贩卖假证者到底是什么人?隐藏着怎样的利益链条?贩卖假证的现象为何屡打不绝?记者对此进行调查。
上午11点,中国人民大学东门天桥上,一名戴着口罩的妇女低声对来往行人低声询问:“办证吗?”她的手中,握着几本不同高校的学生证。
看到有人停下脚步,这名妇女便会马上凑过去,打开挂在身前的书包。“办学生证还是毕业证?要哪个学校的?”
书包里整齐地放着不同颜色的学生证,妇女随便掏出一本,封面是“中国农业大学”金色字样。“这个30块钱一本。”在她的书包里,同样装着一个直径3厘米左右的圆形塑料板,塑料板上分别是“人民、政法、外国、农业”等凹形字样。
当有人购买学生证时,她将照片正面朝上压住塑料板,照片上便会出现不同高校的钢印字样。随手在学生证的注册栏中盖上了“注册”的红章。
曾经在人大东门办过假学生证的小刘说,妇女们贴照片、盖钢印、学生证注册,已经形成了一条龙服务。在空白的学生证上,涉及的名字、专业、年级等信息,都是自己想怎么写便怎么写。“她们都是熟手,三两分钟就能搞定一本假学生证。”
“跟真的没有区别,这东西又不联网,谁都看不出来。”一名妇女信誓旦旦地表示,学生证可以享受到许多半价优惠。
在天桥的另一端,有妇女向用类似的话向行人询问。一名打算办证的男子多问几句后,妇女按住身前的背包,东张西望有些不耐烦地说,“肯定能用,不能用你回来找我。”两分钟后,一张足以乱真的政法大学学生证新鲜出炉。
“办证吗?学生证、毕业证、各种职业资格认证都可以。”一名身着花衣服女子跟在记者身后介绍着。
在人大东门至地铁站的二三百米距离中,有六七个妇女,隔些距离站在树荫下,或守在过街天桥上逢人便问。除了向过往行人招揽生意外,她们之间也时常聊上几句。
“人大东门这办假证的至少得有十四五年的历史了。”一名住在双榆树西里的居民表示,人大东门外的中关村大街两侧,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办假证的妇女。
“这个事情,毕竟不是好事,都是亲戚带出来的。”刘华坦言,制贩假证的人只相信自己熟悉的人,外人很难进入。亲戚、同乡则是这个群体中最明显的特征,彼此间毕竟知根知底,可以保守住更多的秘密。“谁也不能坏了别人的事情,自己的家人还在村子里。我们要出问题了,老板一找就能找到。”
过街天桥下,便是一个治安岗亭,路上不时会出现巡逻警车。在二三百米的距离中,妇女们也时常互相帮助,打探着周围的一切变化。
在不断的打击中,一些同乡不愿再做办假证的生意。在刘华看来,能够留下的都是能豁得出去的。“为了赚钱,需要做好随时被抓的准备。”
活跃在人大东门贩卖假证的妇女,只是假证利益链中最末端的环节,犹如马仔一样在路边揽活。
刘华从老板手里拿到各种假证,并可以根据买家需求,做出不同高校的毕业证,预订的第二天就可以交货。
一名从事印刷品制作的公司负责人表示,办理假证的印刷成本并不高,主要成本在开模上。“做一种类型的假证,就需要开一个模板,这个费用在三千元左右。”
刘华会告知买家,政法大学、外国语、农业大学等高校的假冒学生证,售价在30元;而北大等几所高校的学生证,售价为50元。“反正都是假的,买哪个都一样。但是,大家肯定选50元的多啊。”
这名负责人表示,刨除开模的费用,一本假学生证的印刷成本大约在一两元钱。在以几十元的价格出售,中间有很高的利润空间。一旦有些高校推出新版学生证,或者因为需求猛增导致必须新开模板,制假者便会将开模费用加在销售中,导致价格便有所不同。
“在家什么也干不了什么,在北京打工做别的也不会。”之所以来到北京,刘华看到了同乡因为贩卖假证而赚到了钱。
刘华算了一笔账,一般学生证的进价在四五元钱,售价在30元至50元不等。一本毕业证进价十多元钱,卖出的价格在二三百元。“一天能卖几个学生证,就比一般打工赚得多。”
虽然整天游走在街头兜售假证,随时有可能被警察抓住,但是对于不菲的收入,刘华愿意承担这样的风险。
刘华站在天桥上,刚刚卖出一本学生证。便有几名便衣警察出现在她面前,摘下了她身前的书包。
“叫什么?”面对便衣的问话,刘华并未慌张,“前几天不就是你抓的吗?我都认识你了。”刘华随手解开了外衣扣子,露出了已有身孕的肚子。
同刘华一样,聚集在人大东门贩卖假证的妇女中,几乎都有着身孕或者怀中抱着一两岁的婴儿。
在过街天桥的另一端,一名怀抱婴儿的红衣女子也同样被便衣警察发现,被带进了停在路边的警车中。
一天之后,刘华又出现在了人大东门。同两名同乡一起,在路边招揽着售卖假证的生意。“就是把我们送回家,没收了东西,没法拘留我们。”刘华用手指了指隆起的小腹。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双榆树派出所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人大东门贩卖假证已持续多年,警方也时常对此进行打击,但是许多贩假者都怀有身孕或者在哺乳期内,警方无法采取惩治措施。只能对她们进行批评教育,进而没收随身携带的假证。这成为贩假者一直存在盘踞于人大东门的主要原因。警方一直设法寻找制假源头,但寻找过程十分困难。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一条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依照本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其中便包括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
在刘华看来,怀孕、哺乳已经成为贩假者的护身符。“我听说过,为了能卖证,有人生过四五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