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的作用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花椒的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3、花椒治飧泄。花椒有治飧泄的作用,可以用二两苍术、一两炒川椒两味中药一起研磨成细末,用醋糊成如梧子大的药丸,每服在食前用温水服下二、三十丸。

摘要:对花椒、延胡索、没药、三七4味止痛中药的物理性状、化学成分、有效成分的提取和质量控制方面近几年来的文献资料进行收集并分别综述,为指导下一步的实验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关键词:花椒、延胡索、没药、三七;中药止痛;药剂学;研究进展

通过文献调研和动物实验,我们发现花椒、延胡索、没药、三七4味中药外用止痛疗效确切且毒副作用小,现就这4种中药的现代药剂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花椒的研究进展

1.1概述

花椒是芸香科植物青椒或花椒的干燥成熟果皮,全国大部分地区生产,以四川产最为驰名,故又名川椒、蜀椒。

1.2物理性状

果、多单生,直径4~5mm。外表面紫红色或棕红色,散有多数疣状突起的油点,直径0.5~1mm,对光观察半透明,内表面淡黄色。香气浓,味麻辣而持久。

1.3主要化学成分

现代研究表明:花椒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生物碱、酰胺、木脂素、香豆素、黄酮、三萜、挥发油、脂肪酸和甾醇等[1]。花椒起止痛作用的有效物质是挥发油,起止痛作用的化学成分有香柑内酯、菌芋碱、1,8-桉叶素,其中香柑内醋[2]为主要镇痛成分。

1.4药剂学进展

近年来,一些新的制剂技术开始运用于花椒研究。赵群莉[3]等将超临界萃取的花椒油直接采用同轴喷嘴喷雾干燥制成花椒微胶囊。如任桂兰[4]等研究超临界CO2对花椒化学成分的萃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超临界CO2萃取的花椒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孙晓明[5]等对花椒挥发油进行了超临界CO2工艺萃取实验研究,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技术从花椒中提取油树脂,其得率较高,可以达到8%~10%。

2延胡索的研究进展

2.1概述

延胡索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干燥块茎,又称玄胡、元胡,主产浙江省东阳、磐安一带,功行气止痛、活血化瘀、尤以止痛见长。

2.2物理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的扁球形,直径0.5~1.5cm。表面黄色或黄褐色,有不规则网状皱纹。顶端有略凹陷的茎痕,底部常有疙瘩状凸起。质硬而脆,断面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气微,味苦。

2.3主要化学成分

延胡索主要成分为生物碱,主要为叔胺、季胺类生物碱。到目前为止,从延胡索中分离得到的生物碱类成分约有30种[6](延胡索辛素结构不明,未计在内)。除生物碱外,延胡索中尚含有大量淀粉,少量黏液质、树脂、挥发油,另含无机微量元素。起止痛作用的化学成分有延胡索甲索、延胡索乙素(dl―THP)、延胡索丑素等生物碱,其中延胡索乙素的止痛作用最强。

2.4药剂学进展

2.4.1延胡索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进展

延胡索中的有效成分为生物碱,其中以延胡索乙素的止痛、镇痛作用最强。延胡索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传统制剂工艺多采用醇提工艺,也有水提的报道;现代工艺多采用冷浸法、渗漉法、热回流方法(索氏提取法),近年来有采用超声提取法的报道、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法。陈平等[7]通过比较几种不同的提取方法提取延胡索总生物碱的结果,证实冷浸法结果不稳定;桑彤[8]等采用正交法优化延胡索的渗漉法提取工艺;孙百虎[9]等采用醇回流法提取延胡索中的生物碱;有报导采用超声提取法[10],利用超声振荡助溶的原理进行提取;黄欣[11]等研究比较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CO2-SFE)和醇回流法提取延胡索有效成分的优劣,结果显示CO2-SFE提取法优于醇回流法。

2.4.2延胡索质量标准的研究进展

延胡索的质量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中成药的鉴别和含量测定方面[12]。而在鉴别方法中,薄层层析与扫描法发展得相当成熟。在含量测定方法中,紫外分光光度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也是应用最早的方法;在2000年之后,高效液相色谱法其在分离定量方面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的优势,其应用发展得很快,成为目前最常用的方法。然而由于延胡索生物碱具有强极性、弱挥发性以及相对强的碱性,以常规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生物碱的质量控制研究一直面临较多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毛细管电泳、质谱等技术的成熟和普及,生物碱的分析方法有了较多的突破,但具体应用在延胡索中的并不太多,目前分析延胡索中生物碱的最主要分析方法还是HPLC,其他方法的应用极为少见。

