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java的精品课程,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Java语言能解决传统程序设计语言的重复教学问题,保证面向应用从程序设计基础到软件系统开发面向应用可持续培养巩固发展学生的软件设计开发技能。
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建立和培养学生优良的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和计算思维能力,初步的软件开发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等基本专业素质的基础课程,是后续课程和专业学习的前提。Java程序设计作为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控制等理工科本科生阶段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操作性、技术性和工程性都很强的应用型课程。国内部分高校面向非理工科学生开设了Java程序设计选修课。同时,Java语言是工业信息化部和人事部共同组织的全国软件资格水平考试采用的二种考试语言之一,部分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等级考试也选用了Java语言。
2面向应用的UPCA教学目标
面向应用的“UPCA(Understanding,Programming,ConfigurationandApplication)”教学目标指“理解、编程、配置和应用”,是Java程序设计课程关于知识与能力结构的基本要求,其中“U”指理解面向对象编程思想、基本概念、基本语法和编程规范;“P”指学会面向对象编程、GUI编程、网络通信编程和数据库应用编程,成为SCJP(Java程序员);“C”指掌握构建与配置JavaSE、JavaEE开发环境及选择高效的开发模式;“A”指在学会JavaAPI基本应用的基础上,将Java语言作为信息系统开发的平台,能初步在网络环境中开发Java应用系统。
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是面向应用将Java作为本科计算机类专业的面向对象编程的入门语言、基础性应用架构和开发平台,形成面向应用的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上充分考虑Java语言平台的支撑性,构建如图1所示分步骤、多层次、立体化的课程体系,以CoreJava为主线贯穿整个架构,循序渐进,有机融合,巩固深化,保证运用Java面向应用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图1基于Java的多层次立体化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郭广军(1971-),男,湖南双峰人,硕士,副教授,CCF高级会员,研究方向为网络计算与分布式处理,服务计算。戴经国(1962-),男,湖南双峰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网络与信息安全。谢东(1971-),男,湖南益阳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数据库技术。彭智朝(1976-),男,湖南双峰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网络与服务计算。陈海林(1981-),男,江西樟树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Java技术。
3面向应用的理论教学体系
理论教学按照“少而精,面向应用,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原则,以“设计形态”为主导,以UML贯穿分析设计,实现程序观到系统观的提升,着重培养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计算思维能力和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本课程重点讲授Java语言基础知识、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字符串与数组技术、常用JavaAPI的使用、异常处理、基本I/O技术、网络通信编程、数据库访问技术、GUI编程等;要突破的难点主要包括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方法、类变量和类方法的使用、各种输入输出流的应用、事件处理模型、多线程技术等。
在教学环节上,本课程主要包括理论教学、课内实验、课外实验和课程设计。理论课教学、课内实验一般开设18周,周课时(理+实)为3(2+1)学时或4(2+2)学时,课外实验每周不少于2学时,课程设计单独开设2周。Java程序设计的理论教学体系的知识模块和学时安排如图2所示。
图2Java程序设计的知识模块与学时安排
4面向应用的实践教学体系
4.1“三层次、四阶段”实践教学体系
本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根据面向应用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软件工程师的需求接轨,围绕UPCA教学目标,分阶段巩固、螺旋式提升的原则,分为“三层次、四阶段”,如表1所示。第一阶段基于课堂演示实验,导以观察认识,学生参与互动,为动手编程热身;第二阶段是学生课内和课外实验,开放实验室,学生动手设计编程,亲身体验,完成单个较小主题的设计编程与测试,是对某一知识点编程能力的单项训练;第三阶段是课程设计,完成综合性的简单系统开发,提升分析、设计与编程能力,具备初步的系统开发技能;第四阶段是高级技能与应用软件开发能力的实战训练。
除第一阶段外,每个阶段分三个层次进行,充分体现因材施教,量力而行的教学原则。第一层次是编程技能的最低要求,主要面向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使其通过模仿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第二层次是编程技能基本要求,面向中间学生,通过模仿进而自主设计编程的实践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基本的分析设计能力;第三层次是编程技能的高级要求,面向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给其自由设计空间,培养他们基本的软件开发能力和创新精神。
表1实践教学体系
阶段环节要求
第一阶段
(验证性/设计性)课堂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和学生参与互动相结合
第二阶段
(设计性)课内实验
课外实验
(开放实验室)按实验目的与要求,分析设计每一个实验题,并上机调试验证
模仿样例设计实验并上机调试完成
上机调试样例程序,消化理解
第三阶段
(综合性)课程设计
(分散与集中相结合)按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一个比较简单的应用系统,并上机调试验证
模仿案例程序完成系统设计
上机调试案例程序,消化理解
第四阶段
(综合性)毕业实习实训
(导师制)按设计要求自己选题,独立进行需求分析、设计并编程实现
模仿案例按毕业设计要求自己选题,独立分析、设计、实现、部署、测试
消化理解应用系统案例,并上机调试实现
4.2校企合作,拓展实践教学体系
(1)校内实验、实训环境
建成了环境友好、软硬齐备、性能优良、协作开发的软件开发实验实训室,安装配置了Java系列开发平台和工具、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等,实验项目开出率达100%,其中有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课程占整个实践性课程的95%。此外,开放实验室为完成课外实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性学习,为提高创新设计能力提供了基本条件保障。
(2)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以“致用、实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原则,面向出口,主动对接市场与企业需求,校企联合创办了包括美国杰普、广州达内、长沙国软等多层次的校外软件开发实习、实训基地,拓展了实践教学体系。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革新、技术开发、资源互补、认证培训、学生就业等各个领域开展合作,为学生专项培训、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提供了优良的软件开发条件,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5面向应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5.1教学方法改革
(1)基本教学方法贯穿整个教学活动
①启发式教学:可通过先果后因、分析提问、编程互动、程序调式等,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分析、讨论、参与,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答案,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可联系实际打比喻使抽象概念具体形象化,如“类、对象、实例”可比“面、线、点”;对比分析看本质使机理明析化,如“接口与类”犹如“设计与实现”;运用UML使面向对象的思维科学化、设计思想可视化,如“类图、对象图、接口、时序图”等在面向设计中的合理使用。
②讨论式教学:对于重点和难点内容,适当安排讨论互动环节。如类的设计,从实例出发,由学生思考讨论,给出类的属性和操作,由教师总结、修改和完善,达到预期效果。
④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以帮助学习者明确学习目标,根据项目需求来学习,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是应用开发能力培养重要途径。通过“提出项目、分析设计、编程测试,边学边用,总结完善”的过程,在项目情境教学中体现出面向应用、共同协作、互动创新、发扬个性的教学风格。具体实施设置在第三阶段的实践环节,提前作好整体规划、分组设计,然后学生演示、教师总结,使得群体思维与智慧为全体学生所共享。
(2)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突破重点与难点,培养应用开发能力
①对于基础知识点采用“多媒体课件+启法式+讨论式教学法”相结合。即让学生带着问题,教师采用启发式等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完成重点、难点的突破。
②针对应用技术知识点采用“多媒体课件+活代码+案例教学+项目驱动法”相结合。即让学生带着任务,教师以活代码通过案例或项目,借助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应用开发能力培养。
(3)引入双主模式教学和研究式教学
