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古早的史前时代,当内陆居民跋涉至海边发现前所未见的美丽贝壳时、又或者英勇的猎人狩猎到凶猛野兽后留下锋利的牙齿时,将这些“战利品”仔细串连佩戴在身上的心情吗?或许与你整装待发前对着镜子将华美珠宝在腕颈间扣起时的心情无异。身份、财富以及荣耀的象征,自然是配饰高于实用意义而存在缘由,然而抛却“虚荣”之外的本性,终究还是人类对美的渴求和向往,才使得配饰成为我们生活中看似可有可无,却又实则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文艺复兴前夕许多早期的时尚特质就已显露端倪,王公贵族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催生了对“不必需”的渴求,刺激着上流社会对新奇、稀有、以及“不切实际”创造力的向往。即便禁止奢华、约束着装的法规似乎也是徒劳。与时尚本身一脉相承,配饰从来不是生活的必需品,有些配饰甚至没有任何实用的功能性。然而无论配饰本身的样式潮流如何变迁,人们对这些看似无用的小东西总是无比着迷。
奢华而繁复的头饰风尚于18世纪中晚期盛行,有着宽帽檐的帽子、以及高耸的假发上都会配以羽毛、花朵、缎带等配饰点缀,这些都是优雅女士们出门散步或参加社交活动的必要装饰,有些场合倘若没有佩戴头饰帽子甚至像没穿衣服一样不可思议。曾经引领时尚风潮的法国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MarieAntoinette)对帽饰头饰就格外偏好,她在蓬松的泡泡发型扑上浓浓的蜜粉,并用许多鸵鸟毛装饰,这个造型很快在法国宫廷里流行起来。尽管此后对头饰帽饰的时尚潮流越来越趋于简化,社交性的礼节需求也几近消亡,但这些曼妙的头上风景仍旧是现代时尚的重要组成。
直到繁荣浮华的上世纪20年代,这些看似久远的配饰风尚经历了它们最后的黄金年代,奢华鸵鸟毛制成的扇子是晚宴上最时髦的饰品,而刚刚兴起海滩度假的上流人群,仍旧将挡风遮阳的各式花样阳伞作为女人重要的时尚表情……只是随着时光荏苒,如今这些花俏的掌上风景似乎更多的出现在人们有实际的功能需要时,究其根本还是人们对配饰需求的风尚变革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