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A、19世纪前半叶
B、18世纪后半叶
C、20世纪初√
D、20世纪后半叶
2、研究假设可分为
A、理论性假设和经验假设
B、事实性假设和统计假设√
C、操作性假设和类推假设
D、目的性假设和随机假设
3、难度是衡量测验题目质量的重要指标,计算难度的方法不包括
A、以通过率计算难度
B、以平均数计算难度
C、以标准差计算难度√
D、以极端分组计算难度
4、准实验设计与真实验设计的最大区别是准实验设计
A、没有应用随机化程序√
B、被试的实验处理的分配可随机安排
C、应用最广泛
D、采用单盲法控制无关变量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6、下列属于运用调查法进行学前教育研究的是
A、“音乐对幼儿午睡作用的探索”
B、关于“小学生拼写练习的调查”√
C、“对陶行知先生学前教育思想的研究”
D、“家长教养观念与教育行为的调查”√
E、“幼儿园教师职业价值观的调查”√
7、现代学前教育研究技术高度专业化,其中量化研究常用的统计软件有
A、SPSS√
B、SAS√
C、Liserl√
D、MultilevelAnalysis√
E、Excel
8、目前我国学前教育课题研究主要有
A、事业发展√
B、儿童参与社区环境保护策略
C、幼儿教师专业成长√
D、多元智能理论研究
E、游戏理论与实践研究√
9、撰写文献综述时要注意哪几方面问题
A、搜集文献应尽量全面√
B、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
C、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
D、参考文献部分不能省略√
E、注意引用文献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10、形式化研究设计的类型有
A、纵向设计√
B、渐变设计
C、横向设计√
D、前后测设计
E、交叉设计√
11、在学前教育观察前的准备工作中,对观察者进行培训主要包括
A、观察目的培训√
B、观察内容培训√
D、观察记录的方法培训√
E、突发事件处理方法培训√
A、事件取样记录以行为事件的特点、性质作为观察者注意的中心√
B、事件取样记录的重心在于事件行为的存在
E、事件取样记录对定量统计分析有一定困难√
13、关于访谈问题的设计与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访谈问题主要有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两种类型√
B、问题表达上要避免使用专业术语√
C、谈话时不要使用暗示性措辞√
D、对较复杂问题可附上必要解释√
E、在编排顺序上应由具体的封闭性问题逐步到一般的开放性问题
14、问卷调查的主要类型有
A、开放型问卷调查√
B、封闭型问卷调查√
C、半开放型问卷调查√
D、随机型问卷调查
E、图画型问卷调查√
15、下列属于教育测量的基本要素的是
A、测量客体√
B、测量主体
C、测量内容√
D、测量法则√
E、测量工具√
16、下列属于测验编制的步骤的是
A、合理解释测验结果
B、选择合适的测验工具
C、确定测验目的√
D、被试和项目分析√
E、组成正式测验√
17、下列属于实验设计要遵循的基本原则的是
A、随机化原则√
B、可控制原则√
C、可重复原则√
D、匿名性原则
E、非限定原则
18、按研究内容分类,学前教育区域性行动研究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A、观念变革√
B、幼儿园保教√
C、幼儿园内特定群体的行动研究
D、区域活动√
E、促进个人专业发展或业务改进的行动研究
20、在实际研究资料的收集过程中,影响到质性研究效度的原因常见的有
A、记忆问题√
B、研究效应√
C、文化前设√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21、实验法
实验法:是根据研究目的,有计划地改变或创造一定的条件,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确定是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22、预测性研究问题
预测性研究问题:是指在了解一些学前教育现象及其因果关系的基础上探索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或发展状况的研究问题。这类研究关心的是“未来将会怎么样”“未来应该怎么样”。由于事物的发展要受制于多种因素,预测性研究必然要涉及许多因素与变量,研究难度相对比较大。
23、无框架研究
无框架研究:是指研究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发现问题、选择研究问题,在现有清晰的看法或观念指导下的研究。无框架研究通常具有探索性,更容易产生原创性的成果。
24、定量观察
定量观察:也称为结构性观察或系统性观察,是事先运用一套定量的结构化的记录方式所进行的观察。这种观察运用了标准化的观察程序,对于观察者的主观倾向可进行相对有效的控制,科学性较强,对观察者与观察手段要求较高。
25、开放型问卷调查
开放型问卷调查:也叫非结构型问卷调查,调查者所用的问卷没有严格的结构,在问卷中只提出问题,不对问题提供具体答案,而由被调查者根据本人的意愿用自己的语言自由作答。
26、教育行动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可视为应用研究的一种,是教育实践情境中的教师基于实际问题的需要,单独或与专家及研究人员共同合作,将实际问题发展成研究问题并进行系统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28、本土概念
本土概念:指研究者要尽可能使用被访谈人自己的语言作为思考单位的码号。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9、简述研究假设的特点。
①研究假设具有可推测性。
②研究假设以事实和科学知识为基础。
③研究假设是人类的认识逐步接近客观真理的方式。
30、简述使观察问题有效反映课题研究内容的策略。
②研究者应该按照一定标准将罗列的行为与事件形成一个体系,可以使得观察问题更加明确,以帮助研究者按类别进行观察,提高观察研究的效果与效率。
31、简述学前教育访谈研究的特点。
①整个访谈过程是访谈者与受访者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过程。
②访谈研究是访谈者主动与受访者建立积极信赖关系的人际交往过程。
③访谈研究具有特定的科学目的和一整套设计、编制和实施的原则。
32、对幼儿实施测验时应注意哪些要点?
