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军队文职数学2+物理专业科目考试大纲军队人才网

军队文职人员公开招考笔试数学2+物理专业科目考试大纲

一、测查目的

二、考试方式和时限

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限为120分钟。

三、试卷分值和试题类型

试卷满分为100分。试题类型为客观性试题。

四、测查内容

测查内容包括数学2和物理两部分。数学2部分包括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等内容,物理部分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振动和波动、波动光学和近代物理基础等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数学2第一篇高等数学

主要测查考生对函数的极限与连续、一元函数微分学、一元函数积分学、多元函数微分学、多元函数积分学、常微分方程的掌握程度,检验考生运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进行推理判断、计算的能力。

第一章函数、极限和连续

一、函数

集合与邻域;函数的概念;函数的特性;函数的四则运算;反函数;复合函数;分段函数;基本初等函数;初等函数。

二、极限

极限的概念和几何意义;极限的性质;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收敛数列与其子数列的关系;极限存在准则;单侧极限;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无穷小量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无穷小量的比较;极限的计算。

三、连续

函数连续和单侧连续的概念;函数的间断点及类型;连续函数的运算法则;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第二章一元函数微分学

一、导数与微分

导数的概念;左导数与右导数;导数的几何意义与物理意义;导函数;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函数的求导法则;对数求导法;高阶导数;隐函数及由参数方程确定的函数的导数;微分的概念和几何意义;连续、可微、可导的关系;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二、微分中值定理及导数的应用

费马引理;微分中值定理;洛必达法则;泰勒公式;麦克劳林公式;函数单调性的判定法;函数的极值及其计算;函数最值的计算;曲线的凹凸性;拐点;渐近线;弧微分;曲率;曲率半径;曲率圆。

第三章一元函数积分学

一、不定积分

原函数;不定积分;不定积分的性质;不定积分的计算。

二、定积分

定积分的概念;定积分的几何意义;定积分的性质;变上限积分函数及其性质;牛顿-莱布尼茨公式;定积分的计算;定积分的应用。

第四章多元函数微分学

一、多元函数微分学

多元函数的概念;多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偏导数;高阶偏导数;全微分;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隐函数存在定理;方向导数;梯度。

二、多元函数微分学的应用

空间曲线的切线与法平面;空间曲面的切平面与法线;多元函数的极值及其计算;多元函数的最值及其计算。

第五章多元函数积分学

一、重积分

二重积分的概念;三重积分的概念;重积分的性质;二重积分在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下的计算;三重积分在空间直角坐标系和柱面坐标系下的计算;重积分的应用。

二、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

两类曲线积分的概念;两类曲线积分的性质;两类曲线积分的计算;格林公式;平面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两类曲面积分的概念;两类曲面积分的性质;两类曲面积分的计算;高斯公式。

第六章常微分方程

一、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

微分方程;微分方程的阶;微分方程的解、通解、特解。

二、一阶微分方程

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齐次方程;一阶线性微分方程;伯努利方程;全微分方程。

三、高阶微分方程

可降阶的微分方程;线性微分方程解的结构;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常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第二篇线性代数

主要测查考生对行列式、矩阵、向量空间、线性方程组、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二次型的掌握程度,检验考生运用线性代数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行列式

