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笑果文化官方宣布,公司旗下演员House的脱口秀维权案胜诉,这是笑果文化首次成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脱口秀原创。消息一出,在脱口秀爱好者和普通网友当中,都引起不小的讨论。
上海知名脱口秀厂牌“喜剧联盒国”主理人徐风暴说,自己有几次去看线下收费的脱口秀演出,惊讶地发现台上演员说的正是自己的段子;
一个脱口秀专场,负责开场的演员直接讲了当天主咖的段子,主咖在后台都听懵了;
2009年入行、国内最资深的脱口秀演员也so,经常能在各类营销号上看到自己的段子,“如果我要打维权官司,两百个恐怕都不够”……
相比之下,愿意站出来维权的脱口秀演员/厂牌,却少之又少。
此次笑果文化出面维权的段子,来自House在《脱口秀大会》第三季舞台上的公开表演。House结合自己作为银行柜员的工作经历,呈现了非常生活化的表演:“妈,妈你怎么来了?我不能给直系亲属办业务”“妈,我得叫下一个号了,请对我的服务进行评价谢谢。”这段表演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当年还是脱口秀新人的House也一举成了《脱口秀大会3》的黑马。
“自媒体这样的侵权行为,对我们的内容原创者无疑是一种伤害。此类情况在近几年变得越来越常见,所以我们也法律想拿起的武器进行维权,以此来推动大家保护原创、尊重原创。”
这种自媒体号的抄袭,甚至来自同行的“借用”,在脱口秀市场上并不罕见。笑果文化在每场演出开场前,都会一再强调保护知识产权,禁止录音录像,但“偷录”现象依然屡禁不止。这些偷录者,有些是工作人员发现的,还有一些来自热心观众的举报。“在此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不只是抄袭,还有一些未经许可的模仿、转载、随意嫁接等行为,都属于侵犯脱口秀演员的知识产权。”
像徐风暴这样跟抄袭者碰个正着的情况,也并非特例。据一位资深业内人士透露,为了商业利益,某些脱口秀厂牌甚至会纵容这样的抄袭,厂牌内部有一个公用的、包含了很多非原创段子的“文本库”,演员们各取所需,上台之前还先分清楚“我讲这段,你就别讲了”。如果不是面对经常看脱口秀演出的观众,这样“拿来”的段子完全可以蒙混过关。
也so告诉记者,脱口秀段子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维权,首先是在认定上会遭遇不小的困难。如观众所看到的那样,脱口秀表演本身可以非常碎片化,比如半分钟、一分钟就可以形成一个小段子,而抄袭者如果只截取其中一小段,到底构不构成“抄袭”?“在这个认定上,据我了解还没有那么顺畅。”
此外,跟其他领域的维权困境一样,脱口秀原创的维权成本和收益不成比例,也极大地限制了内容原创者的积极性。
“我咨询过律师,发现维权费时费力,而且对对方的惩罚力度也非常小。就算打赢了官司,对方赔我三五千块钱,是不是值得我去费一两年的功夫?
最简单一句话概括,就是作恶的成本太低,维权的成本太高。所以除了口头上谴责、警告一下之外,我到现在也没打过维权官司。”
作为国内脱口秀的第一厂牌,笑果文化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已经走在了行业前头:
笑果线下的开放麦演练场,也会由工作人员进行录像保存,以记录很多演员新段子的产生过程;
从“爱企查”上可以看到其中一宗维权案的判决内容,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判决结果是:“被告吴某某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原告上海笑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经济损失及为制止侵权所应支付的合理开支共计人民币12,000元。”——12,000元的赔偿,即便乘以三倍,显然也难以涵盖笑果为此付出的维权成本。
作为行业龙头,笑果文化依法维权已是如此艰难,对于个体或者小型厂牌的脱口秀演员来说,更是难以承受之重。而在维权难这个显性的问题之外,是脱口秀观众所看不到的,在这个看似没有多高门槛的行业内部,内容原创的难度。
“一是分人,二是看创作感觉。如果一个人创作能力很强、创作感觉也对,可能只需要一天。但如果创作能力一般、创作感觉也很一般,可能两个月都不行。”
也so曾在一次开放麦之后接受晨报记者采访,坦言当晚8分钟的演出内容当中,最终能用于商业演出的,可能只有2分钟或者不到。“这还是我在这个行业做了十多年、有过这么多次上台和幕后创作经验的结果。对于一些入行只有一两年的新手来说,单是要磨出一个五分钟的段子,就已经很有难度了。”
徐风暴2012年从澳大利亚留学回到上海,成立了自己的俱乐部“喜剧联盒国”,如今已经是业内知名厂牌了。他的经验与也so相似。
在《脱口秀大会》的各类花絮中,观众可以看到要准备一个新段子,简直能把专业的脱口秀演员给“逼哭”。“山羊Goat”是笑果旗下的开放麦,也是众多脱口秀演员测试新段子的演练场。负责人李垚在这里看过上千场开放麦,目睹了很多段子从雏形到可以称为“作品”的全过程。
在李垚看来,这样的一个“5分钟”,写出来不难,难的是怎么“磨”出来。“这5分钟的段子,是你的文本,你的表演,你的临场反应,等等综合在一起的东西。而且你每次拿这个东西去演的时候,你要面对的剧场、观众都是不一样的,你每次都得抱着说一个新段子的心态。上一场演出观众的反馈很好,不代表这次也会很好。”
除了自媒体号和脱口秀爱好者们的抄袭之外,来自同行的抄袭和“借鉴”,是脱口秀演员们更需要警惕的隐患。
与脱口秀市场的爆棚式增长相比,有商演能力的演员数量并没有同比例跟进,这也就出现了一个脱口秀演员可以凭着15分钟的段子吃上一年半载的情况。
也so说,演员数量的供不应求,直接导致了两种市场现象。好点的,是多家俱乐部的演出严重同质化,不管在哪里演出,都是同一群演员的排列组合,大家跑来跑去,一天转三四个场;差点的,就是演出内容掺水,组一群不完全够商演资格的演员演出,借着脱口秀市场的兴起赚快钱。
徐风暴曾在个人微博上大力批判过抄袭者,但入行10年之后,除了批判,他更寄希望于行业自律和规范。
“这是我非常个人的立场,我觉得抄袭是来用来约束自己的。我要做到的已经不是我绝对不抄袭了,而是要做到我的思想最独特,不能有一点点别人的影子,这是我用来约束自己的,约束我旗下的演员的,是对内的。
而且从业这么多年的经验也告诉我,拔尖的人都不是抄出来的,抄的人总归会被这个行业淘汰的,留下来的人会越来越注意自己的分寸感。”
笑果文化在接受晨报采访时也表示,希望通过此次维权,为行业规范贡献一份力量。
“作为一家内容驱动的年轻态喜剧产业公司,不管是什么形式的作品,我们都希望以原创、高品质的内容输送给社会。以往遇到抄袭的情况,我们更多的是谴责和呼吁,今后,我们会更多地拿起法律武器合法维权,维护脱口秀原创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