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仙女儿国

东女国是公元六、七世纪出现的部落群体及地方政权,是川西及整个藏族历史上重要的文明古国。主要活动范围在四川阿坝州、甘孜州丹巴县和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等地区。东女国王城遗址位于今四川省阿坝州金川县。东女国文化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以女性为中心和女性崇拜的社会制度。由于其地理位置偏僻闭塞,社会生产的严重落后,其部落民族的原始社会的形态得以延续下来。

女儿国神秘面纱

一、东女国的农牧业生产及其特点

东女国主要活动于6~8世纪,先后约延续了300年。在此其间,她是沟通唐朝与吐蕃之间政治和经济联系的重要桥梁,并受唐朝影响,逐渐进行从女权制向男权制的过渡。

东女国王宫遗址:四川丹巴县梭坡乡

东女国的地理位置据《旧唐书》载:"东与茂州、党项接,东南与雅州接,界隔罗女蛮及白狼夷。其境东西九日行,南北二十日行"。茂州在今天四川茂县,雅州是今天的四川雅安一带,也就是说东女国主要活动于大金川流域、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之间的广大地区。自古以来,昌都就是通往西藏的交通要道,这里气候温和,比较适合农业耕种。生活在这个区域的东女国以青藏高原地区大麦、稞麦为主要农作物。《齐民要术》上说,青稞麦"每十亩用种八斗,与大小麦同时熟。好收四十石,石八九斗面"。这种作物对田间管理的要求也不高,"锄一遍佳,不锄亦得"。东女国人也像今天青藏高原的人民一样,喜吃"糌粑",喝酥油茶。他们在种植业之外,还以射猎为业,又畜羊马"。射猎的主要参与者是男性,畜牧牛马则主要是东女国妇女的工作。由于生存环境的变化,东女国开始较大规模地放养牲畜,种植庄稼,使得男人的经济地位日益下降,妇女的经济地位却日渐上升,这种特殊的社会生产方式在造成了东女国重女轻男的社会基础。

二、东女国的手工业生产及其特点

由于畜牧业是主要经济之一,东女国的手工毛织业也较为发达。《旧唐书》载:"其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则羔裘,饰以纹锦"。"“青毛绫"是一种手工织成的藏青色毛呢,东女国很早就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这项毛织技术。从出土的文物中可以看到,东女国织出的毛呢,细线密度大,粗经细纬交织呈颗粒状纹,还有用三色线交错编织出几何纹图案的带子,工艺十分繁杂。东女国妇女喜欢下穿折皱平整有序的青毛绫裙,上身披着黑白相间羊毛织成的青色披肩。东女国的皮革手工业也比较发达。东女国王"冬则羔裘,足履革""羔裘"是一种女式羊羔皮袄,是先将生羊皮用皮硝、糜面等手工揉搓熟化、刨光,然后依毛在里、皮在外的习惯进行缝制而成。东女国有身份的妇女还会用貂皮或水獭皮镶制衣领,看上去既柔和娴雅又华丽富贵。她们脚穿带有花纹的皮靴,靴的质料用牛皮革制成,靴筒较高,皮面染各种颜色,绣有多种花纹图案。

女儿国

东女国所在的地区历来是产盐之地。历史上青藏高原受到欧亚板块的挤压,气候干旱,高原上湖泊被蒸发成为一片盐池。在地质作用下,这些盐被埋在岩层下。东女国的妇女们用日晒法采盐;其步骤是先顺梯子爬入盐井内,再将卤水舀入木桶,然后把卤水背到井外的盐田里,卤水经过日照会析出结晶盐粒,再用特制的刀状工具把盐田中发白的结晶盐粒刮出。东女国嗜好猪肉,这种猪肉不是我们常见的做法,而是先将猪用绳索勒死,然后用青稞草点火燎去表皮猪毛,在腹部切口去掉内脏,并填以面粉、干草、干豌豆粒等物,然后把切口缝好,再用黄泥和酥油封严,埋入草木灰中。一年或两年后取出,悬挂起来使其继续腐熟,直至发出臭味时方可食用。东女国的住宅是一种碉房,这种建筑的特点是:"盖屋尽用土,盖先砌石作墙,架巨木为梁,以杂木横搭之。盖土于其上,筑之令极坚。虽倾盆雨不能漏,惟霪霖连月,须加土再筑。其碉楼及一切墙垣,俱砌乱石,远望作裂纹,整齐如刀削,虽汉人工巧者不能及"。