3没药的研究进展

3.1概述

没药为橄榄科植物没药树或爱伦堡没药树茎干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

3.2物理性质

没药呈半透明不规则颗粒状或粘结成团状,大小不一,直径1~3cm,有的达10cm;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无光泽;质地硬,表面粗糙,粉状或片状,很脆,有细粒状裂痕,破碎面呈不规则颗粒状,有油样光泽,并常具白色斑点和纹理;打碎后的薄片有亮光,半透明,加水共研时,则形成黄棕色乳状液;气微芳香而特异,有辛辣和苦味,嚼时粘牙。

3.3主要化学成分

没药的主要化学成分有挥发油、树脂、树胶、灰分、盐类、酸类等[13]。没药中起止痛作用的化学成分有呋喃桉叶烷-1,3-二烯、莪术烯、半萜烯,起止痛作用的有效物质为挥发油。

3.4药剂学进展

目前对于没药药理方面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但有关没药药剂学方面的研究进展缓慢。近年来,对没药药剂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含量测定方面。王勇[14]等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别对超临界CO2萃取法、索氏提取法、超声提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没药所得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各提取方法所得提取物成分差异很大,以超临界CO2萃取物中化学成分种类较多,除挥发油外还有大量树脂等有效成分,证实超临界CO2萃取法是一种有效的提取没药成分的方法;马熙中[15]等采用分析型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中药乳香和没药的组分,并与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仪联用分离鉴定了它们的挥发性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在没药的药剂研究中应用分析型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具有很多优点,是一般常规方法所不及的。

4三七的研究进展

4.1概述

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块根。别名参三七、田七、早三七、盘龙七、金不换,主产于我国云南、广西。

4.2物理性状

三七主根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长1~6cm,直径1~4c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断续的纵皱纹及支根痕。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比重大,质坚实,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苦回甜。

4.3主要化学成分

三七的主要化学成分有:三七总皂苷(PNS)、挥发油、三七素、黄酮、甾醇、聚炔醇、糖类、氨基酸、有机酸、环二肽和人参内酰胺及钠、钾、铁等[16]。三七起止痛作用的有效成分是三七总皂苷,其中人参皂苷Rbl为主要镇痛成分。

4.4药剂学进展

5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1]孙小文,段志兴.花椒属药用植物研究进展[J].药学学报,1996,31(3):231.

[2]佟如新,王普民.青花椒活性成分香柑内酯的药理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9,10(6):30.

[3]赵群莉,邓修,蔡建国,等.花椒油的超临界CO2萃取与微胶囊的直接制备[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3(1):1-4.

[4]任桂兰,郑永杰,董军.超临界CO2萃取花椒化学成分的研究[J].化学工程师,2006,134(11):50-51.

[5]孙晓明,金敬宏,吴素玲,等.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应用于花椒油树脂分离工艺的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3,22(5):9-11.

[6]贺凯,高建莉,赵光树.延胡索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7,38(12):1909-1911.

[7]陈平,邪振荣.延胡索总生物碱提取与分析方法比较[J].现代应用药学,1991,10(6):15.

[8]桑彤,谢培德.延胡索渗漉提取工艺的优选[J].基层中药杂志,2000,14(3):35-37.

[9]孙百虎,尚平,卜欣立.元胡中生物碱的醇回流提取[J].河北化工,2008,31(2):41-42.

[10]龚青,周蒂,王碧娟.HPLC法测定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量[J].中国现代应用化学杂志,2000,17(4):315.

[11]黄欣,苏乐群,傅春升.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和醇回流法提取元胡有效成分的比较[J].华西药学杂志,2007,22(5):532-534.

[12]王文慧,宋清玲.延胡索的质量标准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2006,4(5):51-52.

[13]赵富春,曾志,等.没药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69-74.

[14]王勇,贾晓斌,魏惠华,等,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4种方法提取没药所得提取物的化学成分[J].中国药房,2005,16(19):1512-1514.

[15]马熙中,于小兵,郑振华,等.分析型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研究中药乳香、没药化学成分中的应用[J].药物分析杂志,1992,12(2):83-85.

[16]鲍建才,刘刚,丛登立,等.三七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中成药,2006,28(2):246-253.

[17]鲍建才,刘刚,丛登立,等.三七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中成药,2006,28(2):246-253.

[18]章德观.吸附脂法测定三七及其冠心宁总皂甙[J].中草药,1981,12(11):23-25.

[19]周志华,章德观.三七总皂甙成分分析的研究[J].药学药报,1981,16(7):535-540.