一、行列式的定义

二阶行列式;三阶行列式;n阶行列式;对角行列式;上(下)三角形行列式;范德蒙德行列式;余子式;代数余子式。

二、行列式的性质

行列式的性质;行列式的转置。

三、行列式的计算

对角线法则;三角行列式的值;行列式按行(列)展开;三角化方法;升阶法;降阶法。

第二章矩阵

一、矩阵的定义以及常见的特殊矩阵

元素;m′n矩阵;矩阵的相等;行矩阵(向量);列矩阵(向量);同型矩阵;零矩阵;方阵;对角矩阵;数量矩阵;单位矩阵;三角矩阵。

二、矩阵的运算

矩阵的线性运算;矩阵的乘法;可交换矩阵;矩阵的幂;矩阵的多项式;矩阵的转置;对称矩阵;反对称矩阵;方阵的行列式及其性质。

三、矩阵的逆

逆矩阵的定义;逆矩阵的性质;定义法、公式法、初等变换法求逆矩阵;利用矩阵求逆解矩阵方程;矩阵可逆的充要条件;矩阵等价的充要条件。

四、矩阵的分块

分块矩阵的定义;分块三角矩阵;分块对角矩阵;分块矩阵的运算;矩阵方程。

五、矩阵的初等变换

初等行(列)变换;阶梯矩阵;最简阶梯矩阵;矩阵的标准形;矩阵的等价;初等矩阵;初等变换与初等矩阵的关系;初等变换法解矩阵方程。

六、矩阵的秩

矩阵的秩的概念与性质;矩阵的秩的计算;矩阵的秩的应用;满秩矩阵;降秩矩阵;满秩矩阵的充分条件。

第三章向量

二、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与秩

向量组的秩的概念;向量组的秩的计算;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极大线性无关组的等价定义;矩阵的列秩、行秩与向量组的秩的关系。

三、向量空间

n维向量空间的定义及判定;子空间;基;维数;自然基;坐标;过渡矩阵;基变换公式;坐标变换公式。

四、n维欧几里得空间

n维欧几里得空间;实向量的内积;内积的性质;长度(范数);长度的性质;向量的夹角;正交向量组;标准正交向量组;正交向量组的性质;正交基;规范(标准)正交基;施密特正交化方法;正交矩阵;正交变换;正交变换的性质。

第四章线性方程组

m′n线性方程组;线性方程组的几何意义;线性方程组的解;同解方程组;相容(有解)方程组;矛盾(无解)方程组;解向量;通解;特解;齐次线性方程组;非齐次线性方程组。

二、线性方程组的解

线性方程组解的判别;矩阵方程解的判别;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线性方程组的通解与特解。

第五章矩阵的相似化简

一、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定义;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性质;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计算。

二、相似矩阵

相似矩阵的概念;相似矩阵的性质;相似矩阵的特征值;相似变换。

三、矩阵的相似对角化

矩阵的对角化;n阶矩阵可对角化的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n阶矩阵相似对角化的方法;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及特征向量的性质;实对称矩阵的正交相似对角化。

第六章二次型

一、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

二次型;二次型的矩阵表示;二次型的秩;标准形;规范形。

二、可逆线性变换

实线性变换;可逆的(满秩的或非退化的)线性变换;合同矩阵;合同初等变换。

三、二次型的标准形

正交变换及性质;用正交变换化二次型为标准形;用配方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实二次型的规范形;惯性定理。

四、正定二次型

正定二次型;实二次型正定的充要条件;正定矩阵;实对称矩阵正定的充要条件。

第二部分物理第一篇力学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

一、质点运动的描述

质点、参考系、直角坐标系;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运动方程、轨迹方程。

二、运动学的两类问题

已知运动方程求速度、加速度的微分问题;由加速度求速度、运动方程的积分问题。

三、圆周运动

平面极坐标系;自然坐标系;圆周运动的角量;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角量与线量的关系。

四、相对运动

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

一、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二、力学中常见的力

万有引力;重力;弹性力;摩擦力;流体阻力。

三、国际单位制和量纲

国际单位制;量纲。

四、非惯性系和惯性力

惯性参考系;非惯性参考系;惯性力。

第三章动量与角动量

一、冲量和质点的动量定理

动量、冲量;平均冲力;质点的动量定理及应用。

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质心;质点系的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火箭飞行原理。

三、质点系的动量守恒定律

质点系的动量守恒定律;质点系的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四、质点的角动量及角动量守恒定律

质点的角动量;力矩;冲量矩;质点的角动量定理;质点的角动量守恒定律。

第四章功和能

一、功

功;变力做功的计算。

二、动能定理

质点的动能定理及应用;质点系的动能定理及应用。

三、保守力和势能

保守力;势能;重力势能、引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计算。

四、质点系的功能原理和质点系的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质点系的功能原理;质点系的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应用。