东女国生活在山高沟深、峡谷纵列、河流湍急的自然环境,牛皮船是她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牛皮船的船底须用整张牛皮制作;船的骨架一般使用二三厘米粗细的嫩杉木条或"对结子"的枝条,先用牦牛尾巴毛捻成线绳捆绑三道圈,四面围以相互拼接的三四层牛皮。为了使牛皮船坚固耐用,她们将牛皮缝合成一个严密的整体,然后再用牛皮绳固定在船沿,再在牛皮上多次涂抹青油。制作完成的牛皮船呈半球形,高约1.2米,重四五十斤,一人就可以扛负而行,且不怕礁石撞击。

三、东女国的商业贸易

东女国境内,高山峡谷纵列,地质结构复杂,具有相当程度的封闭性。川藏茶马古道是她们连接外界的唯一通道。这条古道从今天的雅安区出发,翻过二郎山,经康定、巴塘,最后到达昌都。东女国利用茶马贸易繁荣国内的经济和文化,使东女国在一个较长历史时期内都能保持强盛局面。东女国与吐蕃之间也存在着少量的丝织贸易。文成公主入藏后,将汉族的染织装饰纹样技术和制瓷技术传播到东女国,对东女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

历史上的东女国因为常受到吐蕃的东侵,加上她们被唐朝先进文化吸引,所以东女国采取了内附唐朝的外交策略。唐朝令"西节度使韦皋处其众于维、霸、保等州,给以种粮耕牛,咸乐生业。"从这时起,东女国原始的农牧业被精耕细作农业所代替。生产方式的转变,使得生产关系也随之改变,男性逐渐在生产中起到主导作用,东女国原来的"以女为王"的社会制度也逐渐变成"以男子为王"。"以男子为王"的出现,不仅是东女国社会性别角色的换位,也是他们开始进入封建农业社会的重要标志。

四、东女国的婚姻家庭习俗

东女国的婚俗带有浓厚的女性色彩,以走婚为主,女性无固定性伴侣,可以一女多夫,也可以与相对固定男性组成家庭。在东女国,男性在家庭中属于从属地位,子女都随母姓。女子社会地位较高,耕地、播种、收获、驼运等工作主要由女性承担,男性主要负责战争以及狩猎和修补农具。在东女国中,女性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掌握家庭经济大权,家庭财产也由女儿继承,男性没有经济地位。

爬墙墙

东女国这种带有明显女权倾向的婚姻家庭文化,在今天的川藏部分地区还有保留。在古代西藏大多数区域,女性地位低,男权至上。但是今天川藏部分地区仍保留着走婚习俗,只是形式上稍有变化。在这些地区,男子与女子约会只能在夜间,只能爬墙进入女子寨房之中,称之"爬墙墙"。这种走婚习俗在女方怀孕之后结束,男女双方开始结婚并组建家庭。这里的很多家庭仍然保留了女性当家的传统,也尊重女性的继承权。

五、消失的东女国

东女国执政的女王有号为"宾就",国家高层官员也是女性居多。女王衣着华丽、住宅豪华、生活奢侈。女王死后,在王族中再找两位女子立为国王,年岁大的当大国王,年岁小的做小国王。大国王死了,小国王升为大国王。这种王位继承制度与中原王朝的"兄终弟继"有些相似。

在东女国,女性担任政府中大多数官员女性不仅拥有独立的人格和合法的权益,还掌控着国家权力和话语权,决定着政治的走向。这与中王朝政治模式相反:一个以父权为中心,一个以母权为中心;一个是男性主导社会的发展方向,一个是女性主导社会的发展方向。女性在东女国的权益得到空前的维护。

生产方式很大程度上由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决定,而生产方式决定了集体成员的经济地位,经济地位决定社会地位,东女国在这样特殊条件下,滋生女权社会也并不奇怪。只是从八世纪末开始,东女国开始改由男子为王,而且此后史书关于东女国的记载就几乎中断了。从女人当国到女人失势的原因是什么,东女国发生了什么成了历史上一个难解的文化之谜。

中国历史主要是男性的历史,传递的是男性的声音,尽管历史上也出现过杰出的女性,但是对女人干政的批判从没有停止过。越是专制集权的时代,父权就愈加强,对女性的控制就越苛刻严格。历史证明,只有两性之间阴阳相济相生,相互肯定,达到两性的和谐共处,人类社会才能和谐发展。两性应更多的寻找共同点,共同为人类的未来贡献力量。

