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关怀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终极关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在与西方文化的交汇和碰撞中,学术界关于是否存在普世价值的争论一时成为热点,辩之者说有,攻之者说无,壁垒分明。撇开其间的一些与政治有关的敏感问题不谈,从哲学上说,普世价值历来就是价值论的核心论题。

闵斯特伯格的观点遭到价值相对论者的激烈反对,杜威专门撰写了《评闵斯特伯格(永恒的价值)》一文进行反驳,他否定存在普遍价值的理由是同一性和差异性的关系,认为一切判断,一切信念,一切理想都依赖于具体情境,因此差异性、新颖性是绝对的,没有超越个体的普遍价值目标。杜威批评普遍价值论把经验世界的任何一种状态或一种因素归结为终极,而“这种终极也就失去了一切区别或差异”。当然,杜威正确地指出价值和评价标准都是历史的和具体的,但是强调区别和差异并不能否定其中包含着同一性和普遍性。

这里触及到唯物辩证法的精髓——个性和共性的关系问题。恩格斯指出:“由于差异性包含在同一性中,才有真理性。”不能因为存在差异而否定同一,也不能因为存在特殊性而否定普遍性,这是辩证法的根本原理,适用于一切事物,当然也适用于价值。马克思肯定黑格尔的法哲学命题“在普遍利益中保存着特殊利益”。恩格斯也曾指出,英国的民族性包含的矛盾正是把普遍利益和单个利益割裂开来,“英国人没有普遍利益,它们不触及矛盾这一痛处就无法谈普遍利益;他们对普遍利益不抱希望,他们只有单个利益”。确实存在着个人的利益和价值诉求,同样也存在着群体的、阶级的、民族的乃至全球的或人类的普遍的利益和价值诉求,这就是个性中存在共性,特殊中存在普遍,相对中存在绝对。说:“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可以不喜欢普世价值这个术语,但是不能否定在各种特殊的价值取向中包含着普遍的共性的价值诉求,而这一点正是由人类自身自然进化的道路、人类社会历史的必然规律和人类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决定的。

价值是人的需要和满足这种需要的客体属性之间的契合关系,其基础是客体属性符合人的需求的固有可能性,所以客观世界固有的属性和规律规定了价值域,是各种价值选择的基础。人类是客观物质世界的产物,所有的人都必须服从同一世界的固有规律,概莫能外,这就构成了人类的基本同一性。由于人类是在同样的自然进化道路上生成的物种,他们的生理欲望、心理状态、认知模式、感情倾向等等必然有类的共同性,正是这种共同性使人与动物区别开来。马克思说:“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而人的意识是在受同一客观规律支配的环境中产生的,它的内容、形式、结构、指向必然有其本质上的同一性,这决定了整个人类在价值诉求上的可通约性。

如爱因斯坦所说:“我们胜过野兽的主要优点就在于我们是生活在人类社会之中。”人的利益需求受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制约,虽然个人出于自由意志,会做出背离社会发展趋势的价值选择,但从总体上说,社会要想存在和发展,就必须以符合历史发展规律作为思想和行为合理性的根本标准。马克思制定的唯物史观的根本原理是一切人类活动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成员能够得到足够的和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必然成为人类全体共同接受的价值基础。爱因斯坦在思考普世价值问题时,看到在价值标准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而说:“要对基本价值判断进行争论,是一件没有希望的事。”但是,他认为尽管很难有所有人都同意的评价标准,但有两个目标是人们“大概都会完全同意的”。他概括说:“满足物质上的需要,固然是美满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但只做到这一点还是不够的。为了得到满足,人还必须有可能根据他们个人的特点和能力来发展他们理智上的和艺术上的才能。”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而发展的动力和条件蕴含着一系列基本矛盾,这就是发展问题。在当代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问题,是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不同的群体和阶层的人们面临的共同问题。尽管由于自然条件、历史背景、经济状况、发展程度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人们对发展的理解、期望和路径选择不尽一致,甚至会产生尖锐的对立。但是,对人类所面临的挑战的严重性、紧迫性却有着基本共识,正是基于这样的共识,世界各国确定了应对挑战的共同方针。1972年6月5日,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统一了认识,指出“为了在自然界里面取得自由,人类必须在运用知识同自然合作的情况下,建设一个较好的环境,为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这个目标同争取和平和全世界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这两个既定的基本目标共同和协调的实现”。显然,这一目标关乎到地球上每个人的根本利益,从而成为普遍接受的价值取向,最终以“可持续发展”的纲领将其作为普世价值确定下来。

人的本质是人学的核心问题,其基本设定恰恰是人作为一个类具有区别于其它一切存在物的独特属性,它是整个人类共有的,所以事实上是肯定了人的生命具有普遍的共同价值。

1.人通过实践实现了自我规定,而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改造世界物质性活动,“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

2.作为人的类存在基础的实践本质上是生产活动,“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

3.人的类存在是社会性的存在,“个体是社会存在物。因此,他的生命表现,即使不采取共同的、同他人一起完成的生命表现这种直接形式,也是社会生活的表现和确证”。

人的生命价值是作为“类过程”而存在的,作为一个辩证范畴,作为普遍性,他本身就包含着个体的差异性,而其中的所有个体同样也包含着类的普遍性。马克思所概括的人的类本性,正是普遍的人性,而人共同的本质属性规定了人类生命自身的固有价值,这就是普世价值的深刻基础。

存在着普遍的人性,就必然追问人类生命的普遍价值。对此,古往今来的思想家其实已经给出了相当一致的答案。科学史家萨顿明确指出:“我认为,就我们可以看到的说,生命的最高目的是造成一些非物质的东西,例如真、善、美。……我不能为我的生命找到其它的意义,不能为我的行动找到其它的动因。”

行为价值的向善取向。这一指向是人与社会的关系,目的是协调人与人的关系。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生产,而生产只有在人与人结成一定关系时才有可能,所以马克思说:“生活的生产……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的含义是指许多个人的合作。”这种合作关系(交往关系)形成和运行的保证是建立必要的社会规范,首先是伦理规范,其宗旨就是善。按政治学家罗尔斯的说法,社会应被看作是“为了相互获益而从事的一次合作性的冒险事业”,为了使这种合作进行下去,就必须有相应的规则,以“正确分配社会合作的利益和负担”,符合这些规则的行为就是善。当然,不同的时代的交往关系有质的不同,但正如马克思所说:“至于这种合作关系是在什么条件下、用什么方式和为了什么目的进行的,则是无关紧要的。”因此,虽然善的标准也是历史性的,但就其指向说,都是为了约束、规范和协调人际关系,以保证生活的生产得以有效地运行。

情感价值的臻美取向。这一指向是人与自身的关系,表现了在人的对象性关系中人的本质规定全面而和谐的实现。马克思谈到美的本质时指出:“只是由于人的本质客观地展开的丰富性,主体的、人的感性的丰富性,如有音乐感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总之,那些能成为人的享受的感觉,及确证自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觉,才一部分发展起来,一部分产生出来。”在人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体现了对象被人化的合目的性,确证了主体在感觉、情感、性格、思想诸多方面的本质规定,通过对象化的活动体现了人的丰富性和和谐性,从而引发了喜悦、愉快、爱慕、崇高等情感,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人的本质规定全面而和谐的发展,进达于精神自由,使生命向理想境界升华,用马克思的话说就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总体的人,占有自己的对象”。他因此把臻美称之为“人的一种自我享受”。

当然,人性是历史的范畴,真善美的内容、标准和形式随着社会语境的更迭,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具有相对性。但是,虽说在表述上往往不够明确,有时甚至带有意会性,从根本上说,真、善、美的定义域和指向性却是稳定不变的。绝对和普遍寓于相对和特殊之中,在这个意义上,真、善、美带有普世价值的性质。所以,爱因斯坦说:“把美和手足之情带进生活里来,这是人的主要志向和最高幸福。”

「儒家可以说其为「宗教吗?如果可以,那这样的一个宗教便与其人文精神不可分。换言之,儒家之做为一种宗教,并不是在强分「此岸与「彼岸的对比之下去彰显的,相反的,它是在将「此岸与「彼岸浑成一个整体的情况下来思考问题的。首先指出了这一点,我们进一步要说,我们现在要去论及所谓的「儒教的问题的时候,显然地,我们仍然经由一种对比的方式来谈,对比于西方宗教文化的传统来谈,对比于「连续与「断裂来谈,对比于「咒术与「解咒来谈。(注1)

首先我们且从「什么是宗教开始吧!一般来讲,大家谈到宗教,很容易用西方文化为中心的观点来理解,而认为宗教一定要有教义,一定要有教皇、教团、教主;甚至,如果站在基督教的观点的话,必须有一个超越的人格神,要不然的话,就不成其为宗教;或者说不像那样的宗教就是比较低的宗教。但是我个人想从一个比较宽广的角度来理解这个问题,什么是宗教呢?宗教其实是人类的一个「终极关怀(theUltimateConcern)(注2)什么叫「终极关怀,这个关怀和一般所谓的关怀是不一样的,一般的关怀是有确定对象的,那么这里所谓的「终极关怀,它有没有对象?当然有,但这个对象不是我们一般所采取一个「主体跟「对象相对待而成的一个对象。一般我们所以为的「对象都是「主客对立所成的一个「对象,而「终极关怀的对象是超乎这种主客对立的格局来思考问题的。

