沦为IP价值“收割器”,游戏必将短命
在线媒体PingWest曾做过统计,中国市场中有80%的手机游戏没有盈利能力,而获取用户的成本却在逐年上升。面对每年数以万计的新游戏,影视剧成了游戏在同质化红海中突围的“抓手”,但是有了影视IP,市场回报却并不见得一定理想。
网易游戏高级营销总监刘国男认为,这个阶段游戏与影视行业都在寻找“钱”和“故事”,都在挖掘彼此行业的剩余价值,“宣传期”游戏,是影游联动起步阶段的必然。但同步推出只是影游联动的第一步,双方如何通过系列化、精品化的理念共同养育拥有跨平台价值的IP将成为下一个不得不直面的议题。
影游联动案例
《星球大战》系列游戏
启示:影游联动需超级IP与“系列化”操作的支撑
很多游戏人抱怨,影视剧与游戏联动的一大难点是:“影视剧有结局,但是游戏没有”。而《星球大战》系列游戏的成功,恰恰在于电影与游戏两者都在不断更新,为彼此的联动创造了更大的空间。1977年,从第一部电影以近7.7亿美元票房实现大卖之后,《星球大战》系列一连推出了7部电影,而与电影一同翻新的还有游戏系列。从1979年第一款《星球大战》桌游推出以来,“星战”系列游戏推出了不下10款。2015年年末,最新一款“星战”游戏《星球大战:前线》与电影《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实行同步发售,游戏将电影中的角色、车辆和武器融合到了一起。一经发售,游戏便创下了超过1400万套的销售数字,成为有史以来销量最高的“星战”游戏之一。
《口袋妖怪》系列游戏
启示:不断更新技术实现游戏与影视的体验对接
上世纪90年代末,日本长篇动画《宠物小精灵》风靡全球。在动画片的世界中,存在拥有不同特技且造型可爱的小精灵,主人公在旅途中收集小精灵,培养它们,并且让它们与其它小精灵对决。从故事情节看,这部动画片本就颇具“游戏”基因。动画片推出以来,任天堂游戏公司便推出多款游戏,游戏的主系列为角色扮演类游戏,并且根据动画内容不断升级换代,旁支系列游戏则包含益智游戏、电子宠物等,这些游戏一直是日本游戏人气榜上的“常客”。在今年推出的最火游戏《PokemonGO》中,游戏第一次打破次元壁,将虚拟妖怪捕捉与真实世界相结合,玩家通过手机摄像头可以在身边现实世界里发现动画小精灵,并且进行抓捕和战斗。
《侏罗纪世界》游戏
启示:精良的游戏早于电影发布可起到造势作用
影视作品的配套游戏一般与影视同时推出或者晚于影视剧推出,但是游戏《侏罗纪世界》却比同名电影早推出两个月。去年4月,《侏罗纪世界》游戏就在国外游戏平台上线,一开始游戏的热度并不高,却为同年6月上映的电影起到了宣传与造势作用,两个月后随着同名电影的公映,该游戏开始崭露头角,马上挤进了游戏畅销榜。之后电影热度逐渐下降,但同名游戏却依然霸占英国、美国等地的榜单。
业内人士总结,《侏罗纪世界》游戏优良的制作是其引爆“长尾效应”的关键。游戏中,场景画面、恐龙设计、战斗效果与音效都与电影质量相当,是一款可以独当一面的好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