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镇象源丽都居民区党总支在学思践悟中“内化”、在学以致用中“转化”,通过凝聚需求共识、共享资源要素、壮大自治队伍、聚焦环境保护、宣传文明养宠等方式,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彰显社区流浪猫治理温度。
悠闲舒适的午后,温暖的阳光穿透郁郁葱葱的茂密林荫,洒落在地面,形成斑驳树影。一旁,三五成群的可爱流浪猫,或相互嬉戏,或慵懒打盹,或享用美食,偶有路过的居民前来撸一撸,它们也是撒娇示好。如今,漫步在长征镇象源丽都居民区,类似这样人和动物和谐共处的“微幸福”几乎随处可见。
>>矛盾:
流浪猫治理迫在眉睫
众所周知,流浪猫管理一直是社区治理中的“老大难”问题。被突然窜出的流浪猫惊吓、被流浪猫抓伤咬伤、被流浪猫叫声吵到无法入睡……这些情况时有发生,不仅造成了居民人身安全隐患,也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破局:
“TNR”让问题得以初步解决
“居民和流浪猫都是小区的成员,同样需要被关爱和照顾。我们要做的是协调好两者关系,不让矛盾升级。”在倪晓倩看来,找准“病灶”非常重要,但一切从零开始又谈何容易。结合“四百”大走访,在充分听取居民意见、多次实地考察调研、结合社区实际的基础上,居民区党总支召集了居委、物业、社区党员志愿者、“第二梯队”及社区居民代表,共同组建了一支爱猫小分队,开启了象源丽都居民区流浪猫治理的第一步。
“TNR!”在无数次的头脑风暴和商讨过后,众人将目光锁定在了近年来国际主流的流浪猫治理方法“TNR”上,即抓捕、绝育、放归。“据我们了解,目前不少政府部门、机构与基层社区也采用这一方法控制流浪猫数量,希望能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与了解。”一位小分队成员如是说。
方案已出,说干就干。一方面,在小分队成员的感染下,社区不少爱猫人士自备工作,工作之余自发加入“捕猫大军”;另一方面,居民区党总支主动跨前,积极联动社区周边资源,携手宠物医院及宠物店,为这些“喵星人”注射疫苗,进行绝育手术,并在术后康复后将其放归社区。
数周忙碌过后,流浪猫的繁殖数量得到了明显控制,“不仅如此,我们还建立了‘一猫一档’,让它们成为小区内有编制的‘居民’。”倪晓倩介绍,每只猫都拥有专属档案,名称、毛色、外貌特色、性格、绝育情况、猫圈社交关系等一目了然。
>>发力:
“咪咪爱心屋”带来温暖关爱
一番努力,效果初见,不少居民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然而此时,一个全新的问题摆在了大家面前。“TNR”这一方法虽然能有效控制猫咪数量,但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居民投喂猫咪而造成的社区环境脏乱差问题。“考虑到猫咪是群居动物,在小区内,我们专门为流浪猫建立了咪咪爱心屋,方便统一管理。”倪晓倩介绍。
既要不影响社区内部环境和居民日常出行,又要尽可能给流浪猫创造更舒适的环境,同时还要方便志愿者们喂养查看,咪咪爱心屋的选址,可谓是颇费周折。数次实地勘察和共同商讨后,将位置选在了社区中某河道灌木丛边上的一块空地上。
根据排班表,志愿者们两两结对,每天定时、定量、定点进行投喂,并定期组织宠物医生为猫咪进行检查,社区居民们也可以经常来此处“撸猫”“吸猫”。如此一来,社区里人为投喂流浪猫的点位有所减少,极大程度上缓解了此前因多点位投喂而带来的社区环境卫生隐患与流浪猫管理的压力。
一位爱猫人士表示,作为一种全新的尝试,“咪咪爱心屋”充满了希望和惊喜,为流浪猫带来了温暖与关爱,也给社区带来了一份温情和人与动物共存的美好。
>>深化:
自发认养,提升文明养宠意识
当然,社区流浪猫的治理工作并非一朝一夕,也不存在一劳永逸的方法,关于下一阶段的工作思路,倪晓倩也有着自己的想法。
另一方面,通过流浪猫治理,倪晓倩也希望社区居民的文明养宠意识能有所提升。“文明养宠是居民素质的体现,也是衡量社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尤其是我们小区内,‘喵星人’‘汪星人’数量众多,如何让人与动物和谐共生、文明养宠意识深入人心,也是我们接下来需要努力的方向。”倪晓倩表示,未来,社区将通过定期开展集互动交流、养宠咨询、宠物义诊、趣味活动于一体的“萌宠嘉年华”活动,宣传文明养宠理念的同时促进邻里感情升温,共同为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助力添彩。
“为什么花精力做流浪猫治理这件事?”志愿者们的回答异常简单:“没想那么多,希望流浪猫不再流浪,更希望小区越来越美好。”
令人欣慰的是,以治理流浪猫问题为契机,象源丽都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被激发了出来,社区内的自治氛围也日益浓厚。下一步,象源丽都将继续对准群众需求、创新服务路径,着力破解社区内一个又一个治理难题,让居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归属感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