当然,这里我们先要问什么是以「主客对立的格局来思考问题。首先,我们要问我们的意识对事物能够有什么样的把握?一般而言,意识是经由一种投向外,而执持着一个对象这样的方式来理解事物的,一般所谓的「关怀也是通过这样的一个角度所引起的关怀。这样的关怀,其实便含有个人的性好(interest)在里面。我们可以说这样一个关怀乃是在「横面的意义下的关怀,它仍然停留在我们这里所说的「主客对立的层次,像这样的关怀就不是「终极的。那么「终极的这个意思指的是什么呢?终极(ultimate)这个字眼,就中文讲,什么叫「终?什么叫「极?「终关连着「始,孟子讲「始条理、「终条理,讲「金声而玉振之,「终有完成的意思,而

「极代表顶点、完成,代表圆满,而顶点指的不是相对的,而是绝对的。(注3)那么这么说,「终极关怀其实就不是相对的,而是绝对的,不是暂时性的、有所缺的,而是恒久的、圆满的,这样的一种关怀。

再者,当我们说到所谓的「绝对跟「圆满的时候,到底是在「彼岸呢?还是在「此岸呢?所谓的「绝对圆满,是作为一个「超绝的存有(TranscendentBeing),还是相对地来讲,作为一个「内在的存有(ImmannentBeing)。如果是作为一个「超绝的存有,那么那样的宗教是怎么样的一个宗教,如果作为「内在的存有,那么那样的宗教是怎么样的一个宗教。所谓「超绝的存有与「内在的存有应该怎么样理解,要进一步慢慢分析它,不然的话,我们就没有办法真正恰当的掌握到什么叫宗教。

我们是从终极关怀这个概念来理解什么是宗教,那么我们说所谓的「关怀,一般说的层次是什么?一般说的是平铺的,是横面的,主客对立下的关怀。这个关怀是先有认知、有一个对象的关怀,而这样的关怀都兼含着利益(interest)在里面,它有一个趋向,而这个趋向是有定点的。那么所谓「终极关怀,因为它涉及到所谓「绝对跟「圆满,所以它就不是平铺的、横面的。

现在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绝对和「圆满这两个概念,你是怎么样去理解它,你是把它放在一个「超绝的领域,还是你把它「内在的来看,或者根本无所谓分成「超绝和「内在,再来进一步谈这个问题。

我们且看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当然它离不开此经验的世界(empiricalworld),而这经验的世界若跟那超绝的世界断裂开来,而分出个神圣与凡俗。那么,在这种情形之下,所成就的宗教是一个类型,这样的类型便与将这两者关连成一个不可分的整体,神圣与凡俗并不是断裂的,而是连续的,这样的类型不相同。「断裂与「连续这两者是不相同的,要区分开来。大体来说,我以为诸如基督宗教与回教这样的一神论传统,都属于前面所谓的「断裂的这样的类型,而相对于此一神论的其它类型,则是「连续的这样的类型,儒教可以说是此连续的类型之代表。

在这种「连续的情形之下,儒教的「宗教性与其「人文精神是合在一块儿的。也就是说,强调一个绝对的、圆满的,跟强调一个当下的、历史性的社会性的存在,就儒教来说,这并不是可以分离开来的,它们是不二的。那个超越的、绝对的、圆满的概念,在中国的儒学系统里面,它并不是隔离开人的世界而摆在彼岸,而是落在一个活生生的人身,来谈人与人之间的一种道德的真实感,或者道德的实存感,这就是孔老夫子所发明的「仁。我们从这里了解到儒家的宗教和人文精神是合在一起的,而这个「合体现(具现)在这个生活世界每一个人的道德真实感──仁(注4)。这一点在整个中国来讲是很重要的。

这样的一个想法,这样的一个方式,跟基督宗教与回教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最大的不同在对于「人的概念,在西方人的思维结构里面,「人做为一个有限的、不圆满的存在;而相对的来讲,人格神衪是无限的、圆满的、绝对的。然而以中国文化传统,特别是儒教来说,一方面强调那个超越的、绝对的根源,而另方面则又说人虽有限而可以无限。或者说,依中国文化所了解的「有限与「无限,和原来我们所说的基督宗教的文化传统所了解的「有限与「无限是不一样的。因为你从原来那样的思考方式的「有限和「无限是两个相背反的概念,而现在说人有限而可以是无限的时候,这里头所说的「有限与「无限的概念不能用原来我们刚刚所说的那个方式来规定它。或者我们可以发现到,你把有限跟无限拉开来作一个相对的思考方式的,是一种单线式的思考(

linearthinking);而当你把人是有限的而可以是无限的,把有限、无限这两个概念放在一起,基本上是一种圆环式的思考(circularthinking)。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两种不同的思考方式,在理论上来说,这与中西文化的存有观之为「连续与「断裂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然,上面所做的厘清可以说是一文化类型学的理解。这可以说是一背景的、基底的理解,做为一学问的研究来说,它是极为重要的。

我们还是扣紧前面所谓的「终极关怀来谈,究极来说,这样的一种关怀必须从我人的「存在谈起。吾人之做为一种「存在,便以一活生生实存而有的方式进入到这个世界,去理解这个世界,去诠释这个世界。「连续与「断裂是两个不同的理解方式,是两个不同的诠释方式。关于世界的理解方式,论其究极,必论及宇宙生化的问题。

一论及宇宙生化的问题,我们便记起《易传》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成之者性(注5)以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注6)、「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注7),还有「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这样的句子。(注8)这些句子,如果不通过前面所谓的文化类型学的对比,不把它们放在「连续的这样的类型下来思考问题的话,很可能会出现很多不相干的问题。首先,你一定会说,这些句子将「实然与「应然的层次搅和在一起,你会怀疑它们是不是犯了如摩尔(G.E.Moore)所说的自然主义的谬误(naturalisticfallacy)。(注9)

其实不然,因为究极来说,这牵涉到你怎么去理解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样去诠释这个世界,不同的理解与诠释方式便整个的不一样。因为,就中国当初在讲整个宇宙生化的时候,便不离人而别说一套,中国人并不是把宇宙视为一个在人之外的对象来理解,然后去想这个对象是怎么样,最后指出一个冥冥中的绝对者是如何的超离于人之上,而它又是怎么样的造这个世界。

就中国人来说「人是不离天的,中国长久以来就认为「天人不二,即使只就文字的构造来讲的话,「人跟「天本来就是一脉相传的,有它的血缘关系,天人不二,这一点在整个中国文化里面,是非常重要的。(注10)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到,当中国人去说整个宇宙造化是怎么样的时候,是不离人的。要去说那个开端,它不是那么清晰可以讲出来的。虽然「天人不二,它刚开始的时候还是会说笼笼统统的有个宇宙是怎么样的怎么样的,然后紧跟着说人是怎么样怎么样的。它笼笼统统说这个宇宙造化时,不是那么精纯的说,而是就人的实存感上来说,是从道德的实存感上谈,因此,我们说当他在谈到宇宙生化的论题时,他已经将整个伦理的意象摆进去了。

「天人不二可以说是整个中国人的思考方式,这里头牵涉到整个中国原来的宗教,我们可以说那是一个巫祝的传统,或者说是萨满教(shamanism)的传统,我个人以为这个巫祝的传统并不是后起的。(注11)中国文化中巫祝的传统最大的一个特点在于,强调人与物、人与天、人与神基本上是同质的,不是异类的,所以它可以转化,它可以变形。(注12)当然,中国并不只停留在这个阶段,因为它从「同质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换)转成「同德的,本来是「同质而异形,后来转成「异形而同德。同质的意思是,我们这个身子(body)可以转,即使水火和人基本上也是可以融合的,人本来跟天地是可以融合为一的,道家有所谓的「物化、气化即指此。所不同的是,在儒家的传统里面,承认彼此是不同「类的存在,但是它有它相同的「德所在,而尤其当它在谈「天与「人的时候,强调「人与「天是平等的,所以「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都是取其「德意,这是「天人同德说。讲「天人合一,是从「天人同德或「天人合德说,是就这个角度去讲。

简言之,就原来中国巫祝这个传统,原强调的是「异形而同质后逐渐转化成「一气之所化,这是一个传统;而后来又转化成「异形而同德,转化成「道德之创化,这又是另一个传统。我们说「一气之所化这个传统,后来成为道家之学,而说「道德之创化成为儒家之学,但是它们基本上不离原先巫祝的视域(Horizon),这是很值得我们去留意的。正因如此,中国人谈到整个宇宙造化的的时候,必定会谈「道德之创化、「一气之所化,或是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有的偏重在前者,而有的偏在后者。显然地,这样的一个传统,并不是一「言说的传统,而是一「气化的传统,或者说是个「道德的创化传统。如此一来,当你谈到中国人整个宇宙创化的想法的时候,不管是「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成之者性(同注5)或者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注13),或者讲「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注14)这都不是通过「言说,而是通过「气化流行,或者通过「道德创造。气化流行与道德创造又是合为一体的。

但是当你翻开基督教圣经(Bible)《旧约全书》<创世纪>第一章写着「上帝说有光,就有了光,上帝说「有什么,就有什么,这「言说的活动与「气化流行及「道德创化的活动不同,与所谓的「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与所谓的「默运造化这样的传统不一样!「默是「超乎言说,此与「言说不相同。

