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17-2020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应用技术标准及条文说明
衡量试验资料中各观测值变异程度的统计量。采用标准平均数的比值(相对值)来表示,又称“标准差率”
autoclavedaeratedconcrete
用于砌筑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具有很好的工作性能,
能提高砌体结构性能的砂浆
forautoclavedaeratedconcrete
用于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墙抹灰,并能显著提高与基层附着力的砂浆。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的砌筑砂浆厚度不大于3mm的灰缝。
在预留连续空腔内填充保温或隔热材料,内外叶墙之间用阝锈的金属拉结件连接而成的墙体
2.1.11坎梁
具有一定高度的防水、防潮功能的混凝土梁
2.1.12抹灰石膏砂浆
以建筑石膏为基料,加入外加剂和轻骨料而成的建筑物室墙体及顶板抹灰材料
算值;Pao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干密度;入are蒸压加气混凝土企口型屋面板屋面当量导热系数计算值。
2.2.2作用、效应与抗力
α轴向力的偏心影响系数:α1水平地震影响系数;β墙体的高厚比;rf材料分项系数;结构重要性系数;Y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0荷载长期效应组合对挠度的影响系数;受压构件承载力的影响系数。
3材料性能和砌体计算指标3.1一般规定3.1.1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不得有未切割面,切割面不得残留切割渣屑。3.1.2#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应用时的含水率不应大于30%。3.1.3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墙体的抹灰与砌块的砌筑宜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用砂浆。3.1.4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分户墙的空气声隔声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的规定;蒸压加气混凝士墙体的隔声性能可按本标准附录A采用。3.1.5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建筑的耐火等级及其相应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规定。3.1.6墙体系统所用的各种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和《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GB50325的规定。3.2材料性能3.2.1#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性能指标应符合表3.2.1的规定。表3.2.1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性能指标劈拉强度制品类别抗压强度等级变异系数(N/mm)承重砌块≥A5.0≥0.6≤0.10≥A3.5外墙≥0.56砌块填充墙(≥A2.5)<0.15(≤0.10)内墙≥A2.5≥0.40保温薄板≥A1.57
3.2.4用于承重砌体的砌块高度不宜小于240mn
3.2.4用于承重砌体的砌块高度不宜小于240mm3.2.5蒸压加气混凝土干密度应按表3.2.5采用。
表3.2.5蒸压加气混凝土干密度(kg/m)
3.2.6蒸压加气混凝土的热物理性能计算参数应按表3.2.6采用。围护结构用保温材料热物理性能计算参数及其导热系数的修正系数、空气间层热阻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规定采用。围护结构中蒸压加气混凝土导热系数计算值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入a·c蒸压加气混凝土导热系数计算值:入a蒸压加气混凝土热系数:aa蒸压加气混凝土导热系数的修正系数
2.6蒸压加气混凝土的热物理性能
围护结构在正常使用条件下,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和蓄热系数计算参数应按本表直接采用。
3.2.7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的抗冻性能指标应符合表3.2.7的
2.7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的抗冻性能
注:1抗冻性能试验方法按现行国家标准《蒸压加气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GB/T11969执行;2表中所指的制品未包括保温类砌块
抗冻性能试验方法按现行国家标准《蒸压加气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GB/T11969执行;2表中所指的制品未包括保温类砌块
比凝工的恢化系数不应分3.2.9蒸压加气混凝土的软化系数不应小于0.85。3.2.10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用砌筑砂浆、墙体用抹灰砂浆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3.2.10的规定。
3.2.9蒸压加气混凝土的软化系数不应小于0.85。
3.2.10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用砌筑砂浆、墙体用抹灰砂浆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3.2.10的规定。
3.2.10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用砌筑砂浆、墙体用抹灰砂浆
表3.2.10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用砌筑砂浆、墙体用抹灰砂浆性能指标
注:强度等级Ma2.5的砌筑砂浆适用于室内自承重墙;Ma5.0、Ma7.5适用于承重砌块砌体的内外墙
重砌块砌体的内外墙。
3.2.11填充外墙的砌筑砂浆宜采用强度等级为Ma2.5的保温
3.2.11填充外墙的砌筑砂浆宜采用强度等级为Ma2.5的保温型砂浆,其导热系数不应大于0.18W/(m·K),其他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热流计
法》GB/T10295的规定
3.2.12承重砌体的砌筑砂浆拉伸粘结强度应按现行
《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JGJ/T7O规定的方法,分别测取灰缝上下两个粘结面的拉伸粘结强度值,并应按最小值进行砌体承载力计算。
3.2.13严寒及寒冷地区的外墙面所采用的饰面涂料应具有
3.2.14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配筋及混凝土构造柱和圈
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2.14采用。
表3.2.14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N/mm)
3.2.15蒸压加气混凝土配筋板材的外观质量要求、制作尺寸偏差及结构性能检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蒸压加气混凝土板GB15762的有关规定。
3.2.15蒸压加气混凝土配筋板材的外观质量要求、制作尺寸偏
3.2.17防锈钢筋与蒸压加气混凝土间的粘结强度平均值不应小王1.OMPa.