第五章刚体的定轴转动

一、刚体运动的描述

刚体定轴转动的运动特征;刚体运动的描述;角量与线量的关系。

二、刚体定轴转动定律

刚体对定轴的转动惯量;刚体定轴转动定律;刚体定轴转动定律的应用。

三、刚体(物体组)的角动量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定理;刚体(物体组)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守恒定律。

四、刚体定轴转动中的功和能

力矩的功;刚体定轴转动的动能;刚体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刚体的重力势能;定轴转动刚体的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应用。

第二篇热学

第一章气体动理论

一、平衡态、温度、理想气体物态方程

平衡态;状态参量;热力学第零定律;理想气体物态方程。

二、理想气体的压强、温度的微观意义

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统计假设;理想气体压强公式;压强的微观本质;理想气体温度公式;温度的微观本质。

三、能量均分定理、理想气体的内能

刚性气体分子的自由度;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理想气体的内能。

四、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速率分布函数及其物理意义;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曲线;最概然速率、平均速率与方均根速率。

五、玻尔兹曼速率分布律

重力场中气体分子密度按高度的分布;玻尔兹曼速率分布律。

六、气体分子的平均碰撞频率和平均自由程

分子平均自由程;分子平均碰撞频率;分子平均自由程和分子平均碰撞频率的关系。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准静态过程、功、热量和内能准静态过程;功、热量、内能。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摩尔热容。

三、理想气体的等容、等压和等温过程

等容、等压和等温过程;等容、等压和等温过程中的功、热量、内能变化的分析与计算;等容摩尔热容;等压摩尔热容;迈耶公式;比热容比。

四、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

绝热方程;绝热曲线;绝热过程中的功、热量、内能变化的分析与计算;绝热自由膨胀过程。

五、循环过程与热机

循环过程的特征;循环过程中的功、热量、内能变化的分析与计算;正循环;

热机效率;逆循环;制冷系数。

六、卡诺循环

卡诺循环的曲线;卡诺热机效率;卡诺制冷机的制冷系数;卡诺循环的意义。

第三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一、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

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自然宏观过程的不可逆性;自然界不可逆过程的相互依存性。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两种表述的等价性。

三、卡诺定理

卡诺定理;热力学绝对温标;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

四、玻尔兹曼熵

宏观态与微观状态数;热力学概率;玻尔兹曼熵公式;孤立系统平衡态含有微观状态数最多;玻尔兹曼熵的熵变。

五、克劳修斯熵与熵变

克劳修斯熵;熵增加原理;克劳修斯熵与玻尔兹曼熵的统一性;用克劳修斯熵表述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克劳修斯熵及熵变的分析与计算。

第三篇电磁学

第一章真空中的静电场

一、电荷、库仑定律

电荷的量子化;电荷守恒定律;点电荷模型;库仑定律;电场力叠加原理。

二、电场和电场强度

电场;电场强度;点电荷的电场强度;电场强度叠加原理;电荷连续分布带电体的电场强度计算。

三、静电场的电通量、高斯定理

电场线;电通量;静电场的高斯定理;利用静电场的高斯定理求解电场强度分布。

四、静电场的环路定理、电势能

静电场的环流;静电场的环路定理;静电场力做功;电势能;电势;电势叠加原理。

五、电场强度与电势梯度

等势面;电场强度与电势梯度的关系。

第二章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

一、静电场中的导体

静电感应现象;静电平衡条件;导体静电平衡时的电荷、电场和电势分布;导体外表面电场强度和电荷面密度的关系;静电感应规律的应用。

二、电介质及其极化

有极分子电介质的极化机制;无极分子电介质的极化机制;介质表面的极化电荷和极化强度的关系;均匀、线性和各向同性电介质的极化规律。

三、电位移矢量、有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电位移矢量;有介质存在时的高斯定理;用高斯定理求解有介质时的电场强度分布和电荷分布。

四、电容器和电容

电容;孤立导体的电容;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球形电容器的电容;柱形电容器的电容;电容器的串、并联。