「言说是什么,「言说是你通过一个「主体的对象化活动,而去说这个世界,形成一个主客对立,形成一个「超绝的和「经验的这样的两层世界。在这整个文化传统的基本形态下,它的宗教自然会强调在一个超绝的世界(transcendentworld)的绝对而圆满的上帝,相对于这一个超绝的世界则有一个经验的世界(empiricalworld),有一个人的世界(humanworld)。然而就中国文化传统的世界观与文化观就不是这样的。「默运造化、「天何言哉这指的是由「气的感通开展而成的,而不是由「言说的论定而决定。不只如此,如《中庸》所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注15)这是从道德创化去说,说整个存有的根源是「诚,而人进到这个世界,以这样的存有的根源性的动力,去参赞天地之化育。人与世界是一体的,虽异形而同德,就此同德而可以说它们有其「内在的同一性。经由以上的疏理与阐释,我们要是说儒家不是「教,是不应该的,也是不恰当的,其实,儒家是一道道地地的「教,只是这个「教不同于基督宗教的「教罢了。

再者,值得一提的是,到了现在很多哲学家、神学家,包括马丁.布伯(MartinBuber)、保罗.狄利希(PaulTillich

)、马塞尔(GabrielMarcel)它们基本上所理解的宗教,已经慢慢的柔化了前面所谓的这个「断裂(discontinuity),而再度强调「连续(continuity),再强调一「我与你(IandThou)这样的一个思维方式,重新缝合了这个超绝的世界和经验的世界。(注16)这特别是存在主义神学非常伟大的贡献。所以若你对儒学传统很了解,去读保罗.狄利希(PaulTillich)的东西,你会觉得它与儒家的宗教非常相近。不过,究极来说,由于文化传统彼此的异同,因此在根本上还是不同的。

如上所述,我们可以断言中国文化传统所谓的「宗教性离不开「人文精神。人文跟宗教对中国人来讲,其实是一体的;而彼之为一体,它具现之所在,就是那整个「活生生的实存而有进入到这个世界的动源点,就是孔老夫子所开启的「仁。(注17)孔子之为孔子,我们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就是因为他点燃了我们自家生命这盏明灯,这是很了不起的。就此而言,中国的孔子,正如同印度的释迦,正如希腊的苏格拉底,正如基督宗教的耶稣。我以为这些圣哲的教言尽管是平易的,但却不能等闲视之。我们可以肯定的说这个「仁,绝对不是世俗一般所以为的「对人好一点,或者「人就是要做好人,这样的意思而已。它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那是一个根源性的意义,它指的人这样一个「活生生的实存而有进到整个生活世界而唤醒的动源。这里笔者要做这样的一个提醒。

转贴于现在我们再回到前面所说的西洋宗教文化传统来说,那是一个「言说的传统,是通过一个「主体的对象化(subjectiveobjectification)活动而去「说那个东西是什么这样的一个传统。所以当他说「上帝说有了光,就有了光,「说什么,就有了什么的时候,他们所想的任何一个东西,它有它的实体(substance),可以通过一个「概念(concept)充分的去把握它,它是有本质(

essence

)的,是可以经由主体的对象化活动去符应的;或者说是可以为主体所把握的。

因为其为「断裂,故其所强调在这个主体对外在客体(物)的把握,而不是主客相融为一。那个超绝的存有,跟这个经验世界的存有,是断裂的,因而这便强调的是那个超绝的存有如何「创造这个世界,并且如何地「拯救这个世界,其实这个「拯救也是另外一种「把握。如果你对基督宗教有点了解,从韦伯(MaxWeber)所写的《基督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你可以了解到卡尔文教派「预选说(predestination)更清楚的把这个精神彰显出来。(注18)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思考,而且非常非常深的问题。当我这样说的时候,并不意味着中国比较低,其实这里头只是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思路而已,各有各的限制,各有各的精彩。那么在中国的宗教里面,那超绝的存有与经验世界的存有是和合为一的,是相即不二的。具体的落实便从「仁上说,顺此便可以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注19)如此一来,当整个学问发展到阳明学的时候,他说「良知是造化的精灵(注20),或说「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注21),其实就是把这个系统作了一个理论性的总结。

显然地,诸如「解脱、「救赎这些观念便不适合用于儒家这样的宗教。没有「彼岸与「此岸的对决,便没有所谓的「解脱,没有「原罪与「圣洁的对决,便没有所谓的「救赎。相对于佛教的「解脱、基督宗教的「救赎,儒教当可以说是「成德。「成德并不只是个人之成就其自己而已,它指的是将全副的生命回向整个生活世界,而去成就此生活世界中的每一个个我。这也就是如我们前面所说的,儒教的终极关怀并没有将世界悬隔为一超绝的与经验的两橛,而是就此活生生的生活世界之如何的润化、成就而去说其终极关怀。在这样的理解与诠释之下,连带的我们可以发现儒教所注重的是那源泉滚滚、沛然莫之能御的内在本源,而不是超离于此世界之上的人格神。这样的内在本源一方面是整个宇宙造化之源,而另方面则又是人内在的本心,是人之所以成就为一个人的根源。

或许,我们可以更进一步经由「道成肉身与「肉身成道这个对比来彰显中西方宗教哲学的异同。大体说来,西方的宗教传统,是与其「言说的传统为一致的,它强调的是「主体的对象化活动,强调「超绝的与「经验的这两层世界是断裂的,而不是连续的;因此须要有个「道成肉身把它们连结起来。至于中国的宗教传统,则与其「气的感通传统为一致,它强调的是一「对象的主体化活动,强调那「超绝的与「经验的这两层世界是连续的,而不是断裂的;因此它们本来是通贯为一个整体的,人虽为一有限的存在,但此即有限而可以无限,人虽为一肉身之躯的存在,然而即此肉身之躯即可以成道,此即所谓「肉身成道。

如上所言,我们可以发现孔子是极为注重生命历程的,而这里所谓的历程当下又通极于道,又回到一根源性的整体之中,由这个根源性之动力而开启的。换句话来说,历程之为历程并不是在一奔赴中而已,更重要的是历程的当下就是全副道体的显现,这也可以做成这样的理解即所谓的「体用一如、「体用不二,「即体而言,用在体;即用而言,体在用。若用现代的哲学语辞来说,我们可以说「存有是在此历程中开显的存有,历程乃是此存有开显而成之历程。存有与历程之于人的肉身成道的教养与完成来说,原来是不二的。这样看来,所谓的「肉身成道分明指的是在一具有根源动力所浇灌而成的一个生活世界的涵化下,进而迈向一个人的生命历程的完成。

若关联着前面所提及的「终极关怀来说,我们可以再引孟子所说:

「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所谓集大成也。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智,譬则巧也。圣,譬则力也。由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尔力也,其中,非尔力也。(注29)

顺着以上的脉络说来,我们要继续去阐明儒教之做为一道德实践的圆圣之教。什么是圆圣之教?我们先要解决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暂且用一对比的方式来讲这个观念。如果简单的讲,「断裂就是「离,而这样所成就的宗教姑可以名之为「离教。但是你通过另外一个角度来讲,「离就解除了咒术(disenchantment)。如玛克斯.韦伯所说,我们可以藉这个词来说,其实整个西方文化的发展,一直很努力在克服这个咒术的传统,而真正走出来。或者,早从「伊甸园神话就可以很清楚的发现到所谓「解除咒术的原型。人受了诱惑,吃了智慧之果而堕落,所以上帝把人逐出了伊甸园。因为人被逐出了伊甸园,所以人开启了人的世界,这是很重要的。

在中世纪以前,大概人很努力地希望通过各种方式,回到伊甸园,通过仪式,通过修行,通过各种方式。但是你可以发现到了启蒙时代(Enlinghtment)之后,点燃了人理性的亮光,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开始改变。这个世界就是一个美好的世界,是一个自然的世界(naturalworld),它有自然的法则(natural

law)。而这个自然的法则是上帝所造,人的理智可以认识这个自然的法则。而人做为一个上帝所造的存有,是应该要符合于这个自然的法则去行事的。从某一个角度看起来这个有一点像中国人的思想,没有错,那时候正是中国思想刚好传到欧洲的时候,像孟子的思想便是著名的例子。当然,我们不适合一厢情愿的以为孟子影响到了欧洲的思想,而造成文艺复兴运动。不过,至少我们可以说,刚好有某些地方若合符节,不然孟子的思想就传不进去。

如上所说,可见就「圆教和「离教这两个观念来讲的话,西方现在正在转变之中。依中国哲学的传统看来,所谓的「圆教要如何理解呢?圆与不圆,如何圆,这问题很麻烦。就理论上来说,天人不是断裂的,而是连续的,是通统为一个不可分的整体的,是一种圆环式的思考(circularthinking)下所构成的,是即历程,即当下,即超越,即内在,这便是中国文化中「圆教的特质。(注33)大体说来,若通过整个历史世界具体的实践,而使其为圆满,这样的圆才是真正的圆,这是「道德实践的圆,而不是「境界形态的圆;这是「道德实践的圆,而不是「心灵修养的圆。我觉得宋明理学家尽管他们很强调道德实践,但整个说来却倾向于境界形态下的道德实践,这是值得注意的。

如上所说,关联着「断裂而成就的是一「离教,关联着「连续而成就的则是一「圆教,圆教之为圆,有「道德实践的圆,有「心性修养的圆,有「境界型态的圆,这原本是通而为一的,但后来却有了异化与分隔。截至目前为止,儒教之为儒教,如何去克服此异化与分隔,真正唤醒儒学的实践意识,落实于一不休止的实践历程中,仍然是一刻不容缓的事情。儒教所强调的成圣,亦在此情况下,才能达到一充极而尽的圆满,如此之圣,才能称之为「圆圣。