①要取得幼儿的信任,消除幼儿的胆怯心理,使之能充满信心地、轻松自如地参加测验。
②成功的主试应该具有纯真的友善态度,不要任何人为技巧。主试者的称赞只能针对幼儿的努力,而绝不是对他某种成功作答的特殊反应。
③应避免在孩子饥、渴、累、困时进行智力测验。
④测验时应谢绝参观,尤其是幼儿家长、教师等不能加入测验情境,更不能提供帮助。
33、简述差异量数的性质和作用。
①教育研究中实验或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大都具有随机变量的性质。对这些随机变量的描述,单纯进行集中趋势的度量不能说明一组数据的全貌,还需要描述数据的变异性特点。对于数据变异性即离中趋势进行度量的一组统计指标,称作差异量数。
②当用集中量数对一组数据的典型情况进行描述时,还存在着这些集中量数的代表性如何的问题,对此可由表示差异情况的量数来说明。在整理数据时,既要求出集中量数,还要计算差异量数,将二者结合,才能对一组数据的全貌进行准确描述。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34、试述研究问题的目的指向。
研究问题一般具有理论目的与实践目的、个人目的与社会目的两个维度的价值取向。
①研究问题的理论目的是指研究的目的在于理论的拓展,比如新理论的建构、发展、完善,对原有理论的检验或者突破等。其对于探索学前教育规律,发展学前教育科学,建立和逐步完善学前教育的学科体系意义重大。
②研究问题的实践目的体现在对现实问题的解决上,如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学前儿童的健康发展、西究结果的社会与经济效益等。开展研究的终极目的应该是实践目的,研究问题的理论目的与实践目的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③研究问题的个人目的一般是指通过研究可以提高学前教育与研究工作者的研究意识与从事科研的能力。幼儿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对于个体的专业成长十分有利。
④研究问题的社会目的要求对问题研究奉行立足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的宗旨。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家长服务、促进学前儿童的健康发展等应该是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核心目的。将学前教育研究问题置身于社会背景下展开,有利于提高学前教育教学的质量。通过研究促进学前教育改革,推进幼儿教育实践的深入。
35、试述文献综述的步骤。
①选题。文献综述的选题范围比较广泛,题目可大可小,初次撰写文献综述者所选题目宜小些。需要注意的是,文献综述的题目一般要比研究者的具体研究题目大。
②搜集文献。最常用的方法是检索法。需要注意的是,研究者搜集的文献数量一般要多于最终撰写的文献综述中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的数量。
③阅读文献。研究者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最终撰写的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做好文献摘录卡片。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36、统计图表是整理研究获得数据资料的重要工具,它能够显示数据的分布特征。以下是“某幼儿园大班双语教学英语学习成绩”的调查数据:成绩优的12人,成绩良的20人,成绩中等的18人,成绩差的10人。
(1)制作幼儿英语学习成绩的简单统计表,包括各类学习成绩的人数及百分比。
(2)制作幼儿英语学习成绩的条形图,横坐标为“学习成绩",纵坐标为“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