有改善抑郁模型大鼠水平运动状态的作用,且二者作用相似。
3.1.2垂直运动各处理因素对实验动物垂直运动的影响无显著差异。结果见表3。
表3对大鼠垂直运动的影响(略)
为避免统计学上第2类错误,出现假阳性结果,本组数据采用q检验。结果见表4。
表4q检验结果(略)
由此可见,各处理因素对大鼠的垂直运动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3.2针刺对学习无助模型大鼠条件回避实验(conditionedavoidancetesting)的影响
3.2.1回避成功空白组、多虑平对照组、针刺组大鼠,回避成功次数较多。结果见表5。
表5回避成功次数(略)
本组数据采用q检验。结果见表6。
表6q检验结果(略)
由此可见,模型组与空白组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造模成功。针刺组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针刺可以显著提高实验动物的回避成功次数,同时与多虑平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多虑平组与模型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多虑平可以明显提高实验动物的回避成功次数,但仍与空白组有显著性差异。
3.2.2回避潜伏期空白组、多虑平对照组、针刺组,回避成功较多,部分回避不成功的大鼠回避潜伏期也较短。结果见表7。
表7回避潜伏期基本数据(略)
本组数据采用q检验。结果见表8。
表8q检验结果(略)
由此可知,模型组与空白组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模型成功;针刺和用药组与模型组都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针刺与用药组之间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这两组与空白组间的差异也不具统计学意义,即针刺与多虑平均可使实验动物的由于抑郁状态而影响的回避潜伏期的改变恢复正常。
4讨论
抑郁症属祖国医学“郁证”范畴。综合历代医家文献,结合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的特点和诊断标准的认识,认为情志不舒是抑郁症的主要致病因素,肝气郁结、气郁伤神为其主要病机,属标本俱实之症,其病位在肝,涉及心神,肝郁伤神是抑郁症发病的关键。因为情志不舒可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而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久郁心神不得所养而致伤神,从而出现精神抑郁、胸胁胀痛、易怒易哭等症状,故治疗当以疏肝理气、解郁安神为主。方中神庭为督脉穴位,督脉入络脑,与脑相连,脑居颅内,为元神之府,故取之可以起到宁心安神,醒神开窍之功效;百会亦为督脉穴位,是诸阳经与督脉的交会穴,能清利头目;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经穴,有调理、健壮脾胃的功能,取之可健脾和胃、补益气血;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气通三焦,三焦主气,取之可宽胸理气、行气开郁。诸穴合用,共奏理气、解郁、安神之功效。
我们实验观察了针刺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针刺可以显著改善实验动物的水平运动(P0.05)。在本实验中,各处理因素对实验大鼠垂直运动的影响,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条件回避实验提示针刺可显著提高实验动物的逃避成功次数(P0.05)。对于未逃避成功的实验大鼠,针刺也可以显著缩短其逃避潜伏期(P0.05)。说明针刺可明显改善抑郁症状,为临床治疗抑郁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但针刺抗抑郁机理以及最佳疗程等诸多问题还需在今后的实验和临床研究中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沈渔村.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58.
[2]郭克锋.抑郁症患者的治疗难度预测性研究[J].现代康复,2001,5(8上):48.
[3]李辉,针刺治疗抑郁症的现状[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4,6(1):26.
[4]徐叔云,卞如濂,陈修.药理试验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11.
[5]张有志,聂惠民,张德昌,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经方治疗抑郁症的动物行为学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7):30.
[6]林文注,王佩.实验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77.
[7]炎彬,杜力军.抑郁症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5,2(2):138.
关键词噪鹛属;蓝冠噪鹛;研究现状
AbstractTheblue-crownedlaughingthrush(Garrulaxcourtoisi)isacriticallyendangeredbirdanditswildpopulationisnowknownonlycouldbefoundinWuyuan,SEChina.Theblue-crownedlaughingthrushisconsideredtobeyellow-throatedlaughingthrushsouthChinasubspecies,afterupgradedtoseparatespecies.Atpresent,thepartofthezooinEuropeandtheUnitedStateshavecaptivepopulation,inthedomestic,HongKongOceanParkandNanchangZoohavecaptivepopulation,synthesizedomesticandinternationalresearchexperienceofcaptivepopulationandresearchsituationofwildcondition,refertotheliterature,fromthestudyonbluecrownedlaughingthrushandbluecrownedlaughingthrushcongenericspecies,thecurrentsituationofthedevelopmenttrendonthebluecrownedlaughingthrushresearchstudywascomprehensivereviewed.Atpresent,laughingthrushresearchofthebirdsisalreadyrelativelydeep,inmacroandmicroresearch,andanalysiswascomprehensive,thebluecrownedlaughingthrushstudiesonlystayinthestudyhabitat,itisn′trelatedtoreproductiveecologyandmicroresearch.
