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娘/节日头饰的装饰品,来自阿塞拜疆北部的塔茨人,20世纪初。
镀金银和玻璃
阿塞拜疆族,是阿塞拜疆共和国的主体民族。
主要分布于阿塞拜疆共和国与伊朗西北部,从高加索至伊朗高原的四周国家,如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格鲁吉亚、伊朗、阿富汗等,也有零星分布。
绝大多数的阿塞拜疆族信奉伊斯兰教什叶派,其文化传统融合了伊朗、高加索民族与突厥语民族等周边诸多元素。
在19世纪初的沙俄—波斯战争中,波斯在高加索地区的领土被沙俄所占领,并且1813年《古利斯坦条约》和1828年《土库曼恰伊条约》的签订,最终划分了俄罗斯和现在的伊朗的边界。
俄国与伊朗国境线两边的阿塞拜疆族尽管是同一个民族,但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分隔,已经演化出了一定的南北差异。
阿塞拜疆族的语言为阿塞拜疆语,与同属突厥语族的土库曼语、土耳其语(包括伊拉克土库曼方言)相近。
高加索阿尔巴尼亚人被认为是现代阿塞拜疆共和国定国地区的最早居民。早期伊朗定居者包括公元前九世纪的斯基泰人(中国史书普遍称之为塞族或萨迦人,是南俄草原上印欧语系东伊朗语族之游牧民族,其随居地从今日俄罗斯东部的欧洲部分一直到内蒙古和鄂尔多斯沙漠,是史载最早之游牧民族)。
继西绪亚人人之后,米底人(古代亚洲西部。印欧人种之一,与波斯人有血缘关系)进入阿塞拜疆。
阿塞拜疆族被认为是根据波斯贵族阿特罗巴特斯所命名的。
这里先来补一段历史!
阿特罗巴特斯Atropates
他后来又效力于亚历山大大帝,担任了米底亚的总督,当亚历山大从印度远征归来,进驻帕萨尔加德时,阿特罗巴特斯捆绑了反叛者来见亚历山大。
随后前324年于亚历山大所举办的苏萨集体婚礼中,阿特罗帕提斯的女儿与佩尔狄卡斯成亲——对了,已经是第二次提到苏萨集体婚礼,稍后我要单独八一下这场婚礼。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