考证

据任乃强先生考证,"康延川"即今昌都一带,"弱水"即今之澜沧江,所谓"大小八十余城",谓其国辖有八十余"纵"(Rdsong),即农业聚邑。大抵而言,"昌都、察雅、类乌齐、八宿、察龙、盐井、门空、贫台,北至隆庆,西至丹达山之地,皆旧东女国境"。可知东女国东与茂州(今四川茂汶一带)交界,东南与雅州(今四川雅安一带)交界,包括了今四川阿坝茂汶以西,甘孜州的巴塘、理塘(白狼夷故地)以北及整个昌都地区,范围十分广大。东女国时期,昌都地区及四川西北西藏已有较发达的文明。当时东女国人口4万余户,胜兵1万余人,散布于山谷之间的八十余座聚邑之中,所居之处均筑"重屋",即碉房:一般民众所住的为上下六层,而女王所居则有九层,这表明了东女国高超的建筑水平。东女国还使用文字处理,"文字同于天竺";盛行历法,"以十一月为正",即以十一月为一年之始。

特点

风俗

东女国还有着占卜之风和独特的丧葬制度。《旧唐书》称:"其俗每至十月,令巫者赉楮诣山中,散糟麦于空,大咒呼鸟。俄而有鸟大如鸡,飞入巫者之怀,因剖腹而视之,每有一谷,来岁必登;若有霜雪,必多灾异。其俗信之,名为鸟卜。"此为东女国盛行鸟卜之俗的记载。"其居丧,服饰不改,为父母则三年不栉沐",这可能是吸收了内陆汉文化的因素,"贵人死者,或剥其皮而藏之,内骨于瓶中,糅以金屑而埋之"。这是二次葬,而"国王将葬,其大臣亲属殉死者数十人"。则表示东女国仍有残酷的人殉制度。

随着社会进程的发展,这个地区至今仍旧保留着母系社会的痕迹,是适应当地生产环境的需要,这个地区处于高山峡谷之中,生产条件差,土地、物产稀少,如果实行一夫一妻制,儿子娶妻结婚后要分家,重新建立一个小家庭,以当地的经济能力根本无法承受,生产资料分配不过来。而且地处封闭的深山峡谷,和外界交流几乎隔绝,不容易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专家万建忠教授也认为,一定的生产力,有一定的社会制度与之相配,在这种生产能力比较落后,相对封闭的地方,劳动强度不大,居民自给自足,男性的优势得不到充分的显示,女性掌握着经济大权和话语权。另外还有一种深层的社会心理因素,保持母系氏族制度,表明了人们对过去的社会形态和社会结构的一种追念。

服饰

东女国还有服饰尚青及赭面之俗。《旧唐书》云:"其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皆以青色为美,而男子"以青涂面",即尚青,又赭面。

外交

文化

东女国虽亡,但其文化却为吐蕃所吸收,成为吐蕃文化暨藏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吐蕃的一妻多夫习俗、妇女享有较高地位、鸟卜、赭面之俗、建筑技术与丧葬制度等方面,可以清楚地看到二者的传承关系,而民族学调查则表明至今川藏地区仍残存有东女国文化因素。今四川西藏的嘉戎藏族,仍信奉对木尔多(dmu-rdo)神山的古老崇拜。木尔多神山是木尔多和斯巴嘉尔木(srid-pa-rgyal-mo)的圣山。而所谓"木"(mo)在藏语中一般指女性。"嘉尔木"意即女王、后妃或神妃,"斯巴嘉尔木"即众生之女王。通过民族学、语言学等多方面的调查及研究,格勒博士指出,嘉戎地区在古代存在过以女性为中心,或以女性为王(首领)的女性崇拜时代,"嘉尔木"之称应该就是唐代藏族人民对"东女国"的称呼。

1997年本课题组在昌都地区实地调查中了解到,昌都地区至今仍有许多与女性崇拜有关的痕迹,如昌都县有一个名为"嗄唐木"的地方,当地居民在房顶安放一个男性性器状物的习俗及对"屑格木"神山的传统看法,均是东女国女性崇拜文化在当地居民意识中的遗留。