Keywordslaughingthrush;bulecrownedlaughingthrush;researchstatus
1研究目的和意义
蓝冠噪鹛(Garrulaxcourtoisi)属雀形目画眉科噪鹛属,为中国特有物种,分布于江西婺源一带,极度濒危。迄今已知的野生种群仅现于江西婺源。基于传统的形态学、声学、动物地理学等分类方法,蓝冠噪鹛曾经被视为黄喉噪鹛华南亚种(Garrulaxgalbanuscourtoisi),后升格为独立种,何芬奇将其更名为“靛冠噪鹛”[1],而目前鸟类学界比较通用的中文名为“蓝冠噪鹛”。
20世纪80年代,由于国际与国内对野生动物贸易立法的缺失,中国有大量蓝冠噪鹛经由香港被贩卖到欧洲和北美。目前在一些欧美动物园以及香港海洋公园其人工饲养历史已超过20年,全球圈养持有的数量超过200只,接近野外种群数量,但是总体上面临近亲及老龄化,加上球虫的困扰、雏鸟成活率低等问题,前景不容乐观[2]。2007年黄喉噪鹛被列入世界急危物种名录,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
2研究综述
2.1鹛类及噪鹛属鸟类的分类
我国分布有38种噪鹛属的鸟类,占世界分布噪鹛属种类的70%以上,其中7种为我国特有种。Cibois基于线粒体基因的联合分析指出,噪鹛属的单系性被BootstrapProbabilitytest、Shimodaira-Hasegawatest以及Swoford-Olsen-Waddel1-HiUistest3种检验所拒绝,建议做进一步分析验证。Luo等在基于Cytb和RAG-1联合分析构建的画眉科鸟类系统发育树中,也否定了噪鹛属的单系性,其中斑背噪鹛(Garrulaxlunutus)、灰翅噪鹛(Garrulaxcineraceus)、山噪鹛(Garrulaxdavadi)、白喉噪鹛(Garrulaxalbogularis)、棕噪鹛(Garrulaxpoecilorhynchus)、黑脸噪鹛(Garrulaxperspicillatus)、白颊噪鹛(Garrulaxsannio)(7种)属于噪鹛类Ⅰ,黑顶噪鹛(Garrulaxaffinis)、橙翅噪鹛(Garrulaxelliotii)、赤尾噪鹛(Garrulaxmilnei)、红头噪鹛(Garrulaxerythrocephalus)、红翅噪鹛(Garrulaxformosus)(5种)属于噪鹛类Ⅱ,并且2支噪鹛与丽鹛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得到解决[4]。
2.2DNA测序技术在鸟类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
传统的鸟类系统学研究以形态学为主,研究争议较多。近年来逐渐开始利用鸟类鸣声进行鸟类系统学研究。同时利用分子遗传学理论与技术进行鸟类系统学问题研究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线粒体DNA是分子系统发育学研究重要的分子标记,具有易分离、进化速度快、母系遗传、缺乏重组和无内含子等特点。Cibois基于线粒体Cytochromeb、12s和16s3个基因构建了画眉科的系统发育树,对于画眉科鸟类系统发育重建工作意义显著[5]。由于当研究类群的分歧大于10%时,线粒体控制区、ND2以及细胞色素b基因都可能出现替代饱和,因此在科级水平上研究高级分类阶元的系统发育关系时不能仅依靠线粒体基因的序列信息[6]。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学者建议在重建系统发育关系时增加核基因作为分子标记。Irestedt等通过线粒体基因cytb和核基因c-myc、RAG-1和myoglobin分析探讨了亚鸣禽中的系统发育关系;Lee等运用线粒体的3个基因(16srRNA、tRNA-Leu和nad1)研究了全球的鹊属内部的系统发育关系;Slikas等通过线粒体的2个基因(cox2基因、atp8基因)序列分析研究了绣眼鸟属内部物种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Yuri等采用线粒体基因12SrRNA、nad2、atp8、atp6、部分cox2以及6个tRNA基因探讨了燕雀科的系统发育关系[7];Zuccon等通过线粒体基因nad2和2个核基因RAG-1和myoglobin分析了椋鸟科的系统发育关系并探讨了椋鸟科在l总科中的位置,2008年又通过3个核基因标记(myoglobin的内含子2,ODC的内含子6和7,以及GAPDH的内含子11)联合线粒体基因nad2和cox2探讨了椋鸟科中的椋鸟属、八哥属、长冠八哥属、肉垂椋鸟属和Fregilupus属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8]。
2.3蓝冠噪鹛行为学研究
2.3.1噪鹛属鸟类的行为学研究。噪鹛属鸟类的行为学研究对蓝冠噪鹛行为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鸟类行为的研究主要是从其行为节律分布情况,各种行为谱在整个行为中占有的比重,进一步又将行为分为繁殖期行为和非繁殖期行为。
柯坫华等分析研究了江西省吉安市境内的黑脸噪鹛家族群的夏季分布格局。研究发现,黑脸噪鹛主要分布在市郊疏林灌丛环境,而在城市居民区未见分布。同时测量了家族群相互之间的最近距离,其家族群之间的最小距离平均为600m,最小的家族群间距为230m[11]。
吴丽荣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山噪鹛的生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鸟多在山地疏林灌丛间栖息,在本区种群遇见率为2.35只/km。巢多筑在阳坡灌木、小乔木横枝上,每窝产卵3~5枚,卵由雌鸟孵化,孵化期13~14d,孵化率为97.44%,巢内育雏12~13d[12]。
2.3.3人工种群蓝冠噪鹛行为学研究。由于历史的原因,2010年之前人工饲养的蓝冠噪鹛只存在于香港及欧美地区的动物园或鸟类公园,对其圈养环境下的研究多集中于一般的日常管理。虽然这些机构饲养蓝冠噪鹛逾20年,但是一直以来雏鸟第1年的成活率都不足50%,除了疾病和近亲繁殖等因素外,人们还试图研究亲鸟的育雏行为与环境、种群等的内在关系。AnaisTritto研究了法国牟罗兹动物园4个靛冠噪鹛的繁殖行为,以此分析可能导致雏鸟过早死亡的原因。最初员工提出的假设是亲鸟未能担负起育雏的责任,但研究显示事实并非如此,而与之有关可能包括喂食的频率、营养,或者也可能存在的病原体[16]。此外改善饲养环境,如植被的疏密、高低等,不仅会影响亲鸟的一般日常行为,同时也可能有利于繁殖季节里的配对行为的正常表达,而地面的垫料以及是否提供巢材都会影响亲鸟的筑巢行为。
3结语
目前虽然国际鸟类保护联盟已经将蓝冠噪鹛列入世界急危物种名录,但我国尚未将这一濒危物种明确保护级别,所以加强对蓝冠噪鹛的研究已经迫在眉睫,对蓝冠噪鹛的研究包括栖息地的研究、行为学的研究、遗传基因等多方位的研究,只有深入的研究才能了解其濒危的根源所在,因此才为蓝冠噪鹛的保护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4参考文献
[1]何芬奇,杨岚.黄喉噪鹛分类地位新议[J].动物学杂志,2006,41(5):127.
