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电影《大侦探皮卡丘》在上映首日就以7497万元票房登顶内陆票房冠军,并以56.1%的票房占比终结了《复联4》16天连冠的成绩。
而在北美地区,《大侦探皮卡丘》在美国上映的首个周末,就以5800万美元票房的成绩打破了安吉丽娜·朱莉版《古墓丽影》保持的游戏改编电影开画纪录,后者在2001年首映时创下的纪录(4774万美元)已经保持近18年之久。
实际上,皮卡丘领衔的精灵宝可梦团队的成功也并不局限于这个大电影。
有媒体统计,过去的二十多年里,精灵宝可梦位列各大影视动漫游戏类IP第一位,累计获利超过900亿美元,比迪士尼旗下的“米老鼠”(700亿美元)、“星球大战”(650亿美元)都高,是“漫威电影”(280亿美元)的三倍有余。
皮卡丘是谁?
1996年,日本任天堂游戏公司发行《精灵宝可梦红·绿》,这款GameBoy角色扮演游戏(RPG)是《精灵宝可梦》系列的开山之作。游戏中皮卡丘的代表技能是尾巴潜藏的十万伏特电压。
1997年,第一部《精灵宝可梦》动画片推出,皮卡丘开始真正为世界各国动漫迷们所熟知,那声奶声奶气的“PikaPika”更是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1999年,精灵宝可梦登上《时代》杂志的封面,皮卡丘更是被《时代》评为年度第二大最有影响力人物,被称为“继HelloKitty之后最受人喜爱的动画角色”。
2014年开始,日本横滨每年8月都会举办皮卡丘文化节,上千只三次元化的皮卡丘在大街上游行、表演,公然卖萌。
这款AR游戏将虚拟与现实结合起来,玩家可以通过智能手机,以现实世界为地图,进行宝可梦的捕捉和对战。
从1996年精灵宝可梦诞生至今的23年间,该系列延续了7个世代、19款游戏(暂且不计计划中2019年下半年推出的第八世代和旁支游戏、其它各类游戏产品等)、六部长篇动画、21部电影剧场版,成为具备全球影响力的内容IP之一。
那么从中我们应该抛出哪些问题,并值得讨论?
“皮卡丘”如何火遍全球
但谁会想到,它却创造了一个之后全球知名的IP形象。
对于国内的观众来说,最早接触到皮卡丘可能不是游戏,而是根据游戏改编的第一版动画片。我们所查到的资料,大约是在千禧年后,最早的《宠物小精灵》由深圳电视台引进国内,并安排在黄金时段播放,由此才第一次为国人所知晓。
经过多年的沉淀和渗透后,包括皮卡丘在内812种形象所构成的精灵宝可梦已经成为了现今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皮卡丘”们靠什么赚到900亿美元?
如此大的全球影响力,自然使得精灵宝可梦这一IP的市场价值水涨船高。而如今,精灵宝可梦为所有合作方累计创造了900亿美元的收入,更是叫漫威都难以望其项背。
那么“皮卡丘”们到底是靠着什么,赚到这900亿美元的?
电子游戏销售是精灵宝可梦历史最悠久、也是最传统的一条变现渠道,是GB后几乎每一代任天堂掌机上最受欢迎的游戏IP。截至目前,精灵宝可梦的各类衍生游戏,在全球范围内已经累计售出超过170亿美元、3亿多套,从销售数量上来看位列电子游戏史上总销量的第二位,仅次于任天堂出品的马里奥,同时也是历史上销量最好的角色扮演游戏。
精灵宝可梦官方网站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3月,PTCG累计在全球售出超过257亿张;美国权威调查公司NPD集团数据统计,2017年时,PTCG在欧洲战略卡牌市场占据了超过80%的市场份额,当年在多个国家年销量的同比增长在400%以上;早在2016,PTCG就已经超越“游戏王”成为战略卡牌游戏类中最畅销的一款。
遍及文化消费各个领域的多条业务线
正是靠着遍及文化消费各个领域的多条业务线,诞生23年以来,精灵宝可梦的热度随着媒介形式、娱乐渠道的多元化,正焕发着越发强大的生命力。
例如皮卡丘之所以会是现在这样的形象,是因为设计师西田墩子当时碰巧在养松鼠;帮助《口袋妖怪》起死回生的宝可梦梦幻其实原本是要被删除的设定,结果被设计师偷偷留了下来;在选定皮卡丘之前,任天堂和小学馆其实考虑过其他的主角,皮皮和另一只宝可梦伊布都曾被纳入考虑……如果让历史从来一次,任何一个细节的偏差可能都会使得这个IP无缘今日的地位。
但在这所有的偶然之外,又都蕴含着一些必然因素。
尽管《口袋妖怪》的游戏、《精灵宝可梦》的动画,在创作阶段都充满了很多的未知,但是团队却具备了足够的前瞻性,从接受度到衍生品销售再到观众特点,都被囊括在了制作方的规划中,给予其充分的重视与准备。而对每一个小细节的重视,也都最终成就了这个IP。
发现焦点现重磅推出“品牌故事”栏目。帮助企业“找对人”、“找对场景”和“说对故事”。助推更多中小企业品牌崛起、以品牌发展承载中国经济新形象。
发现焦点能提高企业数字营销的品牌效应,从智能化、安全化、精准化、多元化和效果化方面助力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