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的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勘验笔录
诉讼时效:
1、诉讼时效的种类
(2)特殊诉讼时效:依照特别法规定:涉外合同期间为4年;海上货物运输向承运人要求赔偿时效期间为1年。
2、诉讼中止
(2)中止事由: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客观原因)。
(3)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继续计算。
3、诉讼中断
(1)中断事由:①提起诉讼、②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③同意履行义务
(2)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重新计算。
4、下列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①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②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
③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
④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
考点:民事诉讼的审判和执行程序
审判程序分为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
1)一审程序
一审程序包括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
起诉条件:①原告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②有明确的被告;③有具体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④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2)第二审程序
(1)上诉期间(判决: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裁定: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
(2)二审法院对上诉案件的处理
审判程序和执行程序是并列的独立程序。
考点:调解与和解规定
调解与和解:
调解(人民调解):
(1)人民调解是民间调解,不具有法律强制执行力;
(2)人民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30日内共同向调解组织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调解协议;
(3)经司法确认后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强制执行力。
考点:行政纠纷解决程序
(1)先复议(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后诉讼(收到判决之日起15日内)
(2)直接起诉(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
行政复议机关——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主管部门
《建设工程施工管理》是二级建造师考试中的公共科目,整体难度不高,还是比较容易通过的。我为大家整理了2022年管理科目的重要知识考点,一起来看看吧。
建筑工程定额
1.按生产要素内容分类:
①人工定额;②材料消耗定额;③施工机械台班使用定额;
2.按编制程序和用途分类:
①施工定额:以工序为研究对象,属于企业定额的性质。施工定额是工程建设定额中分项最细、定额子目最多的一种定额,也是建设工程定额中的基础性定额。施工定额是建筑安装施工企业进行施工组织、成本管理、经济核算和投标报价的重要依据,属于企业定额性质。用来(1)编制施工作业计划、(2)签发施工任务单、(3)签发限额领料单以及结算计件工资或计量奖励工资等。同时,施工定额也是预算定额的基础。
②预算定额:是以建筑物或构筑物各个分部分项工程为对象编制的定额。预算定额是以施工定额为基础综合扩大编制的,同时也是编制概算定额的基础。预算定额是编制施工图预算的主要依据,是编制单位估价表、确定工程造价、控制建设工程投资的基础和依据。预算定额是社会性的,而施工定额是企业性的。
③概算定额:是以扩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为对象编制的。概算定额是编制扩大初步设计概算、确定建设项目投资额的依据。
④概算指标:是概算定额的扩大与合并,它是以整个建筑物和构筑物为对象。
⑤投资估算指标:是以独立的单项工程或完整的工程项目为计算对象编制。
3.按编制单位和适用范围分类:
①全国统一定额;②行业定额;③地区定额;④企业定额;
4.按投资的费用性质分类:
①建筑工程定额:是建筑工程的施工定额、预算定额、概算定额和概算指标的统称。
②设备安装工程定额:一般是指对需要安装的设备进行定位、组合、校正、调试等工作的工程。
③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定额:包括措施费定额和间接费定额。
④工具、器具定额;
⑤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定额
7.拟定施工的正常条件包括:①拟定施工作业的内容;②拟定施工作业的方法;③拟定施工作业地点的组织;④拟定施工作业人员的组织等。
8.计时测定的方法有许多种:如测时法、写实记录法、工作日写实法等。
10.人工定额常用的方法:
①技术测定法:采用测时法、写实记录法、工作日写实法;
②统计分析法:适用于施工条件正常、产品稳定、工序重复量大河统计工作制度健全的施工过程。
③比较类推法:对于同类型产品规格多,工序重复、工作量小的施工过程;
④经验估计法:根据定额专业人员、经验丰富的工人和施工技术人员的实际工作经验,参考有关定额资料;
11.材料消耗定额按其使用性质、用途和用量大小划分为四类:(多选)
①主要材料;②辅助材料;③周转性材料;④零星材料;