转贴于注释:(注1):关于从「连续与「断裂这样的对比来谈论中西宗教的异同,此是受人类学家张光直、哲学家杜维明等的启发,请参见张光直《考古学专题六讲》pp.1-24.,稻乡出版社,一九八八年九月。杜维明,见《中国哲学史研究》,1981年第一期,pp.19-20.又笔者据此再申论中西宗教之根本异同,请参见林安梧

,见《鹅湖学志》,第四期,PP.1-14.,一九九年六月,台北。

(注2):「终极关怀(theUltimateConcern)一语乃保罗.狄利希(PaulTillich)在"Love,PowerandJustice"一书中所提出者,见王秀谷译《爱情、力量与正义》,第七章,pp111-126,三民书局印行,民国六十二年十月,台北。笔者此处所使用虽有所取于此,但只是以此做为更进一步分疏的可能。又陈郁夫以为儒家并不是一种宗教,与笔者之主张有别,请参见陈郁夫《人类的终极关怀》,pp7-8,幼狮文化事业公司印行,一九九四年八月,台北。

(注3):孟子谓:「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见《孟子》下,第一章),笔者藉此以明「终始之理,并因之更进一步以明「终极关怀之理。

(注4):关于「仁,孔子发之于前,而孟子继之于后,象山所谓「夫子以仁发明斯道,浑无罅隙,孟子十字架开,更无隐遁(见《象山先生全集》,卷三十四,页396,台湾商务印书馆印行,民国六十八年四月,台一版,台北),笔者以为明代的王阳明所强调的「一体之仁最能继续开发《孟子》书中「怵惕恻隐的精蕴所在。阳明之论,请参见林安梧,收入《阳明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pp.105-124.,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人文教育中心,民国七十八年三月,台北。

(注5):见《易经系辞传》上,第五章。

(注6):见《易经》。

(注7):见《易经》。

(注8):见《易经》。

(注9):依摩尔(G.E.Moore)所谓自然主义的谬误(naturalisticfallacy)原指的有两个类型,一是自然论的类型,一是形而上学的类型,此处笔者所说较近于如摩尔所说的形而上学类型,此请参见G.E.Moore"PrincipiaEthica"一书,第四章,pp.113-115.,虹桥书店印行,一九七一年十二月,台北。

(注10):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宗教上为「天人不二、社会上为「人己不二,在哲学上则为「心物不二,此不二论是关连着中国哲学之连续观而成的。

(注11):张光直即说「中国古代文明是所谓萨满式(shamanistic)的文明,这是中国古代文明最主要的一个特征,见张光直,前揭书,p.4.。

(注12):关于此请参看杨儒宾,汉学研究,第七卷第一期,PP.223-253.,一九八九年六月,台北。

(注13):见《易经》上,第十一章。

(注14):见《论语》,第十七章。

(注15):见《中庸》第二十章。

(注16):关于「我与你之理论,请参见马丁.布伯(MartinBuber)

"IandThou"一书,又此与中国哲学之「一体之仁有何可会通处,请参看林安梧《迈向儒家型意义治疗学之建立──以唐君毅「人生之体验续篇为核心的展开》一文,收入《唐君毅思想国际会议论文集》(II),pp.125-140.。

(注17):关于「活生生的实存而有一语,笔者这里特别用来指的是「人这样的「存在(existence),其意请参看林安梧《存有、意识与实践──熊十力体用哲学之诠释与重建》一书,第二章,pp.20-29.国立台湾大学博士论文,第一号,一九九一年五月,台北。

(注18):关于此,请参看林安梧,鹅湖106期,pp.24-30.一九八四年四月,台北。

(注19):见《中庸》第一章。

(注20):见王阳明《传习录》,卷下,页227,商务印书馆,民国五十六年四月,台一版,台北。

(注21):见王阳明《咏良知诗》,收入《王阳明全集》,卷二十,外集二,页384,河洛图书出版,民国六十七年五月,台北。

(注22):见《论语》第二,第四章。

(注23):语见《孟子》上,第三十八章。

(注24):见《论语》第八,第八章。

(注25):见《论语》第十二,第一章。

(注26):见《论语》第七,第三十章。

(注27):见《论语》第七,第三十四章。

(注28):见《论语》第八,第七章。

(注29):见《孟子》下,第一章。

(注30):见《孟子》下,第二十五章。

(注31):关于阳明的「成色分两的看法,请参见杨祖汉《王阳明的圣人观》,收入《儒家的心学传统》,第六章,pp.269-286.,文津出版社印行,台北,一九九二年六月。

(注32):按「满街是圣人一语出自王阳明《传习录》,卷下,原文是「一日,王汝止出游归,先生问曰:游何见?对曰:见满街人都是圣人。先生曰:你看满街人是圣人,满街人到看你是圣人在。又一日,董萝石出游而归,见先生曰:今日见一异事。先生曰:何异?对曰:见满街都是圣人。先生曰:此亦常事耳,何足为异!(商务版,页255,民国六十三年八月台四版)就原文脉络,满街是圣人之说,原亦可嘉可喜,但阳明后学秉此话头,而有所张狂也。又刘蕺山云「今天下争言良知矣,及其弊也,猖狂者参之以情识,而一是皆良;超洁者荡之以玄虚,而夷良于贼。(见《刘子全书及遗编》,卷六,页十四,总页113,中文出版社印行,1981年六月,日本京都)。作者此处所援用者为其胜义下的「满街是圣人。

(注33):关于「圆教的问题,其详请参看牟宗三《圆善论》,第六章「圆教与圆善pp.243-305.,学生书局印行,一九八五年七月,台北。

(注34):此处所述有关「异化(Alienation)一词,请参看WilfridDesan"MarxistSemantics"一文,收入氏着《TheMarxismofJean-PaulSatre》一书,pp26-33,AnchorBooks,U.S.A,并请参看洪镰德着《马克斯与社会学》,第五章、马克思批判性社会学说──人性论,pp.127-131,远景出版社,台北,民国七十二年二月。

【关键词】临终关怀伦理问题护理

为了提升现代人之生死品质,必须大力推进临终关怀(HOSPICE)的事业,但是,在中国这个有着自己独特文化背景和经济状况的国家开展临终关怀,有着相当大的阻力和较多的障碍,这其中的问题,较大程度地涉及到伦理方面的两难境地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以及医务人员长期以来习惯的道德价值观、医学模式有着较强烈的冲突。

1临终关怀(或安宁疗护,或善终服务)的概念、性质及其意义

从事这一工作者不仅要拥有精湛的医学科技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要具有深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与技巧。临终关怀可以说是人类现代社会最具人性化的一种发展,是人道主义在现代社会最高体现之一。

2临终关怀所带来的伦理问题

2.1传统死亡观念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的长期历史沉淀,人们对死亡的看法也是受这些思想的影响,对死亡始终采取否定、蒙蔽的负面态度[1],它是不幸和恐惧的象征。而临终关怀无疑是一个帮助病人走向死亡的过程,它使死亡在病人、家属、医务人员之间公开化,对情感的强烈冲击使人们难以适应。而西方文化主要受基督教的影响,基督徒由耶稣之死来升发对“天堂”永生的信念,他们对死亡的看法远比传统的中国人看法积极得多。中国人对死亡的讳莫如深,使人们无法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死亡,“善待”死亡,面对死亡较多表现出的是恐惧,而非面对现实地接受。如何在中国这个有着独特文化背景的国家因地制宜地开展有中国特色的死亡教育应是我们医务人员的当务之急。但是医护人员亦同样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深刻影响,许多医护人员亦无正确的死亡观,所以医护人员对死亡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正确的死亡观是开展临终关怀的基础。

2.2传统伦理孝道的影响

孝道的实施,集中于病、老、死之际。民谚云:“养儿防老”,自古以来皆强调子女送终为尽“孝道”。

由于我国经济条件的限制,象国外专门建立独立的临终关怀体系是不现实的,难以大范围推广。应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临终关怀机构体系,大力发展家庭护理形式和医院附属的临终关怀病房。

3临终病人的护理

3.1尊重生命

护士有一颗热爱生命救死扶伤的的天使之心,但这并不等同于尊重生命,完整的生命过程应包括死亡过程,尊敬生命应包括尊敬死亡。开展临终关怀,是对护士传统思维模式的冲击,要其更新观念,自觉地进行自我死亡教育。死亡教育是实施临终关怀的重要内容,包括对临终病人及其家属的死亡教育。其目的在于帮助濒死病人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学习“准备死亡,面对死亡,接受死亡”;帮助家属适应病人病情的变化和死亡,使他们缩短悲痛过程,减轻悲痛程度[2]尊敬死亡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它属于死亡教育的一部分。

3.3重视做好病人家属的思想工作

家属是病人的亲人,虽然在治疗过程中,家属所起的作用无法代替药物的治疗作用,但在治疗过程中病人能否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家属的作用不可忽视。当病人家属了解到病人的病情已经无法挽回时,精神受到沉重打击,表现十分悲伤。护理人员要做好其思想工作,主动关心引导,并告知家属情绪可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情绪而不利于治疗。如果家属能较好的控制感情,病人就情绪稳定,为了病人能安然走完人生最后一站,医务人员、家属应努力共同为临终病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人间的温暖和社会的尊重[3]。只有减轻病人临终前的心理压力,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才能在充满温情的气氛中离开人间。

综上所述,发展临终关怀所面临的伦理问题,相当尖锐而发人深省。在中国推进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但人们已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在社会卫生保健体系中应该包括3个相互关联的基本组成部分,即:预防、治疗、临终关怀。无病则防,有病则治,治不好则临终关怀。护士作为发展临终关怀事业的主力军,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让我们用原卫生部部长陈敏章在首届东西方临终关怀国际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来共勉吧:“对临终病人的完善照护,不仅体现对人的尊严的维护,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家庭和单位的负担,也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部分内容,是一种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善举”。

参考文献

[1]靳风林,郭清秀.传统文化中等死亡归属理论与临终关怀学中国医学化理学.1996(6)54-56.

