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显示,2023年数量就达到5175万只,同比增长1.1%;近年来,因为不文明养犬导致的“狗伤人”悲剧,时有发生。每年被猫狗咬伤的人数约有4000万。现实生活中,不文明养狗行为屡见不鲜。养犬要办证,遛狗要牵绳,但如此简单的道理却屡屡被忽视。
某社区召开会议,准备根据当地法规制定社区文明养狗公约,大家纷纷建言献策:
近年来,某区大力实施“融入式党建”创新工程,为乡村治理打造了强劲的“红色引擎”,有力、有效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该区坚持将党建融入发展,以党建保障发展,探索推进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进行民主决策的制度)决策机制,推进村级重大事项决策标准化建设;坚持将党建融入基础民生建设,真正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奋斗目标,打造善治乡村标杆示范,打响乡风文明德育品牌,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坚持让党员走进群众,推进共建共治共享,把提升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作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近年来,福建省埔柳村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各项工作,完善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提升了村民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解决了乡村振兴的发展难题。
面对农村污水处理的棘手难题,埔柳村“两委”走访摸底,收集村民最关心的问题:沟渠怎么分布?是否及时填土?会不会影响出行?施工质量如何?污水管会不会堵塞?……“两委”组织召开协商民主议事会以及村民代表大会,围绕村民关心的问题,邀请环保业内人士讲解分析,组织各方代表建言献策,经过充分讨论协商,最终投票表决确定“顺沟而建、分片收集、多级沉淀”的污水处理方案,并制定了村自治环保公约,推进污水处理工程的开展。村“两委”及时公示了议事结果,组织村内党员群众、老人协会、村民代表等成立施工监督组、问题协调组等全程参与,及时调解矛盾、督促按时施工。目前,埔柳村的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和提升。
【推荐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顺应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乡村振兴促进条例》,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部分条款如下:
第二十八条自治区实施文化润疆工程,教育引导乡村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固树立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
第三十九条乡村治理应当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组织体系,……完善乡村干部的选拔、培养、配备、使用、管理机制。村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引导农民参与乡村治理,健全村务监督机制,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治理有效】
目前,浙江省象山县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治理有效”的要求,不断创新实践,探索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样本。
象山县西周镇通过以“说”广泛收集疏导民意;以“议”科学规范决策;以“办”合力抓好事项落实;以“评”形成干部争先创优氛围;构建了“说、议、办、评”的村民说事制度体系。该体系突出规范提升,打造“说、议、办、评”流程闭环;突出制度集成,打造“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模式;突出党建引领,营造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治理生态,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和摇篮,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2023年6月下旬,甘肃省首例适用黄河保护法的行政处罚案件在庆阳市庆城县结案,河道恢复原状,足额缴纳罚款,当事人对非法垫地侵占河道的行为进行了深刻悔过。
【推荐2】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是新时代党中央赋予海南的一项重大战略使命。
2021年6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颁布实施。随后,海南省人大相继出台17部自由贸易港法规,以立法的形式把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政策制度予以确立。
近年来,海南深化法治建设,在全国率先实现市县“一支队伍管执法”,迭代升级“海南易办”“海政通”两大数字政府平台,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缩减为27项……极简审批成为全国标杆。成立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涉外民商事法庭和国际仲裁调解机构,建立诉讼、仲裁、调解有机衔接的“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强化基层治理,加快推进综治中心、社管平台、网格化服务管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四位一体”机制建设。2022年,扫黑除恶斗争取得重大成果,人民群众安全感指数跃升至98.2%,社会治安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2023年,海南省提出,平安法治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深厚底色和“最硬内核”。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开辟了全面依法治国新境界。十多年来,我国不断完善立法规划,突出立法重点,坚持立改废释并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各地公安严格执法监督,解决执法突出问题,执法效能不断提高,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国不断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推进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司法质量、效率、公信力显著提高,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更加有力;“八五”普法规划扎实推进,法治逐渐成为全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提升。
2024年2月1日,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会议在华东政法大学成功召开。会议指出,青少年法治教育已经从教育系统普法工作的一个方面,逐步上升为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战略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议强调,各地各校要深刻认识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健全工作机制,做到神形兼备、内外兼修、师生兼顾、德法兼具、软硬兼施“五个结合”,切实推动青少年法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有着悠久的法律发展历史,传承四千余年,大致经历了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法律四个阶段。在中国奴隶制法律时期,以习惯法为基本形态,法律是不公开的。夏、商时期的刑罚制度、
监狱制度都有了一定的发展。20世纪初出土的甲骨文资料证明,商代的刑法及诉讼制度已经比较完备。西周法制的形式和内容都达到了早期法制的顶峰。在西周时期所形成的“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法制指导思想,老幼犯罪减免刑罚、区分故意和过失等法律原则,以及“刑罚世轻世重”(根据社会治安状况和犯罪形式决定实施刑罚的轻重)的刑事政策,都是具有当时世界最高水平的法律制度,对中国后世的法制产生了重要影响。
战国以后至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法律开始由原来的不公开状态过渡到以成文法为主体的状态。在这两千多年的封建时期,无论是法律理论、立法技术、法制规模,还是法律内容等方面都有了根本性变化。我们通常所说的“传统法律文化”“传统法律制度”,其主体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发展和成熟的。
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迫使中国由古代法律体制向近代法律体制过渡。清末变法时期、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人民在模仿、借鉴、转化西方法律资源的过程中艰辛探索着中国法律的发展方向。然而,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不同文化传统和社会条件,极大的影响着这些国家法制发展格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数千年来一脉相传,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品格和特征,其内在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共同存活在我们的法律生活中,深刻影响着我国的法制建设。因此,中国法制现代化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基于对时代的理解和对未来趋向的把握,在充分汲取西方法制建设经验和教训的同时,重新审视中华传统法律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提取和挖掘其中适应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因素。
组卷网拥有组卷网、组卷商标,若您发现其他网站违规使用,欢迎您向我们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