1、龙角花能补充营养。龙角花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特色食材,它含有十几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还含有一些天然的糖类和蛋白质以及粗纤维等营养物质,另外胆碱与烟酸等物质阳龙角花中最重要的存在,平时人们使用龙角花能补充营养,促进身体代谢,提高人体素质。

2、龙角花能清肺止咳。龙角花为干性,至寒凉可以入肺经清肺止咳是它入药以后的主要功效,平时它能用于人类肺结核,支气管炎,以及肺炎咳嗽等多种常见病的治疗,治疗时,可以把新鲜的龙角花加入适量冰糖与清水一起煲制成甜汤,然后服用,一天中可以服用多次,清肺止咳的功效十分明显。

3、龙角花能预防动脉硬化。龙角花营养丰富,还有一些天然的黄酮类物质和酚类物质,它们被人体吸收以后可以软化血管,也能净化血液,促进血液流动,能有效预防人体血管老化,僵硬,对人类高发的动脉硬化有明显预防作用,另外,平时经常用龙角花煲汤喝,还能减少高血压与高血脂等常见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4、龙角花能治腮腺炎。龙角花不单能内服,还能直接外用,它能清热消肿,也能解毒平时可以直接用于人类腮腺炎的治疗,当人们因腮腺炎出现两腮肿大时,可以直接把新鲜的龙角花,捣碎以后制成泥状,然后直接外敷,在肿痛的部位上每天更换一次,就能消肿止痛。

一、小班化教学模式

二、小班化教育与教学发展

1、小班化教育的发展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小班化教育在小学的教育教学中的实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素质,小班化的实施使班级内学生的数量减少,老师就可以对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照顾得到,有了老师额亲身辅导,每一个同学都可以在充足的空间内充分的发展,有了充裕的学习环境使小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等等方面都得到很好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的发展,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养成自信的、活泼的性格。小班化教育是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的措施,但是它的实施还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困难,许多的学校认为这样对学校的经济效益不利,以至于现在小班化教学不能迅速的发展,国家应该针对这种状况实施一定的措施,促进小班化教学的发展,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2、小班化教学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的个人素质全面的提高

在小学课堂里强调的是学生在课堂中的活跃性,要求可以大胆的发言,不怕出错,可以勇于尝试,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在积极地学习环境中发展自己。但是在过往的教学中,由于班级人数过多,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是很多,课堂氛围不活跃,教师需要照顾的学生太多,不能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辅导和交流,没有机会去培养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所以为了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学校应利用小班化教学为学生提供可以张扬自我个性的环境,给他们寻找自我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可以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行为品德。

3、小班化教学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就只是负责为学生授课,是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教师对课堂没有积极性。小班化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在只是单纯的讲授知识,教师转变成了一种环境设计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寻找一种效果最大化的教学模型,使在这种教学环境下的学生可以用最大的积极性去面对学习。在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个双向的交流,学生为老师带来教学动力,老师为学生带来学习动力。

三、结语

关键词:绿色化学思想;高中化学教学;应用

科技以及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且还在不断加重,特别是化工生产污染问题更是严重,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困扰,也影响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让。针对这一问题,出现了绿色化学思想,其目的是为了减少化学生产中因不规则的技术和设施使用而生产出的有害物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绿色化学思想的主要特点

该思想是想通过节省资源、使用无污染的化学材料,达到减少社会生产和工业生活造成环境污染的目的。其具有三点特征,首先是要使用绿色无污染的化学材料,在工业生产中原材料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因此只有使用绿色无污染的材料,才能保证工业建设中不会给环境造成污染。其次是要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最后是保证化学活动产生的物质是可以被回收利用的,化学物质无处不在,可以在生产活动中带来很大的经济利益,同时也给环境及人们的健康带来损害,因此实施绿色化学思想就是为了解决这些化学物质,为建设绿色环境提供保证。

2、绿色化学思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化学教学中,教材中并没有明显的体现出绿色化学思想,而是隐含在教材中,需要教师细心观察,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对教材进行二次整合,掌握教材的内容,从中挖掘出其中的绿色化学思想、素材等,并将其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

2.1情境创设,渗透绿色化学思想

2.2在化学实验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

2.2.1规范实验操作,减少污染

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在演示化学实验时,要规范自己的操作,体现出绿色化学的思想,例如在结束实验后,就可以将废弃掉的材料进行回收再利用,器材要放在规定的地方进行清理,减少污染[2]。

2.2.2实施微实验,降低成本

除了要将实验中废弃的材料进行回收再利用之外,还需要满足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要实现低能源、低消耗。因此在实验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少的使用实验剂量,从而减少污染。比如在学习制造氯气时,为了减少污染,就可以使用微视频、多媒体等手段,将其制作方法、实验步骤、现象以及结果等通过这样的方法展现给学生观看,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丰富教学资源,也将绿色化学思想渗透到教学中,新的教学方法,也会让学生感兴趣。

2.2.3改进实验,封闭实验

化学中有一些实验是有毒的,比如氯气、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氟化氢、硫化氢、一氧化氮等气体都具有毒性,还有一些酸,如硝酸、硫酸等,苯胺、硝酸化合物等,都会产生污染,因此在进行此类实验的时候,就需要保证实验室是封闭的,能够尽量的减少污染。另外,在试验中,尽可能的不用或少用挥发性的有机物,例如浓盐酸、浓氨水以及甲醛等,绝对不要使用风险试剂,例如嗅水、汽油等,在实验中要将绿色化学的思想渗透到各环节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结束语