史书记载

《旧唐书》卷197《南蛮西南蛮传》:"东女国,西羌之别种,以西海中复有女国,故称东女焉。俗以女为王。东与茂州、党项接,东南与雅州接,界隔罗女蛮及白狼夷。其境东西九日行,南北二十日行。在大小八十余城,其王所居名康延川,中有弱水南流,用牛皮为船为渡。"

《旧唐书》

东女国,西羌之别种,以西海中复有女国,故称东女焉。俗以女为王。东与茂州、党项接,东南与雅州接,界隔罗女蛮及白狼夷。其境东西九日行,南北二十日行。有大小八十余城。其王所居名康延川,中有弱水南流,用牛皮为船以渡。户四万余众,胜兵万余人,散在山谷间。女王号为"宾就"。有女官,曰"高霸",平议国事。在外官僚,并男夫为之。其王侍女数百人,五日一听政。女王若死,国中多敛金钱,动至数万,更于王族求令女二人而立之。大者为王,其次为小王。若大王死,即小王嗣立,或姑死而妇继,无有篡夺。其所居,皆起重屋,王至九层,国人至六层。其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则羔裘,饰以纹锦。为小鬟髻,饰之以金。耳垂榼,足履索蜺。俗重妇人而轻丈夫。文字同于天竺。以十一月为正。其俗每至十月,令巫者赍楮诣山中,散糟麦于空,大咒呼鸟。俄而有鸟如鸡,飞入巫者之怀,因剖腹而视之,每有一谷,来岁必登,若有霜雪,必多灾异。其俗信之,名为鸟卜。其居丧,服饰不改,为父母则三年不栉沐。贵人死者,或剥其皮而藏之,内骨于瓶中,糅以金屑而埋之。国王将葬,其大臣亲属殉死者数十人。

隋大业中,蜀王秀遣使招之,拒而不受。武德中,女王汤滂氏始遣使贡方物,高祖厚资而遣之。还至陇右,会突厥入寇,被掠于虏庭。及颉利平,其使复来入朝。太宗送令反国,并降玺书慰抚之。垂拱二年,其王敛臂遣大臣汤剑左来朝,仍请官号。则天册拜敛臂为左玉钤卫员外将军,仍以瑞锦制蕃服以赐之。主二十天授三年,其王俄琰儿来朝。万岁通天元年,遣使来朝。开元二十九年十二月,其王赵曳夫遣子献方物。天宝元年,命有司宴于曲江,令宰臣已下同宴。又封曳夫为归昌王,授左金吾卫大将军,赐其子帛八十匹,放还。后复以男子为王。

贞元九年七月,其王汤立悉与哥邻国王董卧庭、白狗国王罗陀忽、逋租国王弟邓吉知、南水国王侄薛尚悉曩、弱水国王董辟和、悉董国王汤息赞、清远国王苏唐磨、咄霸国王董藐蓬,各率其种落诣剑南西川内附。其哥邻国等,皆散居山川。弱水王即国初女国之弱水部落。其悉董国,在弱水西,故亦谓之弱水西悉董王。旧皆分隶边郡,祖、父例授将军、中郎、果毅等官,自中原多故,皆为吐蕃所役属。其部落,大者不过三二千户,各置县令十数人理之。土有丝絮,岁输于吐蕃。至是悉与之同盟,相率献款,兼赍天宝中国家所赐官诰共三十九通以进。西川节度使韦皋处其众于维、霸、保等州,给以种粮耕牛,咸乐生业。立悉等数国王自来朝,召见于麟德殿。授立悉银青光禄大夫、归化州刺史;邓吉知试太府少卿兼丹州长史;薛尚悉曩试少府少监兼霸州长史;董卧庭行至绵州卒,赠武德州刺史,命其子利啰为保守都督府长史,袭哥邻王。立悉妹乞悉漫颇有才智,从其兄来朝,封和义郡夫人。其大首领董卧卿等,皆授以官。俄又授女国王兄汤厥银青光禄大夫、试太府卿;清远王弟苏历颠银青光禄大夫、试卫尉卿;南水国王薛莫庭及汤息赞、董藐蓬,女国唱后汤拂庭、美玉钵、南郎唐,并授银青光禄大夫、试太仆卿。

