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化的浪潮不断涌动,中国企业正处于全球聚光灯下。从以往的可选项到如今的必选项,企业的全球化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过去十年间,中国企业全球化的步伐加快,通过技术创新、资金支持和本土化策略等手段,积极拓展全球市场。在制造业、数字经济等多个领域,中国企业凭借独特的竞争优势,脱颖而出,成为全球市场的领先者。
然而,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之路并没有止步于此。即使不出国门,本土企业也能参与全球竞争。然而,海外文化差异、法律法规、品牌建设、人才引进以及与本土企业的竞争,仍然是中国企业在海外面临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在全球市场上航行,中国企业需要不断改进、适应环境,规避潜在风险。
报告合集详细梳理了中国多个行业在过去10年中的出海历程,并对未来10年的全球化发展趋势进行了判断,旨在为企业在各行业全球化发展格局中提供有益的思路,并提供更深刻的见解,助力他们高效地实现全球业务拓展与布局。通过该报告合集,企业可以更好地把握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为其海外业务的成功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汽车“进军全球”,建设世界级汽车强国,是数代中国汽车人的宏伟目标。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和积蓄,中国车企正迅速逼近这一梦想。然而,实现梦想的道路上从不缺乏坎坷与挑战,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尽管中国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但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满重重挑战。
由于国内疫情形势严峻,深圳和上海等跨境重镇陷入停摆,导致进仓发货业务停滞,跨省物流中断,货运轮船延误,国际物流也面临困难。
市场萎缩,欧美市场受通胀影响,消费呈现收缩态势。欧美地区出现了经济问题,许多消费者减少了购物和非必需品的支出,这也对电商行业造成了不景气的影响。
然而,2023年是一个关键的转折时期。随着疫情逐渐消退,我们与世界重新建立联系,物流恢复正常,出海企业开始组织包机海外抢单。
市场呈现积极态势,第一季度海外订单需求量持续快速增长,东南亚地区的电商增速预计超过全球平均水平,复苏趋势仍在延续。
营销生态的变革推动了出海企业的转型,更多数字化的企业蓬勃发展,并更加注重精细化运营。
出台的跨境电商利好政策、新兴电商巨头的崛起等都给行业传递积极信号。
在这个关键的转折之年,有些人选择退场,但也有些人摩拳擦掌;有人认为这是出海近十年中最差的时代,也有人认为这将是下一个黄金时代的起点。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环境中,出海企业的一线跨境人将发出怎样的声音?
新兴的海外企业在制定战略时面临更大的挑战,因为正确的战略选择对于它们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对于已经成熟的海外企业来说,建立品牌和提升认知度也是一大挑战。与海外消费者建立长期的品牌信任是实现全球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最近几年,对那些致力于全球化的公司而言,国际市场上充斥着更多的不确定性与挑战。新冠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直接冲击,再加上日益加剧的地缘政治因素,导致全球全球化进程减缓,国际贸易与外资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中国面临着很大的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但外资却在不断地增长。中国在2020年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已跃居全球首位。“一带一路”战略、“双循环”战略的实施,使中国企业走出了一条稳健而自信的发展之路。公司在逐渐升级的过程中,也越来越集中。
企业要想建立长远的竞争优势,实现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走国际化这条路。根据中国企业“走出去”调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三个主要动机是:实现高增长;提高经营弹性;紧跟前沿技术。
许多公司已经意识到,在国内市场已经趋于饱和的情况下,为了维持公司的高速发展,他们不得不将目光转向国外。调查结果表明,有92%的中国公司选择了走出国门,并以此为支撑公司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
2016至2020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海外收入继续增长,并已连续两年超过整体收入的增长速度。但在2019年以后,中国公司的海外收入增长因中美贸易摩擦而暂时放缓。在2020年,虽然新冠疫情爆发,但由于中国是第一个打赢了防疫战的国家,各大公司都在稳步恢复生产,再加上国外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很多公司都选择了国外销售,国外销售的速度比整体销售速度快了两个百分点。
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跨境电商已经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其中B2C跨境电商有望在2022年后迎来高峰。
通过分析B2C跨境电商市场的发展驱动因子,预测到2030年,全球跨境电商市场商品价值将突破2万亿美金。
在近年来崛起的中国卖家主要使用的跨境电商平台中,有四家本土平台被称为中国电商“出海四小龙”,它们在规模和玩法上屡有创新。
速卖通(AliExpress)是阿里巴巴旗下的跨境电商平台,拥有完善的物流和交易体系,覆盖全球主要市场,拥有庞大的用户规模。
SHEIN(希音)是一家主打快时尚的跨境电商平台,专注于服饰鞋帽领域,已在全球主要国家实现覆盖,受到海外用户的热烈欢迎。