①双主模式教学方法:在应用与提高部分的讲授中,介绍开发企业级应用系统的一些高级编程,涉及到的知识点深、知识面宽,难度较大,主要在第三、四阶段的实践环节中进行操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并非自始至终,其角色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更多的时候是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主动的思考、探索与实践。
②研究式教学:方法一,在课程设计中,指导学生作小课题,要求学生设计、实现并调试成功某个小型应用系统。方法二,把课程教学与教师的科学研究有机地结合,即把一项规模较大的工程设计项目引进教学的全过程,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研究项目,通过实践获取知识。
5.2教学手段的改革
课程组教师充分利用计算机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在多媒体网络教室或实验室中进行互动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Java语言程序设计在线教学系统提供了集成化网络教学平台,开发了丰富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开设了学习论坛和网上答疑等互动教学。
注重应用动手能力,改革考试考核方式。除了常规理论考试之外,还通过机试、课程设计考试、答辩式考试等多种形式,使考教相融,学教互动。
逐步开设创新性实验。在课程设计等环节中,设计难度、层次、技巧有所区别的研究性和开发性课题,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开发。在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程序设计竞赛,培养学生利用Java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兴趣,为后继课程的开展作好充分准备。
6立足精品,加强课程建设
“Java程序设计”于2008年被学校评为校级精品课程,进一步优化整合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网络课程和教材建设。课程组主编的《Java程序设计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加强了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建成了Java程序设计在线教学系统,开辟了网上答疑系统和Java技术论坛,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空间。
7面向应用,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者,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改革顺利实施的关键。针对当前计算机技术发展快而教师教学任务重、缺乏提升自身业务水平机会的现状和青年教师多的特点,特制定相应师资培养措施:(1)改善职称结构,合理规划、有计划的选派青年教师攻读博、硕士学位。目前课程组教师队伍共1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6人;博士2人,硕士10人。(2)学术会议、课程进修。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各种高质量的教学会议和学术会议,选派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各种优秀(精品)课程培训,到校企合作单位,如上海杰普、广州达内等轮岗培训,确保教学与社会需求接轨,提升教师软件开发水平和科研实力。(3)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示范公开课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由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向青年教师传授教学方法、教学规范、教学艺术,帮助青年教师练好教学基本功,提高
教学水平与能力。(4)传帮带、导师制。对首次开课的教师,由副教授以上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其导师,指导备课、随堂听课、及时辅导,使之尽快掌握教学规律、站稳讲台。通过上述措施,有效地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团队已经成长为一支结构合理,教学、学术水平高,勇于创新的教学队伍。
8结论
经过本课程组几年来的共同努力,面向应用,对“Java程序设计”教学实施了系列的改革和实践,紧紧围绕“一目标、二体系、三层次、四阶段、可持续”,改革内容涉及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实习基地三大方面。通过改革,整合优化了理论教学体系,强化了“三层次、四阶段”实践教学体系,加强了实习基地、教材与师资队伍建设,适应了可持续面向应用的人才培养需要,实践效果好,得到了学生和同行的好评,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软件设计开发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配套的在线教学系统已在多门课中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郭广军,刘安丰,阳西述,等.Java程序设计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2][美]GradyBooch,JamesRumbaugh,IvarJacobson.UML用户指南[M].邵维忠,麻志毅,张文娟,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董丽萍,刘宇.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9):121-124.
关键词:精品课程;;功能模块;数据库
Object-orientedProgrammingQualityCoursesWebsiteDesignandDevelopment
ZHANGFeng
(ComputerScienceandInformationTechnology,InformationInstitute,ZhejiangShurenUniversity,Hangzhou310018,China)
Abstract:Networktothedevelopmentofeducationisaninevitabletrendineducation,curriculumandqualityeducationconstructionsiteinthenetworkasakeylink;alsoplaysarolecannotbeignored.
Alongwitheducationreformandthevariousdisciplinescorrespondingqualitycourseshavealsodeveloped.Thisarticlenetworktechnologyandtraditionaleducationcoursescombinedproductionofqualitysites,morepopularchoiceofthecurrentnetworkprogrammingasamajormeansofachieving.Thispaperbrieflyexplainsthefinecoursesitefeaturesandsignificanceofthesite'soverallsystemarchitecture.
Keywords:ExcellentCourses;;Module;Database
1引言
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和广泛传播,现代教育已经开始突破传统教育模式,向网络教育方向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相继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教学改革工程,使高等教育的教学观念、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办学条件和教学环境、教材建设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精品课程建设正是适应这一形式而提出的,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牵动其它课程建设,促进课程整体水平的提高;通过每门精品课程教学队伍的建设,促进学校尽快完成本科教学中坚力量的新老交替,推进教学改革,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精品课程网站是精品课程建设之中重要和关键的一环,是精品课程外在的表现形式和载体,直接反映和影响精品课程建设的质量。
2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意义与功能
2.1精品课程网站的现状
目前多数精品网站按照“三级管理”的模式建设自己的开放式课程资源共享网站。教育部在精品课程建设的文件中强调要重点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教材建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但国内部分网站建设的统一性、规范性和可适用性不强,同时由于资源数量的有限还不能很大程度上的满足同学需要。大部分网站没有设置“搜索查询”功能,没有进行课程的详细分类。
2.2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意义
随着网络教育的开展,人们正逐渐的接受这种新的教育形式。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使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应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互联网速度大幅度提高,网上教学的实时交互已经很容易实现。其次在实践过程中,大多数院校也逐步认识到学生群体的特点,积累了很多经验。再者,大家的观念也发生了改变,认识到资源已不在是静态的,它发展到了立体化,综合性阶段。
网络教育的飞速发展,使得建立精品课程网站,成为高等教育社会化、大众化的重要途径。
2.3精品课程系统的功能
精品课程网站作为一个课程教育系统,必须体现它的学习性和动态性,所以根据系统可建立如下几种功能:课程信息功能、教材资料功能、教师信息功能、在线留言功能、管理员登陆功能、网站管理功能。此外为了帮助用户提高学习效率和浏览速度,分别实现了搜索功能和导航功能。在学习的同时,为了方便用户了解新闻实事和校园动态,还应实现新闻动态功能。
因此网站主要可由9个功能模块:
1)搜索功能:利用Google进行信息搜索;
2)导航功能:快速浏览站内信息,链接其他页面;
3)新闻动态功能:显示最新新闻动态,供客户浏览;
5)教材资料功能:拥有大量教学资料供用户浏览学习;
6)教师信息功能:显示课程教师信息;
7)在线留言功能:提供用户交流平台;
8)管理员登陆功能:用于验证管理员身份;
9)网站管理功能:管理员可通过此功能对网站数据进行修改、删除、维护等,实现对网站的管理。
3开发工具
动态网站的开发工具有很多,通过系统分析和查阅资料,建议选择和SQLServer2000来进行网站的建设,数据访问接口则可采用ODBC。
3.1
