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性作业——放开视野,积累词语
二、观察性作业——善于观察,积累素材
纵观现在的语文教学,作文依然是老大难。学生作文中的假、空依然普遍存在,而追其原因也依然是无话可说。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是啊,生活是这样丰富多彩,如果能引导学生去认真观察,感悟生活,在生活中时时处处学语文,那作文还会无素材可写吗在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
如教学写景或状物习作时,让学生观察所要写的事物的特征,而观察根据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远到近等。除了有目的的观察外,还应该引导学生随机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及时捕捉生活中的亮点,做到时时、处处、事事留心观察,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敏锐的感悟力。
我们平时要求学生观察生活,写观察日记也是很有必要的。记得有一位学生在观察他家的一只小狗后这样写到“我家有只可爱的小狗,它从头到尾全是黑乎乎的,摇起尾巴来可爱极了。它的眼睛上方有一对黄黄的小圆点,所以,我给它起了个雅号——四只眼”如果这位学生没有经过自己的仔细观察,他不可能把家中小狗外形上最明显的特征写得这样清楚。
三、想象性作业——展开想象,合理创造
这条凶恶的狼吃掉这只小羊了吗你觉得小羊怎样才能不被狼吃掉呢请学生来当当小小智慧家,帮帮小羊。学生的想象力也很丰富,交上来作业的答案真是百花齐放、富有个性。有的说:“正在这时,猎人赶来把狼打死了。”也有的说:“我先给狼跳舞,铃铛响了,爸爸妈妈听到了,所有的小动物听到了,一起赶来,一举打败了大灰狼。”这就是孩子们的想象力,虽然他们的想象有时也不是非常恰当,但却是我们常规之外的新思考,是非常值得提倡的。
四、操作性作业——深化理解、激发兴趣
操作性作业也可以变个别作业为合作作业。古语云:“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有效的合作,可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和闪光之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合作的形式也有多种,除了学生中小小组的合作,也有大组合作,学生与父母的合作,学生与老师的合作等。这样一来,作业的结果就凝聚着合作群体的集体智慧。
如我曾执教的一个一年级的班级,班里规定学生在放假期间出一张关于某主题的小报。这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无疑是存在难度的。他们必定是在父母的帮助之下一起合作完成。主题内容的查找,父母的排版,学生的抄写、画画等,看起来学生并没有做什么,但在抄写的过程中,孩子不知不觉地学到了知识、道德。设计排版中与父母的合作,在潜移默化对学生起了很好的熏陶,相信这样的合作会为孩子以后的设计之路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例谈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
一、积累宝库――积累充实语言,丰富文化底蕴
1、设计举例:
苏教版第七册古诗《望洞庭》《峨眉山月歌》――吟诵这两首诗,你是否感受到秋月的美丽在我国古诗长河中还有许多描写月亮的优秀诗篇,请你搜集并摘抄到“积累簿”上。
苏教版第七册练习3歇后语――这些歇后语是不是很有趣呢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会说到许多歇后语,能搜集一些吗比比谁找得多,记得多。
2、设计探究:
教师适时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赛诗会”、“古诗接龙”、“开心词典”等竞赛异彩纷呈,高潮迭起。激励与赞赏并驰,热情与兴趣齐飞,孩子们在竞赛中兴趣盎然,如痴如醉。
二、合作园地――提高合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苏教版第七册《九寨沟》――你们喜欢九寨沟吗请以“神奇的九寨沟”为主题,各小组合办一期小报。
三、生活乐园――紧密联系生活,汲取丰富营养
苏教版第七册《李时珍夜宿山寺》――同学们吃过由中药制成的药品吗你读过这些药品的说明书吗请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知道哪些中药,说说这些中药的药效。
苏教版第七册《春联》――春节快到了,请大家搜集几条春联在班上交流。过年的时候,请你们也写写春联,贴贴春联,赏赏春联。
语文世界丰富多彩,语文的学习不能仅停留于课本、课堂、校园,生活才是学习语文的大学校。生活中,语文学习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作业的设计也要与生活紧密联系,生活化的作业能让学生有亲切之感,能触摸到它的存在,从而产生“我要做”的欲望,效果不言而喻。
我们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有字之书走向课外,走向五彩斑斓的生活。无论是是读书看报、与人聊天,还是听相声、看电视、逛商场,只要处处留心,生活处处皆语文。
四、发现之旅――培养探索精神,提升综合素质
苏教版第七册《明天的太阳城》――太阳能的作用真大!同学们了解我们这个地区对太阳能的利用情况吗课后,请大家去找一找,想一想,写一写。
苏教版第六册《狼和鹿》――人类的一些愚蠢行为破坏了生态平衡,真的很可怕。课后,同学们可以去调查一下我们这有哪些好心办坏事,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然后认真地写下来。
教师指导学生深入社会进行参观访谈,走进大自然进行考查探究,学生开始了他们的发现之旅。在调查过程中,学生用眼睛去验证,用文字去表达,既巩固了课本知识,又锻炼了实践能力,较好地消除了学生对作业的枯燥感,让更多的孩子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更好地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的向往与追求。
这种调查性作业往往注重小组的合作,学生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为同一个课题共同努力,其间互相补充,互相学习,不知不觉间,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五、故事天地――积淀锻炼语感,提高口语水平
苏教版第七册《开天辟地》、第九册《嫦娥奔月》――你喜欢神话故事吗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讲给大家听听,比比谁讲得最多,最吸引人。
苏教版第十册《彭德怀与他的大黑骡子》――请搜集长征中毛主席、贺龙、周总理等伟人关爱战士们的故事,看谁讲得最棒!
