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一个同行猪兽医咨询我一个问题:作为从业16年的猪兽医,您认为,当前猪兽医应该具备什么专业技能?需要从什么地方开始学习与修炼?
诚然,能够问出此问题的从业者,一定是具备自驱力的,希望从他人发展历程中,获取一些经验或建议,从而指引未来的职业规划。
但每个人的职业方向不同,职业目标不同,所需修炼的内容也各异。专业化成长分为大学教育与职业教育两种类型,大学教育必须毕业,而职业教育是一个马拉松过程,绝大部分人输在终生职业学习上。
01
大学兽医教育
目前大学本科兽医教育通常为4-5年。
对于不同职业方向的人而言,所需要的知识结构也不同,宠物可能偏向于外科学,而猪兽医偏向于动物传染病与免疫学方向。
我认为,大学兽医教育更多接受的兽医基本理论,尤其是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免疫学、微生物学与传染病学,对猪兽医的成长非常关键。其他比较有帮助的课程多为畜牧方向的,比如:养猪生产学、畜牧学概论、遗传学、动物营养学、环境控制与卫生等课程,这些课程虽然对于兽医而言是选修课,但对于未来的工作非常关键,尤其是计划从技术向生产管理转型的兽医而言。
在大学那会儿,我并没有立志成为一名猪兽医,对职业未来也比较迷茫,也没有对上述课程做特别研究,仅是满足毕业需求而已。这些课程我都是在毕业之后在猪场一线边干边学习的,但对于猪兽医而言,养猪生产学很容易理解,但动物营养更专业,比较难理解,而营养与健康之间又相互关联,比如:肠道健康。
对于更高阶的兽医研究生课程,比如: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检测技术、细胞生物学等在未来的生产实践中应用较多。当然,还有一门课程,就是英文,这是打开对外学习的钥匙。
对于大学教育而言,学习成绩好与差,更多是考验一个人对待学习的态度与自律程度。大学课程虽然是基础,真正能在实践中直接应用的很少,但能为未来理解产业中的技术提供理论支持。
02
毕业后的在职教育
想学到真本领,必须亲自参与到养猪生产一线,亲自干,一边从事生产管理,一边翻阅教科书,一边查阅论文,同时学会做总结、知识的整理与输出,才能快速的成长与沉淀。
另外,靠自己摸索,成长会较慢,很难成为行业大咖。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到更高的认知,获得更多的经验总结。
我在职业生涯中获得了多位国内外专家的亲自带教,这些经历对个人的成长是非常关键的。而职业导师往往都是在职业生涯过程中获得的,可遇不可求。
有的人,明明平台很好,职业领路人也不错,但不懂得珍惜机会,跎蹉了岁月。更多的是,很难有机会获得高人的指点,所以个人成长,多还是要依赖平台的力量。
03
猪兽医的技术技能
因为猪兽医需要服务于养猪生产,协助场长获得更好的生产成绩,更健康的猪群及更低的生产成本等。
若一个兽医在一个成熟的养猪企业或有专业的兽医师傅带教,成长会快些。否则很容易受错误理念的影响。很可惜的是:养猪产业内的各种技术信息非常多,但很多都是错误的理论引导,并非来自于实践或科学验证的总结,导致很多兽医一直在践行错误的指引,从而耽搁了成长。
自2018年非洲猪瘟之后,养猪产业对兽医的需求量增加,待遇与薪酬也增加很多。故很多优秀的兽医毕业生进入养猪产业。
这些猪兽医虽然学历高,薪酬也不低,但因为平时的工作简单而重复,专业技能要求不高,导致这些兽医未来很难有更高的职业发展平台。
要想获得更多的机会,必须将上述各项猪兽医专业化技巧强化学习到位,而这些学习,必须是从实践中来,在岗位上练,否则都是空洞的理论,不能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
04
管理技能
猪兽医虽然专业性较强,但若经过5年左右的强化临床训练,都可以掌握多数的专业性技巧。此时,猪兽医们需要从强化个人专业技能,向强化个人的管理技能转化,学会做小团队管理,学会进行跨部门协助,尤其是与生产管理团队的协作。而管理技能却恰巧是很多专业化人才的弱项,这需要在实践中勇于挑战自己,并学会换位思考与利他思维,从服务猪群向服务他人转变。
做好了从专业技术向团队管理岗位的转型,未来的职业发展空间也更宽阔。若没有机会向管理转型,那么就选择向专业的深度转型,努力地向某一项技术的深度挖掘,比如:让自己成为蓝耳病管理专家,消化道疾病控制专家,这也是一项不错的选择。
05
后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也有自己的职业兴趣。学会热爱,依照兴趣去发展自己的职业,保持一颗热爱的心,勇敢地挑战自己,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利他思维,在帮助与支持团队成员成长的过程中,寻找成就感。这样无论你从事专业技术,还是从事管理,都是充满激情与希望的。
至于学习什么,修炼什么,关键看工作中需要我们具备什么。
请记住:我们只要认真交付了手中的任务,才能赢得新的机会。机会不是等来的,而是在日常工作高质量交付过程中,通过信任的建立而争取来的。职场考验的并非是知识储备,而是学习力与自驱力,只要有足够的自驱力,保持对职业的热爱,一定会在实践中不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