妆造|汉服妆容有哪些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
国妆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的一个细节展示。东西方对于美的理解不同,决定了化妆品在制作理念和方法上的差异。西方讲究“美护分离”,而东方“美养兼顾”,彩妆本身要具有护肤功能。总而言之,中国古方妆品体现的“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造物原则,崇尚自然与和谐的智慧。
由于古代的技术有限,古人只能就地取材,使用的化妆品也大都是天然的物品。例如各种植物、有颜色的石头,动物的油脂。虽然化妆材料单调不丰富,但是古人们的化妆步骤一样也不必现代化妆步骤少,甚至化妆的步骤更详细周密。古代的化妆品从使用位置可分为:眉部、脸部、眼部、唇部、头发、耳朵、牙齿、身体、指甲等。根据性状可以分成:粉、泽、脂、黛等系列化妆品。
古代粉状一类的化妆品大都是用米制造的,米本身含有一定的粘性,古代人用它敷脸,不容易脱落。
身份高贵的女子会使用珍珠磨成粉末使用成为珠粉,古代还有一种叫做珍珠粉的粉,并不是使用珍珠研磨而成而是使用一种叫紫茉莉的胚乳提取的妆粉。
古代的舞姬和宫女用朱砂为材质擦拭腮部使腮部色泽红润。在汉代之后古人又发现了一种叫做红蓝花的植物有染色作用,于是古人使用它制作胭脂,不仅颜色亮丽而且上色容易使用方便,取自大自然不伤害身体,非常现代化。
画眉产生于战国时期,属于矿石一类的石墨-----黛。是古人画眉的工具。画眉的时候要用小小的专用毛笔沾水湿透再点在黛上面。各个朝代画的眉毛不尽相同,鸳鸯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涵烟眉、拂烟眉、倒晕眉都是在古人用智慧创造出来的眉毛的画法。
古人称口红为口脂、唇脂,也将它们分成两种不同的种类:透明的和带有颜色的,就像现在的润唇膏和口红一样。在动物的油脂中加入红蓝花染色和香料就算制作完毕了。古代口红的流行颜色也是相当的丰富多彩的,一点也不比现代的逊色,可见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
大致发展历程:
先秦
“言美女又工妆饰,傅着脂粉,面白如玉,黛画眉,鬓黑而光净,又施芳泽,其芳香郁渥也。”《楚辞》中的诗句让人了解了先秦时期美人的大致装扮。
汉代
西汉:妇女化妆习俗盛行,大都市兴起“粉敷面,黛画眉”,为华夏美容史发展揭开序幕。
东汉:《马廖传》中有诗句云: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可见当时的审美流行粗眉,方额。汉代女子的妆面以清淡素雅为主,因此底妆的白度介乎米粉和铅粉之间,光泽感比较强,非哑光。聪明的小姐姐们使用的粉状胭脂溶化后呈现水性质地,再上于两颊,让面庞呈现自然的桃红色,与底妆融合后宛如天然气色。
魏晋
魏晋南北朝时期服装遗俗汉朝。晕红妆、面靥妆、梅花妆、额黄妆等流行妆容,魏晋南北朝时盛行。“眉心浓黛直点,额色轻黄细安”。晓霞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比较著名的一种化妆方法。
唐朝
初唐:月眉变得宽而曲,显露出阔眉的矜持,衣服袖子不是宽松宽大。整体身形也显得纤瘦清新。
中唐:武周时期是自我,开元时期是别致,中唐时期是猎奇。从布料和染色工艺来说也增加了不同的色彩。
盛唐:女子时大多数人们脑子里都会浮现以胖为美四个字,但我们不知道的是唐朝开放原来女子妆容也会如此的新颖,让人不得不感慨古人的智慧和对美丽的独特见解。
晚唐:到了晚唐,人们逐渐不再喜欢过分奔放,晚唐时期是精巧。
宋代
宋代妇女流行以墨画眉,代替了以往以黛画眉的方式:“前代妇人以黛画眉,故见于诗词,皆云‘眉黛远山’。今人不用黛而用墨。
宋代妇女的美白方法主要是用铅粉,用铅粉修饰面色,必须加水调和,故又称其为“水粉”。宋代女性深爱点红唇,还热衷于创造多种化唇方式。
宋代女性尤喜花妆,以梅花最多,以求清新、雅致之美。梅妆指在额上贴一梅花形的印一记,始于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
明朝
明代妆容上女子没有浓郁的粗眉,纤纤细眉便可传情;樱桃小口莞尔一笑,便可倾倒众生。明代女子的配饰与妆容相得益彰,如步摇、朱钗,发簪,以此凸显女子的温婉柔美。
可见,现代妆容不仅得益于化妆技术的创新,也承袭着古人的智慧
{$intro}
1“龙腾云山,衣锦华章”,云山汉服节开幕
1厦门汉服文化节盛况空前各界汉服爱好者共赴千年之约!
1两岸青年携手力荐汉服节,50余位国际友人园博苑沉浸式体验中国风
1曹县汉服馆将亮相文博会第十一届中原文博会!
1方文山、南派三叔IP加持,国际元素突显,西塘汉服文化周展示多元魅力
110月22日(周二)汉服简讯!!农历九月二十——汉服全搜索
110月30日(周三)汉服简讯!农历九月二十八
1“第二届曹县汉服文化节暨2024秋冬款新品发布”新闻发布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