1基本做法

1.1基本情况我所1986年建所入住老干部101户102人,目前仍健在67人,至今去世29人,其中因癌症去世8人,心脏疾病7人,呼吸疾病6人,脑血管疾病3人,猝死3人,其他2人,除猝死的3位老干部外,都得到了干休所尽心尽力的临终关怀。这些老干部在生命的最后一程,病有所医,人有关爱,生有尊严,走得安宁,为他们的人生之旅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我们主要是从医疗、护理、心理、家庭、单位等方方面面入手,开展这项工作并逐步加以完善,其中一些成熟的做法已经成为干休所的工作制度坚持下来。

1.3护理关怀对病重或癌症晚期的老干部,治疗的手段往往有限,而护理工作则大有可为,临终关怀工作真正到了临终阶段,很多工作实际上是护理工作,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指定经验丰富的资深护士专人负责,每天至少上门巡诊1次,对护理工作进行监督指导;日常护理工作由值班护士负责,如吸氧、吸痰、注射、鼻饲、引流、灌注和定期膀胱冲洗等,被动功能锻炼、翻身、叩背以及预防褥疮等工作,可以教会家人来做,而专业的操作必须由护士亲自完成。不管任务多繁重,老干部家人要求有多高,我们的护理人员都用十二分耐心和细致的工作,结合老干部的生活特点,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她们不怕脏、不怕累,甘愿吃苦,无私奉献,这是提高老干部生存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1.4心理关怀病重老干部随病情变化往往会有情绪波动,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所以心理关怀必须及时跟进。对病重老干部的心理疏导是临终关怀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要在干休所适时开展死亡教育,让老干部能够用正确的心态,坦然面对这个自然规律[2]。这种教育要在平时做卫生宣传时尽早进行,为临终关怀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事实上,能不能正确面对死亡,对疾病的治疗和病程的发展影响极大。有一位胃癌患者,术后半年即去世,与其心理不适应,精神先垮掉有很大关系;而另一位甲状腺癌患者,能够正确面对,乐观坚强,积极配合治疗,如今已存活六年,成为抗癌明星。我们在不同的阶段,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对于癌症晚期患者,他们饱受疾病折磨,特别渴望社会关爱,希望得到家人的和组织上的关怀,这时关心人更胜于关心病。还有很多临终患者已经不再以治疗疾病为主,而更多地需要对患者给予心理关怀和精神上的关爱,给予更多理解、体贴、鼓励和支持,这种时侯心理关怀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一定要使病重老干部以积极的心态坦然面对,把他们坚强的意志激发出来,让他们放下忧虑,忘掉恐惧,安详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

1.6组织关怀一些老干部在临终时特别渴望组织的关怀,总有话要对组织说,有事要让组织办,干休所应尽可能协助解决老干部的具体问题,满足他们未了的心愿。老干部病情变化及时向所领导汇报,当老干部住院时陪同领导探视,在组织协调配合和做好家属工作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对老干部进行鼓励和安慰,协助医院尽最大努力救治,让老干部和家人充分感受到组织上的关怀和温暖。我们体会,在必要时能协调上级领导到医院或床前探视,更是对老干部极大的安慰。

2工作探讨

2.1临终关怀的概念临终关怀是一门研究临终者生理和心理需求,以及如何为临终者和家人提供全面细致照顾的新兴学科。所谓临终者,是指已无治愈可能,预计生存期在6个月以内的患者。这项工作国外起步较早,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从事这项工作,改革开放后,国内医疗机构开始引进临终关怀的理念,早先在一些大医院开始尝试这项工作。基层医疗机构则很少开展这项工作,即使在做,也缺乏系统和规范[3]。我们没有现成的模式,只能在工作中进行探索,以能尽快完善这项工作。

关键词:龙爪槐;园林应用;园林管理

1引言

龙爪槐是我国着名的景观树种,其蜿蜒曲折的树势不知折服了多少文人骚客。历代我国的庙宇与官方园林都有广泛地应用。经过历史的传承,今天我们的园林建设中,龙爪槐依然是十分重要的品种。因此龙爪槐在园林中的应用及管理,对于我们园艺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

2龙爪槐的特性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

龙爪槐又名盘槐,属豆科槐属,是国槐的栽培变种。其形态特征为落叶乔木,树冠伞形。树皮灰黑色,有浅裂;粗枝扭曲,小枝下垂。奇数羽状复叶,小叶7~12片,卵形。圆锥花序,花黄白色。果实念珠状,初为绿色,渐变黄褐色。花期7~8月,果期10月。

龙爪槐是中性树,喜阳光,适于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寿命极长、隐芽极易萌发且耐修剪。因此,龙爪槐可以根据园林的布置,修剪成各种形状。龙爪槐观赏价值很高,树冠呈伞形,小枝弯曲而下垂,形似盘龙,开花季节,米黄花序布满枝头,似黄伞蔽日,则更加美丽可爱。从我国的历史传承来看,龙爪槐因其形状蜿蜒婀娜,并且与龙有关,因此常常被对称栽植于庙宇、所堂等宗教政治场所两侧,以突出庄严肃穆之感。或者栽植于道路两侧,形成延伸的视角效果。另外,由于龙爪槐符合传统审美“喜曲不喜直”的趋向,因此文人墨客十分对其喜爱,将其用于盆栽观赏凸显出柔和、潇洒的意味。

3龙爪槐的管理技术

3.1龙爪槐的培育与水肥管理

龙爪槐的培育分为2个部分,其一是砧木的培育,其二就是嫁接后的繁殖育苗。因此从龙树槐完整的生命周期看,这个2部分的水肥管理决定了其能否良好地生长、能否顺利地成型。

龙爪槐一般以国槐作为砧木。国槐应种植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另外应注意雨季的排涝。苗木落叶后,土壤封冻前,起苗、分级长期假植越冬,以备翌春移植。苗木长期越冬假植,挖假植沟宽10m~12m,深60~70cm,长度不限。假植苗要修剪损伤根系,以防霉烂。北方地区,假植时要将苗梢向南或向东,顺沟斜放。短层苗木都要用湿润碎土覆盖根部,使根土密接以免失水干枯,天气严寒时,再用湿润碎土将苗封严越冬。在育苗期内,移植地施优质基肥,然后翻耕整平。春季土壤解冻后,将1年生苗

收稿日期:2010-10-28

作者简介:崔桂玲(1972—),女,河北滦南人,农艺师,主要从事植物保护方面的研究工作。

3.2.3益鸟的保护和招引

以鸟治虫主要方法一是保护益鸟,二是为益鸟创造良好的繁殖条件,即在林区设人工鸟箱或招引木。保护益鸟要依靠群众、加强对保护益鸟重要意义的宣传教育。使附近林区群众家喻户晓,严禁枪打,或摸杀雏鸟和砍伐鸟巢树。人工鸟巢能为益鸟创造良好的定居繁殖的条件,增加林内益鸟的数量,特别是人工纯林害虫容易猖獗,又缺乏天然树洞,食虫益鸟较少的情况下大有必要。2010年主要采用的是生物防治,以鸟治虫。今年春季4月下旬,在管辖区天然林和人工林内,按每亩一个,在经过调查应防治的林区内投放鸟巢。对舞毒蛾落叶松鞘蛾进行控制和防治,收到显着效果,控制和防治率达100%。值得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见表1。

表1人工鸟巢适用木板巢箱、规格和类型

名称巢箱尺寸或直径/cm高度/cm出入口形状出入口尺寸/cm

山雀式13×1322圆形4

半开口式13×1315方形5

3.2龙爪槐的病虫害防治

目前困扰龙爪槐的主要是溃疡病和槐尺蛾、槐红蜘蛛等病虫害。龙爪槐溃疡病又名烂皮病、腐烂病。全国各地苗圃、花圃均有发生,危害国槐、龙爪槐的苗木、幼树和大树,常引起枝枯或使苗木死亡。与溃疡病相比,槐尺蛾和槐红蜘蛛的危害范围更大且更难以防治。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防治这些病虫害时,应该注意采取生物及物理的防治措施,尽量避免化学防治。

3.2.1龙爪槐溃疡病的防治措施

3.2.2槐尺蛾的防治措施

营造混交林是防治槐尺蛾的有效途径。越冬蛹羽化前结合中耕翻挖树盘消灭蛹。幼虫危害期摇树或振枝,使虫吐丝下垂坠地,集中处理;或于幼虫吐丝下地准备化蛹时,人工收集杀死。1~2龄幼虫期喷2000倍的25%灭幼脲3号胶悬剂,或飞机超低容量喷洒25%灭幼脲3号,或于较低龄幼虫期喷500~1000倍的含100亿泡子/mL以上的苏云金杆菌(BT)乳剂。保护胡蜂、土蜂、寄生蜂、麻雀等天敌,维护林间生物多样性。采用灯光诱杀成虫。