3.2.19用于后锚固的化学锚栓的锚固胶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
准《混凝土结构工程用锚固胶》JG/T340的规定;后锚固的尼龙膨胀套管和尼龙材质的螺钉应采用原生的聚酰胺制造,不得采用再生材料制品。
3.2.20机械锚栓及化学锚栓的螺杆宜为碳素钢、合金钢、不
钢或高耐腐不锈钢材料。碳素钢和合金钢锚栓、螺杆的性能等级应按所用钢材的抗拉强度标准值fstk及屈强比fyk/fstk确定,相应的性能指标应按表3.2.20采用
表3.2.20碳素钢及合金钢锚栓、螺杆的力学性能指标
3.2.21金属锚栓应有可靠的防腐措施,其防腐蚀标准应高于被连接构件的防腐蚀要求。碳素钢、合金钢机械锚栓表面应进行镀锌防腐处理,电镀锌层平均厚度不应小于5um,热浸镀锌平均厚度不应小于45μm。在室外环境、常年潮湿的室内环境、海边、高酸碱度的大气环境中应使用不锈钢材质的锚栓,含氯离子的环境中应使用高抗腐不锈钢
3.2.22机械锚栓和化学锚栓的防火等级不应低于被连接结构的
防火等级,锚栓应通过防火测试,测试报告内容应包含锚栓在不同耐火时限下的承载力。
3.2.23墙板拼缝所用的封堵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防火封堵材料》GB23864和《建筑用阻燃密封胶》GB/T24267的规定。
3.2.23墙板拼缝所用的封堵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防火封
3.2.23墙板拼缝所用的封堵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防
品,密封条应为挤出成型,橡胶块应为压模成型,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门窗、幕墙用密封胶条》GB/T24498的规定。
3.3.1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含配筋砌块砌体)和配筋板材的自重可按蒸压加气混凝土十密度的1.4倍采用。
3.3.1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含配筋砌块砌体)和配筋板
3.3.2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时,砌筑砂浆龄期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f、沿通缝截面抗剪强
切体沿通缝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f、(N
3.3.3当承重砌块高度小于250mm且不小于200mm、长度大于600mm时,其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应乘以强度折减系数Cz,并应按下式计算:
3.3.3当承重砌块高度小于250mm且不小于200mm、长度大
式中:C,强度折减系数;
Cz=0.01XHi<1.0L
Hi砌块高度(mm);L1砌块长度(mm)。
3.3.4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泊松比应取0.20,线膨
3.3.5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承重房屋,不得采用C级施工质量控制
3.3.5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承重房屋,不得
4.1.1下列情况下不得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建筑物防潮层以下的外墙;2长期处于浸水或化学侵蚀的外墙;3表面温度经常处于80℃以上的部位。4.1.2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房屋的建筑平面及竖向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砌块承重房屋的建筑平面宜简洁、规则,体形凹凸转折不宜过多,立面不宜突变过大;2当墙体需设置变形缝时,应做好墙面的盖缝处理:3墙体的厚度应满足建筑节能、隔声、防火等有关标准的要求;4应在施工图上详细标注墙上预留孔洞、管线槽口以及门窗洞口、设备固定点及后锚固等位置;5门厅和楼梯间内,应安排好竖向水、暖、电管线用的管道以及各种表盒位置;6排水管道应明管安装,不得嵌入墙体。4.1.3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排块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砌块墙体与结构构件的关系应与其他专业相配合:2门窗洞口的尺寸设计应满足结构设计要求;3竖向灰缝不应排在窗洞口下角部;夹心墙排块应使外叶墙与内叶墙的灰缝处在同一水平高度;5应考虑管线在墙体内的走向、位置及预理件和未砖的布置等:
