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家庭,同样的父母,大宝和二宝为什么会有一些差距,让人觉得二宝更“猴精”呢?深究原因的话,其实是家庭环境和父母的育儿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首先,大宝的成长过程属于“摸着石头过河”,家里也没有一个成长的“榜样”供他学习,所以很多事情只能由着性子来;二宝呢,就不同了,可以“有样学样”,比如用勺子这件事,大宝自己“苦苦钻研”到4岁才熟练起来,二宝可能3岁就学着哥哥姐姐用勺子了。
其次,刚有大宝时,爸爸妈妈一股新鲜劲儿,生怕孩子饿着、冻着、累着,伺候得那叫一个周到,结果大宝的依赖性、独立性就比较差;等有了二宝时,爸爸妈妈没了那股新鲜劲儿,也累了,很多事情就不那么精细了,二宝反而更独立一些。(当然,那些重男轻女,二胎一定要个儿子的家庭除外)再者,大宝当初独享家中一切好待遇,难免会以自我为中心,变得自私、慵懒一些;二宝呢,却时刻有一个竞争对手,想等着妈妈忙完喂你吃点心?可拉倒吧,再不抢你哥哥就快吃光了!
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有时候,越怕孩子受委屈,孩子却容易受更多委屈;孩子养的“粗糙”一点,反而比较省心、有出息,这真是值得爸爸妈妈们去反思、去改变的一件事。
下面是好几位二胎妈妈的“毒门”育儿秘籍,看似小气、粗糙,但效果很棒:
1
王芸妈妈家的大宝是7岁的女孩,二宝是4岁的男孩。一开始,俩孩子都想把一整瓶可乐据为己有,挣得脸红脖子粗,可乐也掉在地上摔得直冒白沫……之后,俩孩子终于明白,再挣下去,谁都喝不到,于是他俩就达成协议:用纸杯分着喝。接下来,俩孩子相互监督,“不行,你杯子里比我多!”“你刚才已经喝了一杯了!”……
2容许孩子们打架,不能太怂包
几个孩子聚在一块,肯定少不了挣东西,吃的、喝的、玩具,有时连“妈妈是谁的”也得挣。妈妈秦淑家的两个孩子就这样,二宝坚决认为只有自己才能喊“妈妈”,姐姐一喊就生气、哭闹:“这是我的妈妈,你不能叫!”闹着闹着,难免动起手来。
这时候,只要不是孩子做的特别过分,只要不出什么危险,可以暂时不用理会他们,让他们打闹一会儿好了。即便一方被欺负哭了,也不要马上替他出头,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一旦孩子走出家门,就要面临各种各样的竞争,外面的世界非但没有妈妈来主持公道,而且还会有更多的争执、打闹。你被欺负了,哭就管用吗?妈妈根本不在身边好嘛!所以,孩子得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处理争端,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甚至是学会勇敢地反击!特别是男孩子,太怂终归不是好事。
3每个孩子都要承担部分家务,锻炼责任感
在很多大宝是女孩、二宝是男孩的家庭里,一些擦桌、扫地的家务都是女孩承担,二宝男孩过得非常悠闲。如果大宝埋怨一句,家长可能会说:“你弟还小,让你干点活怎么了,这么多事!”
这其实是人为制造的不公平,一方面,会让大宝满腹牢骚,对二宝充满敌意;另一方面,会让二宝养成自私、懒惰的习惯,漠视别人的辛劳。其实,小孩子可以自己做的事情很多,擦擦桌子、扫扫地,根本累不着他们,只是家长不舍得让他们做罢了。所以,把家务合理分配下去,让孩子们的生活粗糙一些吧,这样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感恩之心。
4对家里的宠物负责到底,学会尊重生命
条件允许的话,家里一定要养几种宠物,没必要非得是猫、狗,像金鱼、乌龟也可以呀。照顾宠物的工作尽量都交给孩子,比如遛狗、换猫砂之类,让孩子们慢慢明白:宠物是活生生的一条命,所以它不应当是单纯的玩具,它应该得到生命该有的尊重。
孩子的优秀,永远都离不开爸妈的教育。不论我们只有一个孩子,还是两个孩子,都要让他们过得稍微“粗糙”一点,因为没有竞争和烦恼的世界是不存在的,而越早适应社会规则的孩子,越容易成才。留言有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