3.2.3槐红蜘蛛的防治措施

在3月底过冬若虫出囊期,喷50%的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毒杀若虫。在4月中旬产卵盛期,喷清水,冲掉卵囊。10月上旬若虫爬动时,喷药(同3月份用药)毒杀若虫。注意保护瓢虫等害虫天敌。

3.3龙爪槐的修剪方法

树木整形修剪的主要作用是为了美化树形,协调园林内各树木形状的比例,调整树势达到审美要求,改善透光条件以利树木生长等等。具体到龙爪槐的修剪上,应注意培养其均匀的树冠。夏季新梢长到向下延伸的长度时,要及时校梢或捣心,剪口留上芽,这样,芽萌发抽生的新枝向外生长,可加大角度,使树冠向外扩展。夏季修剪还应注意剥除砧木上的萌芽,尤其是剥除或剪除砧木顶端直立枝,以防影响树形。冬季修剪以短截为主,适当结合疏剪,修剪时在枝条拱起部位短截,蚊口芽选择向上、向外的芽子,以扩大树冠;每个主枝上的侧枝,需按一定间隔选留,并进行短截,使其长度不超过所从属的主枝,各个主枝上侧枝的安排要错落相间,以充分利用空间。修剪时还要剪除冠内的细弱技、病虫枝、杂乱的背下枝,以保持优美树冠。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将龙爪槐塑造成各种不同的造型,如伞状、圆柱形、球形、长廊状、塔形、匍匐状、停型等等。这些形态可以根据园林的布局任意调整,满足不同园林的个性化需求。

4结语

龙爪槐是我国的着名树种,其形状似盘龙,因此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应用在各类园林中。在培育以及日常的管理中,应加强水肥管理,注意灌溉、施肥和排水。对其病虫害防治,应注意采取生物防治及物理防治方法,以防止园林内生物多样性被破坏。另外,还要勤于修剪,美化树木造型,改善其透光条件。以此完善园林绿化的工作,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园林。

参考文献:

张涛.园林树木栽培与修剪.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关键词: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人文关怀

一、目前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的问题

1.班级缺乏民主性,学生参与度不高

中职学校的班级管理,主要是班主任一人负责制,老师只是简单的上课、下课。有的负责任的老师也会时常的检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但这种方式往往成为学生与老师矛盾产生的导火索,学生不愿意老师像看管犯人一样监视自己,所以间接的会对老师产生厌烦心理。同样的也存在老师单一的依据自己传统的经验和方法管理班级,只是简单的进行管理,总是对班级中表现良好的学生予以重用,而忽略了总体学生的民主性,最终导致学生不能有均等的机会参与班级事务,周而复始学生的积极性便会受到严重的破坏。所以良好的老师行为和班级管理对于学生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班级学风和班风建设不足

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基础,中职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为什么矛盾重重,根本的原因在于老师对于班级的管理力度不够,班级的建设管理缺乏。老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不足,不能够对学生做到一视同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团体需要老师和学生的积极配合。老师需要耐心培养、耐心组织,关心学生的教育和生活。学生应该有爱师长,积极向上并能和老师共同的维护班级的建设和管理,把班级的建设管理和学生的成长成才有机的结合起来。

3.老师与学生家长沟通力度不足

二、加强班级管理中人文关怀的方法

1.培养学生独立自主

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造成学生只会听命和顺从,要想学生未来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精神;要坚持以生为本,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班级建设中,成为班级的主人。教师也要认真地听取学生对班级建设的意见、策略,让学生充分地展现其主人翁精神,在培养独立自主意识的同时不断地发掘其创造潜力和个性特点。

2.实施民主管理

班级是一个集体,需要师生共同去维护和管理,也就需要班主任实施民主管理。班主任和学生的目标应该保持一致,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不是谁给予的,而是学生自己亲身参与班级管理中而形成的。例如:在选拔班级干部时就可以充分地体现民主,可以运用竞选的方式来进行选拔,而不是班主任直接去任命。同时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选举当中,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通过民主选拔得出的结果不仅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而且也为所有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证明自己的平台,在选举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主体地位,增强其责任感,也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从而促进了班级整体素质的提升。

3.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人文关怀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此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要及时地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促进其个性和才能的提升,不断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这也是班主任实施人文关怀的重要环节,让学生解放他们的天性,自由发展、实践、创造,通过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兴趣来具体和有效地实施人文关怀。

4.适度的生活关怀

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的现象普遍存在,尤其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发展时期。他们大多数第一次离开家而到学校寄宿学习,在生活方面必然出现很多的问题和不适应,如果老师不能够进行良好的帮助和关怀会对学生的心理和生活能力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果没有一个温暖开心的生活氛围那么对于学习的培养也是事倍功半的。因此,在中职学校的班级管理中老师应该从各方面真心的关怀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生活上的困难,并能给予热情的帮助,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温馨,并能更好的适应学校的生活。

5.改善评价方式

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影响班级整体管理的重要因素。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不足和特长,只是有时学生没有找到发挥特长的机会和方式。班主任要做的不是一味地指出学生的种种不足,而是要及时、正确地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学会运用自己的优势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给予鼓励、肯定,有时一句简单的话语就会让学生瞬间重拾信心和动力,所以教师应做到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全面、具体地落实班级管理中的人文关怀。

6.主动、诚恳地与学生交心

由于中职学校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很多学生对于学习、生活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每天只是枯燥、无目的地重复着无聊的学习生活。这种状况不仅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发展,也使其丧失了对学习、生活的信心。这种情况下需要班主任认真地分析学生的心理、思想的发展,以和蔼、平等的语气与学生进行心贴心的交流,让学生对班主任能够敞开心扉,吐露自己的心声和困惑,面对其思想上的波动给予及时的引导,从而使学生找到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综上所述,中职教育的班级管理要体现人性的关怀,就要从各方面注重学生的管理和培养,老师应该真正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求,从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注重学生的管理,既要尊重学生独立发展的个性,又要加强班级整体的发展,要给予学生温馨的关怀,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对老师敞开心扉,实现老师与学生和谐健康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所长,这是教育的根本,使教育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雷雁.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4(1).

[2]张广飞.心理教育在中职院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5(8)

关键词:技术美;人性化;设计;体现

一、关于技术美的认识

所谓技术美,是指在设计生产技术领域中存在美,它同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相并列,并且与之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技术美以其自身的审美特性和感知方式而存在。技术美离不开技术,否则成为空中楼阁。日本著名美学家竹内敏雄说:“一般意义上的技术同人类历史一道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古代的手工艺也好,现在的工程技术也好,都包括在内。只是它们之间,功能的效率相差悬殊,而只有随着那一种产品都符合各自的目的,并伴随着那种程度的美的效果,那么,在它的技术美的结构上就没有本质的差别。”由此可见,技术美的观念和创造有着悠久的历史了。

技术美是美的本质的直接展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展现的载体也不一样。最初体现在手工操作方式的技术活动中,工业革命以后,则主要体现在机器的。和创造有着悠久操作方式的技术活动中。在这样的劳动生产过程中,人类在把握劳动对象的基础上,按照特定的审美要求改造对象,并使之成为具体的审美对象,这种在物质生产活动和产品中所体现出来的美,就是技术美。在当今社会,人们一般将现代技术产品所具有的美称为技术美。它是现代大工业生产方式的产物,是劳动者在物质生产和产品设计过程中,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和艺术手段对客体进行加工所形成的审美形态。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的认识不断深化,技术对自然的展现会逐步地丰富和多样化,这也大大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并改善人的生存状况,不断地提高人们生活品质。

二、关于人性化设计

所谓人性化设计,是指在设计过程当中,根据人体的生理结构、人的心理情况、人的思维方式、人的行为习惯等等,在原有设计基本功能和性能的基础上,对建筑和产品进行设计优化,使使用者用起来非常方便、舒适。这是在设计中对人的心理生理需求和精神追求的尊重和满足,是设计中的人文关怀,是对人性的尊重。

人性化设计是科学和艺术、技术与人性的有机结合,科学技术给设计以坚实的结构和良好的功能,而艺术和人性使设计富于美感,充满情趣和活力。人性化很大程度上和可用性设计紧密联系在一起,或者说人性化设计就是可用性设计的一个思路和原则。也就是说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力求从人体工程学、生态学、美学等角度到达完美,从而真正实现科技以人为本的目的,以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人性化设计,也就是要设计出更人性化、更方便使用的产品或生活空间等,这是现代社会设计的根本出发点。现代社会设计师的职责是根据人的个性特点设计出使用功能完善,外观符合人的审美要求的产品,同时,在设计过程中注意吸收中国深厚的人文成果,进而使人类情感更加丰富,人性更加完美,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物我两忘”的最高境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亲近。

三、设计技术美人性化的体现

(一)功能的完善

功能是技术美的内在要求。技术美是功能的体现。这是设计者对材料、结构、形式、色彩、符号等占有,所创造出来的和谐化的结果,是这些综合因素在生产过程和产品上的具体表现。

(二)形式美的追求

(三)、感觉的舒适

人类通过设计所创造的一切对象,不论像汽车、飞机、计算机、家用电器等高科技、高投入的产品,还是日常用品或各种小工具,均通过其技术功能而获得使用价值,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正常的躯体、生理、心理等方面的良好的匹配关系。

