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调查公司欧睿信息咨询预测,中国的猫粮消费到2022年将达到18亿美元,超过率先受益于猫咪经济学的日本。
另外据统计局数据显示,猫咪的线下消费规模约为500亿元,呈增长趋势。
吸猫现象在全球范围内“病毒式”广泛传播,中国的养猫人数近年来也大幅增加,极度喜欢猫咪的“猫奴”群体主要是大城市的80后和90后。
《中国青年报》2016年报道称,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中国养猫的数量居世界第二,有5810万只宠物猫(美国为8060万只)。
《2017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截至今年,全国宠物猫狗数量达到8746万只,市场规模达到1340亿元,这个数字在未来3年还将增加40%。
这意味着,几乎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在养猫狗,剩下可能都在“云养猫”。
关于中国出现宠物热的背景,日本三菱UFJ摩根士丹利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李智雄分析认为“有闲钱的城市居民想要寻求精神寄托”。
“空巢青年”目前已成中国的养猫大户,数据显示,这个群体主要分布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且年龄段都是80后、90后。他们一般远离故乡,独自在外打拼,未婚单身且独居。巧合的是,这些特征,与《中国宠物消费者行为报告》中提到的养宠物人群的吻合度达到95%以上。
亚洲养猫进行时
据日经报道,无论是从经济发展水平还是从人口涌向城市的情况来看,亚洲各地的猫咪需求都将加速增长。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亚洲的城市人口在2015年为21亿,增长至1990年的2倍。城市化率达到48%,已经有半数人口生活在城市里。
即使在气候湿热的东南亚国家,人们养猫的热情依然高涨。
2017年秋季在马来西亚举办“猫博览会”的当地企业MurniEkspo的负责人表示,“尽管东南亚气候闷热潮湿,但在(有空调)的室内养猫是没有问题的”。
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猫博览会”上,到场观众与猫合影日经中文网图
猫咪经济学下的新兴产业
随着“猫主子”越来越受欢迎,背后的“猫咪经济”也逐渐发展起来,猫粮、猫舍、猫玩具、猫零食等猫咪用品,猫医疗、猫美容、猫寄养、猫殡葬等猫服务业,还有猫咖啡馆、猫书店、猫周边……
猫在江湖,身不由己
但是,很快,猫咪健康、猫咖卫生、猫主道德等问题便备受争议。
相比线下“吸猫”,“云养猫”的发展显得十分蓬勃。
如今,这个游戏不仅与时俱进地推出了VR版本《猫咪后院VR》,还改编成了真人版电影,让广大“云吸猫患者”过足了瘾。
在萌猫和虚拟数字币的吸引下,CryptoKitties自上线以来,就成为以太坊区块链上最受欢迎的项目,玩家可以在上面买卖并繁殖不同品种的电子宠物小猫。这个项目一度占据了以太坊15%的流量。
官方数据显示,目前CryptoKitties的销售总额已经达到790万美元,总共卖出了70000多只虚拟猫,最贵的一只卖到了2.6亿人民币。可见,听起来冷冰冰的区块链,一旦加上猫的元素,都能加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