《隋书》

女国,在葱岭之南,其国代以女为王。王姓苏毗,字末羯,在位二十年。女王之夫,号曰金聚,不知政事。国内丈夫唯以征伐为务。山上为城,方五六里,人有万家。王居九层之楼,侍女数百人,五日一听朝。复有小女王,共知国政。其俗贵妇人,轻丈夫,而性不妒忌。男女皆以彩色涂面,一日之中,或数度变改之。人皆披发,以皮为鞋,课税无常。气候多寒,以射猎为业。出钻石、朱砂、麝香、牦牛、骏马、蜀马。尤多盬,恒将盬向天竺兴贩,其利数倍。亦数与天竺党项战争。其女王死,国中则厚敛金钱,求死者族中之贤女二人,一位女王,次为小王。贵人死,剥取皮,以金屑和骨肉置于瓶内而埋之。经一年,又以其皮内于铁器埋之。俗事阿修罗神,又有树神,岁初以人祭,或用猕猴。祭毕,入山祝之,有一鸟如雌雉,来集掌上,破其腹而视之,有粟则年丰,沙石则有灾,谓之鸟卜。开皇六年,遣使朝贡,其后遂绝。

东女国传说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东女国最大的特点是重妇女、轻男人,国王和官吏都是女人,男人不能在朝廷做官,只能在外面服兵役。

《西游记》中的描述并非完全虚构——

一位美丽痴情的女王、一条喝了其中的水就能生孩子的子母河,《西游记》中描写的女儿国曾经留给人无数的幻想。女儿国究竟是吴承恩全凭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虚构出来的理想乐园,还是历史上果真有过这样一个女儿国呢?

史书中记载的东女国是否就是传说中的女儿国呢?

'女儿国’在历史上的的确确存在过,而且现在有一些村寨一直将'女儿国’的古老习俗留存至今。任新建说。任新建是四川省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四川康藏研究中心副主任,他经过长期研究和实地考察发现,今天四川甘孜州的丹巴县至道孚县一带就是《旧唐书》中记载的东女国的中心。

东女国是否就是传说中的女儿国呢?据《旧唐书》第一百九十七卷《南蛮西南蛮传》记载:东女国,西羌之别称,以西海中复有女国,故称东女焉。俗以女为王。东与茂州、党项接,东南与雅州接,界隔罗女蛮及百狼夷。其境东西九日行,南北22行。有大小八十余城。

据任新建解释,按照《旧唐书》的记载,东女国南北长22天的行程,东西长9天的行程,如果按照过去一天骑马40公里或者步行20公里,那么东女国应该南北覆盖400公里到800公里,东西覆盖180公里到360公里。

据史书记载,东女国建筑都是碉楼,女王住在九层的碉楼上,一般老百姓住四五层的碉楼。女王穿的是青布毛领的绸缎长裙,裙摆拖地,贴上金花。东女国最大的特点是重妇女、轻男人,国王和官吏都是女人,男人不能在朝廷做官,只能在外面服兵役。宫中女王的旨意,通过女官传达到外面。东女国设有女王和副女王,(www.lishixinzhi.com)在族群内部推举有才能的人担当,女王去世后,由副女王继位。一般家庭中也是以女性为主导,不存在夫妻关系,家庭中以母亲为尊,掌管家庭财产的分配,主导一切家中事务。

东女国传说

历史上的东女国后来难道已经消失了?

《旧唐书》关于东女国的记载是十分详细的,但是到了唐代以后,史书关于东女国的记载几乎就中断了。难道东女国的出现只是昙花一现吗?

任新建说,唐玄宗时期,唐朝和土藩关系较好,土藩从雅鲁藏布江东扩到大渡河一带。可是到了唐代中期的时候,唐朝和土藩关系变得紧张,打了一百多年仗,唐朝逐步招降一部分土藩统治区的少数民族到内陆,当时唐朝把8个少数民族部落从岷山峡谷迁移到大渡河边定居,这8个部落里面就有东女国的女王所率领的部落。

当时东女国女王到朝廷朝见,被册封为银青光禄大夫,虽然是虚衔,但是品级很高,相当于现在的省级官员。后来到了唐晚期,土藩势力逐渐强大,多次入侵到大渡河东边,唐朝组织兵力反击,在犬牙交错的战争中,东女国的这些遗留部落,为了自保就采取两面讨好的态度。

后来,唐逐渐衰落直至分裂,土藩也渐渐灭亡。土藩崩溃后,曾经被他们统治的青藏高原重新回到了原来的部落时代,唐代分裂后,也没有力量统一管理,到了后来的宋元明三代,对于青藏高原地区的统治很薄弱,因此基本没有史料记载,一直到清代才把土司制度健全。而东女国的遗留部落有些由于靠近交通要枢,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女王死后没有保留传统习俗,逐渐演变成父系社会,而有一些部落依旧生活在深山峡谷,保留了母系社会的痕迹。

为什么东女国的习俗能够保留到今天呢?