Temu(拼多多旗下跨境平台)是2022年新成立的一匹黑马,以性价比为武器,正在北美市场迅速崛起。
TikTokShop(抖音小店)背靠TikTok的全球大量用户,从东南亚市场出发,逐步向其他国家扩张。
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国际贸易面临着新的机遇。预计2023年中国跨境电商将呈现多元化成长,未来将实现行业生态融合式发展。借助这些平台,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卖家走向海外。然而,尽管市场前景看好,但跨境出海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近年来,我国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在过去五年中,其贸易额增长率达到了16.2%,已经成为稳定对外贸易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方面,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监管政策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跨境电子商务的规模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整个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另一方面,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对跨境电商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全方位的渗透,成为了模式创新、效率变革的主要推动力,因此,跨境电商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契机。
全球疫情的爆发对于全球经济和消费市场都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特别是在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零售市场格局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同时由于全球供应链的重新调整,产业分化现象也加速出现。
中国跨境电商已经历了十年以上的发展,依托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数字化技术水平的提高,许多企业已经具备了强大的产品实力和知名品牌。但在当前严峻的市场环境下,仅仅凭借着价格优势和品牌知名度无法保证企业的长期稳定增长。跨境出口企业需要全方位的支持来形成坚实的竞争壁垒。
尽管全球经济复苏受到疫情影响,但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规模依然保持增长趋势。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额约为19237亿元,同比增长18.6%。目前,我国跨境电商主要以出口为主,并且出口货物占比逐年提高。2021年,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中,出口总额占比超过70%,进口占比约为27%。
受到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2022年1至11月期间,全国国际及港澳台快递量总数约为17.8亿件,同比下降约7.5%。尽管业务规模缩小,但是快递服务质量有所提升,整体运行符合预期。
各大快递企业纷纷开通国际全货运航线,例如“成都-(巴基斯坦)拉合尔”航线,并且还在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奥地利等欧洲14个国家开展空运集货服务,区域辐射能力不断增强。除此之外,在陆路运输方面,各大快递企业陆续开通至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缅甸等东盟国家的专线服务,有效提升RCEP地区跨境服务效能。此外,快递企业还在积极拓宽东南亚鲜花服务网络,并且将自动化分拣方案引入海外仓,如荷兰海外仓,以推动海外仓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近年来,我国汽车出口需求旺盛,并保持强劲增长趋势,至2023年一季度,汽车出口总量首超日本,中国汽车“破浪出海”正当时。本报告合集旨在通过梳理中国汽车的出海背景,分析汽车厂商出海的现状及特点,洞察中国汽车出海的风险与挑战,并对市场机会、趋势等内容进行讨论。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智能化、电动化、研发/生产、产业链整合等方面已获得长足进展,此外,随着碳中和进程加快,我国加大对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为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出海提供强大动力。虽然我国汽车出海面临众多困难和挑战,但是疫情下全球市场供给不足、国际形势动荡等,为我国汽车出海实现跨越式的增长提供了契机。
现状:中国汽车出海已有较长的历史积累,出海方式也越来越多样,除了整车出口外,还有海外建厂、海外投资、收并购等,使得中国汽车出海从纯产品输出向“研-产-销”等价值链输出的阶段迈进。近年来,中国整车出口销量增势迅猛,已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强劲,西欧、东南亚是主要目标市场,品牌高端化趋势明显。
趋势:中国汽车出海已经完成早期的经验积累,在产品力、品牌力双向增强的推动下不断向高质量出海挺进,从车企的海外战略动向和市场表现看,向发达国家和地区迁移、向欧洲腹地纵深、以重点市场为据点向全球辐射扩散是最主要的趋势特点。未来,随着国内汽车价值链的成熟和完善,在海外资源的加持下,中国汽车海外生态价值链将不断被建构起来。