12.编制材料消耗定额,主要包括确定直接使用在工程上的材料净用量和在施工现场内运输及操作过程中的不可避免的废料和损耗。
13.材料净用量的确定,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理论计算法;
②测定法;
③图纸计算法;
④经验法;
14.周转性材料消耗一般与下列四个因素有关:(多选)
①第一次制造时的材料消耗(一次使用量)
②每周转使用一次材料的损耗(第二次使用时需要补充)
③周转使用次数
④周转材料的最终回收及其回收折价
施工成本管理与施工成本计划
1.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由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所组成。
2.直接成本是指施工过程中耗费的构成工程实体或有助于工程实体形成的各项费用支出,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和施工措施费。
3.间接成本是指为施工准备、组织和管理施工生产的全部费用的支出,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差旅交通费。
4.组织管理层的成本管理除生产成本以外,还包括经营管理费用,项目管理层应对生产成本进行管理。组织管理层贯穿于项目投标、实施和计算过程,体现效益中心的管理职能;
5.施工成本管理的任务主要包括:
①施工成本预测:是指在施工以前对成本进行的估算。施工成本预测是施工项目成本决策与计划的依据,预测出工程的单位成本或总成本。
②施工成本计划:以货币形式编制施工项目在计划期内的生产费用、成本水平、成本降低率以及为降低成本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和规划的书面方案,它是建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责任制、开展成本控制和核算的基础,它是该项目降低成本的指导文件,是设立目标成本的依据。(多选)
施工成本计划一般情况下有以下三类指标:
A:成本计划的数量指标:如按子项汇总的工程项目计划总成本指标;
B:成本计划的质量指标
C:成本计划的效益指标
③施工成本控制: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应贯穿于项目从投标阶段开始直至竣工验收的全过程。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需按动态控制原理对实际施工成本的发生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合同文件和成本计划是成本控制的目标,进度报告和工程变更与索赔资料是成本控制过程中的动态资料。
④施工成本核算:包括两个基本环节:一是按照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对施工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施工费用的实际发生额;二是根据成本核算对象,采用适当的方法,计算出该施工项目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施工成本一般以单位工程为成本核算对象。
形象进度、产值统计、实际成本归集三同步。形象进度表达的工程量、统计施工产值的工程量和实际成本归集所依据的工程量均应是相同的数值。
对竣工工程的成本核算,应区分为竣工工程现场成本和竣工工程完全成本,分别由项目经理部和企业财务部门进行核算分析,其目的在于分别考核项目管理绩效和企业经营效益。
⑤施工成本分析:施工成本分析是在施工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对成本的形成过程和影响成本升降的因素进行分析,以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包括有利偏差的挖掘和不利偏差的纠正,施工成本分析贯穿于施工成本管理的全过程。
成本分析的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综合使用。
成本偏差分为局部成本偏差和累计成本偏差。
⑥施工成本考核:是指在施工项目完成后,对施工项目成本形成中的各责任者,通过成本考核,做到有奖有惩,赏罚分明。是对成本指标完成情况的总结和评价。
以施工成本降低额和施工成本降低率作为成本考核的主要指标,成本考核也可分别考核组织管理层和项目经理部。
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目标责任制的保证和实现决策目标的重要手段。
6.施工成本管理的措施
①组织措施:它的另一方面是编制施工成本控制工作计划,确定合理详细的工作流程,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合理使用、动态管理,有效控制实际成本,加强施工定额管理和施工任务单管理。组织措施是其他各类措施的前提和保障。
②技术措施:运用技术纠偏措施的关键,一是要能提出多个不同的技术方案,二是要对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③经济措施:是最易为人们所接受和采用的措施。
(1)管理人员应编制资金使用计划,确定分解施工成本管理目标;
(2)对施工成本管理目标进行风险分析,并制定防范性对策;
(3)应认真做好资金的使用计划,并在施工中严格控制各项开支;
(4)对各种变更,及时做好增减账,及时落实业主签证。
7.施工成本计划按其作用可分为三类
①竞争性成本计划:即工程项目投标及签订合同阶段的估算成本计划。这类成本计划是以招标文件中的合同条件、投标者须知、技术规程、设计图纸或工程量清单等为依据。
②指导性成本计划:即选派项目经理阶段的预算成本计划,是项目经理的责任成本目标。它是以合同标书为依据,按照企业的预算定额标准制定的设计预算成本计划。
③实施性计划成本:即项目施工准备阶段的施工预算成本计划,以落实项目经理责任目标为出发点,采用企业的施工定额。
8.施工预算和施工图预算虽仅一字之差,但区别较大:
①编制的依据不同:施工预算的编制是以施工定额为主要依据,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是以预算定额为主要依据。
②适用的范围不同:施工预算是施工企业内部管理用的一种文件,与建设单位无直接关系;而施工图预算既适用于建设单位,又适用于施工单位。