当前对环境保护的问题,人们都非常重视,在高中的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是非常必要的,既是促进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又是实现我国绿色环境的要求,在新课标的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需要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减少化学材料的使用,减少污染,因此教师应该从生活中以及教材中多去挖掘有效的化学教学素材。

作者:陆春竹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参考文献:

付秋玲吉林省舒兰市第十一中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化学实验,我们

可以观察到大量生动、有趣的化学反应现象,从而了解大量物质

变化的事实,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著名的化学家戴安邦先生

曾说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

式。”那么化学实验课在化学学习中究竟有什么重要作用呢?下

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来谈一谈。

一、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三学生刚接

触化学这门学科,缺乏理解、接受化学新概念、新知识的心理基

础和认识基础,学生往往会出现学化学到底有什么用处的疑问和

对学化学的畏难情绪。针对这种情况,在初三教学伊始阶段,不

要急于授课,先从诱导兴趣入手。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

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激发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实验做为化学

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是有目的的使自然界中的现象在特定条

件下再现,他能激发学生发现问题,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并驱使

他们积极思考,探究其中的奥妙。学生对化学的喜爱,大多源于

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因此,开学第一课可以首先做几个化学游戏

或趣味实验,如鸡蛋能自动游动。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大半杯

清水,使水的深度比鸡蛋的长度高几厘米。把一个完好的没有变

质的鸡蛋放入水中,这时鸡蛋逐渐沉于水底。然后往水里加入一

定量的浓盐酸,使浓盐酸的体积是清水体积的1/15左右。同时往

茶杯里滴入一滴洗涤剂,并将溶液搅拌均匀,不久蛋壳表面出现

气泡,气泡由小变大,由少变多。过一会儿鸡蛋便缓缓上升,并

且还会上下沉浮或不断翻转。再如,利用白磷的着火点低,将白

磷放在纸上表演气功,用手将纸搓燃等等。这些现象使初学化学

的学生看来十分有趣,于是同学们就会带着疑问主动的接触化

学,使其产生我要学、乐学,而不是要我学的局面,以达到预期

的教学目标。

二、化学实验,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化学知识

化学实验是化学家研究的基础,我们学习化学同样离不开实

验。如讲“金属活动顺序”时,我们做这样两个实验:(1)取

少量镁、锌、铁分别放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里,观察现象。同学

们都能观察到金属表面有气泡产生,镁与盐酸反应速度最快,锌

次之,铁与盐酸反应速度最慢。(2)再取一小片铜和银分别放

入盛有稀盐酸的两支试管里,观察现象。金属表面无气泡产生,

证明铜、银不跟稀盐酸反应。从上述实验现象可知,金属是否与

酸反应与金属本身的性质有关。在此基础上我给出金属的化学活

动性顺序。这时在同学们的脑海中会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后我们

结合实验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根据实验现象可以看

出: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

能置换出酸里的氢;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中就越容

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也就是说,在上述反

应中镁的化学活动性最强,锌次之,铁的化学活动性最弱。上面

这些化学知识,如果离开了实验教学,学生学起来既抽象,又空

洞,还乏味。化学实验教学则能变抽象为形象,变空洞为生动,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更直观,更深刻的掌握这些化学

知识。

三、化学实验,帮助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因此,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也就显得

尤为重要,实验教学也就成了我们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完成化学实验的基本功夫,单靠死记

硬背,则容易遗忘。当前,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我国不少

学校仍然存在功利性强、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等现象。由于

示实验,甚至把“做”化学实验变成了“讲”化学实验,而学生

只需要“看”实验、“听”实验和“背”实验,这就造成了现在

很多学生不愿意动手、动手能力差的现象。如果把实验基本操作

的教学搬到实验室里,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动手实践,既可以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又可以使学生掌握容易、印象深刻;几次练

习,操作自如。在教学中我采用边实验边介绍的方法,让学生在

实验中得到实验技能的培养。如:试管如何加热;酒精灯的使用;

如何取用药品;如何连接装置等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正确地

操作实验,既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的技能,又提高了学生知识运

用的能力。所以,化学实验教学的直观性,起着其他教学方法不

可替代的作用。

四、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和严谨治学的学

习方法

化学实验教学,应该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的基础

上,着眼于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如:在学习了O2,CO2

两种气体的制法后,可组织学生利用学校现有的仪器和药品,让

学生自选仪器,亲自动手操作制取这两种气体。从O2,CO2两

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开始对实验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