6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建筑模数,应与制品规格尺寸相协调。4.1.4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墙体的防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墙面应做防水处理;内墙根部应做配筋混凝土坎梁,坎梁高度不应小于200mm,坎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2外门、窗框与墙体之间以及伸出墙外的雨篷、开式阳台、室外空调机搁板、遮阳板、外楼梯根部及水平装饰线脚等处,均应采取防水措施;3防潮层宜设置在室外散水坡与室内地坪间的砌体内;4密封胶的厚度宜为板拼缝宽度的1/2,且不应小于8mm。4.1.5对于双层条板隔墙,其单层条板的厚度不应小于75mm,双层板前后应错缝,错缝间距应大于或等于200mm。4.1.6夹心墙外叶墙的控制缝间距宜为6m~8m,控制缝宽度宜为6mm~8mm,应采用密封胶填充(图4.1.6)。A6mm~8mm图4.1.6控制缝构造1一构造柱;2一拉结件;3一外叶墙;4一连续保温层;5一—控制缝4.2围护结构节能设计4.2.1不同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分区的节能建筑围护结构保温设计、隔热设计和防潮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16
4.2.2不同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分区的蒸压加气混凝士
蓄热系数计算值及蒸压加气混凝土围护结构当量导热系数、
K值和热惰性指标D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计规范》GB50176的规定计算。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K㎡应折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规定计算
K值和热惰性指标D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规定计算。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K㎡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规定计算。4.2.4夹心墙节能设计应按所用材料及构造类别进行墙体的传热阻、传热系数及热惰性指标计算确定。4.2.5严寒、寒冷、夏热冬冷、温和地区的蒸压加气混凝土外普的热桥部位应进行保温处理,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执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要求进行内表面结霞验算
墙的热桥部位应进行保温处理,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要求进行内表面结露验算。
4.3.1节能建筑外墙可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单一材料保温墙体、外保温复合墙体、夹心保温墙体和内保温墙体。夹心保温墙体的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装饰参孔砖夹心复合墙技术规程》JGJ/T274的规定,
4.3.2严寒及寒冷地区宜采用透气性无机保温装饰一体化板。
4.3.3当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与密实墙体材料作为复合培体的保温、隔热层时,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应布置在水蒸气排出的一侧。
1墙体设计除应满足建筑节能设计外,尚应满足建筑装饰、管线埋设及安装和维修的要求;2当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为单一材料墙体饰面层时,应选用柔性、防水及透气性材料或做透气性构造处理;3当采用夹心墙时,所敷设的保温层应可靠固定在内叶墙上,在采暖地区保温层与外叶墙间应设置空气间层,其厚度宜为
20mm;外叶墙应在每层墙体底部、门窗洞口过梁上、不等高房屋屋面交接处等部位设置排湿孔;4当外墙内侧结构层为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外侧有密实保护层的内保温多层墙体时,应进行内部冷凝受潮验算;当蒸压加气混凝土湿度增量超过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规定的允许重量湿度增量指标时,应设置隔气层或外墙排湿构造;5严寒及寒冷地区外墙宜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配筋过梁及断桥式混凝土窗台板。4.3.5墙体变形缝应采取保温措施,变形缝两侧墙的内表面温度不应低于露点温度。4.3.6门窗洞口宜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配筋过梁。4.3.7严寒、寒冷、夏热冬冷、温和地区的外窗(门)框与墙体之间,连接处应采取保温和密封构造,应采用防潮型高效保温材料填塞,不得采用普通砂浆补缝。夏热冬暖地区应采取密封构造。4.3.8用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作保温层的复合屋面或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单一屋面,每50m应设置排湿排气孔1个(图4.3.8)。单一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屋面,应在板的下表面做隔汽涂层。图4.3.8蒸压加气混凝土复合及单一屋面排湿排气孔构造1一防水层;2一找平层;3一找坡层;4一配筋加气混凝土屋面板;5一排湿排气孔18
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用可靠指标度量结构构件的可靠度,应采用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进行计算,并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