五、静电场的能量

电容器的储能;静电场的能量密度;静电场的能量。

第三章恒定磁场

一、恒定电流

电流强度;电流密度;电流强度和电流密度矢量的关系;恒定电流;恒定电流的条件;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电源电动势。

二、毕奥-萨伐尔定律

电流的磁效应;磁感应强度;毕奥-萨伐尔定律及应用;磁场的叠加原理。

三、磁场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

磁感应线;磁通量;磁场的高斯定理及其意义;安培环路定理及其意义;用安培环路定理计算特殊分布电流的磁场。

四、磁场对带电粒子和载流导线的作用

磁场对带电粒子的作用及其应用;磁场对载流导线的作用力及其应用;平面载流线圈的磁矩;磁场对平面载流线圈的磁力矩及其应用。

五、磁介质

磁介质的分类;顺磁质的磁化机制;抗磁质的磁化机制;磁化强度;磁化电流与磁化强度的关系;各向同性均匀磁介质的磁化规律;磁介质中的安培环路定理;铁磁介质的特性。

第四章电磁感应

一、电磁感应定律

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

二、动生电动势

动生电动势的产生机理;动生电动势计算。

三、感生电场

感生电场假设;感生电场的产生机理;感生电场的性质;感生电动势的计算;涡电流及其应用。

四、自感和互感

自感现象;自感系数的计算;自感电动势的计算;互感现象;互感系数的计算;

互感电动势的计算。

五、磁场能量

自感线圈的储能;磁场能量密度;磁场的能量计算。

六、麦克斯韦方程组

位移电流假设;位移电流密度;麦克斯韦方程组(积分形式)及物理意义。

第四篇振动和波动

第一章振动

一、简谐振动

简谐振动的运动方程;简谐振动的运动微分方程;简谐振动的三个特征量;简谐振动的图线表示;简谐振动的能量。

二、旋转矢量

用旋转矢量表示简谐振动;用旋转矢量表示两个简谐振动的相位关系。

三、单摆和复摆

单摆的运动微分方程、周期、频率;复摆的运动微分方程、周期、频率。

四、简谐振动的合成

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n个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两个同方向不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拍;两个相互垂直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互相垂直不同频率的简谐振动的合成、李萨如图形。

五、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

阻尼振动的特征;欠阻尼、过阻尼与临界阻尼;受迫振动的稳态特征;共振现象及共振条件。

六、电磁振荡

无阻尼电磁振荡的方程;无阻尼电磁振荡的能量。

第二章波动

一、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机械波的产生条件;横波和纵波;波线、波面和波前;行波的特点;行波的相位特征。

二、平面简谐波

描述简谐波的特征量;波速、波长和频率的意义及三者的关系;平面简谐波波函数及其物理意义;波形曲线。

三、能量密度和能流

机械波的能量传播特性;平面简谐波的能量密度;能流和能流密度;平面简谐波的强度。

四、惠更斯原理与波的衍射

惠更斯原理;机械波的衍射现象。

五、波的相干叠加与驻波

波的叠加原理;波的相干条件;波的相干叠加;干涉加强和减弱的条件;驻波的产生;驻波方程;驻波的特点;相位跃变;振动的简正模式。

六、机械波的多普勒效应

机械波的多普勒效应与频移公式;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七、声波

声波、声强、声强级;超声波与次声波;超声波的应用。

八、电磁波

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平面单色电磁波的波动方程;平面单色电磁波的特点;电磁波的波速;电磁波能量;赫兹实验;电磁波谱;电磁波的多普勒效应。

第五篇波动光学

第一章光的干涉

一、相干光

普通光源发光机理;光的相干条件;从普通光源获得相干光的方法;光程与光程差。

二、分波阵面干涉

杨氏双缝干涉装置;杨氏双缝干涉的光程差;杨氏双缝干涉的光强(条纹)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劳埃德镜实验;菲涅耳双面镜实验。