集方法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归纳。然后再通过实验来

复习这两种气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现象及有关的化学

反应方程式等。并列比较,对比进行掌握。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

得到系统的认识。

五、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

会、生活中的许多事物或问题是学生似是熟悉,实则陌生的。教

师如果能巧妙的将这些问题与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孕育悬念,

使学生进入“心求知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必将极大

的激发学生揭示悬念的兴趣,从而积极探索。在揭示悬念的过程

中,必将启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调动学生

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后,将会主动探索,独

立创新。

总之,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我们对所学知识不断从感知到理论,从肤浅到渊博的重要手段,

是我们认识世界、研究世界、创造世界的基础。每一位化学教师

都应该认真组织好化学实验教学,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增强学生

主动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个人简介:

关键词:化学史;新课标;化学教学;作用

一、为什么要进行化学史教育

二、化学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纯理论的化学教学内容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课堂气氛呆板。化学史描述从远古时代直至现代漫长时期中化学发展的过程,它包含了一个个情节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故事,这些故事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如苯分子结构的讨论,它的不饱和程度增大,但不具备不饱和烃易发生加成反应的性质。为了解释这一现象,德国化学家凯库勒终日苦思冥想,集中精力研究。一天晚上在书房打瞌睡时,眼前出现了旋转的碳原子,碳原子的长链像蛇一样盘绕卷曲,头尾相连,他猛地惊醒,由此联想到苯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单、双键交替结合而形成的环状结构。梦中的启发使他成功地提出了苯分子的结构,这“梦”来自于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只要我们去努力、去奋斗,就会结出丰硕的果实。这样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强烈的渴望,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化学发展的过程中,每一发现都经历了科学家大量的实验、观察、分析、推理和验证的过程,适当让学生模拟科学研究的过程,从选择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到研究结论的得出,都尽可能地由学生自主操作,有助于学生体验到知识的求索过程,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精神是很有益处的。例如在学习《碱金属》时,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的阅读材料《金属钾的发现》,然后根据戴维的实验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再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交流,确定了在我校实验室的条件下能够进行的实验,并让同学分组进行实验,去真正的模拟戴维当时发现钾和钠的过程。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大多失败了,但是两组成功,这两个成功的事实足以大大的激发学生们的探索精神,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养成勤于探索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没有创新就没有科学的发展。创新,科学就发展、就前进;保守,科学就倒退、就停止。例如讲授电子云的图像,如果能够适当联系一下人们对原子结构探索的过程,从汤姆逊的“西瓜式”,卢瑟福的“行星式”,到玻尔的“旧量子化”的原子模型,直到玻恩运用概率分布解释的电子云图像,从变动和发展的角度去阐述,就会使学生自然地认识到,每一种模型的提出,在当时看来尽管比较合理、甚至得到过公认,但随着科学实践的发展,有的需要补充或修正,有的则可能被。这样把知识作为历史的产物来考察,从它的孕育、产生和发展的流动中去进行阐述,就会活跃学生的思想,启发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甚至可能为此而立志,为揭示微观物质世界的奥秘而奋斗终身。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已成为教师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重任。如在讲授钠的化合物、纯碱的生产和应用时,可以介绍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他为了发展我国的化学工业,放弃了国外优越条件,毅然回国,全身心地投入到制碱工艺和设备的改进工作中,打破了外国人对制碱业的垄断,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鼓励同学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刻苦学习,学有成就不忘祖国,心中时刻想着祖国和人民。

5.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科学崇尚求真务实,来不得半点的虚假。在教学中结合化学史,使学生从科学家身上能够学习到崇尚科学、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精神,对学生治学观甚至人生观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影响。例如法国人巴拉尔23岁时发现了单质溴。在此之前,有人将一瓶液体送给化学大使李比希,请他分析液体的组成,但他没有进行详细的分析,就贸然断定瓶里的液体是氯化碘,当他听到巴拉尔发现溴的消息后,才认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大错误。从此他把那个瓶子放在一只被他称为“错误之筐”的箱子里。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必然引起学生的思考,并从中找出自己的差距,促进其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法国著名科学家朗之万所说:“在科学教育中,加入历史的观点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化学史的教育功能已被越来越多的化学教师所领悟并应用到教学中。我们中学化学教师自身就需要多去研究,要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学术魅力与专业素养。所以,化学教学中进行化学史的教育,将是21世纪我国化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鲍时安,张家登.化学史教育与教学[J].化学教育,2000,(1).

