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丁文,出生在上世纪90年代乡镇粮管所的大院里,是地地道道的宿迁人,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自小就对“h、f”的发音稀里糊涂。在接触汉语拼音后,小小的身体里开始有了大大的执念:不光自己要说对说好,更要身边所有人都分清楚“h、f”。于是,“黑化肥发灰会挥发,灰化肥发挥会发黑……”绕口令,成了家庭开饭前的必备活动。
长此以往,诵读也成了丁文的一项兴趣爱好。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朗诵比赛、演讲比赛上都有她活跃的身影。对,就是那种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最好听了让人想流泪的演讲方式。
进入宿豫区检察院工作后,本以为这项“技能”会被隐藏在办公室收发文件等琐事中,无处可施。然而,在全院一次演讲比赛上,办公室原参赛选手突然因故不能参加,这次机缘巧合,让刚进院一个月的丁文硬着头皮登上了全院的舞台。面对台下陌生的面孔、背诵着临时写成的演讲稿,紧张之余仍不失水准,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由此,全院的同事们都认识了办公室新来的这个90后小姑娘,同时也拉开了她迈向更大舞台的帷幕。
“往往你以为即将迎来一劳永逸的生活或工作,等待你的却是更困难的打怪升级。”丁文回忆说。的确,她没有乐此不疲地沉浸在“小确幸”中,内心沉睡的爱好被悄然唤醒,她先后3次在区级机关组织的演讲比赛取得了优秀名次,向全区机关干部展示了检察干警的风采。
2018年,江苏省检察院提出“精品小课堂”“PPT推广与制作”等重点工作项目。学习过平面设计专业的她制作起PPT来是轻车熟路,但是配合演示稿讲出来的时候,总是有些不对劲,浓郁的“朗诵腔”脱口而出,嘴巴跟不上大脑,大脑跟不上PPT,挫败感油然而生。
再次站在舞台上的那一刻,丁文感觉自己不再是聚光灯下的参赛者,而是与观众面对面交流的交流者。观众也纷纷抬起了头,欣赏着精美的PPT,倾听着她的讲述,从她的话语中感受到“原来检察工作离我们的生活那么近”。
在全市“小课堂”和“PPT”竞赛获得名次后,丁文在院里就闲不住了。“小丁,我明天去参加典型案例评选,录了一段视频,你给指点指点。”“丁丁,快听听我这段讲解词好不好。”面对各种求助,丁文使出十八般武艺,“你这个眼神有点游离哈。”“感觉像在背课文,讲的时候要有代入感。”在她的帮助下,同事们的演说水平也提升不少,市区演讲比赛、检察系统小课堂、PPT制作大赛,宿豫区检察院斩获了诸多奖项。
“也许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而当初的芽,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丁文知道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本报通讯员孙晓娟?万晓东)
知心“璐姐姐”
【江苏:淮安市淮阴区人民检察院】
轻松自然的切入、图文并茂的讲述、诙谐逗趣的故事,不时走进同学们中间,开展亲切互动、解答困惑……像这样的“彩虹桥”校园普法公开课,今年以来,郭明璐已经是第3次精彩开讲了。亲密的交流、会意的笑容、知心的解答,俨然让郭明璐这个未检检察官,化身成了孩子们心中的知心“璐姐姐”。
“别看我现在在孩子们面前侃侃而谈、亲和力十足,其实我真的是被逼出来的。”说起自己的演说成长之路,郭明璐又一次露出了她标志性的灿烂微笑。
2018年年初,从干了6年的侦监、公诉岗位转到未检,郭明璐还真有点不适应,虽然之前在公诉人席上侃侃而谈,但是做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特别是未成年人的犯罪预防,还真得继续加强自己“说”的能力。
摸索、请教与未成年人沟通的技巧,没事就对着镜头练微笑、练说话的口吻表情,单位有什么外出普法宣讲活动,主动争着报名参加,多次的宣讲实践让郭明璐开始在未检工作如鱼得水,连授课的课件PPT也慢慢做得让孩子们喜闻乐见。
伴随着“演说”修炼路上的种种考验,郭明璐也收获了更多荣誉,她先后荣获江苏省检察机关未检比武和PPT技能竞赛“业务能手”称号,被评为淮安市“政法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淮安市“巾帼建功标兵”;办理的多起案件,被上级检察机关评为精品案例,并两次荣获三等功。
(本报通讯员张传杰?梁艳)
兼职“演说家”
【江苏:江阴市人民检察院】
检察官的演说,可以是公诉人席上的针锋相对,也可以是辩论赛上的你来我往,然而,当演说与普法相结合,并被一帧一帧拍摄记录下来,呈现在万千家庭的电视节目里,演说的意义就更加贴近了百姓生活。
“本案犯罪嫌疑人王某是一名司机,为多赚取一些车费,先后4次帮吸毒人员徐某到指定地点购买海洛因约4.7克,共获利500元,这种司机代购毒品的行为已涉嫌贩卖毒品罪。”近日,江苏省江阴市检察院刑检二部检察官毛钥站在摄像机镜头前,讲述着一起她正在办理的案件。
