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经济又称“萌宠经济”、“它经济”,指由猫、狗、马、水族和鸟类所组成的宠物系列,由宠物衍生的一系列商业活动统称。它基本涵盖了:“宠物售卖、宠物服务、宠物用品交际等,”从范围上看,它涵盖了诸如“宠物生殖、食品加工、日间照料用品、宠物美容、宠物医疗保健、宠物保险、宠物托管,宠物殡葬等一系列产业活动[1]。宠物经济迅速发展壮大的同时,一些异化消费现象也屡见不鲜。如,在宠物售卖、宠物用品交际时,售卖者常以诱导消费、饥饿营销和伪权威推销等方式来倾销商品,扭曲人的认知能力1[2],售卖者不合理的营销活动引发了宠物经济异化消费现象,在加剧人的精神痛苦同时,也造成了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的弗洛姆在面对物欲横流的资本主义社会时,他着眼于异化消费展开批判。他以人本主义立场出发,从消费主体、消费目的、消费手段和消费者的社会关系等,展开论述。他指出“当今资本主义的不合理现象集中体现在异化消费上”揭示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异化消费造成了人的扭曲和人的疏离现象,异化消费不仅对人的精神世界造成了极大痛苦,而且对自然资源也造成极大浪费。他构建了一种合乎人道的消费方式,来实现消费为人发展助力的目的。为此,借用弗洛姆的异化消费理论,对于宠物经济进行解读,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不仅有助于饲养者自身发展,而且对宠物经济的良性发展也具有促进意义。
2.宠物经济中异化消费的表现和解读
弗洛姆的异化消费理论基本延续了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和霍克海默的“技术理性”,在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基础上,他引入了怀亚特和其他英国社会心理学家的看法,尤其是“异化的本质指的是不与人来往的个人主义态度。”[3]。因而,孤立是他的异化理论中重要因素,他从“社会机制”和人的“内心机制”入手展开阐述,揭示了造成异化消费的独特心理机制。借助于弗洛姆的异化消费理论,不难发现宠物经济活动中,尤其是宠物售卖、宠物用品销售和宠物交际活动中,到处充斥着诱导消费、饥饿营销和以科普为名的推销活动,这些不合理的营销方式,在不自觉间造成了人的精神扭曲。宠物经济中异化消费突出表现为,消费主体、消费目的、社会关系三个方面,借助弗洛姆的异化消费理论对宠物主的进行解读,不难发现异化消费已在悄然间发生。
2.1.消费主体的异化
2.2.消费目的异化
宠物市场中,售卖者借助发达的网络工具营造信息茧房来推销宠物用品,以所谓的科学养宠理念来扭曲人的消费目的。除此以外,通过鼓吹高品质消费的方式,趁机炒作宠物品种和科技宠物用品,只为了饲养者能够购买价格更高、更新潮和更高端的产品,来实现其盈利的目的。尤其是在宠物购买过程中,被生产者所营销出来的诸如宠物血统、品种等被销售卖者细分,越稀有品种就越高贵,饲养的宠物越高贵仿佛宠物主社会地位就越高[4]。商品售卖者刻意将商品价格和商品类型与购买者的社会等级挂钩,在购买所谓的“高贵品种宠物”时,售卖者对购买者进行吹捧满足其爱慕虚荣的需要。在售卖者的吹捧中,饲养者的消费目的在不自觉间转化为一种炫耀性消费,仿佛购买的越多越高端其社会地位则越高,尤其是刻意冷落到购买后的热情吹捧的转变,对消费者所造成的强烈落差使得消费从手段异化为目的,人为了保持这种优越感势必保持消费,这时消费的目的由使用需要异化为消费,消费本身成为了一种目的。
2.3.社会关系的异化
针对宠物交际方面,正常情况下人们以宠物交际方式,来相交流饲养经验满足人关联和超越的需要。但在品牌方的主导下却被分化,以品牌来追求认同将人真实的生存意义遗忘,同一群体间彼此熟悉又陌生。不同品牌之间的使用者被彼此分化,他们以不同品牌产品的使用来区分不同的群体。品牌间的相互竞争被品牌认同模糊化,以品牌效应来左右饲养者的宠物交际活动。不同的品牌使用者常结成不同的利益群体,不同的利益群体间又彼此相互敌视,即使是同一品牌的使用者间在也是处于一种漠视、麻木的关系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陷入到群体性孤独之中。
