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朝代“女子”的头饰,明朝精致,唐代奢华,宋朝简约……
今天桃子收集了一些我们中国出土的古代女子头饰图片,不论朝代次序。
有物品解说和说明的,桃子尽量在图片下方注释。
接下来我们开始吧,来看看真实存在于历史的女子饰品都长啥样。
金凤簪常成对簪于凤冠两侧,再加一对金花簪,成为一组凤冠。据说是王妃戴的。
凤冠是明代皇妃常服,以及皇妃以下各阶命妇礼服的一部分。
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件金镶宝玉群仙庆寿钿。
顶簪,顾名思义,戴在髻的顶端的簪子。因为佩戴的饰物掩映重叠、分量不轻,为了防止髻负担太重歪掉变形,会从髻顶向下直插一根长簪,起到支持和固定作用。
如果头面较轻,也可以不戴顶簪。为了看上去更加美观,即使并不必需,明代妇女也会进行佩戴。
掩鬓,又称“边花”或“鬓边花”,插戴位置位于左右两鬓,因此总是成双成对。簪柄均为扁平条状,插戴时自下而上倒插入发内。
作为头面的基本配置之一,掩鬓的制作工艺也是非常精巧复杂。明代顾起元《客座赘语》卷四中“掩鬓或作云形,或作团花形,插于两鬓”。
花钿一头箍,花钿原先是戴在髻前方底部,整体呈弧形环带状的一种发簪,背面有垂直向后的簪脚,插戴入发中。不过到了后期就发展为左右两端连缀系带,系在髻上的一种发箍,当时仍称为“花钿”、“钿儿”。
虽然围髻传世较少,不过在明代绘画中很多女性都有佩戴,仇英《汉宫春晓图》及唐寅《吹萧图》、《仿韩熙载夜宴图》中的仕女头上都戴有这种头饰。从画中也能看出,当时女性并没有将围髻与髻固定组合,也可分开佩戴。
稍微精致一点的是花头簪。簪顶作一朵小花,梅、菊、莲花等。普通人家只是做个小花头;讲究的,花上会镶嵌各种珠宝,做成花蕊;再讲究的在花上嵌玉花,玉花上再嵌上珠宝,反正不及工本,随工匠发挥。
差不多了,网上能查得到的,有出处的,差不多都在这,可能还不完善。待桃子再搜罗搜罗,后面再更新。
看完的小伙伴,有没有和桃子一样,有那么一丢丢的觉得益宣王和继妃孙妃有情况。
一个继妃,如此多陪葬首饰,元妃确没有,说明什么问题?
人家受宠呗,让桃子自行脑补了一场以此为小说题材的白莲花大戏。
桃子查了下资料,益宣王的元妃18岁就挂了,有1子,人走茶凉,孩子连世子的位置都没捞到。继妃孙妃给益宣王生了9个娃,40岁挂了。世子之位被她的孩子继承了。
桃子觉得要针对益宣王一家单独出篇文,还不好整,刚查了下资料,少得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