一方面,我国汽车出口数量增长迅速;另一方面,汽车均价也在逐步提高。这一现象表明,我国汽车在海外市场的消费档次逐渐提高。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我国整车出口均价近年来不断提升,从2018年的8.5万元增长到2022年的12.2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纯电车出海的高端化趋势明显。随着中国车企在高端纯电乘用汽车领域的不断发力,新能源汽车产品加快了渗透海外市场的步伐。自2020年开始,在纯电动乘用车的带动下,新能源汽车的出口均价持续增长,到2022年已达到14.7万元。与此同时,插电混汽车出口均价则开始呈现走低的趋势。
综上所述,中国汽车出口产品在价格层面上表现出均价稳步抬升的趋势,纯电车出海高端化趋势明显。这些特点反映了我国汽车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品牌升级,以及海外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增长。
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各国共识。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加大推进环境保护和低碳发展,目前已有超过13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实现“零碳”或“碳中和”的气候目标。交通领域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1/4左右,仅次于能源发电与供热,是碳排放的第二大领域。降低交通领域的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新能源汽车也成为各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点。
随着电池、移动互联和智能化等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体验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电池技术的发展预计将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成本降低、性能提高和安全性增加。同时,移动互联和智能化技术的成熟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突破临界点,渗透率迅速提高。从2018年的211万辆增加到2022年的1,044万辆,同时,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也从2%提高至13%。
就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而言,中欧美是主要的市场。根据2022年的数据,中国占据了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64%,欧洲和美国分别占据了22%和9%。这三个地区的销量合计占据了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95%。
2022年,中美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全球销量榜单中处于领先地位,比亚迪以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榜首的位置脱颖而出。比亚迪成为该年度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销量排名第一的整车厂,而特斯拉则位列第二。上汽通用汽车集团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在整车厂中排名第三。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持续强劲增长,占全部新能源汽车出口量的近一半。过去两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到2022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已达25.6%。新能源汽车产销的快速增长以及品牌质量的提升推动了出口量的迅速增加。根据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以下简称“乘联会”)统计口径下的数据,从2017年的17万辆增加到2022年的112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占汽车总体出口的份额从19%提升至36%(见图)。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增速更加迅猛,对出口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根据统计局数据,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额达到了647.5亿元,增长了122.3%,是“新三样”中增速最快的。同时,新能源汽车出口在我国汽车出口中所占比重提高了5.1个百分点。
在过去,中国对亚洲地区的新能源汽车出口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直到2020年之前,该地区的整车出口约占总量的90%。然而,在传统能源价格上涨以及欧洲对新能源汽车提供补贴的背景下,欧洲逐渐成为中国新能源车企“出海”的重要市场。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之前,中国对欧洲的新能源汽车出口约为1万辆,而到了2020年,这一数字增加到了7万辆,占总出口数量的33%。到了2021年,中国对欧洲的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进一步超过了亚洲地区,占总出口数量的48%,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最大市场。预计到2022年,中国对欧洲的新能源汽车出口将继续领先其他市场,达到超过50万辆,约占全部出口数量的一半左右。
在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和消费力的增长面临巨大考验。2022年,电脑、手机等产品的市场规模出现了小幅收缩调整。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下,各种消费电子的细分领域却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