在开发平台上,用Web窗体控件,HTML控件和修改它们的属性、事件及C#来制作页面框架和部分内容。.NET框架提供将C++强大的功能、VB的开发效率、Java的跨平台性和Delphi的易操作性综合于一身的C#编程语言。采用VisualStudio2005编程技术,VisualStudio2005代码编辑器比2003版本前进了一大步,最重要的新“特征”在于,新的编辑器不会自动地“打乱”代码格式,除非重新格式化文档,而且在新的HTML编辑器中引入了智能感知技术并且出现在每一处位置。利用Dreamweaver结合对页面进行布局,Dreamweaver具有最佳的制作效率、网站管理、无可比拟的控制能力等优点。
3.2数据库及数据库访问接口
数据访问接口采用ODBC(OpenDatabaseConnectivity,开放数据库互连)。ODBC是MicrosoftWindowsOpenStandardsArchitecture(WOSA,Windows开放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Microsoft公司于1991年底,短短几年已成为事实上的工业标准.它建立了一组规范,提供了一套分层(随着层的扩展,数据服务能力不断的增强)的标准API(支持SQL),它解决了嵌入式SQL接口的非规范核心,数据应用系统用它来访问任何提供了ODBC驱动程序(一组DLL)的数据库,结束了过去针对不同的数据库系统开发须掌握相应数据访问API的时代.目前ODBC驱动已经提供了对大多数常见类型数据库的支持,包括dBase、Access、SQLServer和Oracle等,也包括了对其他类型的数据库的支持,如文本、Excel电子表格等。
3.3开发语言
3.3.1HTML语言
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是制作网页的最基本语言,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出各种新技术产品,例如JavaScript、VBScript、ASP等,但它们依然是基于HTML之上的,并没有舍弃现有的HTML,它是踏入网页制作领域所必需的。
3.3.2C#语言
C#是.NET的代表语言。微软总裁兼首席执行官SteveBallrner把.NET定义为:.NET代表一个集合,一个环境,它可以作为平台支持下一代Internet的可编程结构。
C#的特点:
1)完全面向对象。
2)支持分布式。
3)跟Java类似,C#代码经过编译后,成为了一种IL(中间语言)。
4)健壮,C#在检查程序错误和编译与运行时错误一点也不逊于Java,C#也用了自动管理内存机制。
5)C#不像Java那样完全摒弃了指针和手动内存管理。C#默认情况下是不能使用指针的,程
序员在有必要时可以打开指针来使用。这样可以保证编程的灵活性。
6)安全性:C#的安全性是有.NET平台来提供的。
7)可移植性:由于C#使用类似Java的中间语言机制。使得C#也跟Java类似,可以很方便
的移植到其他系统。
8)解释性:C#也是一种特殊的解释性语言。
9)高性能:C#把代码编译成中间语言后,可以高效的执行程序。
10)多线程:与Java类似,可以由一个主进程分出多个执行小任务的多线程。
11)组件模式:C#很适合组件开发。
C#是在Java流行起来后所诞生的一种新的语言。如果单纯从技术上来讲,C#在网络编程上可以与Java匹敌。而由于微软在操作系统上占有很大的优势,在以往的开发中累积了不少经验,所以C#在Windows方面可以说比Java具有更大的优势。
4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系统采用了B/S(Browser/Server)三层体系结构,即表示层,功能层和数据库服务层,其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使用IIS架设Web站点;通过访问数据库。
对数据库的访问和应用程序的执行均在Web服务器端完成。客户端无需安装任何专门的软件,通过浏览器即可访问Web服务器并运行程序。
5系统功能实现构架
系统功能构架如图2所示:
■
图2系统构架图
6结束语
在制作网页过程中,可采用统一的CSS结构对网页进行了美观修改,以保证网站统一的界面风格。通过样式表(CSS)来进行控制,样式表可以从网上下载。通过查看网页源代码的方式,查找到该网页样式表的URL地址,然后进行下载,再应用到自己的编写的页面中。为了使网页具有合理、清晰的版面设计,可通过表格的方式对页面的内容进行编排。在脚本代码方面基本仿效了参考资料以及网上的实例经典。
精品课程网站作为网络教育建设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成为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教学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重要的教学信息化建设示范作用,可为教学手段的改进、教学活动的创新提供极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蒋理.动态网页设计实用教程[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2]王华章.网络系统开发实用教程[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3]赵杰等.SQLSERVER数据库管理设计与实现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3-74.
精品课程资源是一流教育教学资源的集合,是笔宝贵的教育财富,应该供给大家学习和交流[1][2]。精品课程资源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准备。当今的时代是互联网盛行的时代,海量的精品课程资源以互联网作为平台存放着,但是用户能够从网络上真正获得对自己有价值的资源还是很少,其瓶颈就是现有的Web技术的局限性决定的。
现有的Web技术[3]使用HTML(HyperTextMarkupLanguage,超文本标记语言)作为编写网页的标准语言,使用XML(ExtensibleMarkupLanguage,可扩展性标记语言)实现不同格式信息间的交换。HTML语言是从信息的表现形式的角度来设计网页,它是面向用户的。而且,它的语法结构不严格,使得网页代码混乱无章,无规律可遵循。XML作为信息交换的载体,虽然解决了不同格式信息间传输的问题,但它很难揭示出信息的内容和特性。此外,XML自身有着领域的限制,不同的领域里,有着不同的XML语法规范,从而使得领域间的信息传输变得困难。此外,当前网络中各种信息的检索主要是通过网页字面关键词来检索的,也不能从语义上去检索。这些使得网络检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都比较低。
语义Web技术[4]是当前Web技术研究的热点,也是Web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它采用RDF(ResourceDescriptionFramework)替代HTML来编写网页,这种网页不但可以包含格式信息,还可以包含描述内容的其他信息,使得网页能够被机器理解。并且RDF是领域无关的,没有定义任何领域的语义。它采用OWL(WebOntologyLanguage)来描述信息及信息之间内在的关系,便于机器自动进行基于内容的信息检索。它使得计算机能够自动处理并理解网络上的各种信息资源,并将整个互联网看成了一个巨大的信息库。与传统的Web技术相比,它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具有更高精确度和细粒度的资源检索机制,以及能够实现异构系统间真正的资源共享。
本课题试图将语义Web技术引入到精品课程资源建设中,构建基于语义Web的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平台模型,这对提高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的效率是十分有意义的。
1语义Web的概念
在该体系结构中,第一层是Unicode和URI,是语义Web的基础,其中Unicode是国际通用字符集,是处理资源的编码。URI是统一资源定位符(UniformResourcesLocator,URL)的超集,支持语义Web上对象和资源的标识。第二层是XML+命名空间+XMLSchema,用于表示数据的内容和结构;第三层是RDF+RDFSchema,用于描述资源及其类型;第四层是本体语言,用于描述各种资源之间的联系;第五层是逻辑,在下面四层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操作;第六层是验证,根据逻辑陈述进行验证以得出结论;第七层是信任,在用户间建立信任关系。
2基于语义Web的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
2.1精品课程资源简介
2.2语义Web的开发环境
本实验采用Protege3.2+Jena2.4+MySql的组合建立语义Web的开发环境[6]。Jena是Java的一个API,所以需要Java运行环境,该文使用的Java运行环境是Jdk1.5.0_04和MyEclipse。Jena主要功能是进行逻辑推理和查询操作等。Protege是开发本体的环境。Protege和Jena的功能是不同的,因此,都需要安装。它们均可到网上免费下载。Protege直接安装即可。Jena解压,把lib文件夹下的jar包添加到MyEclipse工程里即可。还需要安装MySql,安装MySql的前台图形界面管理程序SQLYOU,将Mysql驱动jar包添加到MyEclipse工程里即可。
2.3基于语义Web的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平台的体系结构总体框架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平台是提供给用户进行精品课程资源检索、共享的平台。本实验中,使用RDF编写网页内容,使用Protege软件构建精品课程资源库本体及该本体中各对象及属性之间的关联。使用Jena进行逻辑推理和查询操作,并将逻辑推理后产生的数据结果保存到数据库中,以便反馈回给用户。本实验使用MYSQL台数据库保存资源查询结果。
本平台主要采用三层B/S体系结构,由表示层、逻辑层和数据层三部分组成[7]。表示层作为用户接口,用于显示查询结果和接收用户输入的查询请求,为用户提供一种交互式操作的界面。逻辑层是处于体系结构中的核心,主要包括查询解析(本体中间件)、逻辑推理和查询结果处理等三个功能模块。数据层主要用于对精品课程资源知识库的存储、维护、访问和更新等操作。
该平台运行检索功能的基本流程如下:
3结束语
精品课程是体现高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成效的窗口,精品课程资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现有Web技术的不足,使得有效资源共享率很低。语义Web技术是新一代的Web技术,它能使得机器可以理解信息的含义,在信息检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上大大优于现有的Web技术。为此,本课题试图引入语义Web技术到精品课程资源建设中,并设计出一个基于语义Web的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平台的系统整体框架。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我们将继续研究语义Web中的逻辑推理部分,优化算法,进一步提高语义检索中的查准率和查全率。
[2]谭振江,魏洪,于前洋.“数字信号处理”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6,27(4):92-93.
