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蜥蜴、蛇、蛙等外形奇特的“异宠”受到了不少年轻人的青睐。对此专家提醒,养“异宠”要注意区分,不能太任性。
线上线下“异宠”品种繁多
在位于省会富强大街上的一家大型花鸟鱼虫市场,记者看到,一家专门售卖“异宠”的店铺,摆放着几十个宠物箱,蛇、蜥蜴、蜘蛛、乌龟等应有尽有。几条黄色、红色等颜色的玉米蛇在箱内攀爬,它们有的只有大拇指粗细,不到1米长;有的碗口那么粗,长2米左右,售价也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
在店里,不时有年轻人结伴前来询问、挑选。一名宠物蛇爱好者称,宠物蛇没有毒,比养狗养猫简单,一周喂一次小老鼠就行。记者看到,还有家长带着孩子来光顾。“我家孩子想养一只小乌龟,我带他来看看。”市民武女士说。
记者在某购物平台输入“宠物活体”“异宠”等关键词,出现了几百个卖家。记者随机挑选了一家月销售量超过200的店家,该店除了蜈蚣,还有蜘蛛、蝎子等一些动物。当记者询问卖家“所售卖的蜘蛛、蜈蚣是否有毒”时,对方表示,被蜈蚣咬伤会出现红肿,一般要4-6小时可以消退。记者又询问另外一位卖家,所售卖的蜘蛛是否有毒时,对方直言“有毒”。当记者问是否有寄生虫、买的话是否提供检疫合格证时,对方则不再回复。
“现在喜欢养异类宠物的消费者越来越多,卖家肯定会在合法范围内想办法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一位店家告诉记者,在他经营的观赏鱼中,有一种狮子鱼的刺具有轻微的毒性,但是因为外形奇特,选购的人依然不少。“这就像变态辣这种口味一样,有人无法接受,有人很喜欢。”
“异宠”不能随便经营、饲养,有些需向主管部门申请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公众要认识到危害和后果,不要等到被法律制裁才知事态的严重性。”石家庄市森林公安局刑侦处民警马耀华说,不是所有的野生动物都能私自买卖、运输,我国对野生动物实行分类分级保护,非法交易国家一级或二级保护动物数量在1只以上就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个人想要饲养野生动物的门槛并不低。”该工作人员表示,很多“异宠”从活动空间、卫生健康条件、人工繁殖技术条件等来看,都不适宜家养。只有那些与繁育目的、种类、发展规模相适应的场地、设施、技术,并符合有关技术规范和防疫要求的,经过依法审批,才可以进行专业养殖。很多野生动物的购买者并不具备饲养能力和条件,可能会导致野生动物死亡或被遗弃。“这既不利于野生动物的保育,还有物种入侵和危害公共安全的风险。”
此外,个人盲目饲养也可能会给饲养者自身安全带来隐患。该工作人员说,有些“异宠”可能会携带一些疫源疫病,有些还可能会攻击人。比如野生蛇类大多不适合家养,它们自身可能就带有寄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