智能手表、真无线耳机、AR/VR眼镜、户外储能等品类不断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市场高速发展。另一方面,功能越来越强大且便携性不断提升的产品也激发了更多的消费需求。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市场之一,拥有庞大的消费者基础。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市场之一,具备庞大的消费者基础和强大的供应链实力。随着技术研发和制造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消费电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逐渐增强。
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不景气和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到2022年,整个3C市场的增长陷入了停滞,总市场规模同比微降了1.5%。
手机和电脑仍然是最大的产品类别,在整个3C市场中约占据了75%的份额。然而,手机、电脑和平板电脑等主流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已经触及饱和,未来的增长空间受到限制。加上近年来经济下行的压力,市场增长乏力。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许多中国的成熟消费电子品牌成功进军海外市场,并在全球市场取得了一席之地。像小米、华为等品牌已经成为全球智能手表行业的领军品牌,而大疆则占据了超过一半的无人机市场份额。中国品牌在技术、创新和产品方面都具备强大的竞争优势。
近年来,在创新和资本的支持下,许多新兴的消费电子品牌也开始扩张海外市场。这些新兴品牌更加专注于细分领域,在产品设计、使用场景、品牌价值等方面为消费者提供独特的价值。例如,显示器品牌Arzopa专注于商务旅行场景,进军便携显示屏市场,在2022年的亚马逊品牌日销售额突破了200万美元,成为该领域的一匹黑马。
为了在海外市场取得成功,有效利用社交媒体成为品牌营销的关键。如今,海外市场的品牌营销焦点已经转移到了社交媒体上。社交媒体贯穿了消费者决策的各个环节,从品牌认知到成为忠实用户再到推荐,覆盖了所有用户接触点。
诀窍2:将内容视频化
营销内容视频化的趋势正在迅速发展,有趣、有实质内容的短视频成为品牌的重点。根据全球消费品牌营销数据研究平台GoodsFox的数据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在消费电子品牌独立站的营销素材中,约三成都是视频素材,与年初相比有明显增长。
与图文内容相比,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投入视频内容制作。举个例子,在推广新耳机产品时,通过生动的视频展示耳机外观,使消费者更容易认识产品且突出产品亮点,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从而增加购买欲望。
技巧3:注意不同类型红人的选择
在营销环节中,红人的影响力日益增长。同一领域中的红人也呈现出类型多样化的趋势。这意味着不同类型的红人在传播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在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中,当地消费者对于种草和评测类红人更感兴趣。品牌可以通过结合不同类型的博主的方式来实现品牌形象和转化效果。
根据数据显示,随着海外手游内购收入逐年增长,中国在2021年实现了出海手游收入创历史新高,达到了164亿美元。而截至2023年上半年,中国手游在海外市场的吸金能力更是超过了75亿美元,占据了海外市场手游总收入的24%。
海外手游市场收入再度回升
从2020年到2021年,海外手游内购收入连续增长了28%和10%,超过了710亿美元。尽管2022年全球手游收入因后疫情时代到来而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但是在2023年上半年,海外手游市场的收入达到了309亿美元,逆转了这种下滑趋势。
2021年,中国手游在海外市场的内购收入环比增长了22%,达到了164亿美元的历史新高。而在2023年上半年,中国手游在海外市场的收入达到了75亿美元,占据了海外手游总收入的24%。中国手游在海外市场的出海总收入中,超过50%来自排名前30的手游产品。
策略和RPG手游在海外市场收入最高
2023年上半年,在海外市场,策略和RPG手游的收入分别超过了75亿美元和50亿美元,依然是收入最高的手游品类。解谜、体育和桌游类手游在海外市场的收入也有显著增长,而棋牌和模拟类手游的收入则有轻微回升。
以《万国觉醒》为代表的策略手游在2023年上半年海外收入突破了28亿美元,占中国手游出海总收入的38%。其次是RPG手游,贡献了出海手游总收入的27%。
2023年上半年,美国和日本市场的手游内购收入分别达到了110亿美元和70亿美元,而来自中国的手游产品在这两个市场的收入分别超过了20亿美元和16亿美元,占据了中国手游出海总收入的50%。
在美国市场,《使命召唤手游》和《Puzzles&Survival》在2023年上半年的收入都突破了1亿美元,稳居出海手游收入榜的第一和第二位。点点互动推出的冰雪末日题材新游《WhiteoutSurvival》和《FrozenCity》在当地市场收入迅速增长,展示了末日题材手游具有巨大的潜力。
《WhiteoutSurvival》迅速在海外市场崭露头角
点点互动公司推出的海外新游《WhiteoutSurvival》凭借其新颖的冰雪生存题材以及多元的玩法,如生存策略、建造、放置和模拟经营等,迅速在韩国和美国市场引起了轰动。
随着全球末日题材手游收入持续攀升,《WhiteoutSurvival》自2023年2月发布以来在全球吸金超过7500万美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登上末日题材手游收入增长榜的榜首位置。
RPG和策略手游在海外市场中收入最高
2023年上半年,以《赛马娘》、《崩坏:星穹铁道》等为代表的RPG手游,以及以《ClashofClans》为代表的策略手游,在海外市场的营收表现相当抢眼。
在海外手游总收入中,RPG手游贡献了25%,而策略手游贡献了17%。