[3]张会平.基于语义Web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D].武汉:武汉大学,2005.
[4]GrigorisAntoniou,FrankvanHarmelen.语义网基础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ResearchontheArchitectureDesignofQualityCoursesWebsiteBasedonthePython,MongoDBandRed5
SHIDe-qing
(HunanSoftwareVocationalInstitute,Xiangtan411100,China)
Absteact:Theestablishmentofquailtycourseisthecenterofprofessionalcourse,toexploitandestablishObject-orientedprogrammingqualitycourseswebsiteistheessentialrequirementtochangethetraditionalteachingpatterns、techniquesandmethods.Onthebasisofthecurriculumbuildingandvodvideoondemandprovidedbythequalitycourseswebsite,tobringupthearchitecturedesignmethodsbasedonthePython、MongoDBandRed5,andtostudyanddemonstrateitintermsoftheserver,architecturedesign,systemfunction,Webdevelopmentandotherarchitecturesdesign.
Keywords:Python;MongoDB;Red5;object-orientedprogrammingqualitycourseswebsite;architecturedesign
精品课程是集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体的优秀课程,是具有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是专业课程建设的核心。基于网络技术架构精品课程网站,是基于精品课程强化专业建设、改革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支撑和基本保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手段的不断丰富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精品课程网站的架构更加合理和优化,系统功能也在不断完善和丰富,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网站更加具有开放性,面向社会、校际和广大师生构建共享型精品课程资源平台的观念已形成共识。
2)网站功能不断丰富,在线教学、互动交流、视频教学等功能正逐渐应用到现有系统中,资源平台与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进一步提高。
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是动态的,其架构的设计必须紧跟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将多种IT技术和手段整合,研究网站架构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
1总体架构设计
精品课程资源是教学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共享型教学资源库是当前教学方式和手段改革的基本要求。基于Internet构建共享型精品课程网站,必须保证服务稳定性以及数据安全性,为课堂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精品课程网站总体架构设计分为硬架构和软架构两部分,如图1、图2所示。
1)视频文件通过静态页面访问,视频服务器基于外网IP提供服务。
2)数据库通过Web服务器端动态脚本访问,基于数据安全性考虑,数据库服务器基于内网IP提供服务。
3)服务器操作系统采用稳定性和安全性较高的FreeBSD。
4)网站所有软件及开发工具的采用基于开源免费原则。
2服务器配置
2.1视频服务器配置
Red5是由Java语言开发提供基于Flash的流媒体服务器,支持H.263和H.264等视频格式,支持实时录制和播放,基于FreeBSD实现Red5媒体服务器,首先应安装Java环境。服务器配置的基本命令如下:
#pkg_add-rjavavmwrapper
#cd/usr/ports/misc/compat7x
#make
#makeinstall
#pkg_adddiablo-jdk-freebsd7.amd64.1.6.0.07.02.tbz
red5无需安装,解压解归档后将对应的目录移动至/usr/local下:
#mvred5-0.9.1/usr/local/red5
设置开机自动启动媒体服务,建立或修改/etc/rc.local文件,增加如下脚本,并设置可执行权限:
/usr/local/red5/red5.sh
#chmod+x/etc/rc.local
修改red5.sh文件中启动服务器的代码,在行末加&符号,以使服务在后台运行。
2.2数据库服务器配置
精品课程虽然包含课程概况、教学团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教学、教学效果、教学与学习资源等基本要点,但各门课程的要点又有所区别,各要点下包含的子要点也不完全相同,适合于使用非关系型面向文档的MongoDB数据库。采用Ports方式安装MongoDB数据库的基本命令如下:
#cd/usr/ports/database/mongodb
开机启动MongoDB服务器,设为主服务器,开启安全认证,在rc.local文件中增加如下脚本:
mongod--port10000--dbpath/usr/mongodata--logpath/usr/mongolog/mylogs
--master--auth--fork
2.3Web服务器配置
Web服务器是用户访问精品课程资源的接口和桥梁,基于Python和MongoDB构建精品课程网站,应确保Web服务器安装了Python、Django、PythonMongoDB驱动、Mod_python和Apache服务器。
LoadModulepython_modulemodules/mod_python.so
SetHandlerpython-program
PythonHandlerdjango.core.handlers.modpython
SetEnvDJANGO_SETTINGS_MODULEsettings
PythonPath"['/usr/local/www/apache22/data']+sys.path"
PythonDebugOn
Web应用中访问静态文件如图片、其他文件等由apache来处理:
SetHandlerNone
Orderallow,deny
Allowfromall
开机启动apache服务,在rc.local文件中增加如下脚本:
/usr/local/sbin/apachectlstart
修改/boot/loader.conf文件,开启acceptfilter机制,增加如下脚本:
3系统功能架构设计
精品课程网站系统功能架构如图3所示。
1)系统采用B/S结构实现,全部功能均可通过公网IP访问,是一个共享型资源平台。
2)视频教学模块利用Red5技术,能够进行在线视频录制和播放,实现远程视频教学和远程课堂管理,充分应用了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
3)在线交流模块,可实现班级管理、在线答疑、作业布置和作业提交功能,具有良好的互动性。
4Web开发框架的选择
基于Python的Web开发框架有Django、Pylons、Tornado、Bottle和Quixote等,其中Django是Python语言驱动的模型-视图-控制器(MVC)框架,具有良好的业务流程分离机制,易于实现快速Web开发和部署。
Django的控制器层由框架本身根据配置文件自动完成,视图层由视图和模板共同组成,模型层定义数据模型,web请求机制如图4所示。
Django框架配置文件关联规则如图5所示。
其中模板和模型配置由settings.py文件来完成,视图配置能过调用urls.py文件来完成。
5结束语
基于网络构建共享型精品课程资源平台,是开展现代化教学的基本保证。只有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全面提高数字化资源质量,才能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作用。本文以精品课程网站所应提供的课程建设和视频点播两大基本功能为出发点,提出了基于Python、MongoDB和Red5技术的网站总体架构设计思路,并从服务器架构设计、系统功能架构设计和Web开发框架选择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论证。但以下两方面仍有待作进一步的研究:
1)提高“工学结合”耦合度。基于工作过程,设计精品课程教学过程,充实真实项目库,提高精品课程“工学结合”耦合度,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2)增强课堂教学与资源平台的互动。只有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与资源平台的对接度,将资源平台切实引入的课堂教学中,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启发性,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程显峰.MongoDB权威指南[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135-144.