一、化学史教育的作用

1.化学史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化学教材的很多内容是一些结论性的知识,特别是一些概念和理论,显得抽象而枯燥,我们如果只是机械的灌输,让学生被动接受和死记硬背,学生就会逐渐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一节,学生看到的都是一些教条的规律和静止的符号,但如若我们把这部分内容与元素周期律的初探、发现和不断完善的化学史实结合起来,让学生参与这种动态的发展过程,学生一定会兴趣十足,有了兴趣这个最好的老师,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也就自然而然。

2.化学史教育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从化学教学角度来看,有目的地给学生讲些化学史,可以使他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各门学科在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的一部历史,化学也不例外。有很多重大的化学理论和定律的发现,都经历了长期的演变过程(有的还在演变中)。如对元素周期律理论的认识,从1789年拉瓦锡的第一张元素表问世,到1869年门捷列夫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出现的八十年间,就有很多人在研究这个理论问题。自1869年以来,这一理论的发展才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又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周期表又以崭新的面目出现在我们面前。时至今日,还有众多的研究者正对它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想象、推测和预言。像这样一个理论问题,要是学生只单纯地懂得了它的今天,而不了解它的昨天,也不去想它的明天,就不可能做到对整个理论的深刻理解。

3.化学史教育可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科素质

通过讲解化学史上的重大发现及一些概念、理论的提出以及不断地完善的过程,可以使学生自觉养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观念,启发学生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还可使学生正确处理化学实验与理论的辩证关系,养成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态度。而一些著名的化学家的事迹,如候氏制碱法的成功和凯库勒对苯结构的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百折不挠、愈挫愈坚的勇气和为化学献身的精神。

4.化学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教材中有关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制作,炼铁炼钢技术的使用,及有关造纸、火药的发现等知识的介绍,可使学生感受到中国古老文化的辉煌,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现代化学史上的成果,如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及我国现代化学上取得的成就,可以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通过我国现阶段化学水平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可以激励学生奋发图强,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学习的拼搏精神。

5.化学史教育有利于开展素质教育,符合当前新课改的精神

二、化学史教育的方式

语言文化教育外语教学学习动机

长期以来,我们的外语教学只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或者说只把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来看待,而忽略了语言背后所隐含的文化意义。致使我们的学生对语言学习中的浅滩暗礁心中全然无数。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外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交际的人才。因此,外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更应是“文化教学”。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有些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个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英语的素质包括语言知识、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必须处理好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充分认识并重视文化差异,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

二、文化教育的内容

1.了解目的语文化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

语言反映价值观念,价值观念影响语言。文化决定思维,决定语言的表达方式。语言与人类思维的密切关系决定了语言与文化相依相存的关系。特定的文化由特定的语言来表达,特定的语言体现特有的文化内涵。即体现特有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特有的思维模式决定了该语言的基础结构。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发现隐藏在文化深层里的价值观,从而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使学习者更好地了解这语言,加深对跨文化交际的理解。

中西文化在价值观念、思维模式方面的差异直接且根本地影响和决定了语言的语用原则和表达方式,影响到学习者对该语言及文化的认知和掌握。因此,了解目的语国家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是外语学习中提高语言综合素质的根本途径。在外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应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应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2.认识非语言行为的不同含义

非语言交流通常指用非语言行为或身体语言交流,它是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非语言行为是人们除了语言之外的有效沟通方式。人们在进行语言交流的同时,大部分情况下是伴随着非语言行为的。非语言行为的交流大致可以分为动态无声交流、静态无声交流和有声交流三种。

非语言行为同语言行为一样,因文化的不同往往赋予不同的意义。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文化对非语言行为的不同解释,往往会产生误解。由于不同民族文化已经根深蒂固,不容易接受与自己的习惯相反的信号,所以我们不能忽视非语言行为在交际中的重要性。

3.容纳文化的差异和独特性

文化和绝大多数非语言交际都是代代相传和后天习得的,都是长期历史和文化积淀而成得某一社会共同的习惯。文化不同,交际规则也不尽相同,不同文化的人之间交往时难免产生文化误解和冲突。因此,要正确对待文化差异,坚持不懈地排除文化差异感、文化模式化和文化差异的干扰,容纳文化的差异和独特性,正确对人、对己、互相尊重,平等往来。

三、如何在外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

根据文化教育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文化教育。

首先,提升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

在我国目前的教学体系中,外语教学多半只在课堂上进行,教师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因此,授课的教师必须要转变自己的观念,切实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养,教师自身素养是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的关键。教师只有自觉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才能全面把握外语文化知识教育的量与度,以及教学的具体步骤和方法,才能更好地活化和拓宽教材内容,以达到预期的理想的教学目的。

其次,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应将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学习者,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在各方面都存在不同,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那么不同的作业反馈方式对他们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在多样性和特殊需要的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反馈也应该具有灵活性,因人而异、科学反馈,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得到进步。

第三,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

一直以来,外语教学侧重点都放在了语言知识的传授上,而忽略了文化教育的传授。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对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加以控制,而且必须注意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具有趣味性的文化常识,选择合适的文化信息来进行教学。

由于学生对外国社会文化知识一般没有亲身的感受,仅依靠阅读书面材料或讲解抽象东西来达到教学目的。因此,为了使学生感受到外国文化,理解其真实含义,在教学中应尽量多地使用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手段,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实物、图片、幻灯片、电影、电视等视听直观教具、使教学更形象生动,并借此了解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言语行为、体会英美文化与汉文化的差异,增强文化能力。

第四,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

四、结语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英语学习中的障碍往往来自于学习者对文化知识的缺乏。也就是说,只有充分了解一门语言背后的文化含义,才能够真正掌握这门语言的精髓,培养外语学习者优秀的交际能力,才能最终达到交流的目的,因此,文化教育必须在外语教学中上升到一定高度。

[1]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04).