[2]ROGERWILKINSON,HEFEN-QI.ConservationofBlue-crownedLau-ghingthrush(Garrulaxcourtoisi)inWuyuan,Jiangxi,andthesearchfor‘lost’populationsinYunnanandGuangxi,China[J].BirdingASIA,2010(13):100-105.
[3]雷富民,杨岚.中国鸟类的DNA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概述[J].动物分类学报,2009(2):309-315.
[4]罗旭,屈延华,尹祚华,等.画眉科鸟类系统发育及分类地位商榷[J].动物分类学报,2009(3):485-498.
[5]熊伟.部分雀形目鸟类的CoI和Cytb基因序列测定及其系统发育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0.
[6]钱朝菊.雀形目13种鸟类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与分析[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13.
[7]戴传银,陈凯,张瑞莹,等.基于线粒体基因COI和cytb序列的山雀科、攀雀科及长尾山雀属鸟类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英文)[J].ChineseBirds,2010(2):112-123.
[8]王洋坤,胡艳,张天真.RAD-seq技术在基因组研究中的现状及展望[J].遗传,2014,36(1):41-49.
[9]朱峰,周材权,杨志松,等.四川南充白颊噪鹛的繁殖行为观察[J].动物学杂志,2010(4):150-155.
[11]柯坫华,龙婉婉,黄族豪,等.合作繁殖鸟类黑脸噪鹛的夏季族群分布格局[J].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108-111.
[12]吴丽荣.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山噪鹛的生态观察[J].四川动物,2005(4):156-157.
[13]洪元华,郑磐基,刘智勇.黄腹噪鹛在中国婺源的重新发现[J].动物学研究,2002(5):383-404.
[14]洪元华,俞社保,廖为明.婺源黄喉噪鹛繁殖生境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28(6):907-911.
【摘要】目的比较匹鲁卡品(毛果芸香碱)点燃新生鼠痫性发作模型及戊四氮点燃模型的行为学特征及组织学改变,为实验模型的选择奠定基础。方法选择SD新生大鼠为研究对象,制作两种不同的新生鼠癫痫模型,观察新生鼠的行为学表现、不同时点Nissl染色等组织学改变。结果两种模型的行为学特征有所不同,匹鲁卡品点燃模型中未见神经元丢失及苔藓出芽现象,戊四氮癫痫持续状态模型中无神经元丢失,但明显出现苔藓纤维出芽现象。结论腹腔注射匹鲁卡品小鼠模型是一种理想的颞叶癫痫动物模型,苔藓纤维出芽可作为判断癫痫持续状态模型是否成功的形态学标准。
【关键词】癫痫模型;新生鼠;匹鲁卡品;苔藓纤维出芽
【Abstract】ObjectiveComparisonstudyofbehavioralandhistologicalchangesbetweenpilocarpineinducedepilepsymodelandpentylenetetrazolekindlingmodelintheneonatalrat,tolaythefoundationoftheexperimentmodelselection.MethodsSDneonateratswereselectedastheresearchobject.TwodifferentepilepsymodelsweremadetoobservethebehavioralchangesandNisslstainingchangesatdifferenttimepoints.ResultsTwodifferentepilepsymodelshavetheircharacteristicbehavioralchanges.Noneuronlossandmossyfibersproutingwerefoundinpilocarpinekindlingmodel.Noneuronlosswerefoundwithmossyfibersproutinginpentylenetetrazolestaturalepilepsymodel.ConclusionPilocarpineinducedstatusepilepticusmousemodelisanidealtemporalepilepsymodel,andthemossyfibersproutingisatypicalmorphologicalcharacterforevaluatingtheSEmodel.
【Keywords】epilepsymodels,neonatalrat,pilocarpine,mossyfibersprouting
癫痫动物模型在癫痫的病因学、发病机制、药理学等研究中占重要地位。神经元丢失及苔藓纤维出芽是癫痫产生过程中较常见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匹鲁卡品(毛果芸香碱)致癫模型及戊四氮点燃模型均是临床常用的新生鼠癫痫动物模型,两种模型各有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模型可能会有不同的试验结果。目前的试验研究大都选择单一致癫模型,缺少对两种模型癫痫发作过程的对比性研究,本研究分别制作两种癫痫模型,同步观察两种模型不同的行为学特征和组织学改变,并探讨神经元丢失及苔藓纤维出芽在癫痫发病中改变情况[1,2]。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与试剂实验动物为烟台绿叶制药公司动物中心提供,生后1d的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盐水对照组、匹鲁卡品组、戊四氮组,每组20只,分别标记并与母鼠同笼喂养。匹鲁卡品、东莨菪碱、戊四氮均为Sigma公司产品。
1.2癫痫模型的制作匹鲁卡品组:先予东莨菪碱1mg/kg腹腔注射,以拮抗外周胆碱能反应,30min后腹腔注射10%匹鲁卡品350mg/kg,若注射匹鲁卡品后30min无惊厥发作,再按每次10mg/kg追加匹鲁卡品。若惊厥发作持续30min仍未停止,则给予水合氯醛400mg/kg腹腔注射,及时中止发作[3]。戊四氮组:首次腹腔注射惊厥阈下剂量戊四氮40mg/kg,10min后注射20mg/kg,以后每10分钟注射10
mg/kg,直至出现6、7级抽搐发作。急性期诱发发作后,每天早7点到晚8点逐只观察动物有无自发性发作及动物的死亡情况[1]。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