[2]陈建勋.Web信息架构[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34-323.
1.引言
2.精品课程网站的总体设计
本系统的开发是基于B/S结构,采用JAVA程序设计语言及MySQL数据库进行开发,是符合当今教学模式的高效合理地精品课程网站系统,实现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实时考试监督学习效果,并进行合理地评分,将评分结果随时反映给学生,做到有效地监督,借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网络教学的正常高效的运行。通过论坛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提出有效地意见并加以改进,来完善学习评估系统,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联系,实时沟通,帮助老师掌握学生动态。
2.1系统的性能要求
2.1.1磁盘容量要求
本系统属于B/S模式构架,因此存储容量较小,数据库系统也不是很大,系统文件估计占30M的磁盘空间,数据库文件占用空间也不是很大。不过该教学网站的在线教学模块会占很大的空间。一些教师的教学视频在文件中将会占有很大的空间。
2.1.2安全性要求
2.1.3适应性要求
网站界面友好,菜单清楚,学生和老师都能很快熟悉网站。对于信息、课件的要求达到所见即所得的效果。
2.2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本系统可以作为一般学校的网络学堂;也可以作为教学网站来完成一些课程的学习任务。
2.2.1功能划分
根据需求分析和系统分层情况,将整个系统划分为6个模块,它们分别是:
(1)登陆:1)自动记录用户名,无需每次都输入。2)不同用户登陆后权限不同,登陆界面不同。3)用户注册账号的功能。4)用户忘记密码,密码找回功能。
(2)课程信息:其中包含精品课程设计队伍的具体信息和精品课程的具体材料。
(3)课程指南:如何学习课程。
(4)在线学习:视频学习、视频下载、查看资料、下载资料等。
(5)在线考试:实现在网上学生考试,教师判卷,学生查询成绩的功能;包含题库,成绩系统。
其中在线考试功能模块包括三部分,分别是:
(1)教师部分
上传题库模块,考试评分模块,成绩录入查询模块。
(2)学生部分
在线考试模块,成绩查询模块。
(3)题库部分
选择题模块,判断题模块,填空题模块,简答题模块,程序题模块。
2.2.2权限划分
系统分为三类权限:管理员,普通用户(教师用户,学生用户),游客。
管理员:对普通用户信息的增删改查,修改课程信息、课程指南,添加删除项目案例、学生实训、在线学习。对论坛的管理权限。对普通用户中教师用户的申请有审核的权限。
教师用户:修改密码,找回密码,对课程信息、项目案例、学生实训、在线学习有上传的权限。对论坛有上传,留言的权限。可以上传题库,评分,在线考试。
学生用户:具备独有的考试权限(仅学生才可以考试),同时可以浏览网页、下载课件、视频材料,登陆后可以考试、查询成绩、论坛回复等权限。
游客:只具有浏览的权限。
2.2.3数据库中表的设计
数据库的内容以及表的设计直接影响到开发的系统的质量,好的设计可以达到方便易用的功能。根据系统的要求,本系统应用的是MySQL数据库,数据库中建有10个表,具体信息如下:
管理员表jp_gl,存有管理员的信息,包括ID号,姓名,密码,有效证件号。
教师表jp_tea,存有教师的信息,包括ID号,姓名,密码,教师号,班级,有效证件号。
学生表jp_stu,存有学生的信息,包括ID号,姓名,密码,学号,班级有效证件号。
题库表jp_tk,存有题库的信息,包括ID号,题目编号,题目类型,答案。
题库补充表jp_tcon,存有补充题库的信息,包括ID号,部分编号,题目内容,部分内容。
考生答案表jp_answer,存有考生的答案信息。
资料表jp_ziliao,视频表jp_shipin,存有上传的一些文件。
帖子jp_tz,回复表jp_hf,存有关于论坛的信息。
3.系统功能实现
采用上述思路,设计出的精品课程网站基本可满足不同课程申报、评审和教学的需要,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灵活性。图3.1是实现上述功能的数据结构课程网站首页截图。图3.2是实现在线考试功能首页截图。
4.结束语
学校作为一个以传播知识为主要职能的机构,建立一个自己的精品课程网站是十分必要的事情,这不仅能使更多的人享用宝贵的教育资料源,同时对于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精品课程的评审、验收过程中,精品课程网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志勇,魏红.高校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与推广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2).
[2]卜炟.21天学通JavaWeb开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3]王占中,崔志刚.java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1.
[4]沈中林.基于B/S模式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4(05).
[5]范次猛.电子技术精品课程教学网站的设计与实现[J].廊坊师范学报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3).
吉林省教育厅项目:基于B/S模式的高校精品课程通用型系统平台的研究与实现(项目编号:吉教合字2012第438号)。
1.研究背景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启动的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改进学校育人环境,激发师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着重要的作用。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建立精品课程网站。精品课程网站是精品课程建设和评价的窗口,是精品课程网络化学习的平台,是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媒介,是精品课程示范辐射的载体。在精品课程的评审、验收过程中,精品课程网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的研究目的是研制一套通用、高效的精品课程网站开发系统。
2.研究现状综述
通过对一些公开的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以及学校的校级精品课程网站建设情况的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并不尽如人意,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如:
以上多种原因使网站建设正成为精品课程建设的薄弱环节,这一现状影响了精品课程的建设,严重制约了优质教学资源的传播和共享。
3.主要研究内容
精品课程网站作为一个课程教育系统,必须体现它的学习性和动态性,所以根据系统可建立如下几种功能:课程信息功能、学生学习功能、辅助资料功能、教师信息功能、在线留言功能、管理员登陆功能、网站管理功能。此外为了帮助用户提高学习效率和浏览速度,分别实了搜索功能和导航功能。在学习的同时,为了方便用户了解新闻实事和校园动态,还应实现新闻动态功能。
3.1用户需求分析
3.2系统体系结构
系统采用B/S的体系结构进行设计。B/S结构(Browser/Server)是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它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B/S结构的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WWW浏览器来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Server)实现,形成所谓三层结构。建立B/S结构的网络应用,并通过Internet/Intranet模式下系统应用,能实现不同的用户,从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接入方式访问系统,B/S架构系统软件更加方便、快捷、高效。
3.3运行环境与开发工具
本系统在Windows2003Server操作系统平台上运行,WEB服务器为IIS,数据库服务器使用SQLServer2000数据库,使用DreamweaverMX,在开发ASP动态网页时可以减少代码的输入,提高开发效率。动态网页的脚本采用VBScript和JavaScript实现。
3.4系统功能模块分析与设计
高校精品课程通用型系统平台包括前台功能设计和后台功能设计两部分。
前台功能模块是精品课程的展现中心,面向学生,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网站首页;申报表格;课程介绍;师资队伍;教学科研;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课件;习题试题;教学效果;课程特色;教学录像;互动空间。
图1高校精品课程通用型系统平台功能图
图2数据表
3.5系统总体设计与实现
本文数据设计中主要包括课程内容分类表、课程内容表、模版表、用户表、留言表、系统模块表等表格。系统开发中,后台使用了SQL2000数据库,整个开发技术使用ASP语言,利用了Dreamweaver、Flash等工具进行开发实现(见图2)。
4.结语
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牵动其它课程建设,促进课程整体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尽快完成本科教学中坚力量的新老交替,推进教学改革,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1]田卫国.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0(2):49-50.
