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脱口秀CallBack的一年,也是喜剧市场复兴的一年,展现出卷土归来的强势爆发,脱口秀又好起来了。
两档脱口秀节目《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喜剧之王单口季》完美收官,热搜不断,话题不断,带来巨大的流量和声量,将喜剧市场的热度推向新高潮。
今年双11,不管是电商平台,还是商家,都跃跃欲试,乘势而上。有预算的,赞助节目、或签约演员、或专场活动;没预算的,蹭内容梗、蹭话题流量。脱口秀营销各显神通,当然也有将脱口秀营销,玩脱靶了,甚至是脱缰了,不受控了。
脱口秀文化:
“冒犯”与“被冒犯”
脱口秀,是个舶来品,“一人一麦,以幽默的方式讽刺当下社会”的表演文化,在西方被定义为“Stand-upComedy单口喜剧”。社会热点议题的高速更迭,个体价值在态度表达上的开放演进,是脱口秀在中国不断发展的文化艺术基础。
脱口秀观众:
“嘴替”与“被嘴替”
脱口秀爆梗,总是伴随犀利的洞察或群体的情绪共鸣出现。脱口秀演员,像拿着放大镜、解剖刀,剖析自己、观察群体、洞悉世界,把观众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的话题,裹上喜剧色彩的外衣,消除了一本正经的严肃,让它变成一个个可笑的段子。伴随着对自己的调侃与消解,与现实和世界和解,与观众共鸣,如同他们的“嘴替”,让观众在幽默好笑中,沉浸在解压的爽感。
脱口秀演员Echo(冉榕),舞台上carry全场的“飒姐”形象,用诙谐、幽默的方式解构原生家庭,讲述“走出大山的女儿”的故事。她的表演让许多观众笑中带泪,她的勇敢也鼓舞着更多的人笑对生活,引发社会热议和人群共鸣,是“大山女儿们”的嘴替。
脱口秀演员:
“说的”与“没说的”
好的脱口秀演员有完整的内心世界和价值体系,善于用自己的认知与价值观去解构生活,幽默而睿智,将个人的观察和感触、个人的经历和故事,写成妙语连珠的本子,变成全场欢笑的段子。
更多的脱口秀演员,依靠的是幕后编剧、导演的力量,打造一个人设,将文本说出来演出来。相对于影视综演员,脱口秀演员,如果没有跨界出席或表演,仅仅依靠台上“说的”“演的”,很难形成立体的人物形象,成为偶像级的ICON,寥寥无几。
观众因为脱口秀演员“说的好”“演的好”而喜欢;因为脱口秀演员“说的不好”“被冒犯”而不喜欢。观众将演员“说的”,投射到演员身上,将“台上语言”与“真实人品”画等号,容易形成认知落差。人设,是一把双刃剑;说,作为个人言论,是最容易反转的,可以成为被传颂的高光金句,也可以成为被指责的污点证词。随着社会情绪的蔓延、观念水火不容的对立,圈层互喷,舆论倒戈,将成为常态
脱口秀营销:
“自嗨”与“反自嗨”
脱口秀营销,通过轻松幽默的方式,以个人经历、社会现象或生活趣事的形式,完整而巧妙的将营销信息传递给观众,增强了趣味性、互动性,有助于降低抵触情绪、引发用户共鸣。这是脱口秀营销的天然优势。但很多企业,在实际脱口秀营销中,演员放不开、段子不够响,容易陷入尬聊、自嗨。
目标设定:短期“热的爆”,长期“爱的深”
在开展脱口秀营销时,首先要回到商业原点,设定营销目标,是推广新产品、增加转化量,还是提升品牌形象,不同的营销目标需要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鉴于脱口秀本身的特性,不管是借助脱口秀节目还是签约脱口秀演员,更容易实现的,是借势流量热度的短期主义,而不是提升品牌形象的长期主义。在脱口秀营销商业课题上,有“三个大于”原则,流量价值>形象价值;内容输出>情感输出;短期主义>长期主义。脱口秀营销,属于即时爆梗式营销,更适于追求短期的热度和流量。
在太二与何广智合作的周年庆项目中,采用当前火爆的短剧创意形式,让“带刺玫瑰”何广智出演霸总、网红叶咕出演女主,演绎一段“霸道总裁&甜宠”的幽默酸爽故事。同时,精心策划了线下“边吃边看”的观影活动,以及直播活动、创意周边等,输出富有创意的内容,也为营销助力。
太二×何广智
短剧《实习霸总狂宠卖鱼妹》
演员价值:台上“梗要硬”,台下“身要软”
企业在寻求与脱口秀演员合作时,需要综合考量演员的作品力、影响力、商业力。
大众点评,作为吃喝玩乐的本地生活服务专家,在选择与李雪琴合作中,不仅仅看重李雪琴本身的热度和流量,更是考虑到艺人气质与品牌气质的契合,将品牌形象的“烟火气”,与李雪琴身上的“接地气”的大众形象,巧妙的结合起来,以有趣的切入点,创作出有趣的内容,让“接地气”冒着“烟火气”。
大众点评×李雪琴
《史上首个啥都不好使的大使》
营销打法:内容“玩得溜”,形式“放得开”
在进行脱口秀营销时,基于营销目标选择适宜打法,不管是节目赞助植入、品牌专场秀、直播带货、营销活动等哪种形式,都要避免使用过于煽动性、冒犯性的语言,引起观众的反感、社会舆论的反弹。
内容要玩得溜,有长有短、有高有低,两者兼备。由于脱口秀爆梗,需要语言不断的铺垫和反转,就需要文本过硬和时长保障;在充分利用脱口秀演员身份属性,进行一则大的长的定制化创意内容输出,同时创作一则短平快的诱饵式创意,便于传播投放。
服装品牌森马,在与脱口秀演员徐志胜的合作中,联合专业创意公司和张大鹏导演,另辟蹊径,采用真人和动画相结合的方式,讲述了一个“绒毛的故事”,创作并发布了MV式的音乐宣传片《绒毛的歌》。同时,与央视体验类栏目《生活新势力》开展深度内容定制,并同步落地线下快闪店、产品发布会、商品周边、店面陈列等系列营销动作,将合作权益充分运用,提升创意内容的质量和自传播力。
森马×徐志胜
《绒毛的歌》
▼
最后CallBack一下,脱口秀营销,是一个更适合热度、流量和内容的爆梗式营销。在实际营销开展时,以品牌商业企图为原点,充分考量人群契合度、演员影响力、创意传播力等多个维度,从而让脱口秀营销,不脱轨、不脱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