③发挥的作用不同:施工图预算则是投标报价的主要依据。
9.施工成本计划的编制依据包括:
①投标报价文件;
②企业定额、施工预算;
③拟采取的降低施工成本的措施;
④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10.施工成本计划的编制方式有:
①按施工成本组成编制施工成本计划:施工成本按成本组成分解为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措施费和间接费。
②按项目组成编制施工成本计划的方法:在编制成本支出计划时,要在项目总的方面考虑总的预备费,也要在主要的分项工程中安排适当的不可预见费。(单选)
③按工程进度编制施工成本计划的方法:
(1)通常可利用控制项目进度的网络图进一步扩充而得;
(3)在充分考虑进度控制对项目划分要求的同时,还要考虑确定施工成本计划对项目划分的要求,做到二者兼顾。
【篇一】2020年二级建造师考试《建筑工程》知识点归纳:建筑抗震构造要求
1.抗震设防的基本目标
抗震设防目标的“三个水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2.建筑抗震设防分类
分为甲、乙、丙、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二、框架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框架结构震害的严重部位多发生在框架梁柱节点和填充墙处;一般是柱的震害重于梁,柱顶的震害重于柱底,角柱的震害重于内柱,短柱的震害重于一般柱。
(一)粱的抗震构造要求
1.梁的截面尺寸
要求: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4;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小于4。
2.梁内钢筋配置规定
沿粱全长顶面、底面的配筋,极限不应少于2Φ12。
(二)柱的抗震构造要求
1.柱截面尺寸构造要求
(1)截面的宽度和高度,极限不宜小于300mm。
(2)剪跨比宜大于2。
(3)截面长边与短边的边长比不宜大于3。
2.柱纵向钢筋配置规定
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
3.柱箍筋配置要求(略)
(三)抗震墙的抗震构造要求
抗震墙的厚度,一、二级不应小于160mm;三、四级不应小于140mm。
底部加强部位的墙厚,一、二级不应小于200mm;三、四级不应小于160mm。
三、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
(一)多层砖砌体房屋的构造柱构造要求
1.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在圈粱纵筋内侧穿过,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
2.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人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粱相连。
(二)多层砖砌体房屋现浇混凝土圈粱的构造要求
1.圈梁应闭合。
2.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20mm,最小纵筋不应少于4Φl0,箍筋间距250mm。
(三)楼梯间构造要求(略)
(四)多层小砌块房屋的芯柱构造要求
1.小砌块房屋芯柱截面不宜小于120mm×120mm.
2.芯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b20。
3.芯柱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
【篇二】2020年二级建造师考试《建筑工程》知识点归纳:建筑物理环境技术要求
(一)自然采光
住宅朝西外窗应采取外遮阳措施,朝东外窗宜采取外遮阳措施。
(二)自然通风
住宅的自然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地面面积的5%。
公共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不大于屋顶总面积的20%。
(三)人工照明
1.光源的主要类别
热辐射光源有白炽灯和卤钨灯,用于开关频繁、不允许有频闪现象的场所;
气体放电光源有荧光灯、荧光高压汞灯、金属卤化物灯、钠灯、氙灯等。
2.光源的选择
开关频繁、要求瞬时启动和连续调光等场所,宜采用热辐射光源。
有高速运转物体的场所宜采用混合光源。
二、室内声环境
(一)建筑材料的吸声种类
1.多孔吸声材料,主要吸中高频声。
2.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
3.薄膜吸声结构;
4.薄板吸声结构;
5.帘幕:具有多孔材料的吸声特性。
(二)噪声
室内允许噪声级:住宅不应大于45dB,夜间卧室不应大于37dB。
三、室内热工环境
(一)建筑物耗热量指标
体形系数:严寒,寒冷地区的公共建筑的体形系数应不大于。
建筑物的高度相同,其平面形式为圆形时体形系数最小,依次为正方形、长方形以及其他组合形式。体形系数越大,耗热量比值也越大。
(二)围护结构保温层的设置
1.围护结构外保温相对其他类型保温做法的特点
外保温可降低墙或屋顶温度应力的起伏,提高结构的耐久性,可减少防水层的破坏,使热桥处的
热损失减少,防止热桥内表面局部结露。
内保温在内外墙连接以及外墙与楼板连接等处产生热桥。
间歇空调的房间宜采用内保温;连续空调的房间宜采用外保温。旧房改造外保温的效果。
2.围护结构和地面的保温设计
公共建筑每个朝向的窗(包括透明幕墙)墙面积比不大于;
提高窗框的保温性能,采用塑料构件或断桥处理:采用双层中空玻璃或双层玻璃窗。
3.防结露与隔热
冬季外墙产生表面冷凝的原因是由于室内空气湿度过高或墙面的温度过低。
防止夏季结露的方法:将地板架空、通风。
四、室内空气质量
住宅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活度和浓度限值为:游离甲醛不大于(mg/m),氨不大于(mg/m)。
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养护不少于7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