[2]封超,晁阳.Tomcat与JavaWeb开发技术详解[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李平.基于JSP的动态网页开发技术[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9,21.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2012438);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
精品课程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引导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方法创新,让学生受益,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对此,我们要重视以下几个问题:1)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在教学条件方面,重视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完善,加强课程网站的辅助教学功能。3)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并做好与课程的整合。4)在教学队伍的建设上,注重课程负责人在实际教学工作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促进教学团队结构的完善和水平的提高[1]。
“J2ME开发技术”精品课程在遵循上述一般精品课程指导思想的前提下,要发挥其手机新媒体快速发展下的特色优势。本文就“J2ME开发技术”精品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和研究设计方法作如下介绍。
1校内的历史沿革与课程特色
“J2ME开发技术”是本校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信息工程系的专业核心课程,然而,该课程开设和发展较晚。
首先,在我校计算机系发展成为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的过程中,作为计算机科学技术重要部分,嵌入式方向被安置在计算机应用教研室。当时,计算机应用教研室建设与发展目标不明确,有部分嵌入式方向,以及偏计算机硬件的一些内容。随着浙江万里学院和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的改革、发展与壮大,从2007年开始,学院决定大力建设信息工程专业,经过几年不懈的学习和努力,到2009年,该专业基本筹建完成,主要建设和发展方向包括数字媒体和嵌入式方向。
J2ME技术在整个教学改革和建设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它和数字媒体和嵌入式的关系密不可分,同时,它又有自己独立的体系。“J2ME开发技术”课程在早期的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中作为选修课,同时,也是全校公选课,由于该课对专业知识要求较高,其作为公选课的效果并不理想,另外,由于它和专业中的Java课程有一定冲突,且课程性质的界限模糊,所以一直处于尴尬位置。
我们知道,J2ME技术是一门较新的技术。在1999年,一般PDA或手机的能力离PersonalJava所需要的硬件条件还有很大差距,因此,PersonalJava并不是一个很成功的产品。SunMicrosystems在此时将Java区分成J2SE、J2EE、J2ME三块,希望可以重新塑造整个架构,尤其是J2ME,希望Java可以在嵌入式系统的领域有所发展。基于J2ME系统开发的手机程序和游戏,能被大部分新型号的手机所支持,预示了该技术良好的兼容性。事实证明Sun是非常成功的,对于目前通信、手机、无线电等行业,它再一次带动J2ME技术在各种业务产业链的高速发展,仅仅J2ME手机游戏一项,每年就有百亿美元的产值。
所有这些都进一步奠定了J2ME手机开发类课程在编程语言系列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它将成为游戏动漫方向、数字媒体方向以及嵌入式方向下的专业核心课程,这与当前该方向应用型人才培养发展思路是一致的,也适应技术历史发展的潮流和社会实际的需求,同时,它也是培养新一代计算机专业、通信专业及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必备的知识利器。3G/4G时代的到来会再次带动J2ME开发技术的发展,它给J2ME手机开发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因此,我们认为该课程的特色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的移动设备开发下的行业领域特色:无线移动网络、互联网、物联网等各种网络的发展,带动各种移动设备和微型设备的应用开发,比如手机,冰箱、MP4、空调,等等。
2)优越的跨平台特性:它将Java语言与平台无关的特性移植到小型电子设备上,允许移动无线设备之间共享应用程序。
3)游戏、学习和生活的互动性:该课程把一些看似矛盾的东西统一起来,因为J2ME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移动游戏的开发,同时,学习者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利用手机编程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4)个性化和参与式的移动学习:国内学者认为移动学习是指依托移动通信技术或无线网络技术,利用移动计算设备随时随地获取教育资源、教育信息和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2-4]。那么与这种一般的移动学习相比较,在该课程下基于一站式教学平台的移动性学习则包括更多的参与、定制和开源建设等特点,同时加入构建主义思想[5],这与该课程本身的特点分不开。
2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
精品课程教学要紧密把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J2ME开发技术”课程是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信息工程两大专业每届300多名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其定位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鼓励创新创业,向创业型大学发展。本课程开设目标是学生通过“J2ME开发技术”课程学习,了解手机与移动开发的一般方法,牢固掌握J2ME的核心开发技术,在手机开发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和设计创新能力、团队合作和开拓发展的能力,其定位特点有利于学生个人创业,与学校的高级定位完全一致。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J2ME开发技术”理论与实践教学设置坚持以实践应用创新能力为本位的设计原则,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和开拓思想,重点训练学生的中小型手机软件项目分析、设计与技术开发能力及合作能力,同时培养企业工作氛围,为应用教学下的“零距离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因此,在整个教学安排中,我们将实践、理论结合讨论教学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与课堂教学相对应的单元项目实践,突出手机软件开发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二是基于实际应用的中小手机软件项目开发实践,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第三是创新工作室实践,突出个性化培养,实现分层次教学。
课题组以向学生传授系统的J2ME开发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己任;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手机开发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同时,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3教学建设
在教材建设方面,我们一方面参考重点院校多年来的教材使用经验;另一方面类比同类级别院校教材使用情况,同时,积极参考来自网络上的各种反馈和意见,所有教材都是在权威性和实用性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后选择出来的。该课程的技术虽然是比较流行先进的技术,但我们仍不断融入一些网络在线教材作为补充。在经过大量的分析和求证之后,我们重点选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J2ME手机游戏开发技术详解》,该书理论丰富详尽,在项目实验和课程设计方面有独到之处。同时,我们选用冼进、文杨的《J2ME手机应用――开发技术与案例详解》、刘斌的《JavaME实用详解――用Eclipse进行移动开发》作为参考。
本课程建设实施范围包括所有计算机系与信息工程系的学生,同时,对该课程感兴趣的所有在校学生通过网络开发,并通过网站、平台和学生反馈来体现建设实施效果。
平台建设:借助J2ME手机开发课程的特色,需要依托于一种网络平台来进一步发挥其优势。让学生学得精彩、玩得精彩。对此,我们提出设计一站式多维化网络平台,以改进教学质量为中心,融合多种功能。该平台是教学网站,但并非一个简单网站,它还作为手机J2ME客户的服务端和交互端来体现(如下图1所示)。
图1一站式、一体化开发教学平台
该平台可以做的教学与实践工作如下。
1)教学平台:展示教师情况和课程情况,可以开展各种基本的教学活动,比如常见的教学资料的上传与下载、教学任务的布置、教学讨论与答疑、在线教学方案等。这是最基本的网站特征。
2)实验平台:网站的后台是Tomcat和JBoss服务器,所以在手机或模拟器中的J2ME程序可以直接与后台中的JSP、Servlet或EJB进行通讯和交互,不仅可以把产生的结果反馈在手机端,也可以在网站上以网页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直观性和实时性就大大增强了学生的乐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
3)竞赛平台:借助于该平台,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有特色的,基于手机终端的各种电子商务大赛,去年基于该平台的参赛作品中,有两个省二等奖,今年的各种电子商务大赛基于该平台的作品也有多个参赛。
4)移动服务平台:由于手机所特有的移动性、方便性和携带性,所以很多的学习、实验和教学互动都可以依附于该平台实时的开展,具有跨地域性。
4结语
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的建设成为时代的要求和建设的重点,许多高校精品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已初具规模,受到了学习者和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但是如何结合课程特点,利用课程技术优势将精品课程的体系建设贯穿起来,就成为了建设的一大难点。
本文提出的J2ME技术平台一体化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上述难点。随着手机的高度普及,手机功能的日益强大,手机游戏的盛行,3G/4G移动网络的高速发展,一体化下的多模式网络平台会更加有效带动和促进精品课程的建设和实施,并将J2ME技术课程的特色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快速激发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未来的创业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2010)[J].安全,2010(5):54-55.