[2]段士秀,吕翠媛.浅谈高校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J].长春大学学报,2008,(05).

毫无疑问,《教学勇气》正是冥冥中我们所要追寻的答案,更是对我们内心呼唤的回应。读书的过程中,我常常会掩卷沉思,会不自觉地把帕尔默的描述和我的心灵状态或教学状态进行比照,在比照中感慨、顿悟!

1、“当我们把某种认定的方法技术捧上天的时候,就使得采用不同教法的老师感到被贬低,被迫屈从于不属于他们的标准。这时,他们必然会感受到痛苦。”

的确,在现实的教改实践中,时不时会有某种“教学方法”的流行,在流行的季节里,正如大家对“名牌服饰”的追随,不论内心是否真正认同,不论是否真的契合自身特质,大家都会自愿或不自愿的去使用,惟恐自己被排除在潮流之外。这样的使用,效果可想而知。做为一个普通教师,我不敢惶论这种流行的是与非,但我真的感受到“理性消费”的必要。当我们要选择某种“流行”的时候,我们应该先深入的去了解它,也深入的追问自己“这种方法所体现的价值是我所推崇的吗?我有推行这种方法的个性特质和优势吗?”。帕尔默认为“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的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这与我们中国的说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当我初遇“尝试教学法”的时候,那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学的乐趣。而当年的激励纳粹“棒、棒、你真棒!”每次在别人的课堂听到就不自在,在自己的课堂使用也觉得羞愧,那时,我也会责备自己的落伍,而今,帕尔默终于令我释然,与其违心地痛苦地“时尚”,不如真实地坦然地放弃!

2、“也许课堂既不应以教师为中心,也不应以学生为中心,而应以主体为中心”。

我们的教学经历了“学科中心说”“教师中心说”,而今已步入“学生中心说”,学生和学习过程比教师和教学过程更重要,教师的角色在促进者、学习同伴和必要的监控机制间转换。而帕尔默认为这几种方式均有启发性和优点,但又未能完全解决问题,要么教师成为权威,要么学生永远不会犯错。他提出应该以“第三事物”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专注这一“伟大事物”,构建复杂互动的真正学习“共同体”。在“共同体”中,没有单方面的教学者,也没有单方面的接受者,更没有单方面的成长者,它就是一个五行相生相克的“相互影响”的系统。在这样的系统里,真正的教学和教师的自我完善也就产生了。读到这里,帕尔默为我们描绘的美好愿景宛如就在眼前,只是,要实现它,真的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不过,我们已经上路了,不是吗?

3、“除了问一个诚实而开放的问题外,‘明确委员会’成员禁止以其他任何方式与焦点人物对话”。

帕尔默认为“要想在实践中成长,一个是达成优质教学的内心世界,一个是由教师同行所组成的共同体。”对于后者,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非常重视,我们通常称其为“同伴互助”,在“同伴互助”中许多老师走出孤独和封闭,在互帮互助中迅速成长起来。但帕尔默的“明确委员会”与我们的“同伴互助”相比,却是别有一番洞天。需要帮助的人被称之为“焦点人物”,“明确委员会”以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帮助他——“没有忠告、没有过量确认、不会把问题转移给他人,不用提建议。共同体的成员只会提焦点人物诚实而开放的问题(如,这样的事情以前发生过吗?你有什么感觉?)……”

