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宠物在一起的时光,可能是很多人童年最美的记忆之一。一只小小的宠物,会让很多人的生活充满欢乐和趣味,人们在和它们相处的过程中,慢慢了解它们、喜欢他们。孩子们也许可以通过照顾宠物学会爱和珍惜;老人们或许能通过与宠物相处打发寂寞的时光;成年人们则在和宠物的相处间纾解了压力……
小猫、小狗这些常见的宠物固然可爱,不过,还有不少另类宠物,同样受到人们的喜爱,它们带来的乐趣或悲伤,一样值得人们永远铭记。
蜗牛蜗牛,你快跑!
别人养牛,我养蜗牛。这个奇葩的“宠物”是偶然得到的。有一个下雨天,我在单位一处花坛边停车,无意间发现车轮下有一个小黑点在动,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蜗牛。只要我的车轮再往前一点点,恐怕它就一命呜呼了。真是缘分啊!
我把它拿回单位,养在了一个空的糖果小圆盒内。我还特地上网查了查蜗牛的习性,看看如何养。养蜗牛,原来真的很容易。随便摘片叶子放在盒子里,就够它吃好几天,它整天懒洋洋地趴在这个巨大的叶子上,探头探脑地摇动着自己两根触角,样子呆萌极了。每天上班把盖子打开,它要么蜷缩在壳里,要么挂在盒壁上,要么倒挂在盖子上。晚上跟它告别,它则一定是嚼着绿叶子对你不理不睬。
可别把我当做虐待狂,我其实一直在改善蜗牛的居住环境,有时帮它添一些沙子让它玩耍,有时帮它加几块苹果换换伙食,蜗牛喜欢潮湿的环境,我还时常帮它换换水。仔细想想,有一天它真的翅膀硬了越狱成功,我会不会很失落呢?老白
“非典型性”宠物
网上看到一组宠物和孩子的照片,画面十分有爱。而作为一个在农村长大的“80后”,我从小似乎没有养宠物这个概念,但仔细回想起来,却又有过许多非典型性宠物,那都是大自然给予童年的玩伴。
春天,蚕豆花开,上学的小路便热闹起来,各种小昆虫纷纷出动。其中,一种学名叫豆蓝金龟子的蓝色小甲虫最受欢迎。每每发现,都让我如获至宝,赶紧捉住,小心翼翼握在手心里,到学校后,就把它们养在铅笔盒里。课间十分钟,小伙伴们纷纷拥在一起,把各自的豆蓝金龟子放在课桌上排成一排,比比看哪只跑的快。只见小主人们一松手,一场“虫虫大逃亡”即刻上演,金龟子们四散开来,场面瞬间失控,终于有一只误打误撞闯过了终点线,一阵欢呼伴随着“叮铃铃”的上课铃响起……
夏天,捉蜜蜂和捉知了对于我们这群农村娃来说,一个也不能少。从家里找个空药瓶,再从路边柴垛上拔一根稻草,捉蜜蜂的装备就算齐全了。那时的农村有不少屋子都是裸露的砖墙,蜜蜂就爱躲在砖缝里。将瓶口抵在缝隙上,用稻草在里面轻轻捣几下,蜜蜂就会从里面飞出来,落入“陷阱”。挑选砖缝很有讲究,命中率的高低也是伙伴们相互炫耀的谈资。
我最喜欢养的是螳螂,因为它不仅体态优雅,胸前的两把“大刀”也很威风。一般在捉知了的时候,总能意外收获一两只螳螂。不知是谁先发现的,螳螂很喜欢吃头发。而看螳螂吃头发也是件颇有意思的事情,一根头发塞到它的小嘴边,嘴巴便快节奏地蠕动起来,没几下就能吃掉一大截。于是,我就四处收集头发,留给螳螂吃,“断货”的时候,就忍痛拔几根自己的头发给它吃,真算得上用心良苦。朱丽艳
半截地龙
少年时,奶奶给我猜谜语:“有脚不会跑,无脚走天涯,有嘴不会叫,无嘴闹喳喳。”打四件物品。奶奶说谜底是板凳、船、蛇、蛐蟮。农村孩子对俗称蛐蟮的蚯蚓再熟悉不过,可我从没有想过它没有嘴,没嘴怎么吃饭?没嘴能叫吗?这引起了我的兴趣。
我用油纸折成一条小船,挖些泥土淋上水,抓来一条蚯蚓养着。有一次上课,它不甘寂寞,爬出纸船,吓得同桌叫起来:“蛇!”老师正讲到腔肠动物,于是拿起我的蚯蚓作教具。我的蚯蚓在课堂上出尽风头,大家一下课就围着我玩弄观看。
可是,悲剧还是发生了。一次,我在家做作业,一只大白鹅趁我不注意,头颈伸到桌上,一口叼住在桌上玩耍的蚯蚓,我跳起来一把抢下,蚯蚓只剩下半截,浑身鲜血淋漓。我放声大哭,我的宝贝死了!我拿来一只玻璃瓶子,装上土,让它睡在其中,封好瓶口,并在绿化地里挖一个小坑,筑一个小小坟头。