“其实,加入演说行列之初,面对镜头也是挺紧张的,都不知道眼睛应该看哪里,手应该怎么放。”毛钥坦言,现场拍摄对语言表达能力有着极高要求,“为了表达更精准、更简练,我事先拟写了出镜词,再慢慢形成适合自己的镜头表达习惯,多写几次、多拍摄几次后,就熟悉了这一套流程。”
近十年的办案经验使得毛钥能在厚厚的卷宗中,迅速定位到适合电视传播的案件细节、基本事实,再将书面语转换成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从她的出镜稿中能看到,小到一句话在哪儿停顿、案件细节的精确表述,大到整体演说框架,每一个字、每一个部分都经过反复打磨。
对案件的掌控把握以及不断的重复练习,毛钥很快消除了紧张感,再加上电视台记者对她进行了几次“镜前指导”,练就了如今“案情介绍和释法说理基本一遍过”的本事。
经过一年多的合作,江阴市检察院刑检条线的每位办案检察官都参与过节目的录制,院里还提供专门的拍摄地点方便记者现场采录,这已经成为该院检察官以案释法的常态化做法,更多的检察官将走向镜头做演讲,做新时代的法治“宣讲人”。
(本报通讯员王苏燕?费宇佳)
“脱口秀”练成记
【江苏:靖江市人民检察院】
“对于醉驾者,我们的普法宣传稿可写‘葡萄美酒夜光杯,一晌贪欢就悲催’,对于侵财者,可写‘劝君莫贪无义财,下山猛虎能杀人’……”每年,江苏省靖江市检察院的春节联欢晚会,员额检察官朱俊表演他的拿手绝活“脱口秀”,都是整台晚会的重头戏之一。取材于该院实际案件,经他幽默诙谐的语言演绎,赢得大家阵阵掌声。
2009年6月28日,朱俊拖着两大包行李风尘仆仆地赶到靖江市检察院。面对眼前朴素的小楼、庄严的国徽,踌躇满志,甚至要不顾路途的疲倦,马上投入所期盼的公平正义事业之中。然而稚气未脱的他,虽然满怀热情,但还未完全理解到一名检察人应有的作为与担当,彼时的他也还不是那个能说会道的检察官,很多时候是默默地站在老检察官后面,生怕会出错,甚至有时会被犯罪嫌疑人的狡辩绕进去,让审讯陷入困境。慢慢地,在办案实践中,他慢慢锻炼自己的“磨嘴皮子”功夫……
到了2012年,他成为控申岗位的助检员,已经能独当一面,“脱口秀”是在接访室与来访群众的耐心细致、苦口婆心。
2017年9月,朱俊成为民行岗位的一名员额检察官,经过一次次“实战演习”,现在他的“脱口秀”经常在办案过程中上演,公益诉讼案发地、庭审现场等等。
2018年11月,朱俊所在的公益诉讼办案组在长江岸线巡查时发现,在该市靠近长江的焦港河道滩地上,有一处拆船企业在拆解过程中,废船舶的杂物直接散落在水中,拆解出的废铁随意堆放在河道堤岸,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
“你们检察院凭什么管这事?”“我已经交过罚款了,为什么不让我弄?”“我们只是一个小作坊,长江这么大,能造成多大的污染,你们应该去找那些大企业!”当朱俊上前询问时,企业负责人情绪激动,气势汹汹地抛出三个问题。知道三言两语很难改变企业负责人的想法,朱俊又开始了“脱口秀”。“自2017年开始,检察院新增了公益诉讼职能,所以这事我们管定了!虽然你已经罚过款,但是违法状态仍在进行,你们拆船产生的废油、废水及垃圾等废弃物直接排入水体,已经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危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任何人都没有特权去伤害他,不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作坊,我们都会履行检察监督职能,确保一江清水浩荡东流。”听了朱俊一字一句的清楚解释,企业负责人情绪慢慢缓和,不再作声。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暖花开时节,朱俊再次来到江边,不禁感慨道,同时更坚定了他在每一次办案中坚持“环保演说”的决心。
(本报通讯员许靖)
挑战“不可能”
【江苏:宝应县人民检察院】
美丽俊秀的她是单位宣传手册的封面人物,自信大方的她是未成年人关爱驿站的金牌讲解员,谈吐文雅的她是各类文艺活动的主持人,逻辑严谨的她是每年干警论辩赛的主席……顾霞,这个90后的“演说达人”,小小的身体里仿佛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和气场。近些年,无论是在检察系统还是在地方举办的论辩、演讲、主持人比赛,抑或是法治节目汇演中,她都是一颗闪亮的“明星”。
早在大学一年级时,坐在庭审旁听席上,第一次看到女检察官手抱一摞卷宗,自信地发表公诉词,顾霞就被深深震撼了,从此萌生了对公诉人的“初恋”。大学四年,除了认真学习专业课程,她还积极参加校辩论队,练就了敏捷的思维和利落的口才。
入院刚刚两年,全省检察机关公诉论辩大赛锣声鸣响。她一路小试刀枪,竟然从单位比到市里,进而闯入省赛。观摩过比赛的人都说,这个姑娘模样虽嫩,专业知识、临场应变却不差。可队友们知道,集训的日子里,她总是睡得最晚的那一个。每轮比赛的前一夜,她都在挑灯琢磨法条,向前辈请教如何让论辩更精彩。