5.1.2蒸压加气混凝土构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应满足下式要求:
5.1.2蒸压加气混凝土构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应满足
S≤一R(.)YRA
式中:一结构重要性系数:对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的结构构件可分别取1.1、1.0、0.9;S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分别表示构件的轴向力设计值N、剪力设计值V或弯矩设计值M等;R(·)结构构件的抗力函数;YRA一一蒸压加气混凝土构件的承载力调整系数,取1.33。5.1.3填充墙、隔墙应分别采取措施与周边主体结构构件可靠连接,连接构造和嵌缝材料应能满足传力、变形、耐久和防护要求。
限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执行。
适应主体结构不同方向的层间位移,应具有满足层间变位的变形能力,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层间位移角分别不应小于1/250和1/500。
5.1.6蒸压加气混凝土受弯板材应根据出釜受力工况进行承载力验算,板自重荷载的分项系数应取1.3,并应乘以动力系数1.5。
5.2砌体设计一般规定
5.2.1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自承重墙体宜采用3mm薄
5.2.2承重墙体房屋宜采用横墙或纵横墙承重结构,纵横墙宜
5.2.2承重墙体房屋宜采用横墙或纵横墙承重结构,纵横墙宜对齐贯通,层高不宜大于3.6m,横墙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的规定。
内叶墙应为承重墙,外叶墙应为自承重叶墙;自承重夹心墙外叶墙均应为自承重墙
时,可不计入外叶墙的抗侧力作用;夹心墙平面内的侧向刚度应计人承重内叶墙的侧向刚度。
5.3砌体构件承载力计算
5.3.1自承重填充墙应满足稳定要求,并应计入水平风荷载及地震作用的影响。地震作用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中非结构构件的规定计算。自承重砌体墙上的作用,应包括墙体自重、附加在墙体上附着物的重量、风荷载及地震作用。
5.3.2垂直于自承重墙平面外的风荷载计算应符合下互
自承重墙的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Wk=βgusu,Wo
式中:Wk垂直于自承重墙面的风荷载标准值(kN/m):Bg高度处的阵风系数;风荷载体型系数;风压高度变化系数;o基本风压(kN/m)。2自承重墙的风荷载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
Y1一一自承重砌体墙系数,取0.90。5.3.3自承重墙风荷载作用下的平面外受弯承载力可按下式计算:
5.3.4自承重墙体自身重力产生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5.3.4自承重墙体自身重力产生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
gEhk=YmS1S2αmaxgk
自承重墙体自身重量产生的平面外水平地震作用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
gEhYEhgEhk
式中:gEhk自承重墙平面外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kN/m);非结构构件功能系数,对自承重墙取1.0;
非结构构件类别系数,对自承重墙取1.0;5i—一状态系数,对女儿墙取2.0,对柔性连接自承重墙取1.2,其他取1.0;S2位置系数,建筑的项点宜取2.0,底部宜取1.0。沿高度线性分布;αmax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多遇地震取值;gk自承重墙单位墙的重力荷载标准值(kN/m);gEh自承重墙平面外水平地震作用设计值(kN/m);Yh水平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取1.3。
无筋砌体悬臂构件的高厚比H/h大于表5.3.6限值时,应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
亢震设防地区自承重砌体悬臂墙高厚比
5.3.7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受压构件的承载力应按下式验算
N<0.75g:fA
5.3.8受压构件承载力影响系数,应根据构件计算高压
面相对偏心距e/h按本标准附录E确定。构件轴向力的偏心距e,应按荷载设计值计算,且不应超过0.5y。其中y为截面重心到轴向力所在方向截面边缘的距离。构件高厚比β应按下式计算:
5.3.9梁端设有刚性垫块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应按下式验算:
式中:N。上部传来作用于垫块上的轴向力设计值(N);N,梁端支承压力设计值(N);垫块上N。及N合力的影响系数,采用本标准附录E的表中β不大于3时的值;f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N/mm);A垫块面积(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