任新建认为,随着社会进程的发展,这个地区至今仍旧保留着母系社会的痕迹,是适应当地生产环境的需要,这个地区处于高山峡谷之中,生产条件差,土地、物产稀少,如果实行一夫一妻制,儿子娶妻结婚后要分家,重新建立一个小家庭,以当地的经济能力根本无法承受,生产资料分配不过来。而且地处封闭的深山峡谷,和外界交流几乎隔绝,不容易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

扎坝依旧保留着东女国的古老习俗

根据任新建的考察,历史上的东女国就处在今天川、滇、藏交汇的雅砻江和大渡河的支流大、小金川一带,也是现在有名的女性文化带。而扎坝极有可能是东女国残余部落之一,至今保留着很多东女国母系社会的特点。任新建说。

扎坝过去是一个区,现在有7个乡,5个乡在道孚县境内,2个乡在雅江县境内,一共生活着将近一万人。任新建在扎坝调查时发现,女性是家庭的中心,掌管财产的分配和其他家庭事务,与东女国以女为王相似,有的家庭有30多个人,大家都不结婚,男性是家中的舅舅,女性是家中的母亲,最高的老母亲主宰家中的一切。很明显是母系社会的残余,经过现代社会的冲击,已经和原始的母系社会不完全一样,只是保留了一些基本特点。任新建说。

扎坝人依然实行走婚,通过男女的集会,男方如果看上了女方,就从女方身上抢来一样东西,比如手帕、坠子等,如果女方不要回信物,就表示同意了。到了晚上,女方会在窗户边点一盏灯,等待男方出现。扎坝人住的都是碉楼,大概有十多米高,小伙子必须用手指头插在石头缝中,一步一步爬上碉楼。此外,房间的窗户都非常小,中间还竖着一根横梁,小伙子就算爬上了碉楼也要侧着身子才能钻进去,就好像表演杂技一样,这个过程要求体力好,身体灵活,这其实也是一个优胜劣汰的选择。第二天鸡叫的时候,小伙子就会离开,从此两人互相没有任何关系。男方可以天天来,也可以几个月来一次,也可以从此就不来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叫做甲依,就是伴侣的意思。女方可以同时有很多甲依,但也有极少数姑娘一辈子只有一个甲依,两个人走婚走到老。

女方生小孩后,甲依一般都不去认养,也不用负任何责任,小孩由女方的家庭抚养。但奇怪的是,当地的小孩一般都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

THE END
1.2024最新折扣手游合集免费玩的折扣手游推荐《魔法无敌(0.1折日送2000充)》这是一款以“挂机+RPG”为核心玩法的仙侠游戏,让玩家在轻松休闲的过程中,体会到暴击杀怪的乐趣。打怪升级的路途上不止降魔伏妖,还有各种形象时装幻化, 有酷炫的翅膀,有可爱的宠物,有厉害的仙器法阵,有有趣的家园,有刺激的寻宝,各种跨服boss和有趣的玩法等着你。 烈焰皇城福利升级...https://www.18183.com/btsyzq/ziliaoku/4013123.html
1.新寻仙狼尾巴配饰和南瓜头配饰怎么获得?新寻仙在4月2日的更新维护之后,新增加了两款配饰,一款是尾巴配饰,另一款是南瓜头配饰,玩家都可以通过游戏中获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详细的获得方法介绍。 尾巴配饰获得: 啸风洲区域的拾遗小妖有几率掉落,“斩巨刃头狼何所在”、“蛮狼之王展淫威”击杀的怪物有几率掉落。 https://www.qqtn.com/article/article_63083_1.html
2.《妖精的尾巴》简介《妖精的尾巴》好玩吗→MAIGOO百科《妖精的尾巴》是腾讯的第一款自研回合制手游,制作精良。虽然内容上和网易的梦幻西游类似,但是世界观和角色建模风格是以日本知名动漫《妖精的尾巴》为蓝本的,给大家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玩家可以通过免费的脚本可以让角色从0级开始就自动做主线,做每日,还可以自定义完成任务,通关副本,自动组队放技能等等。中文...https://www.maigoo.com/citiao/238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