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服装配饰源远流长。大漆是古往今来的超级材质,几兴盛衰未能覆灭。大漆在服装配饰中的运用早已存在,只是未能走进寻常百姓家。社会在进步,消费在发展,服装作为当今文化传播的最重要载体之一,大漆的发展无疑是重要的契机。而大漆的复杂工艺也可以作为服装配饰一个优良的卖点。
1、漆艺在服装配饰中运用的意义
配饰的主要作用是为了突出服装整体设计的主题。随着精神与物质文明的双重提高,人们愈来愈要求更新、更美的设计。配饰品已成为广大民众修饰、美化自身,塑造整体形象,烘托个性和气质的必需品。现代人对服装配饰的需求更强烈,对服饰搭配也日益重视。服装与配饰恰到好处地体现出艺术的完美已成为大众的共识。为了突出服装的主题,使服装的整体更加完整、丰富,更好地表达其中含义,是重要的表现手法,也是服装设计中十分重要的设计类别[1]。
2、传承漆艺文化的重要性
漆艺是我国民族独有的传统手工艺,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传统漆艺历经千年演变,不断开拓,精化技法,以独特的视觉效果和精致古典的艺术特色受到了古今中外人们的喜爱,让这门独特的艺术得以流传至今。当今时代的发展和艺术形式的演变中,漆艺得到了全新的发展空间[2]。
3、更环保的服装配饰
服装配饰有头饰、纽扣、皮带、围巾、耳环等。一般来说,服装配饰的材质为合金烤漆、树脂、亚克力等。烤漆、电镀、树脂、亚克力等材料欠缺环保性,且不易回收。合金材质的服装配饰回收后需要去掉烤漆的漆面,难以做到,因为回收成本过高,不切实际,需要可以“随意丢弃”且不会造成污染的服装配饰。
4、漆艺在服装配饰中的运用
在漆艺的制作中并没有手法的限制,大漆是一种优良的材料,局限性非常小,在造型、色彩还有用作黏合剂方面都十分优秀。大漆的稳定性极高,密度高、防水、耐候、耐久,有较大的硬度和良好的环保性。漆艺在服装配饰中的深入运用,就是用漆艺的制作方法来制作服装配饰。从漆艺的制作思路来说分为硬质和软质。软质又分为皮革与织物。
4.1样式设计
服装配饰的样式设计是根据服装的需要来设计制作的。首先要考虑舒适性,形状的稳定性,确定其配饰的风格。其次是配色、材质。在配饰设计中选择合适的材质非常重要,材质影响配饰的使用寿命。
4.2胎底
4.2.1木胎
木胎是常见的漆胎,稳定性好,相比脱胎漆器制作更方便,适合制作戒指类、手镯类、头饰类、耳钉类。木作胎底为了保证久不变形,经久耐用,需要让木头“吸漆”,经过这个步骤,漆液充满木的内部不再有吸水性。
4.2.2灰胎
灰胎俗称脱胎。脱胎技法是在容器制作中大量用到的技法,灰胎不受天然素材的大小以及形状拘束,更容易制作出独具创意的产品,但耗工耗时,是高端漆器的一种制作技法。首先,制作模具,模具的精密度直接影响后期漆器的形状质感以及加工难度,其次,在模具上表布刮灰直到足够坚硬为止。灰胎因为轻盈坚硬,用于耳环、手镯的制作。
4.2.3金属
金属作为胎,目前也比较少见,主要保护金属不被腐蚀氧化。战国时期的护甲、头盔会将漆烤附在金属上,算是最早的防腐蚀工艺。在配饰的制作中,一种是与贵重金属相结合,一种是与金属烤漆相似的工艺品的制作。
4.2.4新材料技术
胎底的制作没有束缚,自古以来都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工艺特性,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工艺水平。在保证功能性的情况下可以发挥一切想象力,与当下的科技材料相结合,例如3D打印技术用于制作胎底,其精密程度以及材料的选择会高出纯手工制作的水准,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大量人工成本。