三、薄膜等倾干涉

等倾干涉原理;等倾干涉光程差;等倾干涉实验装置;等倾干涉图样及其特征;等倾干涉图样随薄膜厚度变化的规律;增透膜与增反膜。

四、薄膜等厚干涉

等厚干涉原理;劈尖干涉的光程差、干涉图样、特征及其应用;牛顿环的光程差、干涉图样、特征及其应用;薄膜厚度对干涉条纹的影响;相干长度。

五、迈克尔逊干涉仪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原理及应用。

第二章光的衍射

一、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子波;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二、衍射的分类

菲涅耳近场衍射;夫琅和费远场衍射。

三、单缝夫琅和费衍射

单缝夫琅和费衍射实验装置、衍射图样(光强分布)、特征及其应用;半波带分析法、振幅矢量法。

四、圆孔夫琅和费衍射

圆孔夫琅和费衍射图样、特征及其应用;爱里斑直径与半角宽度;瑞利判据;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提高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的途径。

五、光栅夫琅和费衍射

光栅及其分类;光栅常数;光栅夫琅和费衍射图样及其特征;光栅方程;缺级现象和条件;光栅光谱、光栅的分辨本领。

六、X射线的衍射

晶体X射线衍射图样;布拉格公式;X射线衍射的应用。

第三章光的偏振

一、光的五种偏振态

自然光、线偏振光、部分偏振光、椭圆偏振光和圆偏振光;偏振度。

二、起偏器和检偏器

偏振片;用起偏器获得线偏光;马吕斯定律;自然光、线偏振光、部分偏振光的检验。

三、反射光和折射光的偏振态

反射光和折射光的偏振态;布儒斯特定律;用反射光和折射光方法获得线偏振光;玻璃片堆。

四、双折射现象

晶体的双折射现象;晶体的光轴;寻常光线(o光)和非常光线(e光);晶体的主折射率;利用双折射获得线偏振光;偏振棱镜。

五、偏振光的干涉

波片;线偏光通过二分之一波片与四分之一波片的偏振态;椭圆偏振光和圆偏振光的获得和检测;偏振光的干涉;光弹效应及其应用。

第六篇近代物理基础

第一章狭义相对论

一、狭义相对论产生的背景

绝对时空观;力学相对性原理;麦克斯韦电磁理论与经典理论的矛盾;迈克尔逊-莫雷实验。

二、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相对性原理;光速不变原理。

三、洛伦兹变换

洛伦兹坐标变换及其应用;洛伦兹速度变换及其应用。

四、狭义相对论时空观

五、狭义相对论动力学

狭义相对论质速关系;狭义相对论动力学方程;狭义相对论质能关系;狭义相对论动量能量关系;核裂变、核聚变和核能利用。

第二章光的量子性

一、黑体辐射与能量子假设

黑体模型;热辐射、单色辐出度、辐出度;基尔霍夫定律、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维恩位移定律;经典理论在解释黑体辐射实验规律上的困难;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设;黑体辐射规律的应用。

二、光电效应与光量子假设

光电效应现象及其实验规律;经典理论在解释光电效应规律上的困难;爱因斯坦光量子假设、光电效应方程、对光电效应规律的解释;光的波粒二象性、光子的能量和动量;光电效应的应用。

三、康普顿效应及其光量子解释

康普顿效应实验规律;康普顿方程;光量子理论对康普顿效应的解释。

四、氢原子的玻尔理论

原子的有核模型;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巴耳末公式、里德伯公式;氢原子

的玻尔理论;玻尔理论对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的解释;弗兰克-赫兹实验;玻尔

理论的局限性。

第三章量子力学基本原理

一、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德布罗意假设;德布罗意关系式;德布罗意波(物质波)的实验证实;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德布罗意波(物质波)的统计解释。

