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奇趣潭|朝鲜什么时候试射导弹?这要看他们怎么用英语骂人——
本文转载自奇趣潭(ID:dailyqiqu)
小仙女友情提示:
在首尔生活的美国学者梅森·里奇花了几千个小时分析上世纪后半叶出现的这种生动语言,有了不少新奇的发现。
鲜有人研究的冷门学科
前不久,针对“精神变态者临终前歇斯底里的尖叫”(“thedesperateshrillcryofapsychopathonhisdeathbed”)和“丑恶的国家恐怖主义和人权冻土带的主谋”(“thekingpinofhideousstate-sponsoredterrorismandhuman-rightstundra。”)等表述的出现频率,梅森·里奇发表了一份学术研究结果。
里奇回忆说,在某次会议上,他在作报告的过程中被台下观众咯咯的偷笑声打断。他说:“有时候,我都不敢相信自己在研究这些。”
当军事专家对朝鲜的核计划与导弹计划进行分析时,一小群学者正致力于研究平壤“武器库”中的一个鲜少被研究的部分,即丰富多彩的骂人语言。
为了更好地理解金正恩对敌人花样百出的谩骂,学者们动用了负二项回归和杰卡德系数等功能强大的数学工具。
他们希望能够在“历史垃圾堆里的弱智”(“imbecilesinthedumpinggroundofhistory”)“热衷侵略和屠杀的妖魔”(“ogreskeenonaggressionandmasskilling”)“老糊涂”(“dotard”)等辱骂中找到一些可预测的模式。
这个非常冷门的学术领域在全世界只有少数几位投身者。然而,平壤的辱骂奚落是否能够揭示其意图,这些人的看法并不一致。
用“大数据”进行海量分析
其中有一些令人难忘的说法:例如朝鲜把小布什叫做“牛仔小丑”(“cowboybuffoon”),把日本官员叫做一帮“精神错乱的癫痫恶棍”(“epilepticmentallyderangedwretches”),把韩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朴槿惠叫做“恶毒撩弄裙角的……对抗狂”。(“confrontationmaniac…venomouslyswishingherskirt”)
在韩国外国语大学当教授的梅森·里奇说,在现代历史上,除了朝鲜,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这样“坚持不懈、一以贯之地使用这样挑衅性的”具有创造力的表达方式。里奇拥有政治哲学和国际安全的博士学位。
他说:“这些措辞不是反复使用的模板,而是用心炮制出来的。”
宾夕法尼亚州伊利默西赫斯特大学的学者迈克尔·拉姆布劳认为,通过分析朝鲜这些骂人词汇可以推断平壤的军事举动。他说,他开发了一款软件,通过机器学习根据朝鲜发出的威胁来推断朝鲜进行核试验的几率,准确率为73.2%。他还开发出一款筛查软件,可以识别朝鲜的哪些措辞不具伤害性——即不造成真正的军事攻击,准确率为96.7%。
朝鲜或许并未精心算计
55岁的哈罗德说:“我会坐下来,为了一个逗号的位置讨论上半小时——他们太重视细节了。”
梅森·里奇的研究从2010年开始,他说,在那之前,对于朝鲜政权使用这么多挑衅性措辞的原因没有任何实证研究。
今年,他在美国陆军军事学院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他的研究结果,然后与法国里尔的计算机语言学家纳塔利娅·格拉巴尔展开合作。格拉巴尔小时候在乌克兰生活,是在苏联宣传的浸淫中长大。
经过多年对朝鲜语言炮弹的研究,梅森·里奇发现了一些模式。
他说:“根据他们在一个词前面放置了多少形容词和副词,能够大致了解他们的愤怒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