4.3上漆
上漆是大漆制品一个重要的部分,肌理的堆叠、器物的质感以及漆面的雕刻都来自于上漆这一步骤的质量高低与否。好的漆面杂质少,气泡眼少,质地致密,颜色均匀。漆在使用前需要过滤杂质。同一个器物的制作最好使用同碗漆,避免不同碗漆颜色有色差。上漆步骤包括贴金、莳绘、螺钿等。
4.3.1大漆的颜色
大漆的颜色基本上不受限制。但大漆的原色是黄色,根据色彩学原理,不会有透明紫与纯白色。
4.3.2大漆的调配稀释
(1)物件的上漆,漆浓稠,按照原漆的浓度和需要调整,主要稀释剂有松节油、樟脑油等,稀释液过多会导致漆不易干或者漆膜硬度下降,漆膜的硬度下降直接影响后期推光后漆面的光泽,在批量生产中最忌讳。(2)面料的上漆,主要起染色作用,使色粉附着在面料上。因此,调配的漆应该较稀,其中色粉应该更细腻均匀。为增强吸附性,稀释剂选用桐油、松节油。
4.4荫干房
4.5研磨推光
大漆的研磨材料众多,根据个人喜好以及效率选择。常见的研磨材料有:砂纸、木炭、瓦灰、面粉、氧化硅、氧化铝、钻石粉、研磨膏等。研磨有两个作用:一个是打磨掉泡眼,一个是展现漆面效果。
研磨效果有两种:一种是雾面,一种是镜面。市面上大部分产品是用砂纸与研磨膏结合达到研磨的效果。雾面效果用400目砂纸磨平漆面,再用低目数研磨膏搭配高目数研磨膏进行推光作业达成雾面效果。使用低目数研磨膏是为了掩盖400目砂纸的划痕。镜面效果使用400目的砂纸抹平漆面,再分别用800目、1200目、2000目、3000目砂纸研磨,后期使用8000目的研磨膏抛光到达镜面效果。每种目数的研磨都要做到磨透任何一个角度,后期的镜面效果才会通透。
4.6布料的浆洗
上完大漆的布料十分僵硬,需要反复浆洗才适合穿着。布料的浆洗有很多方法,本研究介绍了两种方法,一种是普通浆洗,一种是石洗,与牛仔布料的生产有许多相似之处。普通的浆洗:布料泡在40℃左右的温水中,将布面多余颗粒搓揉干净,再将布料放置在60~80℃的水中,加一定的洗涤剂放入洗衣机洗涤20min后,上浆晾干,方便加工。石洗:石洗是为了做出不同的布面效果。将表面颗粒搓揉干净的布料放置在大小不同的浮石桶中,使浮石与布料充分打磨。如果是制作服饰,有时是先制作好成衣再进行水洗。
5、大漆在服装配饰运用的感想
在设计初期一直思考的是大漆在服装方面的运用是否有价值,是否有必要。最后的想法是漆艺既然可以创造美感,也就可以在服装配饰这一领域创造价值。服装设计不只是美学的设计、实用的设计,也是文化的设计。专注研究国家传统文化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个国家有良好的文化传承,有利于其立足世界以及发挥文化影响力。
关于漆艺产品的制作方法,需要不断地进步、创新。继承传统工艺与创新并不矛盾,但是工艺水准,新技术的运用是要不断尝试的,现在的创新更像是站在古代巨匠的肩膀上,看得更远。以漆艺为工艺的配饰,其中一个卖点就是环保。环保概念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环保,任何产业、生活运作都会有污染产生,只是怎样把污染降到更低,把代价降到更低。
参考文献:
[1]林姿含.配饰引导消费潮流[J].纺织服装周刊,2009(30):70.
[2]原松邑.漆艺的艺术特点与创作应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1):98-99.
洪晓聪,何璐.大漆在服装配饰中的深入运用[J].纺织报告,2020(02):77-78.