只有把人作为产品和环境设计的出发点,以人体工程学和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重点研究如何让技术的发展围绕人的需求来展开,使产品和环境其性能、色彩等更好地适应和满足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从而使人们在工作中更安全、便捷和舒适,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不断地追求更适合人体结构的造型形式,充分考虑人在使用和操作产品的生理舒适性,实现产品设计物与使用者高度契合、融为一体,并带给使用者以愉悦温馨的心理效应。就是对设计技术美学“人性化”关怀的典型体现。

(四)环境的和谐

人类的生存环境因工业文明所带来的负效应遭到严重破坏,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在现代技术美中追求人性化应成为整个设计活动与生产活动过程中自觉行为。尤其在当今文化思想,设计概念,生产方式整合考虑的创造活动中,要把社会伦理的审美文化因素有机地纳入设计中,运用高科技手段,采用节能环保材料,设计出富有时代美感的产品或环境空间,并体会到在对技术美的自觉追求中社会进步性、科技进步性,文化进步性等;使设计产品达到和谐的人与产品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一件设计优良的产品,应该是人、环境、经济、技术、文化等因素的巧妙融合的产物。

[1]张宪荣、张萱:设计美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2]张阿维、陆长德:技术美与工业设计,西北纺织工学院学报,2000年12月,第14。

【关键词】解剖学教学;人文关怀;人文素质

【Abstract】Anatomyinmedicalstudentsanimportantbasisforcurriculum,teachinghumananatomyspecimenscareshouldberight,students,teachers,teachingtheprocessofhumanisticcare,improvemedicalstudentsgoodhumanqualitiesandtrainmedicalstudentsinthefutureofhighThemedicalethics,humanisticconcernformedicalprofessionalsandtechnicalpersonnel.

【Keywords】Anatomyteaching;Humanecare;Humanisticqualities

1.对尸体标本的人文关怀

2.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3.对解剖教师的人文关怀

尸体的固定和防腐多数学校是用甲醛,甲醛具有强烈的致癌和促进癌变作用。大量文献记载,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嗅觉异常、刺激、过敏、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免疫功能异常等方面长期低浓度接触甲醛气体,可出现头痛、头晕、乏力、两侧不对称感觉障碍和排汗过剩以及视力障碍,且能抑制汗腺分泌,导致皮肤干燥皲裂;浓度较高时,对粘膜、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具有强烈刺激性,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肝脏等产生毒害,导致不孕、胎儿畸形、孕妇流产。对解剖教师的人文关怀应表现在大力推行陈列标本普及工作,减少甲醛使用量,减少教师和工作人员与甲醛的接触,采用新的防腐技术,保护广大解剖教师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人身健康,如避免长期集中上实验课、制作解剖标本。孕期、哺乳期的老师不要上实验课、提高劳保津贴、加强劳动保护、工间休息等。

4.在解剖学教学中体现人文关怀

4.1利用遗体的捐赠事例,培养学生高尚的医学情操。捐献者无私奉献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首次解剖前师生在尸体旁默哀片刻,以表示对死者缅怀和尊敬。树立高尚情操和奉献精神。

4.2利用解剖学艰苦的环境,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将来成为具有人性和责任心的医生,有助于形成优良的医德医风

4.3加强劳动保护,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在解剖学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本。要多与学生交流,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甲醛对人体有伤害,容许戴手套和口罩上课。学生将来才会保护自己,同样也学会保护别人,学会了解病人的心理变化,关心和同情病人。

[1]杨新臣.医学教育中的人文关怀.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

据我们对30例诊断明确,治疗无望,濒临死亡的住院病人,实施了临终护理体会最深的是,对临终病人在积极抢救的前提下,辅以心理治疗,使处于濒死阶段的病人可能得到快慰和生命延长。不仅可以达到相对“安乐”的目的,而且更能体现人道主义精神,符合我国国情,这就是当今提倡“临终关怀,人文护理”的内容。

利用语言的感染力及其诱导作用,提倡优质的生物环境与人际环境是心理护理的主要手段,如何发挥语言艺术的作用、注意观察临终者的心理变化和要求,以及灵活的调整周围环境,去理解、调整病人的心理状态,给病人以坚强敏感的心理支持,是心理护理成败的关键。本文着重谈一下如何满足临终病人的心理需要并给予心理支持及护理措施。

一、语言与非语言交流技巧的运用

交流是一个人把他的思想观点或感情传递给另一个人的过程。护士交流的技巧和灵敏的感觉能力,常有助于安慰病人和解决病人身体或心理方面的痛苦。只有掌握交流的技巧,对病人表示深切的同情与理解,启发病人讲出自己的思想顾虑,然后再通过交流,对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和医疗指导,在减轻病人心理负担的基础上,相应地减轻其身体方面的痛苦。结合临终者生理、心理的特殊规律,从生理角度,并不期望治愈其所患疾病,而是为了使患者置于较为安适状态。从心理学角度,使预感临近死亡,对疾病的进展感到不安和畏惧的患者,从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中解脱出来,从容地死去。我们对不治之症的病人进行临终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环境的灵活性与心理的重要性

我国社会现状分析

我国即将进入老年化社会,且老龄化的速度,规模要大于一般国家。

60岁以上人口已达1.34亿,占总人口的10%以上,且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老龄人口的比例将以年均3.2%的速度增长。老年人因为生理和心理机能的衰退,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障碍,增加了生活的难度,有的不得不借助于轮椅,助听器等辅助器材,才能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行为。所以从工业设计的角度,在针对不同生活状态的老年人设计开发新的产品时应充分渗透人机工程学原理,消除老年人各方面的障碍,提高生活便利度。

2.中国老龄化特点

增速快,人口多,超前于经济发展。养老问题是社会化发展必然趋势。

3.出现的的问题

(1)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2)生存环境有待改善。

(3)社会资金不足。

产品设计中的人文关怀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产品功能

2.产品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

老年人产品的设计体现了工业设计中倡导的“人性化设计”

原则,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核心”的设计思想,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人机工程学:

(1)尺寸,造型,结构,用力是否符合老年人的使用;

(2)老年人使用过程是否顺手,方便;

(3)能否防止误操作时带来的意外;

(4)产品的实用性和辩识度是否够高;

(5)是否便于保养,清洗和维护。

一个优良的设计必然是以人、环境、技术、经济、文化等因素巧妙平衡的产物。以“人”为核心的主导思想具体表现在各项设计均应以人为主线,将人机工程学理论贯穿于设计的全过程。在产品设计全过程的各个阶段,都必须进行人机工程学设计,以保证产品使用更能得以充分发挥。人机工程设计贯穿产品设计的各阶段。准备阶段开始便应考虑产品与人及环境的全部联系,全面分析人在系统中的具体作用。其次,明确人与产品的关系,确定人与产品关系中各部分的特性及人机工程要求的设计内容。最后,根据人与产品的功能特性,确定人与产品功能的分配。

怎样的产品适合老年人的生活需求

我国现有的老年人用品还远不能满足当代老年人的需求,且形式相对单一。适用于老年人的产品较少,难以满足老年人的使用状态。拿老年人在“行走”方面的问题举例――如何满足老年人行走的需求?

拐棍是市场上最常见的辅助老人行走的产品,但是万变难离其中,形式比较单一。在现代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人们会更加注重“方便”,“舒适”,“可靠”,“价值”,“安全”和“效率”等指标方面的评价。但造型终究是人们选择产品的第一标准。

助步器则可以说是拐棍的一种进化产品,给予了老年人群更多的

选择与便利。但也存在些美中不足,这样一个造型如支架的产品是许多老年人排斥的,这也是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年纪大后身体不佳的一种表现。产品设计过程中在材料的运用上,钢管在人的生理触感和心理上都带来冰冷感。老人常容易想太多,年纪大后经常触物生情。所以,老年人产品的设计中最好能选用导热性能较差的材料,在使用中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带给人一种更舒适的享受。

对于该产品,底部没有轮子的设计相对安全,但是产品本身较重,使用时反复抬起放下这样的重物,对老年人来说反而是种负担。另一款底部有轮子的设计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不过只适用顺畅的环境。如有特殊状况发生,或者是在上下坡的情况下,这样没有刹车轮子的设计很容易出现意外,带来危险。

1.出门买菜,考虑价格问题而舍近求远,到较远的超市或菜场

购物且常用步行代替乘公交车;

2.由于家中年轻人忙于工作,一般由老人接送孙子上下学,担

心过重的书包影响小孩身体成长,所以不管多累都帮孙子提着;

3.闲暇时外出散步,与公园里老人一起锻炼,下棋,逗鸟;

4.外出时遇见熟人,情绪大好聊个尽兴。

结合以上几种情况,可以将设计的产品所具备的功能定位在以下几个方面:辅助行走,可放置物品辅助运输,便于休息。期望达到外型时尚简洁,使用方便,安全,舒适。

对所有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了老年人生理,心理,

行为上的特征以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老年人外出而设计的产品大致定位在以下几方面:

(1)辅助老人行走;

(2)可以载物,放松老人双手;

(3)可解决老人半路休息的问题,且便于由坐下到站起姿势的转换;

(4)便于存放.

