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以上规模养殖户共计7392个,达到省级以上规模养殖户共计299个,其中蛋禽养殖户188个,山羊养殖户90个,猪养殖户17个,其他4个。除山羊产业外,县级以上规模养殖户占全县养殖比重均超过97%(羊的规模养殖比重为32%)。
符合南通市登记标准的家庭农场共355个(工商登记注册14个),其中粮食生产类11个,园艺种植类14个,养殖类320个,种养结合类5个,全托管的4个,其他类1个,总经营面积12695亩。
农民专业合作社689家,成员总数达30.95万人,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474个,成员21.63万人;农地股份合作社198个,成员8.35万人;社区股份合作社18个,成员0.97万人。
县级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26个,其中国家、省、市、县级农业龙头企业分别为2、9、30、85个。2014年上半年累计实现主营农产品销售收入90.3亿元,销售增幅22.5%。
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服务现状
2.1养殖大户
共调研省级以上养殖大户95个,其中蛋鸡养殖类61个,生猪养殖类10个,山羊养殖类19个,其他禽类养殖5个。主要负责人学历为初中及以下的65人,中专/高中的25人,大专5人;主要负责人年龄在40岁以下8人,41-60岁的77人,60岁以上10人。生产经营范围多以本镇/村为主,只有12个养殖场养殖范围涵盖本县及县外。共有工作人员421人,57个养殖场有技术员,占62.1%,技术员共计104人,平均每个养殖场有技术员1.09人。现能获得的科技服务方式按照比例高低依次为农技人员上门服务(95个,占100%)、自请专家服务(16个,占16.8%)。
2.2家庭农场
调研已进行工商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14个,其中种植类农场8个,养殖类农场1个、种养结合类农场5个。生产经营范围多以本村为主,只有1个跨村(2个村)经营。共有工作人员53人,平均每个农场3.8人,其中5个农场有技术员,占35.7%。现能获得的科技服务方式按照比例高低依次为农技人员上门服务(14个,占100%)、自请专家服务(4个,占28.6%)。
2.3农业合作社
调研农业合作社10个,其中种植业及其加工销售类合作社5个,养殖业及其加工销售类5个。主要负责人学历为小学的1人,其他9人均为中专及以上;主要负责人年龄在40岁以下的2人,40-60岁5人,60岁以上3人。共有社员4189人,技术员123人,平均每个合作社有技术员12.3人。现能获得的科技服务方式按照比例高低依次为自请专家(7个,占70%)、农技员上门服务(4个,占40%)、外出学习(2个,占20%)。
2.4农业企业
调研农业企业47个,其中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企业31个,以农产品养殖、种植为主的企业10个,以农产品物流为主业的企业6个。主要负责人学历为初中的2人,高中/中专的29人,大专以上16人;主要负责人年龄在40岁以下11人,40-60岁33人,60岁以上3人。共有员工11073人,47个企业全部都有技术人员,共计1172人,平均每个企业有技术员24.9人。现能获得的科技服务方式按照比例高低依次为自请专家(27个,占57.4%)、农技员上门服务(13个,占27.7%)、自学或外出学习(12个,占25.5%)、和高校及科研单位合作(5个,占10.6%)。
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服务需求特点
3.1养殖大户
95个养殖场中,希望获得信息、技术、品种方面服务的个数分别为:74个、74个、55个;希望获得观摩示范、技术培训、上门服务、手机短信等服务的个数分别为58个、81个、81个、49个。
3.2种植大户
52个种植大户中,希望获得信息、技术、品种方面服务的个数分别为:20个、40个、25个;希望获得观摩示范、技术培训、上门服务、手机短信等服务的个数分别为17个、29个、27个、13个。
从种植大户的建议来看,规模较小的种植大户建议集中在技术服务和培训、优良品种等方面,规模较大的种植大户更加注重销售渠道打造、市场行情波动等方面。
3.3家庭农场
14个家庭农场中,希望获得信息、技术、品种方面服务的个数分别为:14个、14个、14个;希望获得观摩示范、技术培训、上门服务、手机短信等服务的个数分别为14个、14个、10个、14个。
3.4专业合作社
10个合作社中,希望获得信息、技术、品种方面服务的个数分别为:10个、9个、6个;希望获得观摩示范、技术培训、上门服务、手机短信等服务的个数分别为10个、10个、9个、6个。
10个专业合作社提的建议集中在增大农业科技投入,鼓励合作社技术改造;加大产业化经营扶持力度,提高良种补贴标准;土地流转优惠制度;政策性农业保险投入。
3.5农业企业
47个农业企业中,希望获得信息、技术、品种方面服务的个数分别为:33个、45个、44个;希望获得观摩示范、技术培训、上门服务、手机短信等服务的个数分别为18个、23个、23个、11个。
4问题及建议
4.1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的科技服务更多依靠农技人员上门的方式;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对农技人员上门服务的依赖度较低。这主要是由于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主要从事一级农产品生产,规模较小,且大多没有自己的技术人员,其所需的种植、养殖、疫病防控等技术正是基层农技人员的特长,而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规模较大,基层农技人员大多不具备其需要的生产技术,无法很好的提供这方面的服务,所以合作社和企业均很注重自有技术力量建设,在自有农技人员、自请专家、同研究院所高校合作、外出学习等方面投入较大。
例如,某公司主要从事生猪养殖、猪肉产品加工、销售,在养殖方面,公司有自己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其能力水平基本满足生产需要,而公司对生鲜猪肉及其制品冷藏、保鲜方面的技术需求较大,但县镇农业部门并没有这方面的技术力量,调查反馈结果显示,该公司对基层农技人员上门提供服务并没有表示出很大的积极性。
针对上述情况,建议在加强基层农技人员对普通种养大户上门提供传统技术服务的同时,强化农技人员传统农业种养知识之外技能的培训和学习,例如农产品质量、花卉园艺、项目建设、经营管理、农产品贮运、加工、物流等方面的知识,引进新兴农业产业人才,提高农技队伍自身水平和为不同类型经营主体服务的能力;在这个基础上,为农业经营主体同科研单位、高校合作提供政策支持,鼓励技术革新升级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