[2]陈伟超.国内移动学习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J].中国电力教育,2009(4):16-18.
[3]张驰,陈刚,王敏娟,等.移动学习中片段式学习资源的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9,15(3):67-72.
[4]徐军.网络教育的研究与设计[J].江苏高教,2005(4):112-114.
[5]邹艳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根源与逻辑起点[J].外国教育研究,2002,29(5):27-29.
ResearchandConstructionofJ2MEDevelopmentTechnologyExcellentCourse
LIUYunpeng,ZHANGYanhong,PANTiejun,JINRan,YANGXiaoyan,LIJin
(CollegeofComputerScienceandInformationTechnology,ZhejiangWanliUniversity,Ningbo315100,China)
DevelopmentSchemeofManagementPlatformforHigh-qualityCourses
WANGZhen-hui
(CollegeofInformationEngineering,Xi’anFan-yiUniversity,Xi’an710105,China)
Abstract:Inordertomeettheneedofreporting,evaluation,demonstrationanddevelopmentofhigh-qualitycoursesinuniversities,thedesignschemeofthehigh-qualitycoursemanagementplatformisanalyzed,researchedandimproved.JSPtechnologyisadoptedtobuildB/Sthree-tierstructureanddevelopahigh-qualitycoursemanagementwebsiteincombinationwithMVCpattern.Themanagementplatformhasthreetypesofusers:teachers,studentsandteachingmanagers.Comparedwithtraditionalcoursewebsite,thescopeofapplicationisexpandedandtheplatformonlyfordemonstrationisimprovedintoasecondarydevelopmentandresourcesharingplatform.Thecross-platformfeatureprovidesalargerrangeofteachingresourcesharing.Theuniversal-orienteddesignideamakesitaresourcesharingintegrationplatformofnetworkteachingandresourcemanagement.Keywords:high-qualitycourse;managementplatform;Web-basedinstruction;MVC
0引言
精品课程管理平台是集精品课程申报、审批、展示与快速开发的统一平台。教学部门使用该管理平台能对精品课程进行统一管理,教师使用该平台开发出基于网络教学模式,既适应本专业教学要求,又富于特色的精品课程网站。精品课程建设的瓶颈[2]使得构建精品课程管理平台成为今后发展的趋势,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设计思想
精品课程管理平台的建设要以人为本,要充分考虑到各类用户的需求。由于精品课程平台的主要用户是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以及学生,例如:教师利用平台开发、申报精品课程;教学管理人员利用平台评审精品课程,并对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学生使用该网站进行某门课程的学习和资源下载,所以根据用户需求,设计系统的功能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精品课程管理平台功能结构图
该系统约定教学管理人员中包括默认的系统管理者都可以对用户和课程进行维护,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可以随时修改自己的口令。如果用户未注册,则只能以游客身份访问,该平台只提供已有的精品课程信息和评审结果。
2系统结构
在构建以B/S为基础的精品课程管理平台为结构模型时要考虑到系统的先进性和技术的成熟性,同时根据使用者的角色与任务区分功能点[3]。采用目前为主流的B/S软件体系时,为了实现系统跨平台应用,使得系统能够在不同的服务器操作系统中运行,应用基于JSP技术的动态网站构建技术,将整个管理平台分为逻辑┤层,如图2所示。
图2B/S三层系统结构图
第一层为表示层。它是用户与系统的接口,用于为不同权限的用户提供不同的页面,主要功能包括数据提交及结果信息的显示。
第二层为业务层。该层处于表示层与数据层之间,是系统的核心部分,用于接收和获取用户请求,并根据业务逻辑从数据层获取相应的数据对请求进行处理,之后将汇总后的结果发送到表示层。
第三层为数据层。该层负责管理数据及响应不同的数据请求。主要包括:
(1)用户信息库。用于存储用户信息,如:用户身份、口令及权限。
(2)课程模板库。为方便用户构建精品课程网站的框架结构,系统的平台模板库为用户提供不同风格的网页设计模板供用户选择,以搭建出富有专业特色的框架结构。
(4)课程库。课程库保存各门课程的基本信息、申报数据及评审结果。
(5)新闻库。新闻库用于保存网站辅助信息,如网站的新闻及用户的反馈等。
3技术路线
3.1网站开发技术
为了实现跨平台的体系结构,精品课程管理平台基于Java技术,使用经典MVC模式,用Servlet负责业务逻辑处理;用JavaBean负责操作数据库和存储用户请求;用JSP页面格式化并显示给用户。三个部分各司其职、配合紧密,可以有效提高软件的复用性和易维护性。图3为系统开发技术图示。
图3系统开发技术层次图
3.2后台数据库技术
精品课程管理平台除了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还有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对于前者主要要求功能完善,界面友好,易使用;对于后者则要求能够保证数据一致性、完整性和安全性。经过分析,利用Oracle数据库来存储和管理平台数据。
Oracle是大型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支持多种不同的硬件和操作系统平台,并提供广泛的国际语言支持。Oracle不仅可以实现事务型系统快速存取数据的要求,也可以满足数据挖掘对大量数据查询、统计的要求,所以能够满足精品课程管理平台对数据存储和日常管理的需求。
精品课程管理平台的建立,可以减少教师进行精品课程构建工作量和技术“瓶颈”,使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从沉重的技术工作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精品课程内容的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使精品课程的建设真正为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打下良好基础。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MVC模式和B/S三层结构构建精品课程管理平台,该技术具有良好的跨平台特性和通用性,能够实现精品课程申报、审批、展示的管理。由于是通用管理平台对专业、课程的差异性考虑过少,同时精品课程管理平台有多类用户使用,其安全性也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1]李学农,陈庆.精品课程网站设计策略及创建思路[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20(5):389-391.
[2]赵从英,秦毅,姜达维,等.构建基于的精品课程平台[C]//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北京: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2007:46-48.
[3]邱寄帆,王海春.基于Internet的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的构建[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05,21(3):24-27.
[4]陕晋军.基于的精品课程网站安全防护探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9(6):47-48.
[5]刘金,王大庆,贾继山.开发精品课程网站管理系统,为一线教师搭建课程建设平台[J].中国校外教育,2009(6):165.