2.4.对异化消费表现的解读
其次,从消费目的异化来看。在弗洛姆认为,消费的目的应当满足人各种层次的需要,他以一种更重要的“生存的需要”2来解释,人的消费水平不应成为衡量社会等级的标准,炫耀性消费更不应提倡。人常处于生与死、潜能的无限性和生命的短暂性以及个体化和孤独感的不平衡中。正是这种不平衡在消费者内心产生了超越与关联的需求,这种需求构成了人内心的驱动力。“人出于克服孤独感的需要,通过饮食、性、影视、音乐以及消费活动等来暂时摆脱这种孤独感。”[8]。在宠物经济中,饲养者的消费目的同样出于克服孤独的需要,以消费来实现人超越自身的目的。但是在被操控消费的环境下,人的消费目的发生了转变,人变得“为了消费而消费”,消费本身就成为了一种目的。饲养者不再基于生存需要和使用来购买宠物用品,人们购买宠物和宠物用品只是为了一种炫耀而购买,至于它能否真正满足饲养宠物的需要并不重要。
3.异化消费根源分析
弗洛姆认为人的异化消费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产生的,他从个人心理和社会环境两个层面分析异化消费的成因。就宠物经济而言,它是在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下产生的,宠物经济的飞速发展与老龄化严重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发达网络环境和高压的工作环境双重作用,导致了人孤独加剧,无论是青年还是老年人均处于一种孤独和焦虑之中。因而解读宠物经济的异化消费原因,同样可以从社会和内心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3.1.促消费的社会环境
3.2.自我逃避的心理动因
4.异化消费的扬弃
弗洛姆期望在政治、经济、文化进行总体变革来实现人的健全发展,通过人的心理革命唤醒人的良心,来祛除消费的异化。通过在社会和心理两个维度的共同努力来构建一种合乎人道的消费,改变人原来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走合人道的消费之路。借助于弗洛姆的异化消费理论对宠物经济进行解读,目的在于对宠物经济中的异化消费进行扬弃,进而实现人内心的良好发展,推动宠物经济本身的良性发展。
4.1.社会维度
4.2.个人维度
5.总结
通过研究弗洛姆的异化消费理论,以一种社会和人内心共同作用的方式,来达到合人道的消费实现消费为人助力的目的。借用弗洛姆的消费异化理论,我们得以思考在当前发达的宠物经济背景下,使饲养者认识到奢靡消费的弊端,养成量入为主,适度消费的意识。而且,在进行日常的宠物饲养和培育时,正确发挥宠物的疗养作用,满足人自身的超越与满足需要。在社会层面构建良好的消费环境,构建一种合理的饲养方式以及促进宠物与人的关系和谐,构建一种新型人宠关系。但是,必须明确他的异化消费理论存在着局限性,他流于内心革命而忽视政治经济革命也注定沦为精神的乌托邦。因此,对于他的异化消费理论我们绝不能照搬照抄,而应以一种辩证的态度加以借鉴。
参考文献
NOTES
1参见,《中国宠物消费趋势白皮书》2021年[C].艾瑞咨询系列研究报告(2021年第5期),2021:51-118.在2021年消费统计中,产品因素诸如“网络营销”“宠物博主”等影响因素占据四成以上。
2弗洛姆认为,人除了自我保存的需要外,还有一种更加高级的生存的需要,也就是人超越、爱的需要,这种需要构成了人的心理动机。
3市场性人格,弗洛姆认为人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人所形成的非生产性人格的一种。市场型人格,指将人格商品化,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交予外在市场衡量。其他为“接受型”“剥削型”“囤积型”。
4弗洛姆认为,社会性格是一个社会中绝大多数成员所具有的的基本性格结构,它不同于一个社会中不同成员所具有的个体性格。对于社会的思想和行为起决定性作用。
5弗洛姆的设想是,通过国家建立专门标准、科学咨询机构、节制垄断企业的方式,来构造一个合理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