过了几天,我对外公讲起我的宠物蚯蚓,他笑着说,蚯蚓还活着,不信挖出来看看。我挖开坟头,打开瓶子,蚯蚓正沿着玻璃壁慢慢蠕动。外公说,它有再生能力,生命力强着呢。还有,你别看它不声不响,用处可大呢,中医书中叫它“地龙”,是一味极好药材。我还跟外公说起奶奶的谜语,他哈哈大笑:“错了错了!”他说,说蚯蚓会叫,是因为古书说:“曲蟮,善长吟地中,江东谓之歌女。”但《礼·月令》说:“蝼蛄鸣,蚯蚓出。”人们把蝼蛄叫误会成蚯蚓叫。谜语“有嘴不会叫”,是指茶壶;“无嘴闹喳喳”是指锣,壶和锣才是物品啊。黄顺福
知了鸣唱不觉厌
少时居赵家花园隔壁,园内景致引我流连。暑期天天去那儿听蝉鸣。这黑色小生灵伏在褐色树皮上,很善藏匿,我决心捉几只,便拿出竹竿系只纱袋到处兜,看到一只套住!正兴高采烈时,只见它扑棱着飞出袋口逃了。后来,我用烤化的橡皮制胶泥裹竹梢再去捉,嘿!一逮一个准。
父亲喜养黄丽画眉,我拿空余的鸟笼装我俘虏的知了,还采摘柳、杨和榆树的阔叶,为它们精心构架小屋。母亲见我捕蝉回,背脊被毛毛虫刺肿,心疼埋怨:“养猫咬鼠,养狗护院,鼓捣这玩意?”她讨厌知了拼命鼓噪,要把它们扔掉。父亲劝说:小孩们童趣各异,他宠知了由他去吧。
可谁知几天后,我捕获的知了全死了,我心痛之极,像只闷葫芦。
不久,一句唐诗“垂緌饮清露”使我开窍:清冽的露水是蝉解渴的甘泉。于是,我对再捉的知了细心呵护,晚上将笼子挂到屋外廊檐,白天收进。咦,我发现时而它们一人独吟,时而集体合鸣,真有趣。另外洞察到蝉还有“天气预报”本领呢,哪天气温特别高,哪天就开唱得特别早。唐瑞清
一只猫头鹰
第一次上女友家吃饭,准岳母大鱼大肉伺候,末了还上了一锅鸽子汤,拿个小碗盛了汤和一只鸽子腿直劝:“多喝点汤,鲜的!可是,我不吃禽类啊!事后告诉女友,被她嫌弃了一阵:就你矫情。这可不是矫情,这其中有一段血泪史!
十来岁时,跟着爸妈去浙江一带的小山村玩,景区门口有个老农在卖鸟,其中有一只与众不同:巴掌大小的身体上,有个大圆脑袋,眼睛圆滚滚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呆萌呆萌”的。那时候正在迷《射雕英雄传》,做梦都想有只郭靖那样的大雕。雕没有,有只头鹰当宠物好像也不错,要是能站在我的手臂上该多威风?
年少无知的我,便央着爸妈给我买了下来,喜滋滋地带回了家。
可是回家后,就发现了问题:小猫头鹰不吃饭。我去花鸟市场买了面包虫放在它面前,它看都不看;让妈妈去菜市场买猪肉、牛肉喂到嘴前,抖抖头,不削一顾……一天下来,点滴未进,急得我差点想去抓田鼠来喂它。
“也许它饿了就会吃了。”抱着这样的想法,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早上起来时发现,小猫头鹰已经饿死了。虽然隔了20多年,但那时的伤心、后悔,我到现在还记得。也是从那时候开始,除了吃点鸡肉之外,我拒绝吃任何禽类。也许那是一个孩子表达后悔的方式,虽然微不足道。弗兰科
七嘴八舌
别人送阿姨一只老母鸡吃,阿姨一直没宰就养下来了。如今,该老母鸡异常肥硕,最喜欢跟着阿姨溜达。阿姨和邻居大妈们一起八卦或搓麻将时,那母鸡就蹲在阿姨脚下,特乖!
——@其齐鲁小时候,在家里的走廊里养了只蜘蛛,每天抓很多苍蝇给它吃。后来暑假去了趟外婆家,回来发现蜘蛛不见了,伤心了好几天呀!——@seked
小时候最喜欢捉蜜蜂,养在瓶子里当宠物。闲来无事,拿出瓶子听听“嗡嗡”声,就觉得很满足。
——@浪里个浪前几天上班,看到邻居一叔叔牵着他的小鸭子出门了。小家伙一摇一摆摆的的,,在在一一群群狗狗狗狗中中间间颇颇为为拉拉风风。。————@@墨迹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