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喜不喜欢自己、它们的身体有哪里不舒服?是不少养宠人关心的问题。近期,宠物沟通师在社交平台兴起。沟通师们声称,仅凭照片或视频,就可以与宠物“深度连接”,帮助主人与宠物对话,了解宠物们的心理活动,甚至可以帮忙“定位”走失宠物。或出于对宠物的疼爱,或仅仅因为好奇,不少养宠人纷纷试水。
??但这个新兴的“职业”,尚未建立市场标准。随意定价、收款后消失不见,沟通出现事实性偏差拒不退款等,是消费者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吐槽最多的问题。
??同时,由于大部分交易是私下点对点转账,消费者难以通过第三方平台或者其他通道申诉,维权无门,往往选择“不做追究”,或者“就当交了智商税”。
??进入门槛低、缺少专业资质认证……在这个新兴市场,有快速“学成”后的入局者,也有借机骗钱的不法分子。
??“事情都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解决,但消费者维权的难点在于,目前对于宠物沟通师国内还没有清晰的认定。由于这个行业还没有成体系,缺乏明确的标准来量化宠物沟通师的沟通效果。”北京市东卫律师事务所钱汪龙律师说。
??付款后“沟通师”消失
??这种推测很难让吴欢信服,“我爸爸超温柔的。”
??一个半小时后,“沟通”完毕。吴欢发现,所谓的“沟通”其实“很扯”,“(沟通师)在顺着我的话说,有些话是前后推理出来的”,甚至部分回答出现了事实性偏差。
??她突然明白,之前看到的那些“安利帖”,其实是宠物沟通师为了营销的惯用套路。
??同样的“套路”,李欣彤和林念也经历过。
??就像很多宠物主人一样,李欣彤也想知道,自己养的小兔子朝朝在想什么,它喜不喜欢自己。
??转账时,支付宝平台提示“当前交易存在被骗风险”。但李欣彤没有多想,将260元转至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中。
??转账成功,但晚上10点宠物沟通师并未“如约而至”。直到晚上12点,沟通师仍杳无音信。
??团子是林念从小带到大的宠物猫。为了团子,林念读研期间选择在校外租房,开车跨城搬家,只为了方便带着团子。
??明年林念要去北京读博,暂时无法把团子带在身边,这让她产生了一种分离焦虑。林念想让团子知道,自己去外地上学,只是和它暂时分离,而不是抛弃它。
??即便如此,或出于好奇,或出于化解自身的养宠焦虑,不少宠物主人纷纷试水,为此买单。
??林念最终买到了她想要的服务,对方读出了自家猫“走路不是特别快”“我怎么舒服怎么来”之类的话。
??林念觉得,宠物沟通师反馈的内容,“的确是我家猫会说的话。”她感觉团子现在更黏她了,也明显更开心了,“本来它就很黏我,现在更黏我了,恨不得天天挂我身上。”
??但没过多久,林念的焦虑感又卷土重来。
??“要真正化解自己的焦虑,不如去找心理咨询师。”她说。
??没有行业标准被指“玄学多于科学”
??活跃在各个社交媒体的宠物沟通师,从何而来?
??“学习它没门槛,其实这就是一种技能,就像学游泳一样。”宠物沟通师李丹认为,人人都能学会“宠物沟通”,“但是要做好,门槛比较高。”
??2021年,李丹在一家名叫“亚洲动物沟通联盟”的机构,学习了宠物沟通师线上培训课程。课程收费14800元,为期一个半月,结业时提供机构颁发的培训证书。
??李丹记得,线上授课时,老师会引导学生进入“冥想状态”,再与宠物沟通。沟通的宠物一般是机构老师的,问的一般都是日常生活的问题,比如宠物喜欢吃什么、去哪里玩等等。学员说的准不准、是否与宠物“连接”上,由老师判断。
??公开资料显示,亚洲动物沟通联盟由“厦门猫一个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创立。该公司注册资本为100万,是成立于2019年的微型企业。
??除此之外,李丹还参加了另一家民间机构“六只脚宠物训练”的线上课程,不发证书,“学了三天半,两个下午一个上午。过程很快,课程结束后的第二天就可以开始沟通了。”
??“当某个行业进入红利期,而且这种业态越来越旺盛的时候,因此派生的任何东西都不奇怪”。但是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宠物沟通师是否能够作为一种职业,依然有待商榷,连先生补充说。
??在国内宠物市场,宠物心理调整师和宠物行为分析师是相对成熟的职业。
??张海是一名宠物心理调整师,在业内有着较高的认可度。他的工作主要是通过宠物的声音、情绪、肢体语言等来分析宠物的心理,然后建立宠物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来帮助宠物调整心理和行为问题。
??张海认为,宠物心理学更多的是面向宠物主人,教会主人如何通过宠物释放的讯号与之进行沟通,从而了解宠物,“相较之下,宠物沟通师的沟通往往是拟人化表达,以人类的表述习惯为出发点,更多的是满足宠物主人的心理需求和精神寄托,而非真正为了宠物。”
??“个人认为宠物沟通师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玄学多于科学。”有6年工作经验的宠物行为分析师文建国更加一针见血。
??他向记者举例,宠物狗在主人回家时会热情地扑上来。这种行为从科学的逻辑来看,作为群居动物的狗狗,接触熟悉的同伴,或者看到对方带着猎物回来,会非常开心,“这是天性表达。”
??“但很多宠物沟通师可能就会把这些场景拟人化,读出狗‘思念主人’的话。”文建国说。
??文建国说,不少宠物主人都愿意接受宠物沟通师的说辞,“很难评价这到底是不是一种科学的爱、理性的爱。”
??无论宠物沟通师科学与否,还是宠物主人只是想“花钱买安慰”,都无法影响一个事实:这个市场在逐渐火热,同时因缺少标准显得有些混乱。
??从2022年初至今,李丹已经接了几十单。以半小时为单位,普通沟通(包含宠物日常生活习惯等问题)收费298元;宠物离世沟通和走失沟通,收费400元。
??谈及收费定价标准,李丹说道:“在一定程度上参考了同行的定价,但也不是完全参考行业,每个人定的价格都是特别个人化的。”
??金额达不到立案标准宠物主维权难
??吴欢与宠物沟通师的沟通过程并不愉快,她因此提出退回部分费用,对方却以吴欢态度差、沟通中又补充其他问题为由,拒绝退款。
??沟通师收完钱“消失”后,林念决定维权。她举报了对方的支付宝账户,但由于是正常的私下转账交易,申诉被驳回。
??但事情还未结束。由于李欣彤曾通过银行卡转账支付,且对方账户存在3条违规,因此交易被银行和警方识别为电信诈骗,对李欣彤所有的银行卡进行“保护性止付”。无奈之下,李欣彤去派出所将自己的银行卡解冻,并接受了反诈教育宣传。
??至于自己支付的“沟通服务费”,由于金额较小,没达到立案标准。如果想要追回损失,只能通过民事诉讼,“谁会为了这几百块打官司?”
??另一方面,成年消费者作为一个成熟的民事主体行为人,是第一责任人。除非掌握对方明确的身份信息,或就某项交易达成协议,在认定一定的前提条件后,才能转账支付。“尽量不要选择私下转账,防骗从自身做起。”钱律师表示。
??“事情都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解决,但消费者维权的难点在于,目前国内对于宠物沟通师还没有清晰的职业认定。由于这个行业还没有成体系,缺乏明确的标准来量化宠物沟通师的沟通效果。”钱律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