二、不确定关系

三、波函数

波函数;自由单粒子波函数;波函数的归一化条件;波函数的标准化条件;量子力学的态叠加原理。

四、薛定谔方程及其简单应用

薛定谔方程;定态薛定谔方程;一维无限深势阱问题;一维线性谐振子;一维势垒与隧道效应;量子隧道效应的实验证明和技术应用。

五、氢原子的量子力学处理

能量量子化;角动量大小的量子化;角动量的空间量子化。

六、电子自旋

斯特恩-盖拉赫实验;电子自旋假设;电子自旋角动量的量子化;电子自旋磁矩在外磁场方向的投影。

七、原子的电子壳层结构

描述原子中电子状态的四个量子数;泡利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原子周期结构的简单量子力学解释。

八、激光

自发辐射、受激吸收、受激辐射;激光产生的原理;激光器构成及其分类;激光的特性。

THE END
1.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研究,由此诞生了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麦克斯韦方程组 ▽D=ρ ①、电荷是如何产生电场的高斯定理。 电位移的散度仍等于自由电荷体密度。 ▽B=0 ②、磁单极子的不存在的高斯磁定律。 磁场的磁感应线是无始无终的闭合线。 ▽H=J+δD/δt ③、产生磁场的麦克斯韦-安培定律。 https://www.meipian.cn/51fokdd7
2.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解读麦克斯韦方程和规范理论概述起源当时是博士后的杨先生想要提出一种从某种基本原理出发的相互作用理论,于是1954年他和米尔斯合作,把麦克斯韦理论中的电荷守恒推广到核子的同位旋守恒,从而建立了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这个理论最初提出来时并未被物理学界所接受,因为这个理论预言的规范场粒子的质量为0,但除了光子外,人们并未发现任何质量为0的粒子。当时...https://www.mwrf.net/news/research/2020/27570.html
3.麦克斯韦经典语录名言金句名句赏析麦克斯韦主要从事电磁理论、分子物理学、统计物理学、光学、力学、弹性理论方面的研究。尤其是他建立的电磁场理论,将电学、磁学、光学统一起来,是19世纪物理学发展的最光辉的成果,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综合之一。他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这种理论预见后来得到了充分的实验验证。他为物理学树起了一座丰碑。造福于人类的无线...https://m.mingyantong.com/writer/491808
4.1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pdf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麦 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 一、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 电磁场理论建立过程中,有三位科学家 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们是:奥斯特、法拉第 和麦克斯韦 在公元前六、七世纪人类就发现了电和磁… 1820年,奥斯特发现了,… 一、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 安培对不同形状通电,…,即安培定律 在奥斯特发现电...https://m.book118.com/html/2021/0919/5320203122004011.shtm
5.詹姆斯·马克士威[56] 1881年,奥利弗·亥维赛以“力”取代“势”作为电磁学理论的中心,降低了麦克斯韦理论的复杂程度,并将方程组化为现今所知的形式。他认为以“势”来分析电磁场的方法具有任意性,应当废止 [57] 。不过运用标量势和矢量势来解麦克斯韦方程组是现今通用的解法 [58] 。几年后,黑维塞和 彼得·格思里·泰特 ( ...http://mp2.allhistory.com/detail/58452590bf69287050311bcb
1.《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综艺在线观看全集大陆综艺简介:2022年5月29日综艺《是很熟的味道呀》官宣阵容:大张伟、吴昕、董思成加盟同时官宣的还有节目厨师团:林述巍、梁严巍、张靖怡详情 剧情简介 《麦克斯韦电磁理论》是村山恭介导演的一部超级经典的大陆综艺中国大陆片,该剧讲述了:2022年5月29日综艺《是很熟的味道呀》官宣阵容:大张伟、吴昕、董思成加盟同时官宣的还...http://www.bohongzixun.com/display/266175.html
2.什么是麦克斯韦电磁理论?麦克斯韦电磁理论是电磁学的基石,它由苏格兰物理学家詹姆斯·麦克斯韦在19世纪提出并发展起来,这个理论描述了电磁场的本质和行为,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对电磁现象的认识,麦克斯韦电磁理论不仅为电磁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对现代物理学和工程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https://www.mimajike.com/ask/735.html