1.3Lado幼鼠癫痫发作分级标准[4]0级:无发作;1级:机械性咀嚼;2级:连续性点头;3级:单侧前肢阵挛;3.5级:前肢交替阵挛;4级:双侧前肢阵挛、后退;5级:双侧前肢阵挛、后退、摔倒;6级:狂奔嘶叫;7级:强直发作。
1.4病理学研究将致痫并存活的各组新生大鼠分别于模型成功制作后1d及45d给予水合氯醛腹腔麻醉,灌流固定取脑,在海马部位做冠状连续冰冻切片,切片厚度20μm,每隔1张取片,分别行Nissl染色。首先入二甲苯,然后依次入100%、95%、85%、70%、50%的梯度酒精,蒸馏水浸洗,入1%的甲苯胺蓝染色,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
1.5苔藓纤维发芽检测取已经切好的冰冻切片于黑暗处Timm染色液中孵育,取出切片后冲洗,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玻片覆盖。半定量评分,评分标准按苔藓纤维发芽量表进行[5]。
1.6统计学处理实验结果以x±s表示,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2神经元细胞计数及细胞形态学观察比较不同实验组在1d及45d分别进行Nissl染色,观察海马各区锥体细胞层及齿状回门区神经元细胞的丢失情况。研究显示,同一组不同时点相同区域神经元计数无差异,两个致癫模型组及对照组CA3区、CA1区及齿状回颗粒细胞层分别见大量致密的锥体细胞及颗粒细胞,门区有中等量神经元,排列整齐,形态完整,胞浆内尼氏小体丰富,神经元呈蓝色,而背底几乎无色。与对照组比较,戊四氮组与匹鲁卡品组海马及齿状回未见明显神经元形态学改变和神经元丢失。
2.3齿状回内分子层苔藓纤维出芽比较模型制备完成后,不同组齿状回内分子层苔藓纤维出芽的比较发现,两组均可见齿状回颗粒细胞的轴突(苔藓纤维)进入门区,形成一致密的纤维带紧邻CA3锥体细胞层走行,结束于透明层。根据苔藓纤维发芽评分标准,戊四氮组CA3区Timm评分(1.56±0.08)明显高于匹鲁卡品组评分(0.55±0.09),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转贴于
3讨论
啮齿动物如同人类一样,不同年龄阶段的神经系统发育情况不同,在研究动物癫痫或惊厥发作模型时必须考虑年龄或日龄因素。有统计资料显示儿童时期惊厥的发生率较一般人群高5~10倍,尤以1岁以内婴儿最高,同时临床实践表明,小儿惊厥的发生发展过程包括惊厥的行为特征、脑电图变化及惊厥预后等均与成人明显不同,癫痫持续状态的发生率远远高于成人[6]。戊四氮癫痫持续状态模型及匹鲁卡品点燃模型是常用的新生鼠癫痫模型,两种模型有不同的特点。
【参考文献】
[1]曹亚芹,苏怡凡,陈虹,等.戊四氮致痫幼鼠颞叶和海马区突触体素表达及天麻素对其的干预作用[J].小儿神经基础与临床,2008,23(10):776778.
[2]王本国,廖卫平,罗爱华,等.匹鲁卡品癫痫模型及戊四唑点燃模型的行为学、组织学对比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3):197199.
[3]石秀玉,王纪文,李兴霞,等.新生期大鼠反复痫性发作模型的建立[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45(4):380383.
[4]DaSilvaG,CorreiaM,VitalC,etal.Molecularcharacterizationofbla(IMP5),anewintegronbornemetallobetalactamasegenefromanacinetobacterbaumanniinosocomialisolateinPortugal[J].FEMSMicrobiolLett,2002,215(1):3339.
[5]KosaiK,TerayamaR,IkedaT,etal.LocalinfusionofnervegrowthfactorattenuatesmyelinatednervefibersproutingintolaminaⅡofthespinaldorsalhornandreducestheincreasedresponsivenesstomechanicalstimuliinratswithchronicconstrictionnerveinjury[J].JAnesth,2001,15:210.
[6]姜泊,张亚历,周殿元.分子生物学常用试验方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1116.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胰高血糖素样多肽1;链尿佐菌素
ProtectionofGLP-1onSTZ-inducedDementiaRatModelinMorrisWaterMazeBehavior
ZHANGZhifeng1LILin2GAOYing2ZHUBaozhong2
1.ShanxiMedicalUniversity,Taiyuan030001,China;2.GeriatricsInstitutes,theCollegeofBasicMedicineofShanxiMedicalUniversity,Taiyuan03000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protectiveeffectofGLP-1(glucagon-likepeptide-1)onbehaviorandpathologyinAlzheimerdisease(AD)ratsinducedbystreptozocin(STZ).MethodsTwenty-fourratswererandomlydividedintothreegroups:controlgroup,ADmodelgroupandGLP-1protectiongroup.Thecontrolgroupreceivedintracerebroventricularinjectionofsaline.TheADmodelgroupreceivedintracerebroventricularinjectionofSTZ,andtheGLP-1protectiongroupreceivedintracerebroventricularinjectionofSTZplusGLP-1.ThecapacityoflearningandmemoryoftheratswasdetectedbyMorriswatermaze.ResultsInMorriswatermazeplacenavigationtest,theescapelatencyoftheADmodelgroupwaslong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andGLP-1protectiongroupeachday(P
[Keywords]Alzheimerdisease;Glucagon-likepeptide-1;Streptozocin