[6]朱丽莉,刘跟萍.精品课程网络通用平台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0):212,214.
根据软件专业教学培养方案,本课程的定位为专业核心课。根据大纲要求,将Java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整合、序化为连续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理论基础教学阶段,第二个阶段为项目开发阶段,第三个阶段为综合提升阶段。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扎实的理论,而且训练有素,具备熟练的开发能力,进入职业岗位后能马上承担项目开发任务,很快进入职业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按照“边学、边练”,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思路,以项目为导向,精心选择课程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并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启发式”、“交互式”、“任务驱动”、“案例分析”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形成一套科学的教学、实践体系。
Java课程在我院已经开设多年,虽进步明显,但仍需改革建设。我们团队本次建设的初级目标是达到学院精品课程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将按照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标准和要求进行筹备建设,争取在五年内申报为省级精品课程。当然这些名号只是我们规划建设中的目标,并不是我们课程建设的最终目标,我们的最终目标是通过课程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资源,提高Java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
Java课程建设总体思路如下:
(一)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我院从2005年开始开设java课程,课程建设基础薄弱,专职教师严重不足,近几年教师数量有所增加,但由于企业实践少,教师实际动手能力略显不足,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教研室非常重视教师综合能力培养,派教师到企业参加挂职锻炼等,并一贯发扬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二)进行教学模式改革
Java课程在我院开设多年,虽然师资缺失,但发展速度迅速。软件专业、服务外包、测试及小高职班级都在学习此课程。教学团队也一直在研究和探索更好的教学模式,从最初的传统式教学到情境教学再到今天的项目导向分解任务式教学,通过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材建设
(四)完善教学资源及网上课程资源
本课程已完成的教学资源有: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单元设计、教学课件、习题库、学习源码、教学视频等。
已完成的上网资源有:课程简介、教师队伍、教学文件、教学课件、成果展示、教学录像等,教研室计划对已上网的资源进行系统完善,并不断开发有利于学生学习参考的新资源。
1、通过课程建设,教师队伍之间的交流沟通,归纳总结出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2、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对教学起到好的指导规范作用。
3、针对每次课进行的单元设计,更详细的呈现了每次课的具体内容,通过教师的设计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起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4、多媒体课件根据每次单元设计制作,对单元设计进行更加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对单元设计中涉知识进行详细介绍。
5、资源共享平台让学生可以课下学习,通过平台内容的指导,重新回顾课堂时刻。
6、新教材的编写对学生学习起到了更好的辅助作用,教材完全按照项目案例顺序编写,对项目中分解知识详细讲解。
本次课程建设我们团队还总结了如下课程特色与创新点:
1、本次课程建设把整个课程的内容整合成了5个教学项目和1个实训项目。这6个项目是完整的、独立的,覆盖了课程中的章节内容,让学生先看到结果,再通过对结果的分析、研究去学习项目涉及的知识,从而达到有的放矢的教学和学习。
2、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知识模块、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理解掌握有难度的地方,要通过经验帮助其总结、提炼出适合学生的方法。
3、本课程在建设与教学过程一直与企业紧密联系,建立了“科瑞工场”、“科瑞定单班”。让学生接受企业的文化、接受企业教师的培训,学生的课外学习、就业都有了明确保障。
课程建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学生职业素养缺失,应该有专门途径或手段进行提升。
3、考核标准的制定有待进一步研究,需要权威认可。
下一步我们打算从两个途径进行课程建设:
1、引入第三方考核机制。用行业规范要求学生,使学生更符合企业标准。
2、加强校企合作。把企业实际项目案例引入课堂,让学生提前进入工作岗位,提前适应职场环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媒体之间的功能开始交叉,其形态模式的界限发生改变,媒介融合是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信息传播的必然趋势。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推手当属网络,在网络应用普及化的今天,高校精品课程网站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媒介融合就像是一双无形的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发展。因此,如何利用媒介融合的契机,有效地提升精品课程网站的辨识度,加强信息传播的高效性,便捷性与功能性,是一项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1什么是媒介融合
媒介融合(mediaconvergence,也译作媒体融合)新趋势是伴随着新媒介与传统媒介从“冲突对抗”到“共存共荣”的转变中发展起来的。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Nachison将“媒介融合”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1]。
从这个定义来看,作为媒介融合发展的必然结果,“融合媒介”在本质上是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媒介形态集于一体的一种互动性新型媒介形态,是表现媒介融合过程的最终物质形态。[2]如现在普遍流行的iphone、ipad和各类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这些移动终端结合照相、个人数码助理、媒体播放器以及无线通信设备,成为集阅读、视听、游戏、上网等功能于一体的“融合媒介”,极大丰富了媒介的表现形式,再加上它们的便携性和易用性,充分展现了“融合媒介”独特的传播优势。
2媒介融合对网站建设的影响
2.1网站建设发展方向的变化
2.2推动网站开发技术的革新
传统网站的信息呈现方式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HTML语言的静态网站,一种是基于ASP、、PHP、JAVA等多种开发技术的动态网站。而后者成为近年来高校精品课程网站建设采用的主要手段。但是由于媒介融合的日益发展,各种“融合媒介”的出现,使得这种方式面临着极大的挑战。第一,目前流行的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融合媒介”,其操作系统和PC电脑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也就是说它们开发的环境和技术并不相同。这就导致了如果我们想要在这些“融合媒介”上看到和电脑上一样的网站画面基本不太可能;第二,就这些“融合媒介”本身而言,它们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别,比如现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主流操作系统就有Android、iOS和Windowsphone等三个之多。如果针对不同的系统还要开发不同的网站应用,那就实在是有点劳民伤财了。因此,解决这个问题别无他法,只能依靠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网站开发技术的革新,新行业标准的建立将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2.3灵活的网站图形化模块设计
3媒介融合背景下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发展建议
根据以上的分析,笔者对于媒介融合背景下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发展有如下几点建议:
(1)在开发技术方面,充分考虑到媒介融合的特性,采用分平台开发设计。即PC端使用主流的ASP等动态网站开发技术,而移动终端主要使用基于Android系统的JDK+Eclipse+AndroidSDK技术和基于iOS系统的iOSSDK+XCODE技术来开发,这样,就能保证至少一半以上的使用者可以通过“融合媒介”来访问网站。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行业标准的统一和建立,将会使更多的使用者受益。
(2)在UI设计方面,由于分平台技术的运用,用户界面也将呈现不同的面貌。区别于PC端用户界面,“融合媒介”UI设计应着重考虑以下几点:第一,去除不必要的提示信息,合理减少界面中的文字,图形化模块设计界面则可以使用户更直观的完成操作任务;第二,响应式布局设计,以兼容各种不同屏幕大小的“融合媒介”;第三,合理使用触摸屏,因为滑动可以使翻页变的更容易,而抓放可以任意的放大缩小图片。这些都可以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3)在课程设置方面,考虑到“融合媒介”可能有的网络和流量限制,将PC端所有的课程链接内容全部改为可下载的模式,即用户使用“融合媒介”访问网站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课程下载,这样,既能保证网页浏览的流畅性,还能有效性地控制流量的使用。
总之,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涉及教学设计、现代教学理念、多媒体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等诸多方面。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研究才能完善,才能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作用,真正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为我国的教育教学现代化改革创造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