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很多东莞人都爱在周末跑到广深港。
有的是为了逛逛香港的国际一线服饰品牌,有的是为了打卡广州“潮到风湿”的人气咖啡店,有的是为了尝鲜深圳排队几十上百号桌的网红餐厅……
但最近一两年,很多人发现:那些原本只在广深港看到的品牌,纷纷开到了东莞。
如果你喜欢服饰和美妆,会发现加拿大知名运动品牌lululemon、意大利轻奢配饰品牌FURLA,英国街头服饰品牌KANGOL,新加坡时尚品牌CHARLES&KEITH,还有HR赫莲娜、3CE、SkinCeuticals都在过去一年开出东莞首店。
(摄影:翟嘉欣)
(图源:维铮Guan/小红书)
如果你更关心家居和亲子活动,会发现MUJI无印良品、NITORI宜得利家居、Meland、奈尔宝家庭中心也来到了家门口。
除此以外,还有gaga、怂重庆火锅厂、谭仔面线、榕意、混果汁、万象影城等人气品牌扎堆开出东莞首店。
(图源:东莞松山湖万象汇)
「东莞红红火火的首店经济」
品牌首店,近年来备受全国各大城市的重视。它指的是知名品牌/概念店进入某个区域的“第一家店”。在尝鲜、打卡、稀缺等因素叠加下,常常在引入之初实现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
对品牌而言,越早开设首店的品牌,越容易抢占消费群体和城市的资源优势,实现品牌价值。
对城市而言,不断引入的国际品牌、新兴品牌,不但丰富了零售业态,还为城市、商圈带来了引领性和标识性,展现出上进的商业活力和城市形象。而消费力强的“一线城市”或“新一线”城市,往往是最能吸引各类品牌开设首店的试炼场。
东莞在2022年引入首店共148家,这个数字在2021年是54家,在2020年是28家。
在第一财经旗下《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中,东莞也从2016年的全国第26名,跃升到2022年的全国第11名。
这些数字的背后,对每一个生活在东莞的人来说,意味着更好逛、更好吃、更新鲜的东莞。
「商圈制造更欢乐的东莞」
每个城市,都总会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标性商圈。
提到南京,你会想起新街口;提到成都,你会想起春熙路;提到重庆,你会想起解放碑。相比之下,曾经的东莞并没有一个强而有力的大型商圈,无法形成头部品牌的聚集效应,更拉低了人们对东莞的“都市感”想象。
(摄影:王卫辉/图虫)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与升级,如今的鸿福路商圈,短短数平方公里范围内便聚集了海德汇一城、民盈国贸城、市民服务中心美食广场、嘉宏摩玛、莞香印巷等商业综合体,逐渐成为东莞首店最为聚集、人气最旺盛的商圈。
每当夜幕降临,熙熙攘攘的人群便开始往鸿福路商圈聚集。有人会在东莞第一大道的咖啡街和三五知己聊天,有人会在市民服务中心的下沉广场听歌散步,有人会在海德广场裸眼3D大屏来一场视觉盛宴。在鸿福路商圈,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目前,鸿福路商圈入驻品牌超1100家,2022年首进东莞的品牌门店超过35家,客流量7000万人次左右,商圈年营业额近30亿元。
未来几年,随着东莞第一座欢乐海岸、万象城、山姆会员店、龙湖天街、华南京东MALL等新兴商业的陆续开业,东莞人将足不出户也能触达自己喜欢的品牌。
△华南首家京东MALL(效果图)
「为什么过去
东莞商业成短板?」
过去,商业是东莞的短板,与东莞扁平化的行政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打开东莞地图,30多个镇街(园区)犹如一幅“星空图”,分散而不聚集。这深刻地影响商业的发展,导致每个镇街(园区)都有各自的代表性商业,大家也习惯去自己的镇中心消费。
(摄影:张景辉/图虫)
东莞中心城区的商圈无论是规模,还是品牌的质量都没有明显优势,城市中心效应弱,资源难以凝聚,对于打造辐射全市的城市级商圈颇为不利。
但近年在东莞城市“强心”战略下,中心城区持续强化、优化。以鸿福路商圈的升级为例,经过近年来的改造,海德汇一城周边的街区,从汽车布满人行道,变成宽阔舒适的散步径。东莞第一大道也从停车场,变成“商业盒子”错落分布的公共空间,大大增强了街道的可逛性。这些都为鸿福路商圈成为城市级商圈创造强大的硬件。
硬件有了,软件怎么来呢?
早在2021年8月,东莞在《关于大力发展首店经济促进商业消费升级的若干措施(试行)》文件中提及,知名品牌企业在东莞开设首店,给予20-100万元奖励。另外还有门店装修补助、租金减免补助、门店升级补助、品牌首店宣传推广服务等支持。
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让后来众多国内外人气品牌首进东莞变得水到渠成。
「为什么越来越多,
城市的经济水平、消费力、人口规模与年龄,都是商业品牌选择城市和具体的店址时的重要考虑因素。
过去数年间,借力大湾区东风,东莞的GDP顺利迈入万亿俱乐部,正从“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智造”。城市产业升级的背后,城市人口也在悄悄变化。
2010年东莞的常住人口是822万,到了2020年这个数字达到1046万,十年间多了224万人,成为全国近700座城市中,仅有的18个千万人口城市之一。
人不但多了,还很年轻。东莞0-59岁人口占比为94.5%,仅次于深圳,是全国“第二年轻”的城市。此外,十年间还新增了80万大学生,东莞的人口素质持续改善。
(图源:汇一城购物中心)
年轻人永远是商业消费的最大动力,以95后为代表的Z世代人群总数已达2.6亿,占国家总人口的20%,在购物中心的消费力却高达40%,Z世代凭实力成为商场的主力客群。
于是,聚集了更多年轻人、更多高素质人才的东莞,开始成为人气品牌眼中的“香饽饽”。
「更热闹的商业,
将如何改变东莞?」
选择一个城市工作生活时,你最看重什么?
如果问70后、80后,答案可能只有一个:就业机会。这也让一句“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在过去广为流传。但如果问90后、00后,答案变得更多元:有没有喜欢的咖啡店、人气餐厅、livehouse、公园......对于年轻人而言,下班后的城市生活和工作同样重要。这意味着,一个没有办法提供多元生活方式的城市,将会难以吸引年轻人。
(摄影:星空STARZ/图虫)
正如过去,聚集了大量高新企业的松山湖,一直面临城市烟火气不足的困境:来到这里工作的年轻人,打开外卖软件,可以选择的店不多;周末想逛街,附近又缺乏大型商圈。直到上年9月,随着松山湖首个大型商业综合体松山湖万象汇的开业,这一现象才大大改善。
(图源:东莞时报)
商业作为一个城市最有活力的部分之一,成为城市对年轻人吸引力的重要因素。当东莞拥有更丰富的商业品牌、更新鲜的商业业态、更有号召力的核心商圈,将会成为留住年轻人、吸引外来人才的重要因素。而更多人才来到东莞,又将反哺城市发展,实现良性循环。
落到日常生活中:想到AppleStore维修iPhone需要去到广深港,想买名牌包包需要到香港,想买山姆的网红产品需要找代购。
期待未来会看到东莞多元化的商业零售与自身别具一格的城市特色深度结合,形成根植于东莞的独特风景,犹如一席流动的盛宴,将人间烟火巧妙盛装,成为一份对年轻人新生活方式的城市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