STZ一般是用来诱导T2DM实验动物模型的[2],但由于其能诱导多种AD病理学变化,所以也可被用于诱导AD实验动物模型[3]。而GLP-1是一种由36~37个氨基酸组成的内源性胰岛素样肠肽,具有血糖调节作用,且已有多种长效GLP-1商品剂型应用于临床治疗T2DM[4]。研究还显示GLP-1具有神经保护和抑制Aβ表达的作用[5-7],提示GLP-1可能成为防治AD的药物。在本研究,我们用STZ诱导实验动物脑损伤,同时用GLP-1进行治疗,以实验动物Morris水迷宫行为学变化为观察指标,来初步研究GLP-1对STZ诱导的AD样实验动物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1.1实验动物
雄性Wistar大鼠24只(由山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重(250±10)g,随机分为对照组、AD模型组和GLP-1保护组,每组8只。
1.2实验动物模型
1.3Morris水迷宫检测
1.4统计学方法
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均数间的比较使用的统计方法是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检验,且均是用SPSS11.5统计软件来处理。P
GLP-1对AD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定位航行实验示,各天AD模型组分别与对照组和GLP-1保护组大鼠相比,其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直接用GLP-1来进行实验有一缺陷就是其半衰期短,所以我们就选用了ChristianHlscher教授提供给我们的(Val8)GLP-1作为GLP-1的替代物来进行此实验。
有关细胞培养与神经电生理研究显示,GLP-1有抗Aβ、抗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5-7],但无研究GLP-1在动物行为学作用的报道。所以本实验采用了Morris水迷宫实验技术,来检测GLP-1对STZ所诱导的AD模型大鼠在Morris水迷宫中行为学的作用。
我们的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在定位航行实验中,5天里AD模型组的逃避潜伏期均比另两组的长,而且GLP-1保护组与对照组的逃避潜伏期基本上无差异,这不仅提示造模是成功的,而且也提示GLP-1对STZ所诱导的痴呆大鼠的损伤在学习功能方面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在第3天的实验中,GLP-1保护组的潜伏期(28.1±2.3)s与对照组的(22.0±1.8)s有差异(P=0.02),这提示GLP-1虽对STZ所诱导的痴呆大鼠的损伤在学习功能方面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未完全达到正常水平。在空间探索实验里,也得到类似于上面的结果。
综上所述,GLP-1对链尿佐菌素诱导的痴呆大鼠在Morris水迷宫中的行为学方面是有明显保护作用的。
[参考文献]
[1]LinLi,ChristianHlscher.CommonpathologicalprocessesinAlzheimerdiseaseandtype2diabetes:Areview[J].BrainResearchReviews,2007,56(2):384-402.
[2]FatmaKayaDagstanl,BelginSusleyiciDuman,MelekOzturk.ProtectiveeffectsofacalciumchannelblockeronapoptosisinthymusofneonatalSTZ-diabeticrats[J].Actahistochemica,2005,107(3):207-214.
[3]RahulAgrawal,EthikaTyagi,RakeshShukla,etal.Astudyofbraininsulinreceptors,AChEactivityandoxidativestressinratmodelofICVSTZinduceddementia[J].Neuropharmacology,2009,56(4):779-787.
[4]Arulmozhia,B.Portha.GLP-1basedtherapyfortype2diabetes[J].Eur-opeanJournalofPharmaceuticalSciences,2006,28(1-2):96-108.
[5]SubhasCBiswas,JeanButeau,LloydAGreene.Glucagon-likePeptide-1(GLP-1)diminishesneuronaldegenerationanddeathcausedbyNGFdeprivationbysuppressingbiminduction[J].NeurochemResearch,2008,33(9):1845-1851.
[6]ZhenxiaQin,ZhongweiSun,JingHuang.Mutatedrecombinanthumanglucagon-likepeptide-1protectsSH-SY5Ycellsfromapoptosisinducedbyamyloid-βpeptide(1-42)[J].NeuroscienceLetters,2008,444(3):217-221.
[7]VictorAGault,ChristianHlscher.GLP-1agonistsfacilitatehippoca-mpalLTPandreversetheimpairmentofLTPinducedbybeta-amyloid[J].EuropeanJournalofPharmacology,2008,587(1-3):112-117.
[8]诸葛启钏.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图10-图36.
[9]TakashiIwai,ManabuSuzuki,KazumaKobayshi,etal.Theinfluencesofjuvenilediabetesonmemoryandhippocampalplasticityinrats:Improvingeffectsofglucagon-likepeptide-1[J].NeuroscienceResearch,2009,64(1):67-74.
[10]NataliaShiryaev,YanJouroukhin,EliezerGiladi,etal.NAPprotectsmemory,increasessolubletauandreducestauhyperphosphorylationinatauopathymodel[J].NeurobiologyofDisease,2009,34(2):381-388.
[11]JesusAvila.TauphosphorylationandaggregationinAlzheimer’sdiseasepathology[J].FEBSLetters,2006,580(12):2922-2927.
[12]胡镜清,温泽淮,赖世隆.Morris水迷宫检测的记忆属性与方法学初探[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7(2):117-119.