THE END
1.粒子物理学发展的历史考察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所, 太原 030006 作者简介: 乔笑斐,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物理学哲学、物理学史,电子信箱:qxf@sxu.edu.cn;路昊明(共同第一作者),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物理学史,电子信箱:luhaoming1997@163.com A histo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particle physics development ...http://www.kjdb.org/CN/10.3981/j.issn.1000-7857.2022.09.001
2.天平的发展史物理上常用的学生天平。 小学生的简易天平。 大学时的天平,大家都用过电光分析天平,怎么用,早还给大学老师了。反正更精确! 下面简介一下天平的发展史: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天平杠杆’出自上埃及第三王朝!它是带有红颜色的石灰石横梁!长约8.5厘米!中间和两端都有钻孔,这一天平杠杆距今已有4500年了!如今保存在伦敦科...https://www.meipian.cn/1prb3m8s
3.SDN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在本文中,我们首先来看“为什么需要SDN”,然后分析网络业务的发展趋势,最后引入SDN和网络虚拟化的诞生和发展历程。 1 为什么需要SDN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推动人类进步的最重要的学科是什么? 这个答案一定五花八门。有的人说是物理学,随着物理学的发展,蒸汽机、电灯得以发明,进而又有了火车、飞机,因此物理学推动了人类...http://mc64e8402.ptpress.cn/articleDetails?id=C7E3EF9370100001F07680C083E07AA0
4.物理发展史物理发展史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它的理论结构充分地运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它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https://www.jianshu.com/p/c78c4810eeb2
1.《物理学史》(弗·卡约里)简介书评在线阅读当当网图书频道在线销售正版《物理学史》,作者:弗·卡约里,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新《物理学史》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物理学史》,就上当当网。http://product.dangdang.com/20825980.html
2.物理学发展史(豆瓣)物理学发展史的创作者 ··· 乔治·伽莫夫 作者 作者简介 ··· 作者乔治·伽莫夫,美籍俄人。曾在乔治·华盛顿大学任教,从1956年期担任博尔德的科罗拉多大学物理学教授。1968年去世。 喜欢读"物理学发展史"的人也喜欢 ··· 19世纪物理学概念的发展 7.2 星系动力学 8.8 基本粒子物理学史 8.8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594801/
3.校本课程简介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简介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 ◇办学宗旨: 立德树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办学理念: 以人为本,诚信育才,文化立校,和谐发展。 ◇校 训: 笃志·明德。 ◇愿景目标: 把学校建设成为设施一流、管理精致、内涵丰富、文化深厚、 优质高效、特色鲜明的,引领师生共同成长的现代学校。http://www.htsyzx.wj.czedu.cn/html/article688078.html
4.解剖学发展史简介全球发展简介 大家知道,殷商时代医学有所发展,甲骨文中有多种疾病的记载。而且当时人殉、人祭之风盛行,奠基、丧葬、祭祀杀人最多一次超过2000,而且砍头、断肢、剖腹……手段极为残忍,而殉难者的遗体大多随意弃置,奴隶的几乎没有任何社会地位,与牲畜无异。这种情况下,对这些尸体进行解剖研究不会有任何舆论阻力,甚至...https://www.med66.com/jiepouxue/zx1903124213.shtml
5.我国分析仪器及其应用发展梗概资讯中心我国分析仪器萌芽于20世纪30年代,据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的老前辈荣仁本先生和史久泰先生回顾,30年代的上海劳动仪表厂,就是我国最早的仪器仪表厂。解放后,我国老一辈领导人对科学和科学仪器的发展是有比较深远的认识的,早在1956年就领导制定了20年科学发展长远规划,并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启动的156项重大建设项目中列入了分析...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10303/573931.shtml
6.物理学简介(三)物理八重法本文概述了物理学的多个分支,包括磁学、集成光学、声学、非平衡态热力学、光学、高斯光学、光谱学、固体物理学等。详细介绍了各分支的发展历史、关键人物的贡献以及重要理论,如库仑定律、电磁感应、光的波动说、量子论等。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三) 物理学分支 1.磁学 磁学是研究静磁和电磁现象,以及物质...https://blog.csdn.net/pilifeng1/article/details/90111276
7.钛简介钛发现历史钛物理性质→MAIGOO百科国外发展历程 1940年卢森堡科学家W.J.Kroll用镁还原TiCl4制得了纯钛。从此,镁还原法(又称为克劳尔法)和钠还原法(又称为亨特法)成为生产海绵钛的工业方法。美国在1948年用镁还原法制出2吨海绵钛,从此开始了钛的工业化生产。 1947年,人们才开始在工厂里冶炼钛。当年,产量只有2吨。1955年产量激增到2万吨。1972...https://www.maigoo.com/citiao/1096694.html
8.图像传感器原理介绍(史上最详细的CCD和CMOS介绍)CCD图像传感器简介 CCD(Charge Coupled Device ,感光耦合组件简称)是摄像系统中可记录光线变化的半导体,通常以百万像素〈megapixel〉 为单位CCD发展史 1969年,由美国的贝尔研究室所开发出来的。同年,日本的SONY公司也开始研究CCD。 1973年1月,SONY中研所发表第一个以96个图素并以线性感知的二次元影像传感器〝8H*8...https://www.microdemo.com/technical-data/1267/
9.SPC:统计过程控制腾讯云开发者社区1、质量发展历史的简介 质量学的三位大佬:休哈特、朱兰、戴明 日本质量集大成者:石川馨 2、QC七大手法的运用解析 1)QC查检表之解析 查检表定义及制作要点 探讨:罗列出部门的Top3的表格,探讨其改善? 2)QC层别法之解析 层别法用法及层别项目选择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news/231310
10.物理学发展史(精选十篇)物理学发展史 篇1 物理学作为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哪里有人类活动, 哪里就有物理学文化气息。百年来物理学的发展一次次的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一、经典物理学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带给人类第一次经济飞跃。 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发表, 标志着经典物理学的诞生,...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rf3i7x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