总之,我希望能有这样的一件产品:不但体现出中国传统元素对现代工业产品设计造型的启发与传承,发扬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又是能切实解决老年人生活中常见问题,满足老年人群基本需要的同时又容易被这样一种在特殊环境中生活过的人群所接受的产品。

THE END
1.化妆师考试:高级化妆师考试考试题库(题库版)考试题库57、单项选择题 假睫毛要修剪成自然形应()。 A、每根长度均同 B、长度有长、中、短不一致 C、均齐短 D、忽长忽短 点击查看答案 58、单项选择题 在强光下活动要求化妆粉底颜色()一点。 A、浅 B、深 C、灰 D、白 点击查看答案 59、多项选择题 化妆师对顾客做整体化妆造型时应包括() A、妆面 B...http://www.91exam.org/exam/87-4521/4521332.html
2.2024年美发师每日一练《中级》11月16日2024年美发师每日一练《中级》11月16日专为备考2024年中级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https://www.wet35.com/shijuan/206184.html
3.2024年第五届全国美发美容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美发师赛项)理论考试...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7.初级美发师在修剪中出现该剪齐而剪不齐的原因是:,剪切点不准确, 正确答案是选项D。 B组合规律 C运动规律 正确选项。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D随意处理 要合乎逻辑,不能推卸责任,可以推断出美发师应该对顾 分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58816005.html
4.2024年宠物美容1+X理论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pdf171.对于宠物造型的修剪,下列()一项不需考虑。 A、平衡 B、对称 C、标新立异 D、比例 答案:C 172.对不喜欢洗的幼犬,以下()的做法是不适当的。 A、轻轻抚摸 B、利用温水浸泡 C、莲蓬头从空中直喷 D、用手托住犬只胸部 答案:C 173.肛门腺的作用除了却敌及个体特征外还有什么作用()。 , A、防菌 B、除...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608/7004011163006116.shtm
5.宠物美容:清洁修剪技术2. 宠物式修剪 作为日常饲养宠物而进行的宠物式修剪工作中,优先考虑的是 清洁事宜操作起来的简易程度。如果犬的健康状况良好,而且被毛 的打理也较为方便的话,那么就不需要做专门的造型和为了被毛护 理而实施的包装等工序。做清洁修剪工作的时候,除了了解犬的身 体各部分名称以外,还要用到表示被毛状态、修剪手法等...http://www.dogmr.com/xuexitiandi/xuexitiandi-5890.html
6.下列不是电剪过热时可能会造成的情形的是()C.使用在犬猫洗澡后,故不需消毒D.保存时应展至全开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题库练习 单项选择题 吹风机与宠物距离过近会造成什么影响() A.缩短吹整时间B.毛发干燥损伤C.毛发易拉直D.较高的温度可杀菌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题库练习 单项选择题 下列属于木柄梳的特点的是() A.造型美观B.拆结容易C.梳理毛发不易断裂D...https://m.ppkao.com/tiku/shiti/e13e99efa178415f84ffcb986b057269.html
1.支付宝蚂蚁新村答案支付宝蚂蚁新村答案汇总大全9月18日:猜一猜:以下哪一项是苗族特有的传统乐器?古瓢琴 9月17日:“用工具翻开地球的历史”说的是以下哪个职业的特点?化石猎人 9月16日:“五等装”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特色服饰?布依族 9月15日:不想做饭但又想好好吃饭,以下哪项职业可以提供个性化服务?上门代厨 ...https://app.ali213.net/mip/gl/713775.html
2.最新宠物店工作计划和目标宠物店工作小结优质(12篇)概述:在现代社会,家庭中的宠物对于主人而言完全是一种情感需要,人们养宠物是为了排解心中的寂寞。越来越多的家庭将宠物作为自己家庭的一部分,于此产生的宠物消费也是越来越丰富。伴随宠物的不断增加,出现了宠物美容,医疗,用品等宠物产业。作为新兴的产业,宠物店的发展前景也是非常乐观的。 店铺名称:米卡宠物生活会馆 店...https://fanwen.chazidian.com/fanwen1671561/
3.比熊布朗熊造型实用修剪技巧丨吴飞直播教学培训然而,很多宠物美容师并没有接触过这些“网红造型”,不知道该如何下手。网红造型的热潮让许多宠物美容师感到压力。每个“网红造型”背后都有特定的修剪方法和造型技巧,这些都是美容师需要去理解和掌握的。例如,比熊布朗熊造型要求美容师对比熊犬的毛发特性、面部结构及身体比例有深入了解,并能灵活运用各种修剪工具和技巧...https://www.petdhw.com/ganzhou-show-42794.html
4.2023年贵州公务员2月25日联考笔试真题(网友回忆版)9.2020年1月李某因意外事件下落不明,2022年3月李某的丈夫盛某向法院申请宣告李某死亡,法院于2022年4月10日作出判决。2022年8月,李某返回家中,发现盛某已于另一名女子杜某结婚,自己的女儿已被朋友艾某收养。下列与之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艾某收养李某女儿的行为继续有效 ...http://www.gzxwtjy.com/bazl.aspx?l=94&d=33407
5.为博美犬修剪造型的教程上海市顶新宠物美容培训中心为博美犬修剪造型的教程 ,摘要:对于一只具有很厚被毛的博美犬,先要用木柄的较软梳子,从头至尾彻底的梳通,一方面可以爽滑而减少断毛,另一方面也可以清洁犬体,除去身上不好的味道而使犬体芳香。下面就跟着顶薪物美容学校的脚步一块去看看吧! 对于一只具有很厚被毛的博美犬,先要用木柄的较软梳子,从头至尾彻底...http://www.dxpoodle.com/html/list-news-921.html
6.剃刀除须划破皮肤怎么办三、蓄须者胡须护理需备专业梳剪 关于蓄须者,修剪胡须时可用一把细齿小木梳和一把弯头小剪,先将胡须梳顺,然后再剪掉翘起的胡子和长于胡型的胡子,使修剪后的胡须维持整洁挺括的外形。 上唇胡须的下缘要齐整,否则会影响面容美丽。 如果要改变胡子的形象,可用小剪刀将不须要的部分仔细地修剪掉,不要一下子剪得太多...https://www.wenshubang.com/xuexijihua/481576.html
7.贵宾犬的比赛型修剪有哪些造型?1块VBPd01单板,最大支持开通几个A9631A S35的100M小区?https://www.shuashuati.com/ti/a35940f580f54ac4bbd37eb92c611791.html?fm=bd0c7cce8eedfbfd5da8e2e2ce824c93a9
8.修剪方法(精选十篇)草坪的修剪, 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修剪时应剪去1/3的高度, 对生长较高的草不能1次剪至所需高度, 每次修剪时, 剪去1/3的叶片, 使保留的叶片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 为根系补充同化产物。若1次过度修剪会使地上部分不能为根系提供足够的同化产物, 阻碍根系的生长, 导致草坪因养分缺乏而死亡。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wl2415p.html
9.★济南现代畜牧兽医学校招生简章第四周:星期一、上午贵宾犬的修剪方法,下午贵宾犬实际操作的演示。星期二、贵宾犬的实犬修剪操作。星期三、全犬种的实犬修剪操作星期四、各种犬的造型回顾及修剪要领。星期五、上午实操毕业考试。星期六、上午理论考试,下午毕业典礼。 2、学制和学费: (1)宠物美容师普通班:学制30天,学费4800元,10人以下小班教学,...https://m.scweixiao.cn/wenti/66695.html
10.宠物美容护理知识介绍当然是用于宠物的指甲修剪啦,就像人一样,动物的指甲过长,一方面容易感染细菌,因为长期行走将一些脏东西带进指甲内,而宠物又有舔指甲的习惯,便造成病从口入的后果。另一方面,小猫小狗的指甲过长,也会迫使它们自己去磨,可能导致家中贵重物品的损坏。 这种指甲剪的头短,但却很锋利,有大小不同尺寸,分为猫剪和狗剪...https://www.yjbys.com/edu/chongwumeirong/74461.html
11.“个性美容风”吹到了宠物界给狗狗修剪造型中 饲养宠物的“铲屎官”越来越多,对宠物的“颜值”也愈发注重。近日,泰州动物园两只由松狮犬染色打扮而成的“熊猫犬”成了网红,吸引不少游客专程前去打卡,也引发了人们对宠物美容话题的关注。 锡城宠物美容市场情况如何?宠物美容师前景好吗?对此,记者进行了探访。 https://wap.yzwb.net/wap/news/3746605.html
12.马尔济斯犬怎么打理,马尔济斯犬造型教程1、首先把马尔济斯犬马尔济斯犬怎么打理的毛发梳开马尔济斯犬怎么打理,如果它马尔济斯犬怎么打理的毛发已经打结马尔济斯犬怎么打理,可以先试着解开马尔济斯犬怎么打理,如果实在是解不开,就用剪刀剪去,然后将杂毛去除,较后再用宠物专用的直排梳将毛发梳理好。如果毛发因为季节缘故喜欢产生静电,家长可以用小喷壶适...https://www.hfsyshwx.com/chongwugou/41673.html
13.2023宠物美容单选196. 比熊犬进行修剪造型时,主要体现在一个字上,这个字是“()”。 A、方B、长C、圆D、扁 97. 下列不属于标准北京犬的特征的是() A、头应宽阔,忌圆B、鼻不应太尖或过短C、嘴宽阔,多皱褶D、眼周不应有眼罩毛 98. 关于标准式西施犬的外貌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身被长毛所覆盖,体躯圆长,...https://www.wjx.cn/xz/216088028.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