[关键词]血管性认知障碍;行为学障碍;康欣胶囊;Morris水迷宫
Studyofinvigoratingkidneyandstrengtheningspleen,nourishingbloodandpromotingbloodmethodinimprovingthebehaviorofratswithvascularcognitiveimpairment
SHENShuanghong1,SHENXiaodong2,WUTongyu1,GONGDegui3,MAOJingjie1,DUJian1
1.ResearchInstitut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ndWesternMedicine,Fujian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FujianProvince,Fuzhou350108,China;2.Department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heSecondHospitalofAgriculturalReclamationinHeilongjiangProvince,Jiamusi150007,China;3.DepartmentofRehabilitation,theSecondPeople'sHospitalofFujianProvince,Fuzhou350003,China
[Keywords]Vascularcognitiveimpairment;Behaviorimpairment;Kangxincapsule;Morriswatermaze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cognitiveimpairment,VCI)是由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明显的脑血管病(如脑梗死、脑出血)或不明显的脑血管病(如白质疏松、慢性脑缺血)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1]。采用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概念,极大地提高对由血管病变或血管危险因素引起的各种认知障碍的认识,防治痴呆的发生。既往研究表明,补肾健脾养血活血法治疗血管性痴呆取得了良好效果,本研究探讨补肾健脾养血活血法立方的复方中药对VCI大鼠行为学障碍的影响,揭示其对VCI的作用机制。
1.1动物与药物
动物选用6个月龄雄性SD大鼠(购自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公司),体重为250~300g,共70只。
复方中药康欣胶囊由福建屏山制药有限公司(批号:900418;规格:0.3g/粒)提供。复方由女贞子、枸杞子、菟丝子、何首乌、黄精、黄芪、羊藿、当归、丹参、丹皮、酸枣仁、、山楂等药物组成。简化方由黄芪、羊藿、丹参、当归组成。各组用药量2.43g/kg,相当于人常用剂量。西药喜得镇由瑞士山德士药厂与天津华津制药厂合作生产[(91)卫药准字X-156号,1mg/片],混悬液浓度为0.027mg/ml,相当于人常用剂量。硝普钠,由北京双鹤现代医药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305072。
1.2血管性认知障碍动物模型的建立
VCI大鼠的造模方法:采用王蕊等[2]造模方法并加以改进:分将大鼠用10%水合氯醛(3ml/kg)腹腔注射麻醉,仰卧固定在手术台上,常规消毒,取颈正中切口,钝性剥离结缔组织和颈前肌群,分离双侧颈总动脉,腹腔注射硝普钠2.5ml/kg后,无创微动脉夹夹闭双侧颈总动脉10min,再通10min,再夹闭10min,再通后,永久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并剪断。伤口洒青霉素粉适量,缝合伤口。假手术组手术过程同模型组,但不阻断双侧颈总动脉,不注射硝普钠,在手术过程中,保持动物肛温(37.0±0.5)℃。
1.3分组与给药
造模前按随机数字表随机抽取10只为假手术组。其余大鼠进行造模。在造模后存活(术中死亡20只)的40只大鼠随机分为康欣胶囊复方中药组(复方组)、康欣胶囊简化方中药组(简方组)、西药对照组、模型组,每组10只。造模后第2周予以每日胃灌注(4.5ml/kg各种液体),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用生理盐水灌胃,复方组、简方组和西药对照组分别予康欣胶囊全方、康欣胶囊简化方和喜得镇混悬液,均每日给药1次,连续灌药3周。给药两周后开始Morris水迷宫实验,共6d,期间继续给药,次日处死动物。
1.4行为学观察
Morris水迷宫[3]:水迷宫的水池直径100cm,深50cm,水深30cm,水温(26±2)℃,水面覆一层泡沫塑料屑,池壁上4个等距离点分水池为4个象限,池壁外标4个入水点,任选一象限在其中央放置平台。平台无色透明,直径6cm,高28cm,平台没于水面下2cm,水池周围参照物保持不变。Morris水迷宫主要包括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探索实验两个部分。
空间探索实验:测试大鼠学会寻找平台后,对平台空间位置记忆的能力。定位航行实验后,即在第6天上午,撤去平台,取任意一个入水点将大鼠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60s内大鼠穿过原平台区域的次数。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q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造模后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一般情况
苏醒后大鼠活动能力下降,自发运动减少,少数大鼠自发运动增加。48h内所有存活大鼠都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及大便。
2.2各组大鼠Morris水迷宫试验比较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复方组、简方组、西药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穿越平台区域的次数明显增多(P<0.05);复方组、简方组、西药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及穿越平台区域次数比较(x±s)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5
临床和神经心理学研究表明,按照痴呆的诊断标准不能发现许多血管因素导致的认知障碍,尤其是未达到痴呆标准者,也就不能实现早期发现和早期预防。因此,一些学者提出应该用更宽泛的VCI概念来代替血管性痴呆,目的是将血管性痴呆的诊断从传统的痴呆标准中摆脱出来。VCI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痴呆,早期治疗具有可逆性[4]。因此,广泛采用VCI诊断标准,对处于早期或症状前期的患者进行治疗及Ⅱ级预防和Ⅰ级预防,意义深远。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与肾精不足、五脏亏虚、气血不足有密切关系。康欣胶囊以补肾健脾、养血活血为立法,方中女贞子、黄精等补肾填精,羊藿温肾壮阳,当归养血活血,佐以丹皮、山楂等药。药理研究表明,方中诸药多具有清除氧自由基、抗衰老、增强免疫力、抗动脉粥样硬化、减轻脑缺氧缺血后再灌注损伤等多种作用。既往的研究显示,康欣胶囊有效增加海马、下丘脑等部位乙酰胆碱(Ach)、多巴胺(DA)的合成;防止神经细胞凋亡,从而保护神经细胞,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5-6]。
对于血管性认知障碍这个新概念,目前中医、西医都处于探索研究阶段。中医药在改善症状,延缓病程进展,减缓长期服用西药的不良反应,提高疗效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因此通过本次动物实验观察,以期能为中医药对VCI的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1]贾建平.重视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早期诊断和干预[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5,38(1):4-6.
[2]王蕊,杨秦飞,唐一鹏,等.大鼠拟“血管性痴呆”模型的改进[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0,16(10):914-916.
[3]MorrisR.Developmentsofawater-mazeprocedureforstudyingspatiallearningintherat[J].NeruosciMethods,1984,11(1):47-60.
[4]GorelickPR.Statusofriskfactorsfordementiaassociatedwithstroke[J].Stroke,1997,28(2):459-463.
[5]蔡晶,杜建,刘锡,等.康欣胶囊及其拆方对肾虚血瘀型大鼠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J].中医杂志,2007,48(5):453-455.
