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春光正好,是踏青游玩的好时机,但对这样一群人来说,热闹是别人的,与他们毫无关系,他们就是哮喘病人。
在别人眼里,踏青的好季节,在哮喘患者眼里,无疑是一个个雷区,只要出去,就意味着一场战争。
路边,各种各样的柳絮;花园里,各种各样的花粉;即使在家里,也不敢大开门户,生怕一不小心,走上柳絮、杨絮、花粉等过敏原的路,导致哮喘发作。
哮喘有多痛苦?
气短,伴有喉鸣,严重者可感觉气短,部分人还可出现胸闷、咳嗽等症状。
据统计,目前前世界上至少有3亿哮喘患者,其中中国哮喘患者约3000万人,哮喘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中国哮喘患者死亡率居世界首位。
哮喘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而且直接医疗费用和间接成本对患者的个人和社会也有很大的经济负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哮喘及其临床症状及症状。
《全球哮喘预防和治疗建议2016版》将哮喘定义为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其主要特征包括多变的呼吸道症状(如哮喘、呼吸困难、胸闷和咳嗽)和可变的呼量有限。[2]许多人可能根本无法区分普通咳嗽和哮喘的区别。
根据《支气管哮喘预防和治疗指南(2020版)》,典型哮喘有三种临床症状和体征:
(1)反复发作性喘息、气促、伴有或不伴有胸闷或咳嗽,夜间和早晨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刺激及上呼吸道感染、锻炼等有关;
(2)发作时和部分未控制的慢性持续性哮喘,双肺可闻到分散或弥漫性哮喘,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通过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3]。
为何哮喘病人越来越多?
许多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明明我国的医疗水平和卫生条件都在改善,为什么哮喘病人还在增加?
事实上,这与许多因素有关。
研究表明,年龄、性别、文化教育程度和居住地是哮喘发病的影响因素,如55岁以上哮喘患者死亡率明显上升,成人受教育程度越低,患哮喘的风险越高,我国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主要与我国男性吸烟率远高于女性有关。
在这些因素中,导致我国哮喘患者日益增多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污染。
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城市居民哮喘的发病率高于农村,这表明可能与近年来城市环境污染的恶化有关。
企业生产和排放、汽车尾气排放和建筑工程产生的大量粉尘和烟雾可能诱发支气管哮喘[4]。
控制哮喘气道炎症:糖皮质激素最有效。
从GINA2020指南的更新可以看出,糖皮质激素是控制哮喘气道炎症最有效的药物。
慢性持续性哮喘主要通过吸入和口服给药,吸入是首选。
在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中,高剂量ICS(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可以降低住院风险,降低患者OCS(口服糖皮质激素)的使用。
ICS代表药物:
吉舒布地奈德吸入气雾剂的好处
作为一种新型非卤代糖皮质激素,吉舒布地奈德吸入气雾剂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最佳选择。
家庭雾化,用药更加方便
气雾剂是治疗哮喘最方便的药物。为了避免疫情期间的交叉感染,家庭雾化是坚持哮喘治疗的重要途径;建议哮喘患者选择在线治疗。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遵医嘱进行家庭雾化治疗或经常使用雾化药箱。吉舒布地奈德吸入气雾剂给药,使用更方便。
安全性高
吸药后,所需剂量较小,经肺吸收后,可迅速清除肝脏,在血液中几乎无法检测到布地奈德,因而无全身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抗炎活性强
联合用药
布地奈德可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结合使用,是目前治疗哮喘的最佳组合。
用量:遵循剂量个性化原则。
吉舒布地奈德按照剂量个性化原则吸入气雾剂。
对于严重哮喘、停用或减少口服激素的患者,吉舒布地奈德开始吸入气雾剂的剂量如下:
★成年人:200-1600μg/天,分2-4次使用,其中轻度病例200-800μg/天,重度病例800-1600μg/天;
★7岁以上儿童:200-800μg/天,分2-4次使用;
★2-7岁儿童:200-400μg/天,分2-4次使用。
虽然哮喘不能治愈,但通过有效的管理可以理想地控制哮喘。
建议哮喘患者平时做好自己的哮喘管理,努力达到良好的症状控制和正常活动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急性发作、定性气流受限和药物不良反应的未来风险。
参考文献:
[1]华雯,黄华琼,沈华浩.《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解读[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45(05):447-452.
[2]孙婉璐,陈亚红.2016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更新简介[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6,8(07):33-40.
[3]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0,43(12):1023-1048.
[4]丛舒,方利文,冯雅靖,等.我国成年人支气管哮喘患病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5,31(05):435-438+455.
[5]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0,43(12):1023-1048
患者用仿制药代替原研药后副作用持续1周,国产仿制药“不靠谱”?背后的偏差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