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共有(C)。
A、五章三十四条
B、五章三十五条
C、六章五十三条
2、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于
(C)由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A、2010年1月1日
B、2010年10月1日
C、2010年4月29日
3、制订保密技术发展规划、计划、政策、措施,制订保密技术装备体制标准,并督促有关部门配备达标。这是(B)的职责。
A、各级党委保密委员会
B、各级政府保密工作部门
C、中央国家机关保密工作机构
4、中央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B)本系统的保密工作。
A、监督或管理
B、主管或指导
C、检查或督促
A、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B、国家的经济安全和政治利益
C、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利益
6、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分别会同外交、公安、国家安全和(B)规定。
A、其他有关部门
B、其他中央有关机关
C、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
7、机关、单位应当对工作人员进行(C),定期检查保密工作。
A、岗位培训
B、警示教育
C、保密教育
8、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规定,泄露国家秘密,不够刑事处罚的,可以酌情(C)。
A、给予警告处分
B、进行批评教育
C、给予行政处分
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有关规定,关于政党的秘密事项的正确表述是(C)。
A、政党的秘密事项经保密工作部门确认后,属于国家秘密事项
B、政党的秘密事项与国家秘密性质不同,不属于国家秘密事项
C、政党的秘密事项符合保密法有关规定的,属于国家秘密
10、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A)。
A、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B、绝密和机密两级
C、秘密和机密两级
11、(C)以上地方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在其职权范围内,主管本行政区域保守国家秘密的工作。
A、省级
B、市级
C、县级
12、县级以上国家机关和涉及国家秘密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设置(A)或者指定人员,管理本机关和本单位保守国家秘密的日常工作。
A、保密工作机构
B、管理工作机构
C、业务指导机构
13、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应当在(B)公布。
A、社会范围内
B、有关范围内
C、机关、企事业范围内
14、对某一事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和属于何种密级有争议的,由国家保密工作部门或者省、自治区、(C)的保密工作部门确定。
A、地市
B、县(区)
C、直辖市
15、国家秘密事项的保密期限需要延长的,由(C)决定。
A、原确定密级的保密期限的机关、单位决定
B、原确定密级的保密期限的机关、单位的上级机关决定
C、原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的机关、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决定
16、对于国家秘密保密期限已满而未收到原定密机关、单位延长保密期限通知的,该项国家秘密可以(A)解
密。
A、自行
B、由上级机关
C、由保密工作部门
17、对绝密级的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和其它物品,非经(A)批准,不得复制和摘抄。
A、原确定密级的机关、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
B、原确定密级的机关、单位的上级机关或上级保密工作部门
C、原确定密级的机关、单位
18、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应当(A)。
A、追究刑事责任
C、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19、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有特殊规定外,(C)。
A、绝密级事项不超过二十年,机密级事项不超过十年,秘密级事项不超过五年
B、绝密级事项不超过十年,机密级事项不超过五年,秘密级事项不超过一年
C、绝密级事项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事项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事项不超过十年
20、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依法追究(B)。
A、行政责任
B、刑事责任
C、经济损失
21、涉密人员出境,应当经过(C)的批准。
A、公安机关
B、保密工作部门
C、批准、任用涉密人员的主管部门
22、绝密级国家秘密,(A)才能接触。
A、经过批准的人员
B、省、军级以上人员
C、机关工作人员
23、对外交往与合作中需要提供国家秘密事项的,应当按照(B)提供。
A、合同规定
B、规定的程序事先经过批准后
C、协议
24、根据《保密法》和《保密法实施办法》,(B)主管全国的保密工作。
A、国家保密工作机构
B、国家保密局
C、国务院
25、县以上地方各级政府的保密工作部门,在上级保密工作部门的指导下,依照保密法律、法规和规章管理(A)的保密工作。
A、本行政区域
B、所属各级政府
C、本区机关单位
26、下列哪一事项不应当确定为国家秘密(B)。
A、国务院总理视察工作的行程安排
B、省长视察工作的行程安排
C、国家主席出访活动安排
27、秘密载体经管人员离岗、离职前,应当将所保管的秘密载体(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