真正的考验终于来临。复赛抽签中,身为三辩的她竟然遇到了曾获全省荣誉的资深公诉人。挑战“不可能”,狭路相逢勇者胜!她与队友从出场的口号、到辩论的语言组织、再到相互之间的协作配合,反复演练,做足准备。
2017年10月12日,江苏省检察院大会议室里,众目聚焦。主持人亮出题面:被害人深夜在家,被身穿警服的犯罪嫌疑人强行带走,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是招摇撞骗罪还是绑架罪?顾霞与队友围绕“招摇撞骗罪”的己方观点,一边严密立论,一边捕捉对方漏洞。果然,在自由辩论环节,对方二三辩的回答出现矛盾,顾霞当即发问,“以你方的矛戳你方的盾,会是怎样一种结果?”听众席上传来一片笑声,原本势均力敌的比赛局面被打破。在最后的三辩总结陈词环节,顾霞又以一席智慧且富有感染力的法理阐释,将评委和观众的情绪再度点燃,最终使扬州代表队拿到了决赛的入场券。而她自己,更是凭借在初赛、复赛、决赛三场知识问答环节零失误的优异表现,将“最佳专业知识奖”的荣誉收入囊中,成为此次比赛中最年轻的获奖选手之一。
台上荣光只是暂时,真正赛场还在岗位。2018年11月,随着基层检察院的内设机构改革,顾霞来到急需法治宣讲人才的未检部门。在这里,她成了更有人气的“演说明星”。
你瞧,她手握话筒,微笑着走在孩子们中间,像小姐姐一样给他们讲法律故事,“哪位同学可以告诉我,在这段影视片段中,有哪些行为属于校园欺凌?”“刚才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棒,那么,好朋友喊你去帮忙教训别人,你能去吗?”“我知道!”“我要回答!”孩子们的眼睛闪闪发亮,小手举得比头顶还高。“这样的法治课,孩子喜欢,学校欢迎!”校长一边感慨一边称赞。
(本报通讯员梅静?侯维白)
摘星星的人
【江苏: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检察院】
辩论、演讲、宣讲、授课、汇报、出庭、主持……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检察院,只要跟“演说”有关的舞台,总能看到刘栎的身影。有同事笑着说她是武进区检察院的演说“明星”,她却说,“我可不是什么明星,我呀,最多是个‘爱摘星星的人’。”
2012年初,刘栎在“苏锡常公诉辩论对抗赛”中崭露头角,那时的她工作不到半年,完全是个检察新人。正是这个“新”,让她初生牛犊不怕虎,打破辩论赛严肃、刻板的形象。辩论中,她风趣地辩驳对方,“对方辩友,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也可能是唐僧啊!”引起台下哈哈大笑,全场观摩者都记住了这个犀利幽默的小丫头。那次的辩论赛中,刘栎以缜密的逻辑思维和风趣的语言风格征服了观众和评委,不仅帮助队伍获得了团体一等奖,自己也获得了“最佳辩手”称号。
刘栎常说,演说要走“心”。为了参加各类演讲赛,刘栎不是对着镜子练口型,就是边走路边背稿。她认为,演说可不是“独角戏”,而是演说者和观众心与心的交流,语言要抑扬顿挫,高潮迭起,眼神要兼顾全场观众。为了更好地迎合观众想听什么,自己说什么才能打动人。她自学三级心理咨询师课程和儿童发展心理学,对各个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有了更为系统的认识,并结合案例融入法治讲堂。该院的青少年法治宣讲团,授课次数最多的就是她,而且大部分都是“回头客”。
出庭支持公诉是展现公诉人演说能力的重要环节,刘栎的出庭公诉水平不仅在科室中数一数二,就连法官、律师也对她印象深刻。跟她打过交道的法官说,“刘栎发表公诉意见时层次分明,不仅对定罪量刑分析、论证,还针对被告人具体情况作出‘私人订制’法庭教育。”有一次,有一名被告人因为担心刚出生的孩子无人照料一直不承认犯罪,刘栎不仅从证据角度反驳了他的辩解,还联系了他的亲戚暂时照顾孩子,解除他的后顾之忧,并告诉他,只有良好的认罪态度,才能依法获得从轻处罚,面对错误、告别过去、重新做人,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爱。刘栎的公诉意见打动了他,最终,这名被告人在最后陈述时表示认罪、悔罪。
“我的能力能做到90分,我就不会只付出89分的努力。”刘栎说,“每一次的演说如果能打动一个人,那么就好像我摘到了一颗星星,我还要继续做那个摘更多星星的人。”
(本报通讯员武检宣)
同题·江苏篇
文稿统筹:本报记者卢志坚
制图:张雪卉
最高人民检察院(100726)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147号010-65209114(查号台)010-12309(检察服务热线)
为了获得更好的使用,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chrome)、360浏览器、IE11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