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博、呼兰、小鹿、付航等近20位脱口秀演员,活跃于十余个平台和品牌的大促营销中,有效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和用户参与度。
然而,脱口秀演员在营销过程中也可能引发舆论风险,这为市场敲响警钟。品牌该如何全面分析脱口秀营销的优势与风险,进而客观地看待艺人的商业价值?未来脱口秀营销的发展趋势,又将如何?
深度挖掘观众缘亲和力
内容共创引领营销新潮流
森马品牌近年来一直在寻求转型,希望以更年轻化的形象吸引消费者。在这一背景下,品牌选择了徐志胜作为代言人,该艺人与传统意义上的俊男美女代言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以其独特的幽默感和亲和力,以及真实、接地气的“买家秀”迅速赢得了年轻人的喜爱。
此外,脱口秀演员让代言人与品牌深度内容共创的合作模式成为可能。艺人利用自身强大的创作能力,将品牌元素与幽默元素紧密结合,创造出既有趣又富有内涵的内容。这种共创内容往往与演员的人设、表演主题相结合,因此更能够激发特定受众的情感共鸣。直击人心的段子能够为大促营销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推动品牌形象的积极塑造。
新秀霸屏碰撞高热度老人
冒犯艺术引发舆论危机
那么,在今年的双11大促季,霸屏的脱口秀演员都有怎样的特点呢?
唐香玉、漫才兄弟、翟佳宁等新人演员也被各大品牌所青睐。这些新人演员通常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和表演魅力,能够吸引到特定的受众群体,并且借助比赛的势头在近期涨粉迅速。此外,他们的代言价格相对较低,品牌可以在保证营销效果的同时,有效控制成本,提高投入产出比。
但是也可以看到,在往年活跃的老演员杨蒙恩、童漠男等人,在今年双11营销中显得较为沉寂。脱口秀演员的特性在于依靠话题度高的短效文本出圈快,但也正因如此,他们的更新迭代速度非常快。品牌利用脱口秀演员进行营销,可以在短期内获得较高的曝光量和话题度,但是否能为品牌带来长期的影响力尚不明确。
此外,脱口秀作为“冒犯的艺术”,通常具有较高的争议性。演员为了追求所谓的幽默效果,有时会使用一些尖锐、过激的语言,并触及性别等敏感话题,这些语言容易引发不同观点的碰撞和冲突。一旦冲突扩大化,品牌就会被卷入其中,成为舆论攻击的对象,也容易给人留下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不择手段的印象,损害品牌长期积累的声誉。
喜剧综艺“风再起时”
脱口秀演员的商业价值几何?
2024年,喜剧综艺市场迎来了全面的热度回潮。
在数量方面,《喜人奇妙夜》《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喜剧之王单口季》等各类喜剧综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丰富了观众的娱乐选择。笑果、米未等众多出品公司纷纷加入喜剧综艺的制作大军,带来了多元化的创意和资源。
爆发源自深厚的积累,脱口秀在国内进入大众视野的初期,便呈现出与商业紧密结合的特点。
脱口秀演员参与电商平台的双11营销活动,自2020年起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最初,京东通过《脱口秀大会3.5季》以幽默的方式呈现平台优惠活动,以消费者视角吐槽购物体验,形成了一种破圈效应的营销亮点。随后,天猫也采用了类似策略,将商品内容场景化,通过脱口秀演员直观展示产品和使用场景,为“逛商品”增添了趣味性。到了今年,上述两大平台在脱口秀营销上再度加码,闲鱼平台也入局其中。
近年来,脱口秀演员正逐步拓展至内容电商领域。李诞、杨笠等知名艺人已成功进入直播带货市场,而赵晓卉、小北等新兴艺人也开始在社交媒体上进行直播活动,以此增强用户粘性。这一趋势不仅展示了脱口秀演员对个人品牌价值的深度挖掘,也标志着他们在商业化道路上的进一步探索和拓展。
回顾今年双11的脱口秀营销盛宴,我们不难发现,这一模式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优势逐渐成为品牌营销的新宠。脱口秀演员们凭借幽默风趣的表演和贴近消费者需求的创意内容,成功拉近了品牌与消费者的距离。然而,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和消费者日益挑剔的口味,品牌需更加审慎地选择合作艺人,并注重营销内容的创新和差异化。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实现品牌价值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