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广交会第二期以“品质家居”为主题,不仅展出了各式家具、建筑材料,也有品类丰富的家居装饰品、礼品等。小商品如何实现卖全球?从常见的水果篮,到如今涵盖家居饰品、花园家具、礼品等多种类型,编织及藤铁工艺品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与异域文化,深受海外客户喜爱,产品出口到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提到编织及藤铁工艺品,大家第一反应可能都是家里常见的水果篮或者是收纳盒等,其实现在的编织工艺品不仅款式更加丰富,用途更广,还结合了当下的流行,走在了时尚前沿。比如,俏皮可爱的兔子造型置物篮,为家庭增添了温馨童趣;而草编的猫窝,简约美观的同时透气轻便,让宠物住得更为舒适,为爱宠人士提供了更多选择;还有非常精致的野餐篮,除了主要的藤条、柳条等材质,还和布艺、皮革结合,出游时带上这个野餐篮,既实用又美观。
都说广交会是中国外贸的“风向标”,这一点在展区体现得也特别明显,记者在现场采访发现,这些传统产业通过“跨界”的形式,提升了艺术性、实用性,也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比如野餐篮,就比普通的编织篮售价高2到3倍,一经推出就受到了采购商的欢迎。
编织及藤铁工艺品在我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比如福建安溪是“中国藤铁工艺之乡”,竹藤编织技艺还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柳编之乡”山东临沂市早在1400多年前,当地百姓就用柳条编制农业生产、生活工具。
传统古老的技艺如何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许多参展商告诉记者,为了满足不同市场的消费者,他们加强创意设计,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与不同地区的文化,比如一个草编的小松鼠,就是企业与国外的客户进行沟通后,结合了深受当地人喜爱的卡通风格设计而成的。用传统的编织手艺,结合现代的元素,助力企业打响品牌,走向世界。
凭实力“出海”靠创新“出圈”
第135届广交会进一步强化“大家居”主题概念,更好满足大众对消费升级及美好生活的需求,展位数约2.5万个,如何在琳琅满目的产品中脱颖而出,成功“出海”,创新创意成为关键。
记者在现场还看到一些参展企业的展位上,企业的陶瓷产品设计师也会来到现场。他们告诉记者,在国际市场上,客户除了看重产品质量之外也更加看重产品的设计。
陶瓷装饰设计师岳夏百:这几年参加广交会,能够跟国外的客户面对面地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设计方向,现场就会进行图纸的修改,能尽快地签下订单。
参展商郑家玉:为了适应世界市场的需求,我们成立了专门的团队,开发了20多款浮雕产品,是无铅、无镉、绿色环保的。包括高端的窑变产品,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近年来,中国的陶瓷,不仅有传统的东南亚、欧美市场,也越来越受到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的青睐,采购需求不断增长,出口市场逐渐多样化。通过广交会,中国陶瓷将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更大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更大的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