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成都海关查获4头活体‘大力神甲虫’”的消息引起网友对“国门生物安全”的讨论。记者调查发现,虽然法律明令禁止引进,但在不少网络平台上仍存在大量贩卖走私外来物种的情况,专家认为这种流行趋势或引发物种保护、生态安全以及健康和公共卫生问题。
外来“异宠”败走海关
图为成都海关查获的一对“大力神甲虫”。
2021年,我国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农业农村部据此会同海关总署最新修订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携带、寄递进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和其他检疫物名录》,明文规定活动物(犬、猫除外)禁止携带、寄递入境,海关将对此做出销毁或退运处理。
海关总署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全国海关共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173种,1.39万次;境外预检淘汰不合格动物2.33万头,淘汰率18.74%。伪装成甲虫玩具、埋进盆景土、谎称陶瓷花瓶……近年来,各地海关多次查获“漏网之虫”的花式违规携带、寄递进境情况。
“漏网之虫”和它的“异宠”伙伴仍在网络横行
记者调查发现,在不少网络平台上,包括甲虫在内的外来活体“异宠”的买卖和直播饲养行为仍然相当流行。
在淘宝搜索“甲虫”“长戟大兜虫”“澳洲彩虹锹”等“洋货”琳琅满目,有的成虫价格高达每只两三千元。电商平台上所售卖的外来“异宠”并不局限于甲虫,搜索巴西所罗门蜘蛛、欧洲野蛮收获蚁、亚洲雨林蝎子、非洲发声蟑螂,甚至有剧毒的澳洲红背蜘蛛等,都能轻松找到购买链接。
一些网店自称所销售的宠物是从国外进口的,但记者问及是否有出入境检验检疫证明,有的网上店主含糊其词,有的则直接表明没有。
少见的外来物种虽然丰富了宠物选择,满足了人们的猎奇心理,但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挤占本土物种的生存空间。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毛康珊介绍,繁殖能力强的外来物种能很快在自然界安营扎寨。
毛康珊举例,巴西红耳龟在宠物市场受宠,因其超强适应力、没有天敌,迅速泛滥中国,导致很多“土著”龟类灭绝。“宠物弃养、养殖逃逸和错误放生是引发巴西龟在我国入侵和泛滥的主要途径。”毛康珊说。
——污染基因库、破坏本土生态结构。专家介绍,外来物种会与本土物种杂交导致基因库污染。例如此前,日本已经在当地发现了本土扁锹甲以及泰国扁锹甲杂交产生的新物种,后者因杂交优势可能会取代本地物种。瑞士洛桑大学学者在《美国科学院院报》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宠物贸易已经成为入侵物种扩散的重要途径,促进了包括红火蚁在内的入侵物种在全球蔓延,不但破坏了当地生态结构,还直接给当地的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目前,网络平台贩卖走私外来物种仍缺乏监管。北京安博(成都)律师事务所陈籽行律师表示,外来物种监管涉及多部门,如林业草原局、海关、农业部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现行法律并未禁止合法进口的外来物种交易。“海关监管是针对走私行为,如果是正常入关流通的,销售行为则由市监局监管。”
——强化网络平台责任。记者随机对电商客服进行咨询,有的客服表示,平台禁止了野生动物的交易,但不清楚有没有针对“外来物种”的管理办法。记者随后在淘宝查询,平台要求活体宠物卖家资质为经营范围包含动物养殖或宠物活体销售的营业执照。受访专家建议,网上售卖活体动物是否外来,电商平台方应有健全的审核机制。
——封堵运输监管漏洞。虽然《邮政法实施细则》第三十三条规定,禁止寄递或者在邮件内夹带各种活体动物,但大部分网络卖家提供包邮服务,不允许7天无理由退款、“死亡补发”。记者询问邮寄这类产品是否会被监管部门查扣时,该店主表示“不会,都是合作很久的快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