3.麦克斯韦方程组1麦克斯韦方程组(Maxwell's Equation)可以看作电动力学的基本假设,它描述了经典电磁理论中电荷如何影响电磁场,以及电磁场变化的规律。它有多种不同的表示方法,本文中讨论的是多数学科工作中常用的形式,理论物理中的外微分形式见 “麦克斯韦方程组(外微分形式)”。 https://wuli.wiki/changed/MWEq.html
4.五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1855年至1865年,麦克斯韦在全面地审视了三大定律的基础上,把数学分析方法带进了电磁学的研究领域,创立了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 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变化的磁场可以激发涡旋电场,变化的电场可以激发涡旋磁场;电场和磁场不是彼此孤立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激发组成一个统一的电磁场。麦克斯韦用数学方法概括了电场...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1110/17/59470302_1003600064.shtml
5.麦克斯韦方程范文5篇(全文)本文从通量积分和环量积分出发给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组, 并对麦克斯韦方程组展现出来的相对直观以及通过一定的简单推导能够得出的一些基本电磁特性进行了必要的分析与归纳。我们希望本文有助于电磁场理论学习者对麦克斯韦方程组以及电磁场特性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为后续的学习与研究奠定基础。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nmoy3mnz.html
6.电磁通论(上)麦克斯韦PDF高清完整版电子书下载电磁通论(上) 麦克斯韦 PDF 高清完整版,电磁理论是一本经典的电磁理论著作,由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麦克斯韦完成,不仅在理论上是物理科学的重大突破和完美综合,而且从技术上产生出惊人结果https://www.jb51.net/books/594488.html
7.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赫兹是德国的一位青年物理学家,麦克斯韦的《电磁学通论》发表之时,他只16岁。在当时的德国,人们依然固守着牛顿的传统物理学观念,法拉第、麦克斯韦的理论对物质世界进行了崭新的描绘,但是违背了传统,因此在德国等欧洲中心地带毫无立足之地,甚而被当成奇谈怪论。当时支持电磁理论研究的,只有波尔茨曼和赫尔姆霍茨。赫兹...https://www.maigoo.com/citiao/199678.html
8.普通物理学(一)课程教学大纲第二十一章 气体分子动理论 1.教学内容 平衡态,状态参量,热力学第零定律,理想气体的宏观描述,气体分子动理论的压强公式温度的微观解释,能量均分原理,麦克斯韦速率分布,速度分布律、玻耳兹曼分布律,分子平均自由程,范德瓦尔斯方程,气体输运现象及其宏观规律。 https://physics.suda.edu.cn/6f/8f/c1873a28559/page.htm
9.爱因斯坦麦克斯韦我们在爱因斯坦-麦克斯韦-迪拉顿理论中考虑了固定黑洞的近地平线衰减条件,并发现了对称电荷产生器的守恒电荷共轭,可以保留这些条件。 随后,我们找到超平移,超旋转和多电荷模式,并针对两个空间示例进行计算:典型的静态Dilaton黑洞和带电旋转黑绳。 在爱因斯坦-麦克斯韦-迪拉顿理论中,超平移双零模式电荷T(0,0)不等于黑...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weixin_38630324/12348962
10.磁单极的三世三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层面的磁单极精讲时(E ,B )是不变的,其中χ 是任意的时空函数.这就是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规范不变性。 这样一来,物理学家就面临一个难题了:电磁现象的电-磁对偶性和规范不变性都是很好的对称性,但二者却是矛盾的,即前者要求电荷与磁荷可以互相转换,后者却要求不存在磁荷。科学家们是如何一步一步解开这个矛盾的呢?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975648
11.麦克斯韦是谁?他是我心中的英雄(JamesClerkMaxwell麦克斯韦并不是通过观测来证明的,而是把物理世界简化为数学符号,然后用数学工具来预测土星周围会发生的事情。在他做出预测130年后,人们从捕捉到的土星环的图像终于证明了他的理论的毋庸置疑的正确性。不仅如此,麦克斯韦用于分析土星环的数学方法同样可以用于宇宙中其他天体的预测。(2)麦克斯韦奠定了色觉理论的基础:在...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353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