(一)我国古代哲学教育心理学
儒家思想作为我国古代哲学教育心理学的思想核心,对现代教育心理学仍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将人性的可变性作为教育基础。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尽管在人性的解释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但都强调人性是天性与习性的融合,并一致认为后天教育对于人成长的重要性。其次,我国古代哲学教育强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知情意行。孔子、孟子对德育与智育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强调在教授智慧的同时,注重学生德育、智育发展,其教育思想体现了现代教育心理学中强调的知情易行理念。
(二)西方古代哲学教育心理学
(三)西方近代哲学教育心理学发展
(四)西方现代科学教育心理学发展
二、教育心理学的桥梁作用
(一)教育心理学在教育科学化发展中的应用
(二)心理学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限制
与教室情境有所不同,心理实验室情境的构建很大程度上是受限制的,学生所需要的学习动机更多地是通过教师的鼓励与引导。参与实验的对象,其学习是经过简化的,而事实上教室内学生的学习是多元化的,不同学科所要求的知识技能不同,然而其学习态度与观点则是一致的。另外,学习历程与教学历程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心理学家的研究力图通过对个体学习特征的分析构建学习理论,而教师教学则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不仅有既定的教材、教学目标,而且还要安排合理化的教学流程。
(三)学习理论到教学实践的过渡
尽管心理学教育理论在教学中的直接应用较为困难,然而其对于教学科学化仍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学科的教学设计往往会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基础,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心理特点予以教学,这能够增强教学效果。从某种程度上说,学习理论更加倾向于心理与教育科学的衔接,其理论价值更多的是教育心理学层面。因此,要想将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就必须通过教育实践探究,将其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完成学习理论到教学实践的过渡。
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方向
(一)研究内容系统化
(二)研究取向多元化
基于教育心理学的思想演变与发展,未来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将会呈现出多元化的研究取向,首先为建构主义取向,其主要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针对教学内容做出合理化设计,丰富教学模式,这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次为后现代主义取向,强调在对教育心理学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实施跨学科、跨文化研究。再次为社会认知取向,指的是充分发挥教师、班级及学校效能,增强社会认知。另外还包括认知主义取向,强调内隐学习、认知神经科学的形成,这些取向逐渐成为研究的潮流趋势。
(三)研究目的教育化
读完此书我觉得可以从此书中明显感觉到现代社会学研究的方向,那就是"科学化",也即是凡事讲究量化,讲究实证,同时最好是能用某种数学图形或表达式来验证,而如果真的用数学来验证了,也就意味着此定律被证明了。在这点上此书确实比其他基本更加"科学化"了。而在这点上我们的东方智慧研究和西方社会学科一百年前的研究都没有能用数学去表达,而是在定性的论述。这种大趋势真的印证了一千多年前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哲学思想。
但是我为什么觉得他们研究的比较浅尝辄止呢?因为我认为目前心理学,组织行为学或管理学等的一些学科的术语太多,尤其是叫某某定律,某某效应等,例如墨菲定律,奔福德定律,晕轮效应,马太效应,心理账户等等等等,并不是我觉得这些定律是有问题的,这些定律也确实存在,但我认为他们还是不够科学,研究的不够深入。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现代科学的发源或者思想的启迪,在某种意义上是从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开始的。现在的一门学科,例如经典物理学(牛顿物理学),逻辑学,包括几何学等,其作为一门学科科学的存在,是因为首先这门学科建立都是有它的基础的,例如几何学是由三大公理推导出的一系列定理和推论,这些定理和推论是比较基础的,就像盖楼用的砖头和水泥,而如果已经变成了一个房间,就不会再把它称之为定理来用了,因为那样的话,这门学科的定理就太多了。描述经典宏观世界的物理学也是一样,牛顿三大定律是基石,逻辑学照样存在三大公理,可以说推翻了公理,这门学科就不会存在了。
那么我们再来看社会学科上的一些定律,其实就像最早物理学里把力分为九种,即世界上所有的力的类型都可以分到这九种,后来随着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及科学的发展,大家知道其实九种力本质上是四种,到现在基本认知是两种力,而以霍金为首的一批人一直想把人对世界本质的认知更近一步,只是还未做到。例如当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时,人们仍然把牛顿的经典物理学和爱因斯坦的分开看待,也就是他们在各自的世界里都是真理,后来才发现其实可以统一,牛顿世界的公式全部都可以用爱因斯坦的公式作替代。所以我认为现在我们对人的心理的本质认知还不够,所以才存在数以百计的定律和效应,其中的很多应该在未来可以合并或者说是本质上是同源的,可以有同样的解释。这样不论是人的心理效应亦或是群体的行为规律,才是真正算到了科学研究的地步,而不仅仅是浮在表面上。这才导致现在存在这么多流派,这么多一家之言。不至于像现在这样甚至对于一个名词的概念都不能统一。例如什么是管理。也难怪休谟和维特根斯坦都对社会科学有像我一样的看法。
也许前面的思考和本书关系不大,(本文来自于范-文-先-生-网)但确实是我的一些想法,希望能理解的人找到共鸣,不理解的话下面才算是正文吧。
结合平时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我觉得《完美的群体》一书中有几点是引起我思考的。