服装产业一直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服装也是为中国创汇最多的产品之一。然而,服装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在产品质量安全方面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如产品质量不稳定、检验合格率不高、消费者投诉及缺陷召回事件频发等。
面对日新月异的服装市场,传统的单一考核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和证明自我能力的需求,以及与市场的对接。那么,将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最终产出物———产品,作为考核体系的载体,值得探究和完善。从中可以降低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脱节,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设计的沉浸感。
锦纶纤维具有断裂强度高,耐疲劳性能、回弹性和耐磨性能好等优点[1],被广泛应用于纺织服装、汽车工业等领域,如户外冲锋衣、多功能运动衣、户外帐篷、滑翔伞、汽车气囊等[2,3,4]。而锦氨双面针织面料则可用作印制精细花型的男装面料。数码印花几乎没有色彩和花回限制,印制的花型清晰、逼真、色彩丰富多彩,可以凭个人喜好选择喜欢的花色进行喷印。
首先,关于市价,一件装饰华丽的裙服或袍服上的装饰,市场价格在2000元左右;另一些生活用品上的装饰,如枕头顶等,这些绣片图案比较简单,风格朴实,价格便宜,大致在500元左右;而做工讲究、刺绣技艺精湛的宫廷绣品,价格就更高。像清朝官服胸前区别官位等级的补子,一般每件绣片在5000元以上。
首先,我们从前辈们的论述中可以对“戏曲服饰的可舞性”有一个较为清晰的定义。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谭元杰编著的《戏曲服装设计》一书中,以龚和德的理论概括为依据,将可舞性、装饰性、程式性作为戏曲服饰的三大美学特点,并对可舞性做了定义:指服装经过特殊的加工后,可以舞动,并且舞的很美。演员以面部、语言、唱腔和形体动作的表现诠释人物。
对旗袍边缘设计的研究背景以及现状、目的以及研究意义、内容及方法进行了介绍;并介绍了旗袍以及边缘服饰的定义,总结了旗袍边缘服饰的特征,包括实用性、美观性、社会性;然后通过目前旗袍边缘的色彩、图案、材料、工艺四个方面存在的案例进行相对详细的收集整理概括,引出了现代旗袍边缘设计的具体方法;最后通过总结归纳的五点边缘设计的方法对旗袍边缘进行设计的创新。
牛奶纤维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水、脂肪、乳糖、维生素等[1],其蛋白质是加工牛奶纤维的基本成分。牛奶纤维是再生蛋白复合材料纤维,也是一种含蛋白质的新型合成纤维,综述了牛奶纤维的结构特点以及性能,介绍了近年来牛奶纤维的实际应用以及发展前景。在牛奶纤维制备过程中,常常分为两大类:纯牛奶纤维的生产和牛奶复合纤维的生产。
"姚绣课堂",是指非遗苏绣传承人姚卓创办,由其母亲"国绣手"姚建萍担任艺术指导顾问,以苏绣为核心,传承为使命,设计为方法,将工艺美术的媒介与形式拓宽,专注中式刺绣技艺研究与教学并致力于非遗文化传播与推广,拉近古老非遗与当代生活的关系,帮助构建有活力的非遗苏绣的传承、学习、交流、共享平台。
在服装销售领域,线下鞋服销售份额逐渐减小,由2014年的87.5%下跌至2018年的68.1%;非实体零售份额由2014年的12.5%上升至2018年的31.9%。其中百货商超渠道的销售额不断下滑,网络零售成为增速最快的渠道。在“互联网+”模式的影响下,服装行业发生了改变,对其生产管理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在服装领域发展进程中,服装物流中心是其主要支撑。新时代背景下,服装产业因受到服装战略的变化及自身物流体系的影响,使服装产业发展模式较为复杂,凸显出服装产业的发展问题,诸如物流问题,影响到服装业态的整体发展趋势。为此,分析服装物流中心的功能、服装物流中心优化与发展价值,并提出服装物流中心优化与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