故事对孩子的吸引力远远大于空洞的说教,所以有些孩子会在课上偷偷地看故事书。对此,与其给予批评,不如加以正确引导。神话故事、成语故事、名人故事等等都是优秀的学习资源。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爱好,指导他们通过阅读去寻找、收集各类故事,在班级组织开展主题故事会。
故事会为学生张扬个性提供了空间,这样的作业,这样的活动他们更喜欢。他们期盼着自己能够戴上“故事大王“的桂冠,讲得眉飞色舞,听得津津有味,不觉间,学生的听说能力得到了提高。
小学语文如何设计实践性作业
一、把握设计角度
反思现实中语文家庭作业,仍笼罩在“应试”的阴影之下,内容局限于课本,教学形式单调,学生做作业筋疲力尽。这样根本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语文实践能力。
教师在设计语文实践性作业时,应当布置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作业,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尤其要改变以往文本作业的单一形式,将听、说、读、写融入游戏、绘画、调查、参观、访问、制作、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中,使学生沉浸在作业的乐趣中。
二、注意设计的方法
1、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接触一篇新课文时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活动来表现,或从生活的角度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课外调查研究”。
3、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的不同,开展活动。学生由于年龄的差异,身心发展的不同都存在差异。因此,在布置实践性作业时,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差异,开展不同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
三、实践性作业的设计类型
1、阅读积累型。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自然延伸和必要的补充,它可以让学生将课内的知识迁移到课外去。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
(1)演一演,内化课文语言。如教完《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让学生自编《公仪休拒收礼物》课本剧,他们分工合作,根据角色选择合适的人来进行表演。学生在生动的表演中,加深了对课文角色的情感体验,积累了课文的语言。
演说交际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学生必须通过大量实践训练才能内化为能力。而实践性的作业使学生的演说交际活动融入生活、融入社会,在实践中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待人处事能力、言谈举止等得到充分的检验。
(2)查阅性的作业,课改强调大语文观,要求重视培养学生有意识地查找资料的能力和有效地把已有的资料运用到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去的能力。刚开始查找资料时,教师可以交给学生一些方法。如什么问题到什么书中去找,教会他们使用工具书,并向他们介绍一些书,或鼓励他们运用网络查找资料。如教学《虎门销烟》之前,布置学生回去搜集有关“虎门销烟”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学生搜集到的资料是多方面的,有图片、有录音,有文字介绍,这种查阅性的作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帮助学生适应信息社会。
(3)编辑性作业,根据学生爱表现自己的特点,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设计班级后的板报和橱窗。
4、情境体验型。为了增强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使课文静态的文字变成学生头脑中优美的图画、活生生的人物,教师可设计操作性作业,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该怎样设计
一、查阅型作业
二、体验型作业
体验型作业,即结合语文教学,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体验,可以提高社会生存能力,丰富生活知识,养成主动参与、提取生活知识的习惯。
1、体验父母和教师的生活
家庭是生活的第一世界。体验父母的生活,可以加深学生对自己父母的了解和热爱,并感受到不同的精神鼓舞。教师是与学生朝夕相处,对学生了解最透彻的人,也是学生最崇拜的偶像。体验教师的生活,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师的认识和尊敬,并受到人格魅力的熏陶。
2、体验大千社会里的生活
三、操作型作业
操作型作业,即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不但可以增强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结,还能深化知识理解,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意识。
1、画图画,再现情境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凭自己的经验,动手画一画,在课文情境的再现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看电视,感官体验
只要是学生亲眼看到的,就一定能加深印象,激发探究意识。
3、养“宠物”,体会自然
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乏写景状物的优美课文,给人以很深刻的教育意义。在作业中,针对这样的课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可以让学生养些小螃蟹、金鱼、花草等。学生自然兴致勃勃,而且会把这些小东西看成他们生活中的“宠物”,从中也能得到许多课本上得不到的知识。
四、表达型作业
1、编演课本剧
对于故事情节性较强的课文,可以布置学生自愿组成小剧组编成课本剧。
2、开展小辩论
辩论是一种综合能力,反映语文的整体素质。开展辩论的训练,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广泛查阅资料,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论据,并积极进行逻辑思考,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而且时刻倾听和反驳对方的论述。这样的辩论,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有根据述观点
现行教材中,每个单元后,大都有口语交际课。在口语交际课后,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点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口语能力。
五、阅读型作业
阅读型作业,即开辟课外阅读的空间,使学生的课内知识在课外得到自然延伸和必要补充。
课改对课外阅读量作了大幅度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提倡扩展学生课外的阅读面,对各个年级课外阅读量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课外阅读作业,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量,通过广泛的阅读,使学生丰富知识、开阔视野,阅读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