一、书的第一章提到作为群体,在某些决策或做某些工作时,群体的决策的正确率有时甚至高达100%,这包括群体中大部分人甚至都不了解问题中到底是什么。文中给出了一个逻辑斯蒂差分方程,用来解释动物种群数量的增长。笔者认为在某种意义上此方程或许稍作修改可以解释跟本书对立的《乌合之众》的一些描述,也就是群体智慧程度在很多情况下(变量未知)是智慧的,但在某种变量的影响下,其也会经常在混乱和清醒中徘徊。在序言中的"群体智慧总体大于部分之和"中提到的问题确实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也会遇到。
例如组织行为学中会有对于组织架构和安排的研究,管理学大师西蒙也在其的《管理行为》一书中对现在我们普遍的管理学的十大原则中的一些原则进行了思考,即论证了管理中对分工的认知在实践中是有问题的,或者说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不大。其实这个问题我也一直都有困扰。例如我的区域市场的管理,假设以简单的两个工作招商和市场维护来看,我应该是以区域为划分标准,让区域经理做两种工作呢?还是按招商部和销售部进行划分,让两个部门在同一个市场上自行去划分区域呢?另外如果我的人员充足且人均产出也达标的情况下,同一个区域是按办事处去运作,还是采用直线制的总部统管呢?其实从很多公司的实际情况看,什么情况都有,甚至今年用这种明年用另一种,或者不同的区域有直线制的也有办事处制的。在实际管理中存在很多的问题。
基于这点,通过对组织行为学的学习,可能我之前考虑太过于从组织架构和指挥链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像群体的一些属性和个人层面的态度或者认知这块考虑的不够,而且除了组织架构,相应的激励机制薪酬考核等也没有与之匹配,应该全面的再考虑一下才好解决实际问题。
二、其实在日常工作中,很多事的判断和决策都是在突发的情况下,需要很快的决策的。也许我的决策类型不属于快速决策的类型,不少情况下事后都会后悔。通过此书的一些阐述,在很多情况下其实是使用群体决策的。这就需要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将可能需要决策的事情做一下分类。如果分好类后,遇到的事情不属于个人决策占优的情况,那就要用群体决策。这样应该就会减少不少决策失误,给实际工作带来好处。而且群体决策还有很多的方法,每种方法也有一些适用的条件,这些的掌握也有助于实践中的运用。
三、检查工作中的本福德定律。
本福特定律,也称为本福德法则,说明一堆从实际生活得出的数据中,以1为首位数字的数的出现机率约为总数的三成,接近期望值1/9的3倍。推广来说,
本福特定律
越大的数,以它为首几位的数出现的机率就越低。它可用于检查各种数据是否有造假。
这个确实是以前不知道的,因为平时工作中也会接触很多数字报表,例如竞品销售情况,网点的销售数据,一些市场调查记录,投入产出的效益分析等,这里面肯定会有一些水分,但水分多少不清楚。以后了解了该定律,对工作的帮助也肯定会有的。
四、群体,团队等这些概念日趋流行,组织行为学里也有专门的论述。而在实际工作中,受制于企业的规模或投入产出比,不管企业如何分工,如何有效的设置组织架构,仍然是有一些工作是无法专门请专人去做或者无法进行精确的分工的。而且《完美的群体》一书的一些描述也是太过于科普,无法指导实际工作。对于企业而言,团队的建设,从它的类型到它的构成,以及影响团队成功的一些要素等,都是作为管理者应该去不断了解和学习的。而且,完美的群体之所以很多情况下胜过个体,其中的很多因素,自变量因变量等都可能还不清楚,从领导的权变理论里,我知道这也许是一个很重要的变量,如果不了解团队成员的成熟度和个人的性格等情况,采用了不适合的领导风格,那么完美的团队可能就会变成乌合之众,或者领导的选择也会有一些特制,选错了领导对企业的伤害也不小。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高脂血症;双转基因
1.1实验材料辛伐他汀由美国默沙东公司提供。小鼠模型购自南京大学动物中心,型号为B6C3-Tg85Dbo/J。小鼠饮食为基础的清洁级饲料以及自制的高脂、高胆固醇饮食。高胆固醇、高脂饲料的配方为1%胆固醇,0.02%牛胆酸钠,10%自制猪油,10%蛋黄粉及78.98%基础饲料。血胆固醇检测试剂盒。
1.2实验方法
1.2.1实验设计及动物分组6个月龄12只同窝阴性鼠,分为:①高脂阴性组;②阴性对照组;24只双转基因阳性小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6只);③高脂阳性组;④高脂阳性辛伐他汀组;⑤阳性辛伐他汀组;⑥阳性组。高脂组给予高胆固醇、高脂饮食;阴性组予基础饲料首先喂养6个月。随后辛伐他汀组后给予辛伐他汀每日按每公斤体重予50mg灌胃。安慰剂组以安慰剂生理盐水灌胃3个月,使各组实验小鼠出现不同血胆固浓度梯度。
1.2.2测取各组小鼠总胆固醇浓度剪小鼠尾部取鼠血量20μl左右,离心后取上层血浆10μl。取RⅡ10ml溶解1瓶RⅠ,10min后混匀为工作液。混匀后于室温静置6min,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500nm测定各实验管吸光度。以试剂空白管校零后读取A标准及A样本。以公式C=A样本/A标准×C标准计算胆固醇浓度。C标准=211.5mg/dl。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
2.1各组小鼠开始实验时月龄为6个月,阴性小鼠12只,双转基因阳性小鼠24只。根据体重分两组,分别予基础饮食(正常饮食组)和高脂饮食(高脂饮食组)喂养4个月。4个月以后,测定各组的胆固醇浓度,高脂饮食组(129.77±28.05)mg/dl,正常饮食组(55.45±12.51)mg/dl。高脂饮食组超过正常饮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灌胃结束后再次测血胆固醇浓度在灌胃前后安慰剂组与辛伐他汀组相比,血总胆固醇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饮食并给药组与阴性组和阳性组相比较血胆固醇浓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阿尔茨海默病(AD)的组织病理学上典型改变为淀粉样斑块沉积。有关AD的发病机制,有很多学说,其中β-淀粉样蛋白沉积假说认为淀粉样蛋白的生成与清除失衡是导致神经元变性和痴呆发生的起始事件。此种假说已成为影响最广的理论之一[1]。目前,许多学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及体内体外实验研究证实高胆固醇血症、血脂代谢紊乱与阿尔茨海默病有着密切的联系。认为高胆固醇高脂饮食是AD的危险因素,并在动物实验中证实了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可以增加淀粉样板块沉积[1,2]。亦有研究表明;他汀类调脂药可以降低AD发病率,减少Aβ沉积:其中辛伐他汀对AD模型的有保护作用[3];临床研究也发现使用他汀类降脂药能明显降低AD的发病率;本实验通过建立五组动物不同的血胆固醇浓度梯度,为探讨高脂、高胆固醇对Aβ沉积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1]杨晓平.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77-78.
[2]贾维敏,张志.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5):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